暗黑大宋-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有五六个寨子,但这个阿昌很活跃。还在拉拢其他的寨子。”
“也是必然,一不服官府的约束。二是我不准他们过份敛苛寨民,一部分残存下来的蛮首必然不服。当时畏惧我军强大,暂时诚服,现在大理大军来了,于是又有了想法,任由他们吧……”
燕达懂的,这是斥候打探来的情报,说是这个葛壶寨首领阿昌因不满宋朝对他的管辖。看到大理在集结大军,于是联系了一些村寨,想投靠大理。决战之时,他们从西北方向的山区杀出,直插宋军的背后。
宋军可以将这个危胁提前扼杀,也可以放任之,让乌蛮产生错觉,以为可以大胜宋军,吸引更多的乌蛮军队到来。
王巨采取的是后策。
一部分迁徙的内陆百姓已经来到交趾,两军仍在继续对峙。
斥候又来禀报。大理的军队已经正式到达,而且向自杞集结的乌蛮各部军队也越来越少。
姚麟问:“少保,他们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毕竟大理这一边现在兵力达到了五万多。但王巨放在自杞州牌面上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兵马。如果说骑兵,大理同样也有骑兵。还有阿昌支持呢。
“不知道……可能会借助兵力占据优势,派使向我们施压求和,可能会开战,毕竟乌蛮不是高家的人。”王巨说道。
几将不由想到了王巨那个黄雀计划,皆无言。
王巨顿了顿说:“不过我们也不用再等了。”
还能等一等,况且还有几部乌蛮没有派兵到来,但继续等下去,也未必能等来更多的大理援兵。
所以王巨决定开始动手。
大理的军营里也在争执。有的要主动进攻,有的继续坚持议和。而且不仅是大理派来的援兵。还有乌蛮三十七部到达的二十九部联军,乌蛮三十七部下面还有各个附属小部族。所以吵得不可开交。
但这一回赞成主动进攻的人更多,因为他们兵力确实占据了优势。
正当大家再一次争议时,忽然外面禀报,说是自杞南部突然有一支宋军顺着温水向罗雄部杀去。
大家大惊失色,现在周边的兵力一起集中在夜苴与自杞交界处,罗雄部兵力空虚,一旦让宋军拿下罗雄部,迅速就可以扬长直入,拿下弥鹿部、师宗部、落温部,就是将他们后路一起切断了。
“多少宋军?”罗雄部首领盘啖伽紧张地问。
“一万多宋军。”斥候说道。
“再探再报。”
“喏。”
只是一个小小的分兵,一下子就将大理各部计划打乱掉。不但罗雄部各头领紧张,弥鹿部、师宗部、落温部、弥勒部、落蒙部周边各部头领都紧张起来。
这支宋军多是步兵,带着粮草辎重,行军速度并不快,斥候很快又回来禀报,还是一万多宋军,可能在一万到一万两千兵马左右,已经离罗雄部很近了。
无奈之下,大理派来的主将李圆通只好聚集大家商议。
因为从前面的几次冲突可以得到借鉴,相对于大理军队,宋军战斗力要稍高一筹,因此发出三万大军,南下狙击这一万余宋军兵马,余下的人坚守阵地,利用地形与营栅,防止对面宋军主力的反击。
温水之战开始。
大理各部联军迅速追上这支宋军,大理人多势众,迅速将宋军逼到一处绝境被动的防御。
战斗了一天,双方停下,扎营休息。
夜色到来,曲珍带着一万骑兵迅速西上。
其实大理许多人想错了,宋军不是怕他们兵力多,现在是宋军恨他们来的兵力太少。并且这一带地形……
王巨有意地挑选了夜苴部与其发生冲突,是因为这里以山区地形为主,利于防御,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乌蛮部来支援。当然,如果真在这一带发起战争,宋军还会产生大量伤亡的。
但主战场根本不在这里,而是在罗雄部的东面,这里的地形与自杞州东南部地形差不多,只不过小秀峰更密集一点,但余下的六成仍是平坦的坡地,足以让骑兵任意驰骋。
因此先让苗履率领一万步兵,将大理的兵力吸引过来,曲珍从后方再率骑兵扑过来袭击。
战斗开始,战斗结束。
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曲珍一万骑兵就杀了过来。
虽然在兵力上宋军兵力仍很少,但这是一支经过多次实战与配合训练的,军纪有素的军队,而大理三万兵马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
只是几个冲刺,大理军队就崩溃了。
两部宋军继续追杀,一边用蛮语大喝,投降不杀。
与此同时,王巨与燕达将三万宋军徐徐带到大理军前,并没有进攻,但将这支军队逼在营寨里。
姚雄又带着一支骑兵向南杀去。
前有堵兵,后有追兵,还多是速度快的骑兵,逃出来的大理各部军队没有办法了,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
第二天中午时分,苗履、曲珍与姚雄率领各自的部下,押着两万一千名战俘,来到大理军营前。温水一战,大理败得太惨了,实际击毙的战士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余下的在宋军利用骑兵优势相逼下,几乎达到八成多全部被活捉。
王巨骑着马,来到军前,对大理三军喊道:“李圆通,还有各部首领且听好了,我是大宋少保王巨,请你们立即投降,某保证投降不杀。如果在三柱香之内不投降,杀无赦!”(未完待续)
第679章 黄雀(上)()
readx;
李圆通在寨中整个呆住。【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
宋军现在不需要伪装了,清一色的新式锁子甲,清一色的新式武器,加上军纪森严,数万人列阵,看上去就让人望而生畏。
况且还有呢,王巨喊完,骑马回去,后面的宋军推出战俘,让他们挖土灌进草袋,打算往栅墙下面搬,如果放箭,死的只有大理士兵,如果不放箭,在宋军逼迫下,很快就能将壕沟填平,泥袋与栅墙相齐,宋军从容地就攻入寨内,那还有的打么?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投降吧。”
两万多大理士兵嚎哭着,放下武器,打开栅门,走了出来,投降了。
“这么快就结束了?”苗履傻愣愣地问。
“你还想打多久?”姚麟笑着说。
当然,如果不是用这个计策,或者换一个地点,还是要经过一番惨战,才能将这些大理士兵逼降。
王巨严肃地说:“这一战仅是在边界处的战争,面临亡国之时,那就不会是这样。不可骄傲,骄兵必败!”
“是。”
但苗履又说道:“真是大场面啊。”
他带着流民席卷,场面也大,但那是流民,而不是象现在,那么多正规的士兵,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战俘,四万七千余名战俘!
“少保,果然是色厉内荏。”燕达说道。
这个真有点不大好说,不过个人的力量放在这样的大规模军队里,真的很缈小。
王巨不置与否,说道:“姚将军,将各个大大小小首领甄别出来。”
姚麟带着手下去甄别各个战俘。
到了天色将黑时分,一千多名头领甄别出来,有的是大理派过来的将领,还有二十一部乌蛮头领随军前来,活捉了十九人。余下的就是各个村寨的寨主。
招罗毗也被捉住了,王巨也刻意看了他一眼,看到王巨眼神扫过来。招罗毗低下脑袋,两腿不停地颤抖着。
王巨权当没有看到,继续扫视着其他人。黄骅则冲过去,一把将他衣服揪住。被燕达劝了半天,才松开手。
但是黄骅仍冲着招罗毗愤怒地瞪着眼睛。
可能在场有的小头领不知道,但有身份的人都知道这段恩怨,甚至正是这段恩怨导致了他们现在的下场,于是一起担心地看着王巨。
“醇之兄。且息怒。”王巨劝了黄骅一句,然后看着这些人,说道:“几个月前,我的想法,是对你们乌蛮各部打算采取拉拢友好的政策。”
人多,有的人在后面未必能听清楚他的话,因此王巨用了传令兵,传令兵在传话时,用的却是当地的蛮语。毕竟乌蛮许多地区皆落后,还真有一些头领听不懂汉语。
“但没想到。某却遭到你们乌蛮极大的羞侮,某身为大宋的知枢密院事太子少保,你们不仅在羞侮某,也在羞侮整个大宋。”
一人立即说道:“与我们无关哪。”
“那你为何出现在这里?”
那人立即哑然。
“以我的想法,恨不能将你们全部宰杀,不过我朝向来以和为贵。”
李圆通心中颇是不齿,就凭你在交趾所做的,能叫以和为贵吗?
然而他真想错了,虽然王巨打大理的主意,还真能说打算以和为贵。至少自始至终未产生过任何血腥的想法。
但不管王巨有没有这想法,李圆通也不敢质问的。
“因此还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死,一个选择是接受我的安排。并且竭力配合我。”
李圆通壮着胆子问:“少保,什么安排?”
“我会上书朝廷,授予你们一些官职,大头领会有刺史之职,各小头领会有军头、指使等官职。”
其实不用朝廷批准,王巨就有权授予这些空头官职。它们是阶官,但是职官,那就要通过朝廷批准了,并且王巨也无权授予刺史这样的职官。
“此外,刺史者,每年发放两千贯薪酬,军头者是一千贯,指使者则是五百贯,不过你们不但要配合我,举家还要搬迁原族原寨!”
“不可!”燕达急切地问。
李圆通也感觉不对,疑问道:“少保,现在这里有不少头领。”
一千多人,就打算一人一千贯,那么一年也得支付一百多万贯。况且后面还会陆续增加无数头领。王巨暗中向燕达使了一个眼色,说道:“李将军,我们大宋一年收入近两亿,能在乎这些钱帛吗?”
账不是这样算的,但李圆通哪里知道,就算是一百来万吧,与两亿相比起来,确实算不上什么。
“可能你们不明白五百贯是多少钱帛吧,紫川!”
“喏。”王紫川答了一声,从大营后面搬出银子,布帛,茶叶,瓷器,分成四堆。
王巨又说道:“这里每一堆就相当于五百贯,一千贯则是它们的两倍,两千贯是他们的四倍。”
缺少货币的年代,落后的地区,只能用实物让他们理解了。
李圆能还是不理解,问:“少保,为何要这么做?”
“鉴于这次的羞侮,为了惩罚你们大理,某必须占有东川石城二郡,但有的部族没有来,还有一些村寨没有来,某要求你们必须替某说服他们,并且做某的向导。另外将你们迁徙后,给你们官职与高昂的薪酬,用之稳定民心。这是某的最大让步,同意就接受,不同意就是一个字,死!你们自己考虑一个晚上,明天给某答复。”
“我同意,我同意,”招罗毗大声喊道。
“不行。”黄骅又怒了起来。
王巨做了一个手势,让黄骅安静,然后深深地呼吸了一下,似乎压住心中的怒火,说道:“招罗毗,某恨不能将你碎尸万段,不过某说到了就要做到,你同意,某也会给你一个刺史之职,并且每年向你发放两千贯的薪酬。但你必须配合某。否则某定将你挫骨成灰!”
“行,行。”招罗毗不停地磕头,脑袋也如小鸡吃米般地点个不停。
不过乌蛮这些大大小小的头领也没有耻笑,此次宋朝出兵。招罗毗就是罪魁祸首,能侥幸活一命就算是不错了。
李圆通又发出疑问:“如果中国以后反悔呢?”
“明天我们可以在此处举行一个庄严的盟誓,对天盟誓。不过李将军,你话也太多了吧。”
李圆通吓得不敢作声了。
但王巨并没有再理睬他,又说了一句:“想好了。只有这一晚时间。将他们押下去,让他们慢慢想。”
姚麟想这些人又押到寨中,派人看守起来。
燕达则不解地问:“少保,当真给他们这么多薪酬啊?朝廷也不会同意的。”
为什么说这话呢。
王巨临来自杞州,写了一份奏折,又用特脚递送向京城,说明出兵乌蛮的原因。
然而僵持了这么多天后,王巨才收到朝廷的诏书,说是朝廷已经命熊本、苗授与刘昌祚南下了。
也就是十天前,朝廷才下诏书。让熊本与苗刘三人南下,这个诏书到了三人手中,三人再起程,还要点集五千蕃骑,三千川兵,以及民夫粮草辎重等等。恐怕到达川南时,已经到明年正月半了。如果再慢一点,说不定拖到明年二月。
之前燕达表示担心,担心朝廷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