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遵从机制影响学生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遵从有程度之分,通常可以划分为真遵从和权宜遵从。学生个体是否遵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与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等因素有关。学生之所以会结群并遵从群体的规范,是因为他们具有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的需要,同时有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并信任他人。
5.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关键因素。讨论教师的素质应以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为出发点。由于教师行为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很难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成功教师”的模式。根据加涅对个体素质的分类,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应对应激的策略和职业态度等被区分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素质,因而这类素质可以作为教师培训的目标;同时,教师的智力和宽容、敏感性、移情理解、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等人格特质作为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可以成为选拔教师的标准。
6.家庭和父母不仅是孩子价值观和社会态度形成的源泉,还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父母的遗传因素、家庭的营养状况、在孩子早期发育中提供的信息刺激的丰富程度、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以及给孩子提供的实践动手机会的多寡,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独立、思辨以及专心的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密不可分。父母的职业和专业兴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创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拓展学习的场所、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发挥更多主动性等教育方式均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养成。
7.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对青少年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组织超文本化、信息传递即时性、信息资源开放性、人机交互等特性,大大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欲望,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因此,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经成了教育的一种新趋势。在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等都发生了变化,对传统教育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网络的自主选择性、良莠不齐性、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尤其是自控力差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2. 戴·冯塔纳著:《教师心理学》,王新超译,谢东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李伯黍、燕国材著:《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4. 林崇德著:《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 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D.P.奥苏伯尔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星南等译,绍瑞珍、皮连生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 林格伦著:《课堂教育心理学》,章志光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 http://wjy.cai.swufe.edu.cn/luntan/xxz.htm:《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
最新下载(NewDown)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 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最新下载(NewDown)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 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第四部分: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论与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研究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家可以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论。新的教学论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式指导。本章首先将教学论分为两种取向:一是哲学与经验取向;二是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本章将要说明这两种取向的教学论的起源与依据,对教学的不同观点,及其不同的应用价值;接着将要论述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学完本章后应能做到:
1。 能比较和说明这两种不同取向的教学论各自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价值;
2。 能陈述科学取向教学论关于学生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与传统教学论的区别;
3。 能初步树立用科学取向教学论的观点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愿望。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应用价值
教是以学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动物能学,故可以训练;人能更善于学,故“教”自古以来就存在。反过来,没有“学”,“教”不可能存在。所以可以把教学定义为“以促进学习者能力和倾向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师生双边活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教学论及其研究取向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是“教学论(didactics),亦称教授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和评价等”。教学论究竟主要研究什么?这个问题也可从分析教学论教科书的内容得到回答。例如,施良方等主编的《教学理论》(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统计了1985—1991年的7种教学论教材,发现这些教材主要讨论的主题是:
(1) 绪论、研究对象、方法 6本共8章
(2) 教学论产生、发展、流派 7本共8章
(3) 教学目的任务、目标 6本共6章
(4) 教学过程(理论) 7本共11章
(5) 教学规律、原则 6本共7章
(6) 教学内容、课程、教材 7本共14章
(7) 教学方法、手段、媒体 7本共12章
(8) 教学组织形式 7本共10章
(9) 教学结果、检查与评价 7本共7章
从上面的讨论可见,学习论与教学论研究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学习论侧重于研究学生学的方面;而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教师教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等。
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
我们把主要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教学论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简称哲学取向教学论)。下面简述它的起源和发展。
哲学取向教学论的起源与发展
哲学取向教学论的起源
在教育史上,虽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28—1632年间写成,随后于1657年公开发表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教学论著作。但在此之前,哲学取向教学论思想早已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涉及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改变人性。而人性的改变问题是教育的主题,也是哲学家讨论的主题,所以历史上的教育家往往也是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总结教育经验,提出种种教育论主张。例如,孔子在公元前400多年就探讨了人性问题,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由后天学习造成的。这种认识决定了孔子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并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
又如,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据此他提出被称为“产婆法”的启发式教学法。他认为,老师类似于接生的助产婆。助产婆的责任是帮助产妇把孩子生下来,而老师的责任是启发学生使他心灵中本来就有的知识得以澄清。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班级授课制出现。此时的教学不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教师面对由许多相同年龄儿童组成的教学班。夸美纽斯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论主张,其中包括一系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自觉性原则。而最重要的是“教育适应自然秩序原则”。他的《大教学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作为一门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学科正式诞生。皮亚杰说,他的教育主张“直到今天仍然时兴”,“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邵瑞珍、张人杰主编:《中学百科全书·教育学·心理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哲学取向教学论的发展
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至今,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论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虽然期间许多教育家认识到心理学对教学论发展的重要性,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要心理学化”;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作为他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系统阐述了教学过程的阶段和程序。但直到现在,在整体上教学论仍然是哲学和经验取向的。因为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主张的心理学不是科学心理学,而是哲学的一部分。
自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科学心理学发展经历了100余年,其研究结果对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教学论主要依赖哲学和经验的状况并未改变。例如,在20世纪影响深远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主张的教学论和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论也都是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我国的教学论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受杜威的思想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受苏联凯洛夫教学论影响,所以也主要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教学论以哲学和经验取向为主;在科学心理学诞生100年之后,这种状况并未根本改变,而且这种状况还将长期继续。出现这种状况是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分不开的,也是与哲学取向教学论的应用价值分不开的。
第一,能对教学实践提供一般指导。教学是人类的重要实践之一。人类的许多实践往往走在理论的前面。在科学发展之前,人们总是依据哲学来指导实践。医生治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凭经验治病在先,对病理的科学研究在后。所以在医学科学产生之前,许多民族的药学都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在药学科学诞生之后,遇到许多疑难杂症时,科学暂时无能为力,仍然需要依赖哲学和经验。教学比医生治病更复杂,其科学规律更难揭示,而教学实践不能停步,故依赖哲学与经验是必然的。
第二,许多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观点反映了教学规律。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能高瞻远瞩,提出符合学习和教学规律的观点。例如,孔子关于学习对人性改变的重要性的观点,苏格拉底强调教师要像助产婆一样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观点,至今仍然是正确的。当科学心理学产生以后,有些复杂的心理学问题,科学心理学无法回答,但哲学家根据经验和他们过人的思辨能力,能较好地回答。例如,在20世纪初,桑代克通过观察猫打开迷笼的行为,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与错误和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尝试错误说,通过观察黑猩猩将两根棒子接起来够着远处的食物的行为,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与此同时,杜威通过经验总结和思辨,提出人类解决问题经过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和用行动检验假设五个阶段。1978年奥苏伯尔在回顾科学心理学关于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研究文献后得出结论说:“作为对思维中所包含的连续时间阶段的一种正式描述,六十多年来并没有人对杜威1910年的描述作过明显的改进。”(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星南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8页。)就指导教学实践而言,杜威的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远比当时格式塔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动物为被试得出的研究结论更有用。
第三,能及时反映社会需要。任何社会或国家的教学目标、内容、制度、组织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社会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离政治近,能适时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能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持。而且许多理论又来源于当时的教学实践,所以易于推广和传播。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局限性
上面已经谈到,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有其应用价值,而且在很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许多概念未经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原理含糊不清。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