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78部分

孔氏家族全传-第78部分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祥熙的办法,就是要对重要的四种商品进行政府专营,由政府赚这几种商品的钱,而不再让别人赚。这四种商品分别就是当时销量最大、日常生活又最离不开的盐、糖、卷烟和火柴。 
  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新玩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对盐进行过专营。而后的封建王朝,都对一些重要的商品进行专营,如秦朝的盐、铁等。 
  食糖专卖是从1942年2月开始的,紧接着是盐类专卖、烟类专卖,然后就是火柴专卖。 
  食糖专卖一开始就出现了麻烦。按照所谓的《食糖专卖条例》,应对食糖实行实物收购。但要全部收购则需要大量资金。1942年夏,当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向孔祥熙伸手要钱时,孔祥熙才发现这样划不来。大量资金拨下去,自己手头紧张不说,谁知下面这些贪官污吏拿这些钱干什么。到时候食糖收购不上来,你还能砍他的脑袋? 
  当下孔祥熙又规定了一条办法。他对各省官员说,食糖原则上按条例全部收购,但具体操作的方法是,食糖中央暂不收购,只按照收购价格的30%征收“专卖利益”,其中15%为代征统税;收购价格的30%人专卖利益帐。 
  这里我们不必在经济学的术语上兜圈子。他的这个办法简单说来,就是收购资金由地方应缴中央的税款中支付,等于孔祥熙一分钱不往外掏却照样能获利。 
  “食糖专卖”一实施,糖价立即大幅度上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蒋也颇为不满。原来说的实行专卖是为了平抑物价,防止投机,怎么适得其反呢? 
  于是蒋介石一个电话打到孔祥熙那里,孔祥熙连忙采取对策。即采取行政规定糖价,各商业网点的经销单位一律不许涨价。但孔祥熙没有弄明白,食糖生产主要在民间,他们出售给收购者的价格并不多。都是一些中间盘剥商从中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如不调整收购价,就会影响生产,供应失调,专卖收入也会随之减少。但孔祥熙当时已经感到了蒋介石的压力,不敢再提高收购价格。他只能强行命令甘蔗和食糖照旧价出售。而蔗农售出后都不够成本,又不能不售,因甘蔗属于时令产品,不易保存和贮藏,结果种甘蔗的老百姓受到很大损失。 
  规定限价,中间商一见无利可图,便纷纷囤积压货,于是黑市发生,社会上的百姓买不到平价糖,只能以高出几倍的价格到黑市上去买,这样一来难免也怨声载道。 
  据说,当年的四川省主席张群一次乘车从成都到重庆。内江等地的蔗农得知消息,将甘蔗砍下来,在公路上铺了一里多长,以阻挡汽车前进。制糖业的业主和工人上千人自发聚集起来,向张群请愿,结果闹得张群狼狈不堪。 
  烟类专卖也是一样,一开始就遭到民族资本家和个体手工业者的反对。因为专卖局不但要到工厂仓库登记要货,而且要派出工作人员长期住厂“监督”。这使生产烟卷的工厂极为恼火。过去,他们生产烟卷只要交纳统税,而现在除纳统税外,还要缴纳“专卖利益”。在烟盒上贴上专卖标签,比过去的税高出近一倍,又不让提价。 
  连卖烟的小贩也受到了限制,原来小贩批发到香烟就可以到市场上叫卖,现在不行,要到登记处登记,缴纳一笔“专卖税”后才可出售。本来获利微薄,眼下又被孔祥熙的专卖事业扒了一层皮。 
  而火柴专卖也迭起风波。因为战时火柴原料无法进口,各火柴厂家只能仰仗孔祥熙的恩惠分配原材料。孔祥熙便把火柴原料的分配大权交给了他的一个亲信。这个亲信借助孔祥熙的权力,把其他厂…一挤垮,最后他自己担任了火柴专卖公司总经理。于是被挤倒的火柴厂联合各界群众和工人,到重庆国民党政府门前请愿,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专卖制度为孔祥熙摆脱财政困境带来了一些好处,但由于它是以政府独占生活必需品的经营权,就必然造成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掠夺,以及对生产的严重破坏。对国民党的经济来说,这些举措无益于饮鸩止渴。所以,专卖制度难免又是极短命的。 
  从1942年开始到1944年夏天结束,实行了2年的食糖专卖终于废止了。1945年2月,国民党政府又废止了盐、烟和火柴的专卖,改为征税。其中,近四项专卖为孔祥熙及国民党政权带来了22.7亿元的收入。而这22.7亿元的收入,简直就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啊。 
  4.通货膨胀堆起的金山银山 
  在抗战期间,对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通货膨胀,孔祥熙的所谓一系列“改革”和战时经济政策,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由于靠通货膨胀弥补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以致1942年法币印刷不及时,“关金券”被作为货币大量出笼了。关金券本是用作海关缴纳关税,不在市面流通。1942年把旧存的关金券以每单位折合法币20元大量抛出,开了大额钞票的先声。接着就是百元、500、千元的大面额币也像浪潮似的涌入市场。由于通货膨胀政策,引起物价无止境的上涨,人民对国民党的经济已失去信任。为免遭法币贬值的损失,当时人们普遍产生重货轻币的思想,纸币一到手就立即购买实物,各种投机活动日益猖撅,货币流通加速。若以1940年周转速度为1,1941年为1.5;1942年为1.8;1943年2.5;年为3.2;1945年(1至6月)为9.2。这样就使物价上涨的速度超过了货币发行的速度。1941年12月,法币发行累计已达151亿元,比1936年6月的14.l亿元增长了1076倍,而同期重庆的物价上涨了2133.2倍,超出了5倍多。据杨荫博的计算:抗战8年中,随着通货政策的发展,法币1元的购买力,在1938年底值战前0.6。到1945年6月,已只值战前法币5毫。就是说这时的法币2000元才值战前法币1元,其价值只有原法币价值的万分之五了。抗战前,四大家族主要靠发行公债进行搜刮,在抗战期间,则主要靠增发钞票了。孔祥熙就说过:“发行公债真麻烦,付息,抽签还本,又弄不到几个钱,不如印发钞票,简单得多。”确实,“四大家族”通过法币贬值对人民的掠夺,远远超过发行公债的掠夺的。据专家测算,1936年至1948年12年中,只法币贬值一项,“四大家族”即从人民手中掠夺财富达57亿美元。同时“四大家族”通过法币贬值把过去他们大量发行的公债几乎变成了废纸(如1936年国民党政府共发行20.82亿元公债。其中14.6亿是换旧债的。规定还本期限是12到24年,其他新债还本期也在10年以上,而到1945年6月时法币二千元只等于战前1元的价值,所以国民党政府把这笔债款几乎赖掉了),并向民族资本进行侵蚀,大大扩大了他们的工业独占。这真是像有人指出的那样,这一政策是“人头税性质的慢性财政没收政策”,“以全民为对象,最普遍、最残酷的掠夺!” 
  在法币贬值中,孔祥熙还利用金融政策的变动,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倒卖活动,以套取外汇,大发其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见到出售外汇太快,一方面由财政部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限制企业及私人提取银行存款,规定了每次提取存款的限额和时间,以防止资金外逃;另方面与外商银行订立“君子协定”,要求外商银行对投机和资金外逃购买外汇的不予供给。又因为日伪以伪“联银券”换取法币套购外汇,1938年3月13日公布了《购买外汇请核办法》,规定凡需要外汇者,必须说明理由,经申请核批后,才能向银行购买外汇。但是这些办法只是阻碍了正当工商业者对外汇的需要,却不能阻止日伪套取中国外汇和国民党权贵的资金外逃。于是外汇出现了黑市交易,且黑市价格逐步上涨。1938年10月,中央银行曾拨出英币100万镑暗中维持法币的外汇行市,但当时法币的通货膨胀已露头,购买外汇的日益增多,黑市价格仍继续上升。每元法币的币值很快由1先令2便士半跌至8便士左右。1939年3月,国民党政府又与英国共同组织“中英平准基金委员会”,由中国、交通两银行提供500万镑,由中国政府负责、由汇丰、麦加利两银行承提500万镑,由英国政府担保,成立1000万镑的“中英外汇平准基金”,以稳定法币黑市价于8便士又1/4。但此汇率仅维持了3个月,法币黑市汇率又继续下跌。1941年4月25日,在向英美借款的基础上成立了“中英美平准基金”l1000万美元,继续供应外汇,但不再维持固定汇价,而是采取“自然水准”了。1942年7月,国民党政府向美国政府借到5亿美元,放弃法币对英镑的联系改为单独与美元联系,确定法币对外汇价为1美元等于法币20元。此项官价外汇直到抗战胜利都没有正式变动过,但外汇黑市与官价外汇价格悬殊,给“四大家族”利用垄断外汇的特权攫取暴利创造了条件。例如,据1939年8月6日上海《大美周刊》披露的香港电传说:“渝某重要部长夫人电某外籍经纪人,嘱购入英金4万镑之巨额外汇。”这位部长就是孔祥熙。他利用外汇的审批大权,套取大量外汇,高价抛人黑市,以牟取暴利。许性初在转告《香港日报》的密电中指出:“孔任财长以来,操纵外汇自肥,对战费一筹莫展。”有人说他妻子宋蔼龄,在抗战初期的外汇投机中,就‘“捞到了巨额英镑”。 
  美金储蓄券和公债的问题,曾引起过美国财政部的注意,该部部长摩根索为此事在致总统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说:“中国政府发行及出售了美金公债券来收回法币,并自美国给予的援助中拨二亿美元,来偿讨此项公债券。我相信这个方案对于控制通货膨胀,没有重要的贡献。”“中国目前在美国有4亿6000万美元无需作担保而可动用的款项;同时由于我们的各项支出,每月可获得美金2000万元。中国可以用这些钱以出售黄金或美金资产来换取法币。不过我认为这些计划,在过去很少效果,只给了参与内幕的人、投机者、囤积者以额外的利润,把中国可以好好利用来作建设之用的外汇浪费了。”摩根索在1945年5月8日致宋子文的备忘录中也指出:“在美国现已产生一种印象,就是2亿美元美金储备券与美金公债,以及在中国出售的黄金,都已落入比较少数人的手中。结果个人发了大财,而对中国经济没有真正的帮助。” 
  孔祥熙、宋子文及其亲信的贪赃,引起社会舆论大哗。后来这项美金公债本息到期,国民常政府当局不得以外汇牌价折合法币支付。 
  除套购外汇购买美金储蓄券、公债大发其财外,孔祥熙还利用其独占金银收兑的特权,时而收兑,时而抛售,大搞投机,大发横财,进一步促进了通货膨胀。1939年9月15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民间不得私存黄金,由四联总处附设的“金银收兑处”收兑黄金,禁止自由买卖,因而集中了大批黄金。国民党政府还用1942年5亿美元借款中的2亿美元向美国购买黄金570万两。于1943年6月开始实行所谓黄金政策,表面上以收回法币、制止通货膨胀为号召,实际上是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提供大发国难财的机会。开始由中央银行委托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出售黄金现货,1944年11月3日后,改售期货,到1945年5月28日停售止,共售出黄金114.5万两,收回法币25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1944年8月开始,由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行及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两局同时举办黄金存款,直至1945年5月22日止,共收存黄金162.4万两以上。但国民党的黄金政策在实际上不仅未平抑物价,而且还在物价上涨中推波助澜,为大量法币出笼做掩盖。事实完全和国民党政府大喊大叫的制止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相反,黄金政策的实施,通货膨胀不是得到抑制,而是更厉害了。 
  黄金政策对国民党和孔祥熙来说是一桩能大捞好处的“买卖”。作为卖出的黄金,一部分是以低价向人民强制收购来的,更大的部分是以5亿美元借款中的2亿美元所买的570多万两。按当时美汇官价,每市两只值法币700元,但最初出售的黄金官价即在1万元以上,以后逐月上升,到1945年3月29日,已上升到每市两3.5万元,而停售黄金期货的6月8日,更上升为每市两5万元。这出人之间的巨大差额使他们大捞好处。但这对以巧取豪夺为务的四大家族和国民党政府来说却并不满足。于是,1945年7月31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一纸决议:“为充实反攻军费起见,所有黄金存款一次捐献四成。”这也就是说80多万两应属于人民的黄金,又被强制没收去了。但是,“和中央银行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