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秘诀:做不生气的父母(全文-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感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这八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而且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组合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身上总有那么几项智能是很优势的,同时也总有那么几项智能水平是一般,甚至很弱的。几乎找不到哪个人是八项智能全都优秀的——即便是神童也不例外,所谓神童,也只是在某个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已。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智能之间,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它们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有一次我在对家长的讲座中问大家:你们觉得刘翔和华罗庚谁更聪明呢?
第40节:成绩不代表全部(2)
家长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华罗庚。
我问为什么,一个家长说,人家华罗庚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脑子不聪明能当数学家吗?
我说,那刘翔也是世界冠军呀!
另一个家长说:刘翔跑步是用腿,不是用脑子的,所以跑得快不应该叫聪明吧?
我说那让华罗庚跑一个试试?大家都笑了。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似乎只看重孩子在语言、逻辑知识方面的能力,只要哪个孩子数学语文英语考了高分,所有人都不吝惜把“聪明”这样的赞美送给他;但如果这个孩子是唱了一首动听的歌,画了一张美丽的画,在手拉手学校联谊活动中结交到了两个新朋友,或者100米短跑跑了第一名,人们是很少表扬这个孩子“聪明”的。因为在很多成人看来,孩子的这些“成绩”和他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简直没有可比性,学好语文数学英语才是正道,唱歌跳舞画画运动,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弄得再好也没什么前途。
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先生说:所谓教育,并不仅仅指读书、认知,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多样的兴趣,使孩子将来有可能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好好体会一下大师的话吧,再好好回忆一下那些让我们崇拜、羡慕、尊重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外交家、慈善家、表演艺术家、运动员,我们无法一一去询问他们当年数学语文英语成绩是否都很优秀,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多彩的、丰富的、给他们带来无限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人生!
真想和那80%的家长推心置腹地聊一聊,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考进前三名的天资,那为何不擦亮眼睛发现他身上别的闪光点?为何要让那魔咒一般的分数再三夺走孩子的快乐,夺走你自己的好心情?
也想和那20%的家长说一句,真的很恭喜你有一个善于学习和考高分的孩子,但请一定别忘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任何时候,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均衡的情商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孩子得以受用终身的财富!
第41节:承认孩子的差别(1)
十二 承认孩子的差别
台湾著名网络作家蔡智恒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有一段经典的“名诗”,末尾处是这样写的:
假如整个太平洋的水能都倒出来,
才能浇熄我对你爱的火焰 。
太平洋的水能够倒出来吗?
不能!是的,所以我爱你!
按照这个格局,我们也可以作诗一首:
假如上帝能有无所不能的力量,
就能赐予天下所有的孩子最顶尖的聪明。
上帝有这种力量吗?
没有!所以,父母们要承认孩子是有差别的!
诗已然作出来了,可实际的情况就没有那么理想了。因为太多的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方面比谁谁谁家的孩子差的事实,一旦他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会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怪他不努力,怪他贪玩,怪他不懂事,气愤至极时,还对孩子吼:我看你脑子不够用!
你别说,最后这一句还真说到点子上了。在上个章节里,我们说到了孩子之间不同的智能差异,这是个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家长的完美期望,而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亮亮是一个运动智能非常发达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体能状况都很好,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体育尖子,奖状奖杯得了一大堆。亮亮的父母虽然也很高兴看到儿子在运动方面的天赋这么优秀,可是他们总觉得“美中不足”。
在亮亮上五年级的时候,他再一次获得了全省少儿运动会短跑冠军,看着亮亮兴高采烈的样子,爸爸开口说话了:
“儿子,你可别骄傲啊,跑步得了冠军没什么了不起,你看你们班的陈娟,在英语口语大赛上拿了第一名,那才是真的了不起呢!还有刘恒,每次考试人家语文数学都第一名。还有张琳琳,全国奥数比赛都能拿奖,你比起他们几个来,还差得远呢!你什么时候也能和他们一样,在其他方面也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那爸爸妈妈睡着了都要笑醒了!”
原本高兴的亮亮被爸爸的一番话,浇了个透心儿凉。他闷头想了半天,突然抬头对爸爸说:“可他们谁也没有在体育方面有我这么优秀啊!”
第42节:承认孩子的差别(2)
亮亮的话直中爸爸的“要害”——说得客气一点,亮亮爸爸不懂得“孩子之间有差异”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说得不客气点儿,亮亮爸爸实在太不知足了。
有不少的父母,总以为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出天才;只要先飞,就一定会变成一只聪明鸟;也总以为童话故事会变成现实:乌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跑过兔子。其实这些都是谎言——一种善意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鼓励孩子的谎言。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乌龟由于身体构造和机能的特性,决定了它即便是累死在跑道上,也不会跑过兔子。不过我们也无须为乌龟感到悲哀,如果把跑道设在水里,哼哼,那可就是乌龟的天下了!因为兔子还没开始跑,就要先解决不被淹死的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不论孩子生下来以后,先天的智能结构怎么样,他总有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天地,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弱项和死穴。如果一定要让一个视觉空间智能超强,但语言表达能力很弱的孩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和他伶牙俐齿的同学们一决高下,那很容易预见到的结果就是惨败和自信心的摧毁——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但是,如果那些伶牙俐齿的同学敢于在美术绘画方面和这个孩子较量一下的话,他们会发现,究竟谁才是画板上的王者!
说到这里,父母们应该有所顿悟了吧,每一个人是如此特别,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不同:脸庞有丑的,也有俊的;皮肤有黑的,也有白的;个子有高的,也有矮的;唱歌有动听的,也有跑调的;性格有急躁的,也有温和的……谁也不可能妄想把所有的优势都集中到自己一个人身上——神童不行,上帝也不行。
可能有父母要说:我们逼他进步、逼他全面发展、逼他向榜样看齐,还不都是为了他有个好的将来吗?他在有的方面落后了,就是要补上去才行嘛!
这些父母不妨静下心来想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的好的将来”实际上就是指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好的生活,那么,好的工作到底是指什么工作呢?
第43节:承认孩子的差别(3)
答案恐怕不是单一的,以前人们说“三百六十行”,现在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七百二十行”可能都不止了,这么庞大的一个就业体系,包含的类别是如此众多,就像一座摩天大楼,从内到外是由砖块、水泥、钢筋、沙子、木头、玻璃、塑胶、铝合金、油漆、管道等等来建构的,绝不可能用一种单一的材料来建构。社会的分工也是一样,各行各业都需要各种具有不同能力和特点的人才,有人用脑工作,有人用手工作,有人用嘴工作,他们都能生活得很好。
做父母的,又何必从现在开始就把争成绩、考名牌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奋斗目标呢?如果你的孩子确实努力了,却仍然距名牌大学千里之遥,但你发现他味觉非常敏锐,为何不鼓励他成为一个品酒师或者美食家呢?甚至你的孩子除了嗅觉灵敏并无其他特长,那他还有可能做一个让人羡慕的香水师呢!
所以说,承认孩子的差别,不是要父母消极和不作为,而是希望父母能够客观地看待,并且欣然地接受孩子那可能不够“理想化”的智能结构(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是所谓完美的)。
如果父母愿意帮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智能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父母能够抛却偏见,珍视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可贵的优势智能;如果父母能少些虚荣、贪婪、不切实际的假想,那么,你的孩子就能够免受很多无用、无理的负担,开开心心地享受他成长的每一个日子,也非常可能在他擅长的那个领域里,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你自己,既不会花更多的冤枉钱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又不会因为幻想落空而郁郁寡欢!
第44节:玩儿就是学(1)
十三 玩儿就是学
有调查机构在一个大城市的小学生中,进行“你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吗”问卷调查,113个孩子参与了这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
这个结果很让人担心: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不快乐的。我们可以作一个“联想”,这些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的孩子,他们的情绪一定长期都处于一种低落状态,在这种状态的主导下,他们在学习上是不太可能有非常优秀的成绩的,而他们的父母当中,又有那么多的人,把自己的喜与悲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所以我们几乎可以透过这个数据看到,在这些不快乐的孩子背后,有更多不快乐的父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呢?听听孩子们给出的理由吧:
学习节奏太快、太紧张,方方面面的压力快让我受不了啦!找不到考高分的灵丹妙药,成绩平平,心情郁闷!
节假日总是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课余兴趣班根本就不是我自己喜欢的!
我每天都要写N个小时的作业,我烦透了!
爸爸给我买书,每次都只买题库之类的教辅书,可我是多么想看一本校园小说或者漫画书啊!
我和同学关系处不好,所以讨厌去学校。
无论我怎么努力,可成绩永远也达不到老师和爸妈期望的高度。
我觉得生活好无聊,爸妈把我管得比犯人还紧,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都不允许我做,真没劲。
还有一些孩子把这种不快乐编写成了一首歌词,在网上流传着:
上学最早的人是我;
回家最晚的人是我;
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
是我是我,还是我。
睡觉最迟的人是我;
最累最困的人是我;
最怕考试的,最怕老师的,
是我是我,还是我。
哦,也许再给我一点时间,
我就能够做到很好,
我想坚守这一个承诺,
可是谁来谁来拉我一把?
谁来拉这些不快乐的孩子一把呢?我想,除了老师,最用得上力的就是父母了。拉孩子一把,就等于拉了自己一把,让孩子和自己都早日从不快乐的泥潭中走出来。作为父母,该从哪里开始使劲呢?
1 父母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平静、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特点,包括智能方面的特点、性格方面的特点、身体发育方面的特点等等。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每个孩子就像树叶一样,永远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果父母总是要用“人家的孩子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考第一”的原则来要求自己的孩子,那么既不符合孩子的客观实际,又不容易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孩子最终发展成什么样暂且不说,单是父母的“闹心”、“失望”、“生气”就能把自己折腾得够戗了!
第45节:玩儿就是学(2)
所以,请首先冷静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吧,了解他的长处,摸清他的不足,尊重他的人格,引领他的成长。
请现在就合上书,找一张纸和一支笔,把你孩子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写下来,你会发现,他居然有那么多优点,是你平时没有注意的,或者即便注意到了,也没有觉得珍惜可贵。同时,你也许写了好多他没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