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亲子教育秘诀:做不生气的父母(全文 >

第11部分

亲子教育秘诀:做不生气的父母(全文-第11部分

小说: 亲子教育秘诀:做不生气的父母(全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每次一进家门,我妈只会问考了几分?第几名啊?作业做完没?我很奇怪我妈妈为什么不换几个问题问问?比如我今天心情怎么样?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儿?我和同学的关系处得怎么样?难道除了学习,妈妈就没有别的话要对我讲了吗?”
 
  十四岁的家耀说:
 
  “我这次考了第九名,以为老爸会表扬我的,要知道这是我上初中以来考的最好的一次了!可是我老爸把卷子扔在我头上:我就知道你以前考不好不是脑袋笨,就是不用功!你要是再努把力,能考进前三名!”
 
  十六岁的亚飞说:
 
  “我觉得人长大了一点儿意思都没有,爸妈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而我就像个学习机器一样,我妈每天在我耳边唠叨个没完:前途,前途!这么无聊的生活,有了前途又如何?”
 
  ……
 
  其实,哪有爸妈不爱孩子的,只是这些爸妈太焦虑了,太着急了,太想现在就能看到孩子美好的未来,似乎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可是,没有人有千里眼,没有人可以一眼就看到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后。为了“以后”而剥夺孩子的“现在”,这种损失不可谓不惨重啊。
 
  父母们以为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工作和出路,而孩子们最需要的却是心灵的阳光和信任。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地等待、温馨地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是以强制的、拔苗助长的方式去帮助他开创未来,那么,孩子几乎不可能有好的未来——即便有了个好的工作,他的心里也会因为阳光和快乐的缺失,而变得阴暗。




第57节:等待孩子慢慢长大(6)

  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儿,有人在介绍她的时候,提高了嗓门说:“李岚可是个才女哦!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考完了琵琶的十级证书啦!”大家纷纷叫好,要求她给我们表演一个,还有人专门找来了一把琵琶递给她。
 
  我们都在期待着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乐曲,没想到李岚厌恶地推开了那把琵琶,她说:“实在对不起,我在考完十级证书那天,就已经和琵琶永别了,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再碰它。”
 
  我们都很愕然,李岚说:“我恨琵琶,因为它夺走了我所有的快乐,我的整个童年一直到高二,都被这个魔鬼纠缠。我没有时间玩,没有时间外出,没有时间交朋友,我过着很自闭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一边流眼泪一边练琴,我恨透了它。”
 
  “既然这么痛苦,那你为什么还要学琵琶呢?”有人问。
 
  “不,不是我要学的,是我妈强迫我学的,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怀里抱着个硬邦邦的东西,我想学画画,可我妈不让……我妈说我学好了琵琶,将来能当一个演奏家,在漂亮的舞台上演出,台下的观众会给我鲜花和掌声,哼哼,去它的鲜花和掌声!我现在看到琵琶就恶心,你们最好拿开点儿。”
 
  “那……你现在不弹琵琶了,你妈妈她……”
 
  “哈哈,这正是让我感到解气的事情,我妈妈她现在没事儿就抱着我的琵琶流眼泪,和我当年一模一样!我考大学的时候,故意填了个农林畜牧专业,哈哈哈……”
 
  我被李岚的话惊得心里一阵阵扭得慌,可怜的李岚,可怜的妈妈。对女儿的成长速度和成长方式有这般“超前”的渴望,才会让李岚妈妈这么决然地强制李岚学琴,而实际上李岚的妈妈是亲手把女儿成长最宝贵的阳光和快乐夺走了,她太急于主观地、人为地为女儿设计未来,而没有静下心来,倾听女儿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耐心地伴随她快乐成长了。
 
  假如当初李岚的妈妈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去观察发现李岚自己的兴趣所在,陪她从稚嫩的儿童画开始画起,十几年的光景过去了,现在的李岚大概已经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畅游了吧?周末回家,说不定她会让妈妈坐在落地玻璃前,任夕阳的光影淡撒在妈妈微笑的脸上,而李岚怀着感激的心情,用手中的画笔,把妈妈的微笑,永远留存在画纸上……
 
  孩子自然地成长,父母自然地等待,这个过程,以爱为索引。很多年后,我们会发现,做父母的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等待——等待可以让孩子从容地长大,自在地生活,拥有阳光般的内心世界,也因为等待,父母最终会收获来自于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幸福的感觉。




第58节:幽默是最好的调味剂(1)

  十六 幽默是最好的调味剂
 
  大概谁都不会否认幽默是我们生活最好的调味剂,心情好的时候,幽默让我们的心情更好;状态低迷的时候,幽默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中,重拾信心和乐观。幽默就是这么神奇,如果父母们也学会幽默,那么在家庭教养中,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不过,严格地说,幽默是比较高难度的,因为它跟滑稽还不太一样。滑稽呢,插科打诨的成分多一些,而幽默则是更加成熟的一种表现。在紧张、不如意的生活中,让幽默来帮助我们驱散压抑和阴霾,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挪威有一家调查机构经研究后表示:有幽默感的成年人比缺少生活乐趣的人更加长寿。非常具有幽默感的癌症患者比起缺乏幽默感的患者,死亡率低70%之多!有幽默感的人,在人群中也总是最受欢迎的。
 
  现在把关注点拉回到我们的家庭里,在时不时“硝烟弥漫”的氛围中,幽默更是“拨开乌云见月明”的上佳选择。
 
  1 幽默是一种能力
 
  幽默在大多数的时候,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这是智慧的一种表达,是一种能力,并不是谁想幽默就能幽默得起来的。
 
  不过,对于一些还不擅长幽默的父母来说,也不用太着急,俗话说“熟能生巧”,使用语言也一样,只要你心里有这样的一种诉求和欲望,你就会调动自己的语言中枢,去尝试艺术地加工语言,最后肯定能有所起色的。
 
  有一次在一个亲戚家玩,突然他家五岁的儿子毛毛从里屋哭着出来找爸爸,边哭边告状:“爸爸,爸爸,爷爷打我了!”
 
  “爷爷为什么打你啊?”




第59节:幽默是最好的调味剂(2)

  “我没脱鞋就上床,他就打我了!”
 
  爸爸听完毛毛的话,伸出手在毛毛的屁股上轻打了两下,毛毛一脸的愕然,爸爸说:“去!告诉你爷爷,他的孙子做了错事应该打,但他要是再打我的儿子,我就打他的孙子!”
 
  毛毛蒙了,我们倒在沙发上笑到直不起腰来,更有意思的是,毛毛还真的跑过去转达爸爸的意思,他认真地说:“我爸爸说了,爷爷要是再打他的儿子,他就要打你的孙子!”小家伙说完,好像有点回过味儿来了,哇哇哭起来。爸爸这才跟他说:“你穿着鞋上床,会把床单踩脏,是你自己犯错了,告状是没有用的,爷爷和爸爸都不会允许你这样做,明白吗?”
 
  “明白了……呜……”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爸爸的睿智,他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真切地知道了,自己做错了事,不管是爷爷还是爸爸都不会姑息,小家伙以后再想穿着鞋上床,恐怕会考虑一下后果了吧。
 
  最可贵的是,我发现毛毛很快就得到了他爸爸的“真传”,那之后不久是中秋节,我们都到他们家去吃团圆饭,酒足饭饱过后,毛毛的妈妈和奶奶坚持不让我们帮忙收拾厨房,我们只好在客厅里看起了电视,厨房里就剩下了她们俩收拾。
 
  突然,“哐啷”一声,厨房里传来瓷盘打碎的声音,我们正要起身去看看怎么回事儿呢,毛毛忽然大声说:“你们别去看了,我知道肯定是我妈妈把盘子打碎了!”
 
  “你这个小家伙又没看见,为什么说是你妈妈打碎的?”我问。
 
  “很简单啊,因为这一次妈妈没有骂人啊!”
 
  “哈哈哈……”
 
  像打烂盘子这一类的事情,虽说算不上什么让人生气的大事儿,但是他们一家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这种轻松、愉悦的态度,会让他们自己和外人都觉得很舒服。每次在他们家玩,都觉得周围的气场非常和谐,哪怕发生什么意外的状况,也不会让人觉得尴尬。有了这样懂得幽默、善用幽默的父母和孩子,家里怎么能不其乐融融呢?




第60节:幽默是最好的调味剂(3)

  或许会有父母担心,如果在家里把幽默融进自己的管教方式,会不会显得不够严肃?会不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威慑力?
 
  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了“度”,就可以完全抛却这种担心。因为幽默总是带着某种善意的成分,哪怕是在孩子做错事情,需要父母管教的时候,这种“善意”也很重要。孩子接受各种信息的感官是非常敏锐的,父母在教训他时,态度是善意的或者是纯粹责骂的,这在孩子那边都能体会得很精确,而人往往更容易接受那些对自己很友善的人的建议。
 
  根据我观察到的情形,很多父母在孩子处于婴儿阶段时,经常会时不时地蹦出些幽默感,比如绘声绘色地给他们念一些有意思的传统儿歌:
 
  大拇哥(点着孩子的大拇指),二拇弟(点食指),中(钟)鼓楼(点中指),四出戏,笑妞妞,托茶盘(点手心),挂花篮儿(点肘),挑水地儿(点肩),听风儿(点耳朵),看灯儿(点眼睛),闻香儿(点鼻子),吃饭的嘴儿(点嘴)。笑一个(挑下巴逗孩子笑)。
 
  每次念到最后,孩子一准儿会笑,这种方式要比掰着孩子的小手教他“看,这是大拇指,这是二拇指……”要来得讨巧得多。
 
  2 不当“纸老虎”
 
  有一种蛮可惜的现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原有的一点点幽默感也消失殆尽了,他们的脸拉得越来越长,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露出做家长的威严。
 
  其实前面我们已经讨论到了,父母的威严,在任何时候都要用爱来支撑,脱离了这个前提,父母在渐渐长大的孩子面前,就会越来越像“纸老虎”,因为那种干瘪的“威慑力”总不会是很长久的。
 
  要想让孩子始终尊重自己,信任自己,愿意和自己亲近、谈心,把自己当成世界上最亲密的好朋友,父母们必须在严厉之余,恶补“幽默”这一课,让会意的微笑推动亲子关系朝平等、善意、共融的方向发展。
 
  另外,父母如果在这一点上“不求上进”,而让孩子抢了先机,你可就不好对付了。




第61节:幽默是最好的调味剂(4)

  朋友有个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他和儿子一起下军棋,一连赢了儿子五盘,他脱口而出:“你这个小笨蛋!”
 
  他儿子平静地抬头说:“我也觉得我挺笨的,可是爸爸,你看呢,因为我是你的儿子,所以我才是个笨蛋呢?还是因为我是个笨蛋才当上了你的儿子呢?”
 
  爸爸被揶揄得像喉咙里卡了一枚煮熟的蛋黄。
 
  下面我把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便让那些对“如何幽默”还没概念的父母们得到一些启发:
 
  案例一:
 
  十岁的豆豆家里今天来了好多客人,妈妈做了一大桌子菜,大家刚坐到桌子前,就听见有人放了个响屁!这个屁其实是豆豆放的,但他第一次在这么多叔叔阿姨面前放屁,觉得很难为情,他想也没想就“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指着他爸爸说:“哇,好像是我爸爸放的屁哦!”心知肚明的叔叔阿姨们都看着豆豆爸爸笑。豆豆爸爸也不辩解,也跟着大家笑。有个叔叔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那个放屁的人也跟着你们一起笑我。”
 
  案例二:
 
  聪聪生蛀牙了,医生说是糖吃得太多了,交代聪聪的父母,无论如何不能再给她吃糖了。可是聪聪实在太喜欢吃糖,没有糖的日子简直不能忍受。这天,聪聪在妈妈面前大哭不止,说自己要吃糖,妈妈蹲下来说:“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吃糖,那现在就去穿上鞋子,妈妈带你去医院先做一副假牙。”
 
  案例三:
 
  晓东和爸爸一起看画册,晓东指着画册问爸爸:“这个非洲食人族的酋长,他平时吃什么呢?”
 
  爸爸说:“食人族的酋长当然是吃人啦。”
 
  “那要是哪天他生病了,胃口不好,医生让他吃点素菜怎么办呢?”(晓东平时生病时,医生就叫他不吃油荤,要尽量吃清淡的素菜)
 
  这个问题还真把爸爸给问住了,他耸耸肩:“说老实话,我不知道,或许……吃植物人?”
 
  案例四:
 
  六岁的儿子问爸爸:“十年以后我还可以过六一儿童节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