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焦常觉凉者,可与生硫黄并服。鹿角胶仍含化服之。又每将饭之先,服生硫黄末三
分,品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
《难经》谓命门之处,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胞即胞室,与肾系同连于命门。西人之生理新发明家谓其
处为副肾髓质,又谓其处为射精之机关,是中、西之说同也。又谓副肾髓质之分泌素名副肾碱,而鸡子黄中实
含有此物,可用以补副肾碱之缺乏。此说愚曾实验之,确乎可信。方用生鸡子黄两、三枚,调开水服
之,勿令熟,熟则无效。
愚曾拟一强肾之方,用建莲子去心为末,焙熟。再用猪、羊脊髓和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日两次。
常服大有强肾之效,因名其方为强肾瑞莲丸。盖凡物之有脊者,其脊中必有一袋,即督脉也。其中所藏之液,
即脊髓,亦即西人所谓副肾碱,所以能助肾脏作强。且督脉之袋上通于脑,凡物之角与脑相连,鹿角最大,
其督脉之强可知。是用鹿角胶以补肾,与用猪、羊脊髓以补肾其理同也。
肾主骨。胡桃仁最能补肾。人之食酸 齿者,食胡桃仁即愈,因齿牙为骨之余,原肾主之,故有斯效,
此其能补肾之明征也。古方以治肾经虚寒,与补骨脂并用,谓有木火相生之妙(胡桃属木补骨脂属火),
若肾经虚寒,泄泻、骨痿、腿疼用之皆效,真佳方也。
枸杞亦为强肾之要药,故俗谚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之
语。然素有梦遗之病者不宜单服、久服,以其善兴阳也,惟与山萸肉同服,则无斯弊。
紫稍花之性,人皆以为房术之药,而不知其大有温补下焦之功。凡下焦虚寒泄泻,服他药不愈者,恒服
紫稍花即能愈,其能大补肾中元气可知。久久服之,可使全体强壮。至服之上焦觉热者,宜少佐以生地黄。
然宜作丸散,不宜入汤剂煎服。曾治一人,年过四旬,身形羸弱,脉象细微,时患泄泻,房事不能作
强。俾用紫稍花为末,每服二钱半,日两次;再随便嚼服枸杞子五六钱。两月之后,其身形遽然强壮,泄
泻痿废皆愈。再诊其脉,亦大有起色。且从前觉精神脑力日浸衰减,自服此药后则又觉日浸增加矣。
三、医论
77.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
属性:冲气上冲之病甚多,而医者识其病者甚少。即或能识此病,亦多不能洞悉其病因,而施以相当之治法。
冲者,奇经八脉之一,其脉在胞室之两旁,与任脉相连,为肾脏之辅弼,气化相通。是以肾虚之人,冲气多
不能收敛,而有上冲之弊。况冲脉之上系原隶阳明胃府,因冲气上冲,胃府之气亦失其息息下行之常
(胃气以息息下行为常),或亦转而上逆,阻塞饮食,不能下行,多化痰涎,因腹中膨闷、哕气、呃逆连连
不止,甚则两肋疼胀、头目眩晕。其脉则弦硬而长,乃肝脉之现象也。盖冲气上冲之证,固由于肾
脏之虚,亦多由肝气恣横,素性多怒之人,其肝气之暴发,更助
冲胃之气上逆,故脉之现象如此。治此证者,宜以敛冲、镇冲为主,而以降胃、平肝之药佐之。其脉象数
而觉热者,宜再辅以滋阴退热之品。愚生平治愈此证已不胜纪,近在沧州连治愈数人,爰将治愈之案详列
于下,以备参观。
沧州安××,年十八九,胸胁满闷,饮食减少,时作哕逆,腹中漉漉有声,盖气冲痰涎作响也,大
便干燥,脉象弦长有力。为疏方,用生龙骨、牡蛎、代赭石各八钱,生山药、生芡实各六钱,半夏、生杭芍
各四钱,芒硝、苏子各二钱,浓朴、甘草各钱半。一剂后,脉即柔和。按方略有加减,数剂全愈。
陈修园谓龙骨、牡蛎为治痰之神品,然泛用之多不见效,惟以治此证之痰,则效验非常。因此等痰涎,
原因冲气上冲而生,龙骨、牡蛎能镇敛冲气,自能引导痰涎下行也。盖修园原谓其能导引逆上之火、泛滥之
水,下归其宅,故能治痰。夫火逆上,水泛滥,其中原有冲气上冲也。
赵××,因有冲气上冲病,自言患此病已三年,百方调治,毫无效验。其病,脉情状大略与前案同,
惟无痰声漉漉,而尺脉稍弱。遂于前方去芒硝,加柏子仁、枸杞子各五钱。连服数剂全愈。
沧州一叟,年七十四岁,性浮躁,因常常忿怒,致冲气上冲,剧时觉有气自下上冲,杜塞咽喉,有危在
顷刻之势,其脉左右皆弦硬异常。为其年高,遂于前第二方中加野台参三钱,一剂见轻。又服一剂,冲
气遂不上冲。又服数剂以善其后。为治此证多用第二方加减,因名为降胃镇冲汤。
三、医论
78.论火不归原治法
属性:方书谓下焦之火生于命门,名为阴分之火,又谓之龙雷之火,实肤浅之论也。下焦之火为先天之元阳,
生于气海之元气。盖就其能撑持全身论,则为元气;就其能温暖全身论,则为元
阳。此气海之元阳,为人生命之本源,无论阴分、阳分之火,皆于此肇基。气海,纯系脂膜护绕抟结而成。
其脂膜旁出一条,与脊骨自下数第七节相连。夹其七节两旁,各有一穴,《内经》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也。而
气海之元阳由此透入脊中,因元阳为生命之本,故于元阳透脊之处谓之命门。由斯观之,命门之实用,
不过为气海司管钥之职,下焦之火,仍当属于气海之元阳。论下焦之火上窜不归原,亦气海元阳之浮越也。
然其病浑名火不归原,其病因原有数端,治法各有所宜,爰详细胪列于下。
有气海元气虚损,不能固摄下焦气化,致元阳因之浮越者。其脉尺弱寸强,浮大无根。其为病,或头目
眩晕,或面红耳热,或心热怔忡,或气粗息贲。宜治以净萸肉、生山药各一两,人参、玄参、代赭石、生
龙骨、生牡蛎各五钱。心中发热者,酌加生地黄、天冬各数钱,补而敛之,镇而安之,元阳自归其宅也。
方中用赭石者,因人参虽饶有温补之性,而力多上行,与赭石并用,则力专下注,且赭石重坠之性,又善佐
龙骨、牡蛎以潜阳也。有下焦真阴虚损,元阳无所系恋而浮越者。其脉象多弦数,或重按无力。其证时作
灼热,或口苦舌干,或喘嗽连连。宜用生山药、熟地黄各一两,玄参、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甘枸杞各
五钱,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甘草各钱半。此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若其下焦阴分既虚,而阳分亦微有不足者,其人上焦常热,下焦间有觉凉之时,宜治以《金匮》崔氏八味
丸,以生地易熟地(原方干地黄即是药局中生地),更宜将茯苓、泽泻分量减三分之二,将丸剂一料,
分作汤药八剂服之。
有气海元阳大虚,其下焦又积有沉寒锢冷,逼迫元阳如火之将灭,而其焰转上窜者。其脉弦迟细弱,或
两寸浮分似有力。其为证∶心中烦躁不安,上焦时作灼热,而其下焦转觉凉甚,或常
作泄泻。宜用乌附子、人参、生山药各五钱,净萸肉、胡桃肉各四钱,赭石、生杭芍、怀牛膝各三钱,云
苓片、甘草各钱半。泄泻者宜去赭石。此方书所谓引火归原之法也。方中用芍药者,非以解上焦之热,以其与
参、附并用,大能收敛元阳,下归其宅。然引火归原之法,非可概用于火不归原之证,必遇此等证与脉,
然后可用引火归原之法,又必须将药晾至微温,然后服之,方与上焦之燥热无碍。
有因冲气上冲兼胃气上逆,致气海元阳随之浮越者。其脉多弦长有力,右部尤甚,李士材脉诀歌括所谓
直上直下也。其证觉胸中满闷烦热,时作呃逆,多吐痰涎,剧者觉痰火与上冲之气杜塞咽喉,几不能息。
宜治以拙拟降胃镇冲汤(方见“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一节),
俾冲、胃之气下降,而诸病自愈矣。
有因用心过度,心中生热,牵动少阳相火(即胆肝中所寄之相火),上越且外越者。其脉寸关皆有力,多
兼滑象,或脉搏略数。其为病∶心中烦躁不安,多生疑惑,或多忿怒,或觉热起胁下,散于周身。治用生怀
山药细末六七钱,煮作粥,晨间送服芒硝三钱,晚送服西药臭剥两瓦。盖芒硝咸寒,善解心经之热,以开心
下热痰(此证心下多有热痰);臭剥性亦咸寒,能解心经之热,又善制相火妄动。至送以山药粥者,因咸寒
之药与脾胃不宜,且能耗人津液,而山药则善于养脾胃、滋津液,用之送服硝、剥,取其相济以成功,
犹《金匮》之硝石矾石散送以大麦粥也。
有因心肺脾胃之阳甚虚,致寒饮停于中焦,且溢于膈上,逼迫心肺脾胃之阳上越兼外越者。其脉多弦迟
细弱,六部皆然,又间有浮大而软,按之豁然者。其现证∶或目眩耳聋,或周身发热,或觉短气,或咳喘,
或心中发热,思食鲜果,而食后转觉心中胀满病加剧者。宜用拙拟理饮汤。服数剂后,心中不觉热、转觉凉
者,去芍药。或觉气不足者,加生箭 三钱。此证如此治法,即
方书所谓用温燥健补脾胃之药可以制伏相火。不知其所伏者非相火,实系温燥之药能扫除寒饮,而心肺脾胃
之阳自安其宅也。
上所列火不归原之证,其病因虽不同,而皆系内伤。至外感之证,亦有火不归原者,伤寒、温病中之戴
阳证是也。其证之现状∶面赤、气粗、烦躁不安,脉象虽大,按之无力,又多寸盛尺虚。此乃下焦虚寒
孤阳上越之危候,颇类寒温中阴极似阳证。然阴极似阳,乃内外异致,戴阳证乃上下异致也。宜用《伤寒论》
通脉四逆汤,加葱、加人参治之(原方原谓面赤者加葱,面赤即戴阳证)。
特是戴阳之证不一。使果若少阴脉之沉细,或其脉非沉细而按之指下豁然毫无根柢,且至数不数者,
方可用通脉四逆汤方。若脉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者,其方即断不可用。曾治王××,年四十余,身形素虚,
伤寒四五日间,延为诊视。其脉关前洪滑,两尺无力。为开拙拟仙露汤,因其尺弱嘱其将药徐徐饮下,一次
只温饮一大口,防其寒凉侵下焦也。病家忽愚所嘱,竟顿饮之,遂致滑泻数次,多带冷沫,上焦益觉烦躁,
鼻如烟熏,面如火炙,其关前脉大于从前一倍,数至七至。知其已成戴阳之证,急用野台参一两,煎汤八分
茶盅,兑童便半盅(须用五岁以下童子便),将药碗置凉水盆中,候冷顿饮之。又急用知母、玄参、生地各
一两,煎汤一大碗候用。自服参后,屡诊其脉。过半点钟,脉象渐渐收敛,脉搏似又加数,遂急用候服之药
炖极热,徐徐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口,阅两点钟尽剂,周身微汗而愈。
x按x∶此证上焦原有燥热,因初次凉药顿服,通过病所,直达下焦,上焦燥热仍留。迨下焦滑泻,元阳
上浮,益助上焦之热,现种种热象,脉数七至。此时不但姜、附分毫不敢用,即单用人参,上焦之燥热亦必
格拒不受。故以童便之性下趋者佐之,又复将药候至极凉顿服下。迨迟之有倾,脉象收敛,至数加数,是下
焦得参温补之力而元阳收回,其上焦因参反激之力而燥热益增
也。故又急用大凉大润之药,乘热徐徐饮之,以清上焦之燥热,
而不使其寒凉之性复侵下焦。此于万难用药之际,仍欲用药息息吻合,实亦费尽踌躇矣。
三、医论
79.论腰疼治法
属性:方书谓∶“腰者肾之府,腰疼则肾将惫矣。”夫谓腰疼则肾将惫,诚为确论。至谓腰为肾之府,则尚
欠研究。何者?凡人之腰疼,皆脊梁处作疼,此实督脉主之。督脉者,即脊梁中之脊髓袋,下连命门穴处,
为人之副肾脏(是以不可名为肾之府)。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治斯证者,当用补肾之剂,而引
以入督之品。曾拟益督丸一方,徐徐服之,果系肾虚腰疼,服至月余自愈。
x【益督丸】x杜仲四两酒浸炮黄,菟丝子三两酒浸蒸熟,续断二两酒浸蒸熟,鹿角胶二两,将前三味为
细末,水化鹿角胶为丸,黄豆粒大。每服三钱,日两次。服药后,嚼服熟胡桃肉一枚。
诸家本草皆谓,杜仲宜炒断丝用,究之将杜仲炒成炭而丝仍不断,如此制法殊非所宜。是以此方中惟用
生杜仲炮黄为度。胡桃仁原补肾良药,因其含油质过多,不宜为丸,故于服药之后单服之。
若证兼气虚者,可用黄 、人参煎汤送服此丸。若证兼血虚者,可用熟地、当归煎汤送服此丸。
有因瘀血腰疼者,其人或过于任重,或自高坠下,或失足闪跌,其脊梁之中存有瘀血作疼。宜治以
活络效灵丹,加 虫三钱,煎汤服,或用葱白作引更佳。
李××,腰疼数年不愈,为之延医。其疼剧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