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家人-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自己看着这些痕迹都忍不住脸红害臊,薛白匆匆擦了擦,随手把布巾扔到一边,就把自己埋进被子里装蘑菇。
宋嘉祁把每一根玉米须都挑干净,准备煮玉米。谁知锅刚架上水还没烧开,门外就响起了拍门的生意:“这是宋家吗?宋老板在不在家?”
99|卖粮()
九十七卖粮
会叫他“宋老板”的,肯定不是村里人了。
果然,宋嘉祁开了门,外面站着的是几个生面孔,为首的那位四十多岁,衣着体面,面上带笑一脸慈祥:“请问这里可是宋嘉祁宋老板家?”
宋嘉祁打量了来人一番,也大概知道是什么人了:之前他跟付婆打过招呼,再有人有意买红薯面,就让人直接到村里来。现在这位想必就是哪家粮行的人了。
宋嘉祁点点头:“我就是宋嘉祁。”
来人略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掩饰过了:“老朽眼拙,想不到宋老板如此年轻有为。”
宋嘉祁因为是在家里,又是刚起床……虽然已经上午了但也是刚起床,就随便披了件家常的衣服,那粮行的掌柜还以为是宋老板的家丁呢。
寒暄了几句,宋嘉祁把人让到堂屋里,自己到卧房门口把门关严实了,这才回转到桌旁跟粮行的人谈正事。
粮行的人果然是来收购红薯面的。来者钱记粮行的大掌柜,管着太平镇三家钱记粮铺,是老板的家奴,很是得用。这次老板叫大掌柜亲自来谈事,也是表示了对这次交易的重视。
不过宋嘉祁依然对价格有些不满意。他现在自己也在馒头铺卖红薯面,钱记只肯给他售价的七成,虽然量多,但宋嘉祁也觉得不划算。毕竟自家铺子虽然卖得慢,也能卖不是,凭空少了三成利润怪心塞的。
“这样吧,七成实在太少了,八成,我可以保证一年之内不再卖红薯面给其他家——我自家的铺子也不再卖红薯面,且我保证碧溪村也不会有任何一家向别的粮行出售红薯面。”宋嘉祁掸了掸衣摆上的土,心思已经飞到厨房了:锅里煮的玉米已经熟了,现在正往外冒着香气。“钱掌柜考虑一下,我要去给我内人送早饭了。”
钱掌柜:“……”
钱掌柜也味道了玉米的香气,不禁也对这早饭好奇了起来。但他是来谈生意的,总不能腆着脸说“让我蹭个早饭吧”这样的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宋嘉祁去到厨房,然后端着一个小盆出来:盆上还盖着个锅盖,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钱掌柜又吸了吸鼻子,眼睁睁看着宋嘉祁把卧房的门打开一个小缝,闪身进去,迅速又把门关严实了。
薛白已经坐起身了,上身也穿好了衣服,靠着床头看着床边摇篮里的小猴子。小猴子作为一个“觉皇”自然还没有睡醒,薛白自己在屋里呆着挺无聊的。
宋嘉祁拖过来一张小几把玉米放在上头:“你先吃,我把他们打发了就过来。”
“不着急。”薛白捏了一只玉米又很快撒开手,还烫得很:“我等你一块儿吃。我还没洗漱呢。”
宋嘉祁凑过去在薛白脸上亲了一口,“那好,你再躺一会儿,我很快就回来。”
于是更着急把人打发了。
“怎么样?钱掌柜考虑得如何了?”宋嘉祁从卧房里出来就问道:“若是不行就罢了。”明摆着要送客的姿态。
钱掌柜一惊,这人怎么在屋里转了一圈就态度大变,难道是他内人吹了什么枕边风?钱掌柜不禁怀疑是否是对头葛记粮行已经先行出手,做了这位宋老板夫人的活动了。
“这……这兹事体大,老朽还得回去请示一下主家。”钱掌柜皱起了眉头。其实八成他也是可以做主的,但就想用这话来试探一下宋嘉祁。
谁料宋嘉祁毫不犹豫道:“那就快回去请示吧。”我急着去陪我小夫郎吃早饭呢。
钱掌柜:“……”
钱掌柜:“宋老板咱们是不是还能再商量一下?”
宋嘉祁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刚才是这钱掌柜在试探自己,对这种浪费时间的举动十分不满,便道:“不二价。”
这生意要是做不成大不了还在馒头店先卖着。又不是卖不出去。再往深山里走走,那里的村子怕是都愿意卖儿卖女来换红薯面,不卖给他们只是因为宋嘉祁要他们儿女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过现在宋嘉祁觉得说不定……有卵用了。他觉得急需给小猴子找个保姆,这样晚上才有空间实施自己的二胎计划。
不过这个年景往家里再添一口人真心太打眼。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
最终钱掌柜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宋嘉祁的开价,当下签了一年的合同。不过钱掌柜也有要求………
要求就是,钱掌柜想见一见刚才端进屋那一盆散发着清香的早饭。
作为一个在粮行干了大半辈子的人,钱掌柜敏锐的觉得,既然宋嘉祁能发现得了红薯面这种粮食,说不定家里还有其他世人没见过的农作物,刚才那早饭说不定就是其中之一。
还真让他给歪打正着了。
宋嘉祁犹豫了一下,回屋里拿了一根熟的玉米给了钱掌柜。
果然是没见过的新农作物!钱掌柜内心一阵激动,心道这宋老板也是个谨慎的,给自己个煮熟的也不怕自己留种再种了。
……其实只是因为没有晒干可以直接煮着吃的玉米都在空间里,宋嘉祁不方便去拿。不然才不会从自家小夫郎的饭碗里拿东西出来给别人吃。
掰下一粒尝尝,清甜可口,齿颊留香。
钱掌柜讶异地看了看手里的玉米,眼睛都亮了。虽然一时半刻也看不出这东西是否还有别的吃法,但即便是作为辅食,想必也有家境尚可的人愿意购买。
宋嘉祁看着钱掌柜两眼放光的样子,也把他的心思猜到了七八成。不过宋嘉祁并不打算把玉米卖出去,他还打算等两年自家开了粮行再推出呢。便抢在钱掌柜之前先行开口:“这东西吃起来可口,我内人十分喜欢,只可惜价格太贵。”宋嘉祁佯作苦恼的样子:“要不是他刚刚生产完,我也不舍得买来,一两多银子才六个;着实吃不起。”
这话可没作假,当初在盆景店里买来的那一株玉米花了一两二钱银子,上面确实是只有六根玉米棒。
“宋老板就没尝试过自己种?”钱掌柜讶异,这宋老板是庄户人家,家里又有那么多地,就没试着自己种点儿吗?一两银子六个,也确实太贵。不过这宋老板倒也是个舍得为内人花钱得。
“这东西是泊来的,也不知道怎么种。”宋嘉祁随口敷衍道。
人家都这样说了,这玉米价值不菲,钱掌柜也对自己刚才开口就问人家要东西的行为有些不好意思了。便说要把那一根玉米还给宋嘉祁,却被宋嘉祁拒绝了。
……开玩笑都被你摸过吃过了,我们还能拿回去继续吃吗?只能做出一副假大方的样子,把那根玉米送给了钱掌柜。
钱掌柜捧着一两多银子六根的玉米,也是一脸肉痛地去了。
好不容易打发掉了钱掌柜,下午,另一家粮行的老板又登门了。
太平镇上有名的粮行一共就两家,一家是钱记,另一家就是这葛记了。比起钱记,葛记算得上后起之秀,却是来势汹汹。
宋嘉祁心想,之所以能够来势汹汹,在已经有了三家分店的钱记手下拼杀出一条路来,这葛记的老板也是各厉害的人物。
原本钱记的老板派大掌柜来谈事已经是很看重这笔生意了,谁知葛记干脆老板亲自上门,态度十分诚恳。
“不巧了。”宋嘉祁也无奈,这就是来的早吃肉来得晚喝汤,誰让前面那个汤也喝干净了呢?“早上钱记的大掌柜一惊来过了,我们已经谈好,今年的红薯面都只卖给他们钱记一家了。”宋嘉祁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个钱袋,里面大概装了五六十两的银子。“这不,上午钱记已经把我家里磨好的红薯面尽数搬走了。”
葛记的老板不悦地皱起了眉头。该死的,还是被人抢先了一步。“宋老板,就没有通融的余地了吗?”
“不是不给您余地,实在是契纸都签下了,我要是违反了约定私下卖红薯面给您,钱记怕是就要拉我去公堂了。”宋嘉祁无奈道:“明年您赶早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只能怪自己来得晚了。
可到底是不甘心:“那宋老板,不如明年的合约,我们现在就签下如何?”
100|翻脸()
九十八翻脸
“……也不是不可以。”宋嘉祁犹豫了一下,答应下来。本来还想着今年收成若是好明年钱攒够了可以考虑提前开粮行,现在倒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被人逼到家门口了。
不过有钱不赚王八蛋,宋嘉祁很快调整好了心态。没有红薯面还有玉米面,还有粉条,他想开粮行还是可以开的,现下的钱能赚当然也要赚。
这般说着,宋嘉祁就拿来纸笔:“今早和钱家签订的契书这不还在这里呢,市价八成的价格,明年的红薯面钱家和葛家一家一半。”
葛老板的眉毛挑了挑:“宋老板,同是八成价格,今年钱家可是独占了呢。”
“是啊。”宋嘉祁回看过去。
葛老板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蠢,宋嘉祁虽然没说话,他自己却悟了:若说还是八成的价格,他为何要卖给葛家而不继续卖给钱家,葛家的脸比钱家的大吗?
若是葛家也想独占,自然要拿出比钱家更多的“诚意”来才是。
宋嘉祁瞧着葛老板一脸“我自己蠢死得了”的表情,也不催他,手下确实不紧不慢地开始写契书了。
“且慢、且慢。”葛老板终于是撑不住了,红薯面的利润他看在眼里,独有和两家都有意味着什么他也很明白,况且钱家比他们先一年引进红薯面,必然是比葛家更有优势的。除非降价,否则老百姓大多还是会先入为主去钱家买粮。
既然势必要亏损一些钱,何不把这些钱给了宋嘉祁,也能和宋嘉祁搞好关系,说不定以后都可以只卖给葛家。
葛老板拦住宋嘉祁写了一半契书的笔,“不若这样,我们葛家出八成半的价格,明年只卖我家怎样?”
八成半其实已经不少了,再让就是九成,那粮行就赚不了多少了。宋嘉祁明知这个价格已经到头,却还装作有些犹豫的样子。
葛老板有些急了:“从镇上到碧溪村虽不甚远,到底也要费写车马,路上再有折损……实在不能再高了。”
宋嘉祁这才做出勉强同意的样子:“好吧……不过葛老板可否先付一部分定金?”
说实话葛老板不是很乐意。做生意都讲究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货明年才能交,就让自己先交钱?不过谁让现在自己是有求于人呢?也没办法,最后和宋嘉祁讨价还价交了五十两银子的定金。
五十两银子宋嘉祁也不嫌少,乐呵呵的收下了,心里盘算着现在自己手里的银子买下一个铺子已是绰绰有余了。
宋嘉祁也当面在契纸上签下大名并摁了手印以示郑重,葛老板心里这才好受了些,捧着一张纸高高兴兴的走了。
转眼到了夏收,二十万斤的红薯磨成面,钱记粮行派人派车来日夜不停拉了十天才拉完。看着多,实际上红薯出份率不算高,五六斤红薯才出一斤粉,二十万斤红薯也才出了三四万红薯面粉,也才赚了一百三十两银子。
另有在宋家佃地的那些人家,宋嘉祁早就说好了,今年的红薯面要卖只能卖给宋嘉祁,大家也都同意了,按照市价七成的价格卖给了宋嘉祁,宋嘉祁从中也赚了十几两银子。
不过那些佃户也乐意,他们要把红薯面卖给粮行或者村里、邻村的人,也是市价的七成,要去镇上卖的还得自己担去镇上自己找人家,卖给村里人又少不得饶一些送一些,不如一起卖给宋嘉祁,宋嘉祁待人厚道,都是凑了整数给他们。
十几家佃户每家都得了七八两银子得收益,再加上他们自家地里每季的二三两银子,十两银子原本一年都赚不到,纷纷万分感激宋嘉祁。
对于普通农家来看一百多两银子够花一辈子了,对宋嘉祁来说也不算少,但也不多。这一百多两将将算把当初买山的钱赚了回来,这算才回了本钱,想要收益却还得等下一季。
薛白却一本满足:“别人买一亩地,三五年能不能赚回来还不一定呢,但地又不会跑,迟早会赚回来。咱家这一年多就赚回来了,以后就擎等着赚钱了,别人可要羡慕死了,你还不满意?”
宋嘉祁倒不是不满意,只是大概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太久了,想要来钱快点快点儿再快点……况且别人家地主买了地就等着收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