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粤粲萌辗郊叮解眉颖斗⒎牛灰幻嬗痔岢鲎橹把侵廾褡甯锩净帷保右岳#匀辗担骸叭毡竞椭泄耐郑缒苊芮泻献鳎涂梢栽黾臃垂驳牧α浚灾小⑷樟焦加泻艽罄妗!倍彼羧辗渭诱庖蛔橹员憧刂疲裘=幼牛纸瘴本谋辔甯觥笆》谰保约忧科浞炊盗Γ蓝崛嗣竦氖だ怠!�
9月,阎锡山抽调重兵,抢夺上党地区。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十九县地区,是共产党、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建立起来的重要抗日根据地,位于晋鲁豫边区内,在抗战的战略上起过重要作用。阎锡山一直想把该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次,他把上党作为抢占的一个重要目标。令其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率十三个师,分左、右两路,向上党解放区进犯。八路军和解放区人民奋起自卫,经四十余天激战,歼灭阎军精锐三万余人,击毙第七军团副司令彭毓斌,史泽波等被生俘。当时人们讥刺阎锡山:“上党一战,实力损失了一半。”在这期间,阎锡山为抢夺胜利果实,极力推行各种暴政,加强特务统治,扩大其反共反人民的种种罪恶活动。他一回到太原,就成立了“特种警宪指挥处”,接收了日军在太原设立的特务机关和一切杀人的技术工具。这个有几千人的严密特务网,遍布太原市的组织、行政、军事、经济、教育各机关,以及工厂、铁路、学校、帮会、道门、商号、饭馆、旅店,规模庞大,权力无限,生杀予夺,任所欲为,成为阎锡山“对内控制,对外斗争”的一个忠实工具。
第12节:地方军阀大结局(12)
1946年初,阎锡山向统治区的县、市派出25个“解救团”,强化“兵农合一”的暴政,把兵农互助小组由3人改为6人,1人当常备兵,5人领种分地,当国民兵。
仅半年时间,通过这种“编组”手续,各县共抽出常备兵2万多人,国民兵在10万人以上。他指令其部下:“实行兵农合一,要用河塌式一村一村的开展。”他所说的所谓“河塌”。就是想把解放区一小块一小块地变成他的管辖区;“开展”,就是要向解放区进攻。
同年,阎锡山又提出了以太原为中心,实行“百里开展”,采取向四周扩张的办法,以求巩固太原老巢。他把各县逃到太原的地主、富农分子组织成“还乡团”,随着军队各返原籍,对广大农民进行反攻。还由太原绥靖公署统一组织“解救团”、“复仇奋斗团”,实行“自清”、“自卫”、“自治”的“三自传训”法,对人民、革命人士采取活埋、刺刀刺死、铡刀铡死、乱棍打死和乱石砸死等惨无人道的手段。阎说:“处理人越是惨无人道,越残忍,就越能解救人,因大家看到害怕,便不敢去接近共产党,那就是把更多的人救下来了。”紧接着,又是“自白转生斗争”运动,提出“十除一、一变九”的大屠杀计划,并下令各区、县加紧实行,造成晋中各县“三自传训”杀人竞赛的浪潮。1947年11月8日,阎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包围了文水县云周村,将共产党员石三槐等六人抓捕,用乱棍打死,并以威胁、利诱的手段,要刘胡兰交出共产党员名单。刘胡兰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最后被阎军用铡刀铡死。根据阎锡山政府这年的最低估计,在晋中各县,受“三自传训”暴政毒打、杀害的人就有八九万人之多。这是阎锡山在山西留下的一笔大血债。
在这期间,阎锡山对山西人民的经济剥削显得格外残酷。为了解决兵源和粮食问题,他实行所谓“兵农合一”政策,打起仗来要人民群众为他充当炮灰,不打仗为他生产财富。他还推行“平民经济”政策,弄得私商倒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竟在饭摊上的碗里发现小孩的指头,小贩的提篮里,摆着卤煮的人肉。而阎锡山却从人民身上榨取大量财富,供其挥霍与进行反革命战争。
尽管阎锡山玩弄各种阴谋,实行各种暴政,但挽救不了其崩溃的命运。从1946年11月底开始,陈赓将军和王震将军集中兵力,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相继解放晋西各县。1948年夏,徐向前指挥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攻取晋南重镇临汾,接着又在榆次地区将阎军主力及其改编的日伪军武装大部歼灭。这时,阎锡山只占据太原、大同两座孤城,为挽救垂亡命运,他进行所谓“总体战”,提出建立“战斗城”的措施,规定了十二条行动纲领,叫嚣“巩固太原,战斗到恢复全省”,并把太原30万人民一律按年龄编为甲级参战队、乙级参战队、老年助战队、少年助战队、儿童助战队、妇女助战队,驱使市民充当他的炮灰。
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外围,为了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多次倡议和平谈判。阎锡山仍然坚持反人民的立场,拒绝和平谈判。次年初,阎在招待几个外国记者时,在桌子上安置了一些装有毒药的小瓶,谈话中间指着这些小瓶对记者说:“我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太原如果不守,我就和这些小瓶同归于尽。”11月,其所属三十军军长黄樵松与人民解放军某部参谋处长商谈和平起义,阎锡山设计将二人抓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
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将太原铁桶般地包围起来。阎锡山看到灭亡只在旦夕,但为了稳定同伙,与人民为敌到底,他还狂妄地说,要与太原共存亡,暗地里却加紧图谋逃离太原。他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以为脱身之计。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彻底覆灭。
第13节:地方军阀大结局(13)
阎锡山逃出太原不久,又担任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10月,他与李宗仁逃窜重庆,在四川推行所谓“总体战”,制定了“军政一元化”的作战方案。重庆解放后,他又逃到成都,兼任了国民党教育部成立的“反共救国战斗团”团长。12月8日,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威逼成都,他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1950年,阎锡山任“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继续著书进行反共宣传,直到临死前还叫嚣要重返太原。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死于台北。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冯基善,曾是西北军阀,后来成为著名爱国进步将军。原籍安徽巢县,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父亲冯有茂是淮军中职位低下的哨官。
冯玉祥少时家境窘困,11岁时,其父所在营的管带(相当营长)为他补了一名恩饷,1896后正式入练军当兵。6年后,他看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在教练方面比练军先进,于是抛弃通过苦练得来的教习职位,投靠新军。在新军中,冯玉祥由于体格魁伟健壮,勤学苦练,颇得赏识,仅3年便由正目升至排长。不久他与协统(相当旅长)陆建章的内侄女成婚,得陆提拔,不过几年便升为管带。
1911年前后,他受进步思想影响,投入辛亥革命,参加了滦州起义。起义失败,他被拘禁,随后递解回籍。1912年重被陆建章启用,授任营长。1914年陆部奉命围剿白朗,冯玉祥升任第七师十四旅旅长,同年10月,十四旅改为第十六混成旅。从这时起,冯玉祥逐渐在中国军界和政界发达起来。
一、起行伍练兵有方冯玉祥把军队训练看得极为重要,无论在冯玉祥军事集团形成前还是形成后,他都始终如一地抓教育训练早在练军时,有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使冯玉祥深深感到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的重要性。
有一次,冯玉祥所在部队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保定城南外的一处天主教堂。队伍离教堂还有两里,教堂里冲着他们放了两枪,结果几百号人马炸窝似地溃散了,一退就是二十里。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有十几个士兵用刀将一个华贵少妇的手臂砍下来,抢走了两副赤金手镯。为了这金手镯,士兵们互相争夺残杀,加上后来各处奉命盘查,枪决嫌疑犯,前后有千余人丧命。军人没有纪律约束便会成为虎狼之辈,“治军须严”的思想牢牢扎根在冯玉祥脑中。
冯玉祥的练兵和治军是从兵员质量抓起的。他曾经多次亲自下去招募士兵,曹福林、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孙连仲、吉鸿昌这些曾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都是冯玉祥亲自招募来的。他的招兵取录标准是:农工良民,身无暗疾,年龄18岁至25岁,身高四尺八至五尺;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者,体高不足者都不要。另外决不要“二流子”、“营混子”。为了保证兵员质量,冯玉祥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他派下级军官回家乡招募亲戚、乡亲、朋友及其子弟入伍,一旦招来,即编入这些军官所辖部队。由于招收兵员的质量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成绩和战斗力,并影响这些军官的职位升迁,所以他们在征募时都很认真严格,不敢马马虎虎,应付差事。
冯玉祥认为:“治军最要紧的是要得兵心”,“与士卒共甘苦,是治军最重要的一个信条。”他在袁世凯的新军任副目时,他的正目是个为人尖刻的家伙,经常虐待士兵。有一次两个兵得了伤寒病,正目不但不抚慰,反倒恶声恶气地乱骂。
冯玉祥一气之下,将其按倒在地,狠揍了几十拳。此后两个月,冯玉祥亲自给两个士兵端屎端尿,照应料理到他们病愈为止。冯玉祥对下级士兵都很熟,不但能叫他们的大名,而且记得很多人的小名,因此士兵感到他平易亲切。在担任陆军检阅使时,他曾给一个得败血病的士兵献过血。他手下的残疾、阵亡官兵和军人眷属也受着多方优待。为了搞好官兵关系,冯玉祥特意在军中立了“八不打”戒条:(一)官长生气时,不许打士兵;(二)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三)对新兵不许打;(四)初次犯过者不许打;(五)有病者不许打;(六)天气过热过冷时不许打;(七)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八)哀愁落泪时不许打。他还规定了“连排长有为自己的士兵代写家书的义务”。另外,为了杜绝上司敛财、下级行贿和低层官兵忍痛送礼、出份子的风气,保护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经济利益,冯玉祥特地规定: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
第14节:地方军阀大结局(14)
冯玉祥关心士兵,不准官长侵犯士兵利益,是从军队的特性来考虑的。他说:“打仗是拼性命的事,官兵之间共生死,同患难的精神,必须修养于平时。在阶级上固然有官长士兵种种高下之分,但祸福利害却必须绝对一致。士兵的痛苦便是官长的痛苦,士兵的福利便是官长的福利,官长士兵应该觉得彼此的关系如同家人父子,息息相关,浑然一体。”在搞好与老百姓的关系上,冯玉祥同样是从军队的特性来考虑的。他说:“我觉得带军队没有比爱老百姓更重要的事了。”冯玉祥对部队约束很紧,让士兵左臂都佩戴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白布蓝字袖章,要求官兵把老百姓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乡邻亲戚。他还亲自编了《爱百姓歌》,要部队广泛传唱。对于害民、扰民的官兵,他的处罚相当严厉。1921年冯军入陕作战,有个叫杨治清的连长跳墙诱奸民女被老百姓告发,查明情况后,他召集全体官兵训话,并当场枪毙了这个连长。后来,冯军中又发生过一个连长强迫老百姓换马,和一个士兵吃老百姓西瓜不给钱的事,结果这连长和士兵均被枪决。冯军官兵与老百姓接触、买东西、办公事都能做到谦和有礼,坐车坐船遇见老弱妇孺即起立让座,甚至在街道上有人将脏水泼到士兵的身上,士兵也不计较。有一次冯军行军途经怀柔和密云,道两旁都是缀满鲜红大枣的枣树,整整三个旅过去,没有人去采摘枣子,树上仍然果实累累。冯军这种军风与当时凶恶蛮横的军队完全不同,很得民心。
冯玉祥把军队训练看得极为重要,无论在冯玉祥军事集团形成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