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122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122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不出来吧?”

    “圣上高看沮某了。”

    “呵呵……不高看,不高看,说实话,这河北的谋臣里,能叫朕看上眼的没几个,沮先生与田元皓都是朕心慕已久之人。”刘协笑着说道。

    “多谢圣上抬爱。若是圣上能够答应,在战后同意放我等返回河北,那沮授此时愿意做圣上的俘虏。”

    “沮先生的为人朕是信得过的,只是沮先生能够做这些人的主吗?”

    “那是自然。”

    “好,那就一言为定,朕保证,只要沮先生此时束手,待来日战事结束,放你等回归故乡。”

    “圣上此话当真?”

    “朕在此立誓,若是到时不放沮先生返乡,天打五雷轰。”

    古人对誓言看得很重,千金一诺不是传说。刘协既然当着众人的面发下重誓,那可信度还是挺高的。再加上刘协不等沮授逼迫就主动发誓,这反倒让沮授在心里生出了一丝惭愧。

    和平解决了人质事件,沮授因为有伤在身,便被提前送去了庞统那里,只有那里才有军医能救沮授的性命,至于沮鹄等俘虏,则被典满带着人一并押送回大营看管。

    “胡昭多谢圣上救命之恩。”得了自由的胡昭向刘协道谢道。

    “先生不必多礼。”刘协连忙扶起胡昭,笑着说道:“早先就听司马防公多次提起过先生的大名,只是一直抽不出空来拜访。这次总算有了一些空闲,却又叫先生受惊了,是朕的过错。”

    “圣上言重了。圣上,屋舍简陋,还请圣上莫要嫌弃。”

    “哎~先生这就说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陆浑山有先生这位大贤在此,何来简陋之说。”

    胡昭的学舍说白了就是一家农家院,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比一般农家院要大了一些。刘协留下典韦及二百亲卫在学舍外等候,自己则随着胡昭进了学舍,至于胡昭的那些山民学生,此时也都各自归家,并未留在这里。

    刘协对胡昭有救命之恩,但刘协却不打算挟恩图报,当然邀请还是要邀请的,但去不去却完全在胡昭个人。为了让胡昭同意随自己前去长安,刘协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刘协并不清楚胡昭的真才实学究竟如何,但这人既然是历史上司马懿的老师,那本事肯定是有的,这点不需质疑。

    “先生,教授几个山民虽也是大事,但相比起教育太学学子,还是显得小了一些。此时太学虽有郑玄、蔡邕、孔融等当世大儒,但若是先生能去,那对太学学子来说绝对也是一桩好事。而且先生,留在此地教授山民,何须先生这样的大才,先生留在这里,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如今大汉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出力之时,还望先生莫要藏拙,随我出山,为我大汉教育更多的合格官员。”说完这话,刘协起身向胡昭深施一礼。对待人才,刘协一向很有礼貌。当然对待不肯为他效力的人才,刘协也不会失了礼数,世事难料,谁能保证将来那些拒绝刘协的人才会一直拒绝刘协。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刘协对沮授客气,那是因为沮授对袁绍忠心耿耿,轻易不会改弦易张,刘协贸然招揽,说不定会碰一鼻子灰。而胡昭则不同,胡昭此时尚未投靠谁,属于无主之人,刘协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胡昭面对刘协的礼遇动心了,不说刘协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但是亲自登门拜访的这份热情,就让胡昭不忍拒绝。考虑良久,胡昭终于还是点头答应了刘协的邀请。刘协大喜,当即就打算帮胡昭搬家,只是胡昭却谢绝了刘协的帮忙,言说要与此地山民告别,请刘协宽限几日。

    刘协自然答应,反正庞统想要再伏击袁绍一回这事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索性自己就带着典韦留在胡昭这里。可惜天不从人愿,刘协刚在胡昭这里待了一晚,就被典满送来的情急军情给惊着了。

    颜良文丑率部杀了个回马枪,太史慈阻拦不住,兵败退回潼关,而得胜之后的颜良文丑并未继续撤兵,而是兵发潼关。潼关虽有甘宁率领一万人马驻守,可刘协还是担心潼关被破。当即便与胡昭告辞,留下典满带着五十人负责保护胡昭前往长安,自己则带着典韦赶去和庞统汇合。

    “圣上,统料敌不明,还请圣上降罪。”一见刘协,庞统立刻主动请罪道。

    “士元,此事岂能怪你,莫要再说什么降罪。眼下潼关告急,咱们现在怎么办?”刘协摆了摆手,直奔主题的问道。

    “潼关有甘兴霸在,短时间内丢不掉。不过颜良文丑忽然回军潼关,这实在是蹊跷。在圣上来前统已经详细询问过太史慈派来的使者,据说颜良军中有一支人马的装备很是奇特,人数不多,仅有千人左右,但人人手持强弩,藏于颜良军中。太史慈率军前去骚扰时忽然杀出齐射,导致太史慈负伤,手下骑兵也损失惨重。”

    “强弩,千人左右……据我所知,袁绍军中有一人名叫麴义,手下有一队先登死士,倒是和你所讲颇为相似。不过麴义在袁绍破公孙瓒之前就被袁绍以持功自傲为名给宰了,他的那支先登死士营业就此散了,怎么现在忽然冒了出来?”刘协想了想,有些纳闷的说道。

    “会不会是那个麴义还有传人在袁绍军中效力?”

    “麴义是叫袁绍给宰了的,他的传人还敢继续留在袁绍军中?……算了,想这些都没什么用,士元,我有意率兵赶回潼关,你意下如何?”

    “潼关告急,自然要救。反正眼下我军已达成目的,统没有意见。”

    “你没意见就好,那就让赵云、庞德率部先行,你带着马超、典韦随后赶来。”

    “圣上要亲自去救潼关?”

    “大战初定就要将士们赶路,这对军心士气必有影响,我身为天子,此时若是以身作则,将士们的怨气自然就会变小。”刘协闻言解释道。

第一百零五章 潼关攻防战(七)() 
潼关

    甘宁望着关下正在准备进攻的袁军,问身边的太史慈道:“子义,叫你吃了亏的就是下面那些人吗?”

    “兴霸,莫要大意。”太史慈闻言提醒道。

    “子义放心,我并未大意,只是有些纳闷,你说之前袁绍在的时候怎么没派这些人上阵呢?”

    “这谁知道去。”太史慈耸耸肩,答道。

    “子义你先下去休息,如今主公不在,这潼关就要靠你我守住,等我撑不住时你再来接应我。”

    “好,那你自己小心。”太史慈做事不矫情,叮嘱甘宁一句便下了城,也没走远,带着归他指挥的三千人就在关内一侧休息,随时支援甘宁。

    太史慈与甘宁,如今都是伤病员,可想要守住潼关,非有大将坐镇不可。追随刘协至今,二人可说是经历过不少战事,经验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可比。有他二人坐镇,潼关能守住的把握更大一些。

    “我们的身后就是关中,我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就在我们的身后,一旦我们守不住关中,放袁军进了关中,我们的亲人就会受到袁军的欺辱……”耳边响着甘宁那独有的破锣嗓子,太史慈忍不住摇头一笑。他是真佩服这个甘宁,之前伤得比自己还重,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伤势恢复了不错,但比起自己这个只中了两箭的还是要重,不过精神却比自己还要足。

    太史慈知道,这段时间把甘宁憋得不轻,因为伤势未愈,刘协这段时间就让不愿回长安静养的甘宁充当自己的亲卫将,专司保护自己的安全。可甘宁看着同僚厮杀痛快,而自己则只能在旁干看着,刘协的好意他是领的,但这不代表他心里就甘心。

    现在好不容易遇到可以自己动手的机会了,甘宁与其说是担心潼关被破,倒不如说是还有些期待袁军的表现不要让他失望。

    好战分子啊!

    ……

    “伯济,你打头阵。”就在甘宁、太史慈积极准备防卫的同时,关下的袁军也在做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颜良如是吩咐身边的小将郭淮道。

    郭淮本是太原阳曲人,袁绍自领冀州牧后,郭淮便投效至袁绍帐下,不过此时的郭淮默默无闻,自然是入不得袁绍的眼,仅在军中做到了百夫长。后来机缘巧合,郭淮得到了麴义的赏识,那时的麴义尚未引起袁绍的猜忌,很受倚重,郭淮也因此得到重用,出任麴义的副将。

    麴义对郭淮很是器重,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其中就有先登死士营的训练之法。袁绍诛杀麴义以后,原本是想要连郭淮一并除去的,以免留下后患。好在麴义生前的好友颜良文丑一同出面向袁绍求情,力保郭淮,这才让袁绍没有再难为郭淮。甘宁疑惑袁绍之前攻打潼关为何不用这支劲旅,其实不过是颜良文丑不希望因为郭淮的出色表现而引起袁绍的杀心。

    袁绍外宽内忌,麴义被害,与其说是持功骄恣,倒不如说是功高震主,让袁绍担心麴义会反叛自己。当时河北双雄,公孙瓒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而麴义因为与公孙瓒交战胜多负少,在军中很有威望,与袁军诸将也是关系密切,尤其是与袁绍的心腹爱将颜良文丑亲如兄弟,这都是容易引起小心眼主公担心的条件。麴义死得很冤,没有战死沙场,反倒死在了自己所效忠的主公手上。

    不过现在袁绍不在潼关,颜良也就没有这个担心了。这回多亏了郭淮机警,这才让他有机会找回一些颜面。在河北,颜良可说是所向无敌,可自从离开了河北,颜良就诸事不顺,先是在青州损兵折将,后又在与朝廷的争斗中没有什么建树。平手没用啊,颜良需要的胜利,而不是平手,也不知天子刘协从哪找来的那些猛将,有些自己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攻打潼关的战斗是激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袁绍坐镇时,只是潼关由于有了太史慈的事先警告,对郭淮手下那支先登营做了提前的准备。而郭淮终归不是麴义,他还无法完全发挥出先登营的所有战力。不过正是因为先登营的出色表现,颜良看到了破关的希望。

    潼关此时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为了解决郭淮手中这支先登营,作为后备队的太史慈已经全伙上城,与甘宁并肩作战。二人拼死防守,为汉军的主力回援争取着时间。但人力有时尽,面对袁军不计伤亡的攻势,潼关岌岌可危。

    颜良、文丑这回是铁了心要拿下潼关,麾下十万人马除了两万骑兵被文丑带走负责后路安全外,剩下的八万人都交由颜良指挥。而颜良接受了郭淮的建议,将八万人分成若干队,不断对潼关发动攻势,一队打光了另一队就接着上,总之就是不给潼关守军任何休息喘口气的时间。

    “子义,看样子咱们快要守不住了。”甘宁一刀劈死了一个袁军偏将,扭头对太史慈叫道。

    “大丈夫死则死矣,要走你走,反正我不走。”太史慈一脚将对手踢下城头,头也不回的答道。

    “嘿~子义,休要小瞧人,我何时说要走了?”甘宁嘿笑一声,闪身躲过偷袭自己的枪手,手中刀一抹,割开了偷袭者的喉咙。

    “那就是我误会了,兴霸莫怪啊。”太史慈大声应道。

    ……

    战斗从清晨战至傍晚,这期间潼关守军没有得到片刻休整,就是吃东西补充体力也是趁着袁军还没爬上城头那会工夫三两口塞进嘴里,边嚼边跟涌上城的袁军拼命。这种高强度的战斗,让潼关守军损失颇大,不过大半天的光景,原本一万的守军就仅剩下三四千人,而且各个带伤。

    “子义,看来袁军是真不打算给我们喘口气的时间了。”甘宁抽空看了一眼关下的袁军,发现袁军中正在布置灯笼火把,那架势明显是准备挑灯夜战。

    “不给就不给吧,顶多战死算逑。”

    “也不知主公的援军什么时候才到?”甘宁随口嘀咕了一句,不想话音刚落,就觉得肩膀一疼,就见太史慈指着远处问道:“兴霸,你来看看,那里是否有尘烟飞扬?”

    顺着太史慈的手指方向看去,甘宁眯着眼也瞧不真着,不由郁闷的一拍大腿,结果碰到了一物,甘宁顿时醒悟,急忙拿去挂在腰间的千里眼,举目远眺。一旁的太史慈见状也是一拍额头,忘记了自己也有这东西。

    等到看清楚远处正在交战的双方战旗,甘宁与太史慈对望一眼,心里狂喜。袁刘两方的骑兵正在交战,而且其中一支打着庞字大旗的骑兵正在向着潼关快速接近。虽然看不清楚来人的长相,但看穿着,是自家的人马。

    “援军已至,大家再加把劲!”太史慈高声叫道,一旁的甘宁也大声附和,“一江水的喝了,可不能叫这最后一口给噎死。”

    潼关守军士气大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