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田园生活 作者:周四四(晋江vip2013.03.21完结,宅斗) >

第50部分

穿越田园生活 作者:周四四(晋江vip2013.03.21完结,宅斗)-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愿望却很淳朴,来来去去不过是“招财进宝”、“出入平安”之类的。虽然失望不能自有发挥,可是他也写得郑重,写好了给族亲送去,这会他跟大哥搬了了木梯子先贴起堂厅门口两边的对联。一人贴,一人察看高矮歪斜,两人合作,很快就都把大门校门的对联都贴好了。周东生又搬起木梯子,招呼小弟一起去把老宅的对联也贴上。
  周老爷子让孙子把两处堂厅里八仙桌上供奉的大小香炉搬到院子里,把香炉里的陈灰倒掉,然后他同重孙孙一道,在这些陈香灰里掏摸铜板儿。土豆娃每摸到一个,就欢呼一声,不一会儿,他身前的地面上就攒了一小堆小铜板。
  老爷子看他高兴,就大方许诺,“香灰里还有铜板儿,你再找,找到的都是你的。”
  土豆娃高兴坏了,也不用小木棍划拨了,直接两只小短爪摸进灰里,一寸一寸地把香灰摸遍了,最后确定灰里没有落下没找着的铜板,就把一堆铜板划拉到自己跟前圈住,“都是我的!”
  唐荷听了老爷子的吩咐给他抱来一大捧稻禾,听了小娃娃的话,不由失笑,“土豆娃有好多钱哟,给婶婶一个不?”
  土豆娃骨碌着两只黑眼睛,想了好半晌后很乖地点头,递给她一个铜板,“婶婶,给你。”
  唐荷笑,摸摸小娃娃发丝柔软的小脑袋,“铜板上都是灰,婶婶拿去给你洗干净吧?”
  土豆娃快活地点点头。唐荷拿一个木盆打了水,把他那一大捧铜板放进去洗。因为铜板埋在灰里,一年里反复遭受烛火香灰的熏烤,有一些铜板儿的面上就被熏黑了洗都洗不净。土豆娃并不在意这些,期待地蹲在一旁,等唐荷把他的铜板都一一洗净擦干了装进荷包里,,他就提着荷包带子跑到厨房里跟奶奶和娘亲献宝去了。
  小孩子活泼有朝气,老人看着也由衷的开心。老爷子看重孙跑了,就招手让三孙儿找来火石把稻禾点燃,稻禾燃尽留了一堆暗色的灰炽。老人又让孙子把新灰填进几个香炉里,自己则郑重地在炉子里埋好新铜板。
  香炉重新放回堂厅的八仙桌上。香与烛都点上插在炉里,烛光与香的烟一点点往上燎熏墙上新贴的“天地君亲师”的联子。
  八仙桌两边各摆了一根没有去掉根须和蔗衣的大甘蔗。大肥鸡及猪肉茨菰等物也起了锅被盛在大盘子里放在桌子中央。盘子周围还摆了几个盛着薯粉的小碗。筷子,菜刀,瓜果、粽子等祭祀物品也一一摆列。
  天光仍然明亮,一家人集齐,分别在堂厅、天地、祠堂等好几处拜祭神仙祖宗,各自又许了许多愿,然后放了几回鞭炮,烧了几堆纸钱。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走完,拜祭物被端回厨房,由周东生抄刀把肥鸡剁成小块。不过肥鸡的腿给留了下来,给家里最小的孩子吃。
  唐荷帮着收拾饭桌摆起碗筷。天气冷,鸡汤直接用作火锅的底汤,青菜、蘑菇、土豆片等洗净切好了放在小篮子里等着下锅。
  徐氏亲自下厨,做了几个炒菜。此时均已一一上桌。土豆娃闻到糖醋鱼的香味,站在桌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菜盘。
  唐荷和杨氏给大家的碗里添了饭。菜已经上齐。
  一家人正式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今年是个好年头。”举筷之前周老爷子说道,“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希望明年更上一层楼。”
  大家含笑应和。
  “吃吧。敞开怀吃。有吃有喝,这就是红火日子。”
  吃过了饭,天色暗下来。大人们要守岁,土豆娃跟着玩闹了一阵,就敌不过生物钟,趴在娘亲怀里睡着了。
  午夜接近,徐氏领着媳妇重新燃起香烛,一家人再次拜起天地祖宗。周老爹领着三个儿子,把两个大纸包里的几十万响炮竹扯开来连成长长的四条。午夜更声一起,四人齐齐点燃炮竹,绕着自家的宅子前前后后噼噼啪啪地响起炮竹。
  别的人家也同时响起炮竹声。
  整个村庄都响起了炮竹声。很快村庄上空都弥漫着尘埃和炮竹的硝烟味。
  唐荷捂着耳朵躲在老爷子、婆婆和大嫂的身后。即使去年唐荷已经经历过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却仍然不习惯。而且院子里噼里啪啦不时跳打到她身上的爆竹让她时不时惊跳一下。
  “娘 ,我回屋躲一躲。”她凑到徐氏耳边大声喊,也不管她能不能听到了,赶紧跑回自己屋关紧门窗。光躲回堂厅也不安全,待会他们父子四还会进来炸上一轮。
  “哎哟,瞧这兔子胆。”徐氏摇摇头,跟大儿媳妇一起反而往放炮那一处凑,“响响亮亮,红红火火。”她大声地说,说给天地听,说给自己和家人听。
  老爷子拄着拐杖站在门廊下,在铺面而来的烟尘气里,一边被呛得咳嗽,一边喃喃自语,“祛旧迎新,老周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周家父子四个给两处新宅子放过炮竹,还要到老宅去也放上几炮。徐氏领着杨氏端着祭品一起去。唐荷想到要穿过那么多人家密集的鞭炮,就头皮发麻,连连摆手不肯去。
  “三哥,”周北生在路上有点惊奇地说道,“你媳妇怕鞭炮。”
  “没大没小,叫嫂子。”
  “她怕鞭炮,”周北生重复道,“咦,怎么跟个小孩子一样。”
  周南生觑他一眼,“你小时候也怕。”
  “我现在不怕了。”他扬了扬手中的鞭炮,“让三婶自己也点上几串,多炸一炸,就不怕了。我不就这样炼出胆来的。”
  这时候村里还响着一阵阵的炮竹声,兄弟俩怕说话声听不到,声音都放得很大,杨氏也把他们的对话听了进去,不由笑着接话,“这女人家和你们男人不一样,怕鞭炮打人的疼劲。我也就比小荷好一点,站远了看你们放炮竹,要是让我点,想到炮竹打在身上,我就忍不住牙疼。”
  徐氏听着儿子儿媳的对话,难得没有出言打断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当年。年夜喧嚣,她与周老爹都是活了大半世的人了,几十年生活对比,不能不从当前体味出现世安稳的幸福来。
  唐荷在正月拿到了两份大红包。一份是周老爷子给的,说是铺子上赚的红利,大头照样攒在公中,小头分到个人手里。唐荷打开小荷包一看,足有二两银子。
  另外一份是周老爹和徐氏给的,也有半两碎银。
  周南生的第二个红包是跟她一样的数目,第一个却丰厚得多,有五两银子。
  装钱的小木盒又被交回唐荷手中,“我赚钱,媳妇管钱,天经地义。”
  唐荷喜欢他这份理所当然,忍不住亲亲他。
  过大年人人洋溢的喜气太过浓郁,见面就说恭喜发财。土豆娃一大早就奶声奶气地来跟他们讨红包。唐荷笑眯眯地给了他装了十个大铜钱的小荷包,土豆娃打开一看,欢呼一声就跑走了。
  唐荷笑眯眯的,周南生被她的喜气感染,心中终于积攒了足够勇气,他开口说道,“小荷,咱们生个孩子吧?”
  见她惊奇地抬眼看他,忍不住有些结结巴巴地解释道:“你对土豆娃……对你侄女都很有耐心,我看得出你喜欢孩子……”
  唐荷点头,“我喜欢得不得了。”
  “那为什么你说不要……”
  唐荷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我啥时候说不要了?”
  “我只是觉得我现在才19岁,至少得20岁怀孕比较好。”
  周南生心里莫名放下原本高悬的石头,却又不甘心地咕哝道:“我娘19岁的时候都生下我大哥了。”
  唐荷无奈,25岁到28岁才是最佳生育年龄好不好。
  “你介意的其实是我那天晚上说的话,是吗?”她轻声问道。
  周南生犹豫了一会,点头承认,“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也会像你一样……给他我全部的爱,就算他爷爷奶奶可能更喜欢别的孙子孙女……我会补偿更多,不会让他伤心难过。”
  唐荷安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爹说过一两年等我自己撑得住场面了,就让我做铺上的掌柜,到时就算不分家里攒下的银子,单是我的工钱,也能攒不少私房。我会让妻儿过好日子的。”
  唐荷笑了,上前抱住自己的丈夫,亲亲他,“我相信你。”
  “只是你想过没有,如今铺子里帮忙的工钱就属你挣得最多,如果你再进一步,你大哥大嫂会不会满意?”
  “而且生意的事,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红火。就算咱家的铺子一直挣钱好了,不还有一个北生么。”
  “这里有一个万一,万一他考不上,不考了,他会不会参与到铺子里来。如果进来了,小小一个铺子,能站得住你们几兄弟么?”
  “那天我说你的事情要自己想明白,就是知道这些话不该有我提醒你,由我说出口,太像挑拨一家人的关系。”
  
    66

  唐荷与周南生的这次谈话无疾而终。
  唐荷上一世的个眼界开阔的人,她看待事物远要比周南生更加抵达本质。周家目前境况固然比别的农户好,可也只是好一点而已,一个小铺子,难道能支撑他们兄弟三个家庭长久衣食无忧下去?何况再紧密的兄弟亲情,也有意见不一的时候,兄弟不能明算账,反而为亲情埋下隐患。
  周南生固然比旁的农村青年多一些见识,隐隐明白媳妇说的有一些道理,只是他这见识目前也有限,何况从他的感情上来说,他更愿意相信自家的铺子日后越做越大,赚的钱足够子孙花用,小弟有一天也会做官,他们兄弟不会有争执。唐荷所担忧的事情,遥远且不会发生。
  唐荷了解周南生,远比周南生了解她的要多得多。因此她也只是点到即止,笑了一笑,没有执著要求丈夫立时就想明白且拿得出章程。
  农户人家忙累了一年,正月于他们是难得的闲暇时光。
  周家在正月初七之前不开铺子做生意,他们家又比旁人家的活计少许多,只余一点家务活,唐荷跟杨氏分担了,便大大轻松许多。
  唐荷的这个妯娌,其实颇让她觉得有趣。前一世她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人:你退一步,她就往前占一步,你寸土不让或收复失地,她也不顽固抵赖,反而顺势退后,且不管她背后心中是否有挣扎,至少当面的时候她总是笑眯眯的没一点介怀的样子。
  杨氏主动且不动声色地包揽了部分家事,唐荷这时就帮她逗一逗土豆娃,就像哄桃桃一样,给他讲一些改编后的童话故事。当然如挑夜香、浇菜地这样的活仍然是唐荷做的。
  唐荷并不是容易计较的性格,事情该做她就做。她跟杨氏从来没有爆发过争吵,以后也不打算爆发。周老爹和徐氏老夫妻俩看在眼里,暗自松了口气。维持一个大家庭,让矛盾悄无声息地消弭,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三儿媳妇行事不错,”周老爹这么跟老伴说道,“以前我觉得老大媳妇有点心眼子,又肯笑脸对人,日后跟妯娌是忍得不闹性的性子。如今一看,三儿媳妇更是难得的脾气,我回头想了一遍,还真没听过她说过一句重话。咱三儿还真是娶对了媳妇。”
  徐氏以为他意有所指,面上就有些讪讪地。年前她已经跟娘家通了气说了张春江的情况,徐老爹对这一桩婚事觉得带不来什么,就有些不愿意,徐氏又恨得把哥嫂侄子骂了一通,最后还是她去看过了张春江的人,觉得可以,极力主张之下珠娘还是同张春江定下了这门亲事。如今大势底定,徐氏长出了一口气,觉得总算卸下了心口的一块大石。
  “不聋不哑不做翁姑,”周老爹又说道,“咱苦累了一辈子,以后再给幺儿也娶上媳妇,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他们几对小夫妻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过日子,有啥磕碰让他们自个掰咧去,我是不打算管了,你也不要管太多了。我们花了一辈子对他们,已经对得起他们了,要是再操心,他们还嫌咱们多管闲事,讨不了好。”
  徐氏犹犹豫豫地应道:“……哎。”
  周老爷子对唐荷也是满意的。当初孙儿的婚事起波折,他担心如果与唐家的亲事不成,难免有一点亲家不成成仇家的意味,且徐家虽然胡闹,可也是正经的亲戚,如果唐荷不嫁过来,为了珠娘的名声和两家的情分,南生势必得娶她。老爷子如何肯摊上徐老爹和徐福柱这样的亲戚?且老爷子还考虑到小妹的养老送终问题,故与唐家联姻,始终是上上选,因此他亲自出面说服唐荷。当时就觉得这丫头是个聪明人,如今一个屋檐下住着观察下来,发现她难得的还是有分寸:为自己争取到一定优势,就能适时让步。
  周老爷子思量半晌,觉得当初承诺唐荷分家的事,还是有点棘手。谁家不希望攒下几代同堂大家聚居都大福气?周老爷子自己觉得,他还是有许多年头可以活的,分家的事情不在眼前,就暂且不计了。何况以目前来看,就算分家,东生一房和南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