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正说三国 >

第2部分

正说三国-第2部分

小说: 正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世说新语·方正篇》及刘孝标注引《楚国先贤传》。 

  曹操为什么被这些人瞧不起?可能是因为他出身微贱,所谓“阉竖之后”,在士人清流、名门贵族心目中是没有地位的。也可能跟长相有关。当时士人崇尚容止。像郭林宗,“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加上他博通典籍,善谈论,便为士林推崇,他从京师回乡里,到河边送他的衣冠儒士的车乘就有几千辆,连他的头巾折一个角也为人仿效。曹操则相反,“姿貌短小”,据说后来有一次他要见匈奴的使者,“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竟让别人装扮他,他自己则侍立旁边。这事见于《世说新语·容止篇》和注引《魏氏春秋》。还可能因为他从小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不是一个文文静静的读书人。 

  但是,也有人看出了他的才能。赏识他的有何颙、桥玄。何颙是被禁锢的党人,他见到曹操,惊叹说:“汉家天下将灭亡了,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桥玄官为太尉,他称曹操有“命世之才”,说,他见过天下很多名士,没有一个比得上曹操。他要曹操好好干,说自己老了,见不到曹操富贵的一天,但希望曹操关照他的子孙。曹操很感激桥玄,把他视为平生知己,建安七年(202)他作战经过桥玄的墓,还专设太牢进行祭奠,写了一篇很动情的祭文。 

  许劭瞧不起他,但也给了他一个品语。这个品语,据《后汉书·许劭传》,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世说新语·识鉴篇》注引孙盛《杂语》,则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才干仍持肯定态度。 

  他们根据什么看出曹操治理安定天下的才能,不得而知。表现他这方面才能的事情,像造五色棒,以峻法治京师,不避豪强,连皇帝爱幸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犯禁也敢杀掉,都是在他为洛阳北部尉之后,受许劭等人品鉴之后。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的几件事,一是曹操在谯水洗澡击退水蛟的事,见于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引刘昭《幼童传》;二是假装中风诬告叔父骗过父亲,这事见于《曹瞒传》;三是和袁绍一起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劫人新妇,这事见于《世说新语·假谲》。这几件事,第一件不一定可信,后二件不那么光彩,桥玄、何颙赏识他,不太像是根据这几件事。可能曹操少年时的有些事充分表现出他出众的才干,但这些事今人已不可得知了。 

  这是当时人们在曹操少年时对他的评价。那时人们瞧不起他,即使看到了他的杰出才干,也是把这才干与奸诈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曹操做了洛阳北部尉,后又当了顿丘令、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尔后起义兵合盟讨董卓。盟军解散,他又与群雄角逐,一步步击败敌手,成为威震海内的人物。他让时人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在时人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更完整的形象。 

  反对他的人对他有评价,在评价中描绘出这个人的特点。刘备就对庞统说过:“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急”、“暴”、“谲”就是对曹操特点的概括。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实际上也是对他的品行的评价。至于不少敌手骂他是“汉贼”,更反映了曹操在他们心目中的恶劣形象。 

  拥护他的人对他也有评价。除开那些一味恭维奉迎之辞不算,郭嘉等人在分析敌我形势时提出的四胜之议、十胜之议,包含有比较客观的看法,反映出拥曹一派人心目中的曹操形象。反曹、拥曹的人评价截然相反,把他们的看法合起来,却可以完整地看出曹操在时人心目中的不同侧面。 

  谲。从贬义讲是谲,是权术,从褒义讲,就是郭嘉等人在议中讲的“谋胜”、“应变无方”。这是曹操少年时人们就已形成了的看法,而后来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是政治权术,驾驭臣下,收揽人心,控制朝政,都用权术。二是善于用兵,曹操善用兵,是敌我都承认的,郭嘉十胜之议说曹操“以少克众,用兵如神”,从反面说,也就是吕布说的“曹操多谲”的意思。 

  急。刘备说他“急”,与“宽”相对。在拥曹的郭嘉等人的四胜十胜之议中,就是“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在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中,则是“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缯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陷。”褒贬不一,说的都是一回事。 

  能用人。荀、郭嘉所谓“度胜”就是讲他能容人用人。有两点:一、“用人无疑”,二、“唯才所宜”。 

  眼光远大,处事果断。有人说他“能断大事”,郭嘉说他对于眼前的小事有时会疏忽,但对于影响全局的大事,即使看不见,也考虑周全,没有不办到的。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正说三国>正文回目录
第4节:曹操杀人如麻
作者: 卢盛江

  至仁待人。郭嘉等人都讲到这一点。按老庄的说法,不仁便是至仁。郭嘉说他“推诚而行,不为虚美”,就是说,讲实际、实用,不搞虚仁假义、繁礼缛节、假谦让的一套。这是符合曹操特点的。 

  暴。陈琳檄文讲的“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像害边让、杨彪、赵彦,掘坟破棺,略取金宝,都是暴。 

  有篡汉野心。反曹的人骂他“汉贼”,拥曹的人不管四胜十胜之议,绝口不提他忠正,说明这是时人共识,都知道这一点。 

  这就是三国人眼中的曹操。三国人的评价,他们所总结的特点,实际为后来传说、《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调。 

  第06讲曹操故事的真假之迷(略) 

  第07讲曹操杀人如麻 

  曹操在他几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杀了不少人。在三国群雄中,他杀人之多,恐怕是为人所不及的。 

  有些是政治的原因。为了诛除异己,巩固统治,他认为该杀的,都非杀不可,毫不手软。建安五年(200),董承、王服、种辑等受献帝密诏谋诛曹操,谋泄,这些人都被杀,夷三族。董承女为贵妃,已有身孕,献帝累为请求免死,也不准。伏皇后写信给父伏完,说曹操残逼之状,到建安十九年事发,他派华歆当着献帝的面把藏在壁中的伏皇后揪出来,尔后活活打死。这次还杀了两个皇子和伏皇后的兄弟宗族一百多人。建安二十三年,金、耿纪、韦晃、吉本、吉邈、吉穆等谋反,二十四年,魏讽结徒党谋反。这两次谋反者都无一例外,全部问斩。只要有损他的利益,包括曾经的功臣也不能幸免一死。 

  有的纯为报私仇泄私愤。他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属杀害,为报父仇,他发兵打陶谦,屠彭城,按《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是“所过多所残戮”,按《曹瞒传》的记载,是“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后来曹操想再打徐州,手下就劝阻他,说上次打徐州,“威罚实行”,杀人太多,“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不会投降,就算打下来了,“尚不可有也”,说明这一次确是杀了很多人,而且杀的是老百姓。仅仅是作战而死,不至于其子弟念父兄之耻,不至于打下来还不能占有。 

  有些则说不出有什么理由。杀主粮官,只是军粮不足,借头欺众,稳定军心。杀吕伯奢一家,是出于疑心。梦中杀人,是为了防范行刺。杀华佗,是华佗远家思归,没给自己治病。 

  在说不出多少理由的杀人事件中,有一些则主要由于性忌。忌才,伤了面子,就要杀人,而且因此杀了不少人。 

  杀孔融。路粹构拟了几条罪状,都不能成立。他当年在北海起兵,和曹操一样是要讨伐董卓,并非图谋不轨。三国时期包括曹操自己都比较随便,礼教已经没有多少约束力,孔融不戴头巾微行,不遵礼教也算不得什么罪过。曹操杀孔融,主要是孔融爱卖弄文才又不顾曹操的面子。攻下邺城,曹操子曹丕抢占了袁熙妻甄氏,孔融给曹操书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讽侮了曹操,曹操却一下子没醒悟。曹操制酒禁,孔融上书反对,也玩弄一通文才,又多含侮慢之辞,让曹操读了很不舒服。其实,孔融对曹操是真心的,他写六言诗:“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都说曹操好。但是,后来说话刻薄一点,就要遭嫌忌,还是要被杀。孔融是被弃市的,两个幼子也未免于难。 

  杀杨修。《三国志·曹植传》说,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以罪诛杨修。杨修与曹植交往密切,而曹植被疏,他的死与此也有关。但是,他才识过人,使曹操嫌忌疑心,才是他被收杀的起因。他太聪明了,曹操想什么全被他猜得透透的。人家送一盒酪,曹操写一个“合”字,他马上知道是让一人一口。门上写一个“活”字,他知道是嫌门阔了。曹娥碑文,他比曹操早三十里得其解。剩下几十斛竹片,只有他知道曹操想用来做什么。还有他教曹植答教的各种方法。最后,连曹操自己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是进还是退,他就从“鸡肋”这两个字的口令悟出曹操已决定撤兵。这本来都不是大事,但曹操却受不了,他借扰乱军心之名把杨修杀了,而其实是忌其才悟。 

  杀祢衡,也是因为祢衡为人狂猖,说话刻薄,又当众裸衣挝鼓。这都让曹操觉得伤面子,受到侮慢。本来是大不了的事,但是也借别人之刀把他杀了。 

  杀许攸、娄圭、崔琰、边让。许攸帮助曹操破冀州有功,他被杀,是因为在曹操面前开玩笑时叫过他的小名。娄圭被杀,是因为曹操父子出游时,娄圭说了一句“这家父子现在过得真快活”,曹操以为有腹诽之意。崔琰被杀,因为曹操为魏王,别人上表称赞其功伐,崔琰有两句被认为不恭的话。边让被杀,是因为他恃才气,不屈从曹操,还说了几句轻侮的话。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曹操觉得伤了面子,也就用一些罪名把这些人杀了。 

  曹操嫉才杀人中的典型例子,《三国演义》都有更具体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忌毒狠诈的典型形象。这些描写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因而更有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力量。 

  第08讲真笑真哭——曹操的本来性格(略)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正说三国>正文回目录
第5节:曹操挨骂何时了
作者: 卢盛江

  第09讲曹操挨骂何时了 

  曹操是一个很不幸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之前和《三国演义》里,他都挨了不少骂,《三国演义》以后,在很多再创作里,他的形象更糟糕。 

  形象最坏的要算《鼎峙春秋》。《鼎峙春秋》是清高宗乾隆命庄恪亲王编的,十本二百四十出,是空前的三国连台本戏,戏中曹操的形象也空前的丑恶。 

  《三国演义》中丑化曹操的情节大多写进了《鼎峙春秋》戏中。特别是许田打围、衣带诏事发大行杀戮,拷害吉平、杀国舅、贵妃,这些在《三国演义》里只用二、三个回目描写的事件,《鼎峙春秋》从第二本到第三本用了十几出戏的篇幅大加渲染。仅抄没吉平一家一件事,就专门用了一出戏。 

  《三国演义》里一些赞扬曹操的情节在戏中也多作了删改。比如,献刀刺董卓,在《三国演义》里,是满朝公卿面对董卓专权残暴束手无策时,曹操挺身而出,是见义勇为之举。在《鼎峙春秋》里,却写成是王允指派曹操行刺,而曹操则是畏首畏尾,没办法才硬着头皮去的。 

  又比如,《三国演义》第五回写曹操募义兵,对卫弘说:“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可以说明他募义兵是为国为民。《鼎峙春秋》第一本二十二出“会虎牢骁骑传檄”写这件事,却写曹操说:“争王图霸,须用张威露爪牙,奇谋阴蓄取官家”,又说“如今董卓弄权,不能前进,居他之下,甚是惶恐”,因此,“不免乘此机会,招集义兵,藏锋蓄锐,待时而动,杀了董卓,方遂吾愿”。目的已不是扶社稷,匡汉室,而是报私仇,欲篡国窃位。这样,募义兵本身就成了奸贼之举。 

  又比如,关羽斩华雄一节,《三国演义》写曹操顾全大局,周旋席间,关羽上阵时,又为斟上热酒一杯,表现曹操识人爱才。《鼎峙春秋》第一本二十四出写此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