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梦 性爱解码 >

第9部分

红楼梦 性爱解码-第9部分

小说: 红楼梦 性爱解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猜这个诗谜,先得从当时场景出发,再来细细推断。最先出谜的是李纨和纹儿,学术味很浓,“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第50回)。所谓“浅近的物儿”,应该是常见的近在身边的东西,一说大家就明白,尤其是那位老祖宗贾母,不要不合她的“意思”,要让她感到高兴才是。正是基于这一点,薛宝钗才制了这样一个诗谜。 

    谜底到底是什么? 

    有的说是“笙”,但漏洞不少,这最后两句,实在有些风牛马不相及。有的说是“围棋”,因棋子是佳木“檀”、“梓”所镂锲,下棋你围一层我围一层,“风雨”喻为搏战时的氛围,但最后一句却扣不上去,终觉牵强附会。有的说是“松球”,松球恰如诗中所言,精雕细镂,确非人力所成,不仅如此,风雨来时,它是不会发出梵铃一样的响声的;并引申说,书中的灯谜酒令无不暗示人物的未来,预示情节的发展:薛宝钗虽如松球八面玲珑,层层设谋,处处精细,但无非是“半天风雨”下的牺牲品,虽成佳配,但贾宝玉悬崖撒手当和尚去了,也不知出家在何方,落得自己像松球一样干枯而死。 

    粗粗看来,很有道理,但深究下去,又有问题了。首先是松球并不是常见的近在身边的东西,对于这些生在深闺大户的人物,松球是比较生疏的,定然“不合老太太的意思”,薛宝钗一心要讨老祖宗的欢心,不会以此来作为谜底。其次,薛宝钗日思夜想,就是怎么成就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怎么会想到在诗谜中预示宝玉将遁入空门,自己将独守空闺,青春老死呢?这就差强人意了。第三,松球虽有层层叠叠,而非“镂檀锲梓”,亦并不“八面玲珑”。 

    有一说倒是有些见地,即谜底是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通灵宝玉”。 

    可惜分析得过于匆促,我便加以发挥,其理由是:一,宝玉脖子上挂的“通灵宝玉”,确实是个“浅近的物儿”,贾府上下无人不晓。二,贾母最钟爱的是宝玉,用他的“通灵宝玉”作谜底,最能讨她的欢心,这看出宝钗的用心良苦。三,“通灵宝玉”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缩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上面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等字样,还有“五色花纹缠护”(第8回),这“一层层”的镂锲,确非“良工堆砌”而成。四,宝钗亦有一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两面共刻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看后,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第8回)因此,宝钗所有的心思都在这“金玉良缘”上,她相信她和宝玉的婚姻是天意所指,不是靠“良工堆砌”而成,这“通灵宝玉”拿来设谜,正曲折地透露出她的渴求和希冀,是很顺理成章的。五,但她并非没有担忧,宝玉深爱黛玉,她心里是明白的,这横来的“半天风雨”,总是动摇着这“金玉良缘”,或者说黛玉的存在,使她的心头总是“风雨”交并,坐卧不安,担心这段好姻缘失去。而这八个字“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第8回),且与“通灵宝玉”上的字恰成“一对”,这不是命中注定么?可惜这个和尚不知在何处——“何曾闻得梵铃声”?反过来说,要是这个和尚总在身边,证实他们确系前生命定的“一对”该有多好! 

    宝钗出完这个诗谜,接下来宝玉和黛玉各作了一个,然后薛宝琴作了十首灯谜诗,最后两首为《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谜面歌颂了红娘成就了张生和莺莺的自由恋爱婚姻,以及柳梦梅和杜丽娘坚贞不渝的生死之恋,便首先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因为她认为这是大违礼法的,在内心她是赞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更相信“金玉良缘”乃上苍所赐,所以才说“后两首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第51回)。黛玉岂肯苟同,便予以反驳。从宝钗此时此地的心理反应,亦可作为她制作诗谜动机的一个反证。她念念 

    不忘的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那是与她身上的佩物成为“一对”的“浅近的物儿”,拿它来作谜底,既合了“老太太的意思”,又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应,岂不两全其美?! 

     
第四部分
青年时代的贾政

    当我们打开《红楼梦》,贾政出现在我们视域里的时候,年岁也已不小了,而且端方老成,刻板拘谨,颇有几分威严,清客们见了笑脸相迎,仆妇们见了噤若寒蝉,儿孙后辈却惟恐避之不及,已是一个十分可恶可厌的人物了。 
    “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到了贾政这一代,已经“渐渐地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内囊渐空,入不敷出,经济上捉襟见肘。而贾府内部勾心斗角,风云四起;儿孙们只知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真可说是“大厦将倾”,气数欲尽。贾政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不得不绷紧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力图来维持贾府繁荣的局面。他崇尚儒学,整肃秩序,苛律子孙,忙得不亦乐乎,仿佛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特别是对待宝玉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逆种”,动辄呵斥,恨不能一夜之间造就出一个封建社会的楷模来。当宝玉迷途不返,叛逆之举日甚一日时,他不惜亲抡大板,痛打不止,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这个贾政还有什么可爱之处?各类红学家论及他时,往往尽意鞭挞,不留情面,这当然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贾政年轻时是这副模样吗?或许也有许多可爱之处呢?这些书中自然没有涉及,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印象。毕竟一个人总是由少及长,尔后老去,青年时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书中散见的一些只言片语,细细勾出,也可见出贾政年轻时的大体轮廓,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那个贾政和现今的这个贾政简直判若两人,别具另一番风采。 

    第84回中,贾母和贾政及邢夫人、王夫人在一起聊着闲话,贾政说到宝玉的不长进,令贾母很是不快,辩护说:“只是我看他(宝玉)那生来的模样儿也还齐整,心性儿也还实在,未必一定是那种没出息的……”贾政忙作解释,作一点自责,才使贾母高兴起来。接下来,贾母就题发挥,很值得我们注意: 

    贾母因说道:“你这会子也有了几岁年纪,又居着官,自然越历练越老成。”说到这里,回头瞅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想他那年轻的时候,那一种古怪脾气,比宝玉还加一倍呢。只等娶了媳妇,才略略的懂了些人事儿。如今只抱怨宝玉,这会子我看宝玉比他还略体些人情儿呢。”(第84回) 

    常言说:“知子莫如母。”贾母的这一番话,说的当然是实情,绝非虚拟。那么,贾政的“古怪脾气”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所谓“古怪脾气”,在书中也常被加强在宝玉头上,无非是指活泼好动的个性,敏捷多变的思绪,丰富激扬的情感,不尊世俗常规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不像眼下的这个贾政,“越历练越老成”,迂腐、刻板、卑俗,缺少勃勃的生气。 

    贾政曾自称“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这其实含有某种自谦的成分,恰恰说明他曾在这方面有过相当多的实践,既然要题咏花鸟山水,就必须亲近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必须具备一种诗的灵性和发现美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他对诗词的赏鉴上,看出他的功力之所在,并不缺少真知灼见。他在品评贾宝玉、贾环、贾兰的诗时,深知贾宝玉的诗不愧为上乘之作,题旨妙,有悟性,造词遣句工致,而贾环的诗却卑俗不堪,但他却违心地夸赞了贾兰的诗,这是为什么?可以说这是因为“政治标准第一”所致,因为贾兰的诗表述了一种立志入仕的思想,颇符合儒家学说的精义,而宝玉诗中活泼的灵性恰反映了对功名的鄙薄,虽好也不能夸誉一语。 

    许多评论家都把“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看作是贾政一次显示愚蠢、平庸的机会,我倒不以为然。相反,那恰恰表现了贾政不俗的文学功底,他的眼光并不低下。对于清客们的一些题词题联,他左一个“俗”,右一个“也俗”,一概予以否定。但对于宝玉所题的对联,却能领悟到此中的新奇,或“点头微笑”,或表面说着“也未见长”、“更不好”,而心里却是极为欣赏的。 

    试举二例如下: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有的说“叠翠”,有的说“锦嶂”,拟了不止几十个。宝玉却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众人夸奖,“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所谓“再俟选拟”,其实就是拍板定稿了。 

    接着到了水边一亭,有清客说题“翼然”,贾政驳回,自拟“泻玉”,贾宝玉又是一番宏论惊人,最后自题为“沁芳”。贾政并不因为儿子的否定而恼怒,颇宽容地命他题一副七言对联,宝玉“机上心来”,念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此后的园中题额作联,父子之间似乎达到了某种心灵的默契,亲切和善,互相切磋。虽说在众清客和儿子面前,贾政不得不摆一点父道尊严的架子,间或断喝一声,但喜悦之情却是难以掩盖的。这就说明贾政在青年时代,也曾以诗词歌赋抒发性灵,描写风月,寄托过许多浪漫的情愫。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在森严的封建礼教的挟持中,迅速地“改邪归正”,着意于仕途经济的学问,有意泯灭鲜活的情感的冲动,请听听他的自白:“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在贾府的中秋月夜,贾政居然热心参加了贾母所倡导的“击鼓传花”的游戏,这对一向端庄严肃的贾政来说,是颇为难能可贵的。这说明他身上年轻时好玩耍喜游乐的遗风流韵依然存在,积压心底的情感波涛并未完全僵死。书中还多次写到他主动要求参加贾母和孙儿孙女们的游戏活动,都因贾母怕他在座,影响后辈们的玩兴而被拒绝,贾政曾说过母亲“偏心”的话,以表示自己的遗憾。这次“击鼓传花”,“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第75回)。接着又被罚说笑话一个,想不到一向正儿八经的贾政,竟说了一个颇为卑俗的丈夫怕老婆的故事。不妨录下,以探贾政心迹: 

    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陪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更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第75回) 

    这个笑话引得贾母和众人都笑了,此中当然包括他的子侄们在内。在此时此刻,贾政当然是解除了心头的“监督”机制,露出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本我”出来,与长辈和晚辈同等地处于一种亲昵而戏谑的氛围之中。同时,这个故事的内涵,又披露了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对性爱的种种冲动,可以推测,在青年时代,他是爱谈论女人,或喜欢接近女人的。 

    在书中,可以与贾政作为映照的,则是甄宝玉了,原先的那种“古怪脾气”,渐渐改去,一心于仕途经济,可见封建礼教的赫赫声威。而与之为反衬的,则是他的儿子贾宝玉,在叛逆的路上愈走愈远,丝毫也不肯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