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十六计与管理 >

第3部分

三十六计与管理-第3部分

小说: 三十六计与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强大的卜内门骄横不可一世,误以为新生的永利不堪一击,然而它的扼杀性进攻却被范旭东先生巧施“围魏救赵”妙计所粉碎。到后来落得个惨败而归的结局。
  “围魏救赵”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计论]
  围魏救赵在军事上是一个成功的谋略,历代屡用不鲜。围魏救赵在政治斗争中则表现为围攻第三者,从而解救处于险境的人。这里围攻的情况又有多种。如果把围魏救赵提高到哲学角度加以分析后,就可以看出这是事物辩证发展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当人们掌握与使用它时,就是一种策略;当人们具体运用与操作时,就是一种方法论。不但古代战争可用,现代战争也可用,各行各业都可用,并且都会获得奇迹般的效果。


第三计借刀杀人(1)


  利用他人之刀进攻敌人的战术
  计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解曰:敌方已经发动攻势,友邦邻国却尚未表明态度。此时应设法拉友邦合作,使其进攻敌人,以保存我军实力。
  “借刀杀人”一计,不可望文生义或以辞害意。它并不一定要用刀,也不见得就要取人性命,而是指假借外力或他人之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春秋时期,齐国派军进驻汶工,即将大举进攻鲁国。孔夫子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特意派最得意的学生子贡外出游说各国诸侯。
  子贡善于辞令,首先说服齐军主帅将攻鲁之军移师讨伐吴国,随即星夜赶去吴国,劝说吴王同意出兵救鲁攻齐。
  吴齐两国开战之后,子贡又赶到晋国,劝晋王整军备战以防吴国。
  不久,晋、吴两国交战,晋国击败吴国。至此,子贡利用诸侯的矛盾,巧借别国的力量,乱齐,破吴,强晋,从而达到存鲁的目的。
  这一计策,叫“借刀杀人”。其诀窍是:当敌方的征象已经暴露,另外又有一种势力不断扩张,将要参与活动的时候,应该设法借助这种力量去击败敌人,以有利于保存自己。
  在现代商战中,“借刀杀人”可以引申为,对手或市场的情况已明了,其他各方的态度对自己是有利还是不利,在尚不清楚的时候,要利用其他各方的力量达到战胜对手和占领市场的目的,这样可以不消耗或少消耗自己的实力。
  高价出售品质和服务
  当年,威尔逊从父亲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时,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它需要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很高,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不久,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第三计借刀杀人(2)


  后来,公司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而市场占有率已达15%;五年以后,公司营业额上升到近4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6%,超过了湿式复印机;6年后,营业额上升到53亿美元,塞洛克斯公司也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10年内发展最快的公司,从此迈入巨型企业行列。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跟随超越,更胜一筹
  任何新产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一锤定音,完美无瑕。“跟随超越”,意在追他人首创产品之踪,创自己后续产品之新,在对技术或产品仿制的基础上进行追踪式超越。
  现代经济中,一项技术或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是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当竞争对手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时,聪明的企业应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潜心于静观默学,巧取他人之长,发现他人之短,善借诸种条件,为我所用,慢中求快。
  企业可对市场上刚刚出现或出现不久的新技术或新产品,努力加以吸收,仿制并做局部改进,以更高水平的同类产品,紧随其后进入市场,从而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河北省运动保健饮料产品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维力”饮料,正是“跟随超越”、“借刀杀人”的成功范例。
  “维力”饮料博采各国“可乐”之长,不仅酸甜适宜,清爽可口,且有助于消除疲劳。1986年以高于美国可口可乐275倍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销售情况极好,被国外称为“魔水”。
  跟随超越,最大的好处是借他人之力为己服务,不花钱或少花钱研制出高于对手的同类产品,从而战胜对手。
  它以跟随为先导,以超越为目标,先虚怀纳之,再潜心学之,后取而代之,进而战而胜之,这是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究其本质,是种“取于彼而胜于彼”的“借刀术”。
  “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借资金、人才、技术、地盘、形势等等。企业家掌握了“借刀杀人”的精要,就能变化无穷,奇招迭出。
  商战中,使用“借刀杀人”往往是不择手段的。被施计者若不能慎思明辨,则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计论]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借刀杀人,巧在一个“借”字,但借刀必须有条件,或陈明利害,或许以重利。现代商战中,有些人为谋取私利刻意制造他人的过失,以图掩饰自己过错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其所用策略也可称之为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1)


  养精蓄锐,攻打疲劳敌军的战术
  计曰:“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解曰:逼使敌人陷入困境,不一定非要攻击敌人。坚守防线,引起敌人的疲倦,可使我方由劣势转为优势。
  春秋周简王十年,宋共公遣上卿华元与中军元帅栾书之子栾针使楚国。
  楚公子婴齐见栾针年轻貌美,气度不凡,欲度其才,问道:“上国用兵之法如何?”
  栾针回答:“整。”
  又问:“更有何长?”
  栾针答道:“瑕。”
  婴齐听完,说道:“人敌我整,人忙我暇,何战不胜?二字可谓简而尽矣!”
  “好整以暇”的意思就是“以逸待劳”。此计之延伸,还可用“以静制动”、“以近待远”、“以不变应万变,化被动为主动”、“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等来形容或说明。也和《孙子兵法》中“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有异曲同工之意。
  自己的地盘有钱赚
  以逸待劳的谋略,已被广泛运用于虽无剑拔弩张,却不乏激烈竞争的商业战争之中。
  以不到500美元起家,最后主持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的“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美国人麦科马克,在他写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里学不到的学问》一书中,道出他成为暴发户的一个成功秘诀:“自己的地盘有地利。”
  在经销活动中,最大的“地利”莫过于使自己能够以逸待劳,从容地应付远道而来的生意对手。
  运用以逸待劳之计,不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只需设法使对方感受到犹如远道跋涉般的疲惫就行了。
  比如,你是一个采购员,到外地去采购货物。你在排除竞争伙伴的独居买方“皇帝”位置之后,就可以开始设法调动你的货主,使其疲于奔命。
  你可以以检查样品质量为由,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拿出一件件货物让你观看,再一件件地放回原处;你还可以以落实货源为由,催他四处检查;如果你有耐心和时间,还可以佯作拿不定主意,请他如此这般再做一遍。
  货主为你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折腾得焦头烂额。这笔生意若做不成,便觉得十分冤枉,于是在价格等许多方面你就有利可图,货主也会做出让步,从而成功地施展你的以逸待劳之计。
  福特的袖里乾坤
  上世纪20年代初,福特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爱,因而销路大畅。惟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它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


第四计以逸待劳(2)


  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
  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干部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