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送礼的艺术 >

第20部分

送礼的艺术-第20部分

小说: 送礼的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有“投”必有“报”,有“来”则有“往”。
  在社会交往当中,互赠礼物,历来是被看做人之常情;朋友相处一段,互赠礼物,加深友谊、共享美好;情侣相伴一段,互赠礼物,表示对对方的肯定与关心不但是民间,就是官方,就是团体之间,国家之间,也常常用馈赠礼品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
  元首出访,要带些国礼送给待访国家的元首。临别,主国元首要送回礼给访问者,以示感谢与友好。
  小到个人与个人,大到国家与国家。

  “礼尚往来”——无处不在。
  的确,送礼是一种表达情意的方式,有助于人们增进感情,加强联系,有助于密切人际间的交往,其积极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商品仍存在的社会中,送礼又成为一些人用来拉关系、做交易、走后门、谋取私利的手段。
  镜头一:轻工局临近评“优”,Ⅹ厂厂长叫来厂办秘书小A,耳语一阵,小A 出。
  出租车。
  车后厢里放着捆扎得严严实实的礼物。稳坐车内的厂办秘书小A,早已不象几年前初出茅庐时,那种无限屈辱感已是“陌生的感觉一点点”了。小A 时下正在盘算,万一遇到“情况”,该如何随机应变。
  汽车驶离桔黄色路灯照射的马路,拐入僻静幽暗的胡同。
  没用厂里的车是因为目标太大,不去局办因为太扎眼,怕惹“是非”,出租车又便宜又掩人耳目,送礼是再好不过了。
  厂里送礼,难的不是钱,却在于各种严格的财会制度,需要各种“控制办公用品”指标,况且知情人会指手划脚,厂里那帮经手人又会雁过拔毛,顺手揩些油是不足为奇的。
  可话说回来了,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开白条。
  套现金。
  找关系。
  睁眼儿闭眼儿。
  什么样的礼物也能备齐。
  这班蛀虫,用工人的血汗拉关系,作些不可告人的动作。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的歪理一套一套的,而且绝对合乎逻辑,让你干着急。
  这里是一张他们送礼的秘笈:送礼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要送礼就要送出“三化”;

  一曰:“可辩化”;所谓可辩化,就是要得名正言顺,得有一套讲究;国务院不是三令五申:不能收授任何形式的礼物,否则要受到严厉的处分吗?
  这无所谓。
  开完会,请与会的各位留步,领取会议为您准备的一点“小小”的“纪念品”。
  “纪念品”可能是支进口的铱金笔,也可能是三本大辞海,也可能是与会者已领取过无数件的仿羊皮公文包——您放心,每次的款式绝对的新潮。

  上级舍得一次处理几百名与会者吗?有道是法不责众。再说了,几百号人又不都在一个单位。他们“言之有理”:我们送的是“纪念品”,“纪念品”与“礼品”可有大的差别哟!这就是“可辩化”,可以绞辩!

  公款宴请不是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的标准吗?好来,每人一份,大伙合起来吃,多实惠。
  报上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吃不了兜着走吗?”咱也不用看盘子的大小,兜着走便可能是一整箱可口可乐、雪碧,也可能是只烤鸭。
  这也可辩——没上易拉罐,绝无超标之嫌。
  二是要“实用化”:礼品最多的是皮包、笔。
  刚开始送行,送的多了,不实用。
  包风方兴未艾之际,接着是影集风。
  影集风之后不论男女一律化妆品——女同志自用,男同志有夫人、女友,实用!还有吹风机、衬衫、皮箱、床罩、雀巢等等,真是“跟着生活的潮流走,紧紧抓住潮流的手,礼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受用”。
  礼潮与生活潮流同步,“脚踏实地”,真堪一艺术典范!
  局长的老母亲要吃些川味的芽菜,在北京难买,买些送去,比你“上”几条“云丝顿”来得实用,更让局长他老人家高兴,“明明白白我的心啊!”三要“隐蔽化”:买茅台不如送一台六折的彩电!名日“处理品”、试用品和鉴定用产品已过时啦。
  要么请你上广州、深圳兜兜风,价值远远比提一包东西回家有价值,有创意!
  派人将局长家的居室装修一番,又比你去广州有呷么头。
  有权的来了电话——送上一份“信息费”。
  有权的抽空来赴宴——送上一份“误餐费”。
  还有“交通费”、“顾问费”、“操心费”、“关心费”只要有钱,名目花哨着呢,只要敢送。
  这种礼物拉人下水是一高招。
  这种人先是向你送上一份厚礼,其用意就是让你欠一份“人情”。因为人家有求于你,你不能不看在“礼”的份儿上不“应”吧,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用金钱礼物作诱饵,引你上钩。而且你是“自愿”上的这个钩。
  古代“当官儿的不打送礼的”,就是这个理儿。——为什么不打?因为你拿了别人的东西,收了别人的礼物,因此要“投桃报李”,因此也就顾不上什么公理,更难得秉公办事儿现今的一些有些权势的干部,因为求他办事儿的人比较多,难免被一些人钻了空子:“筷子一端——政策放宽。
  礼物一递——可以可以。
  这其实应了一句老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占了人家的便宜,得了人家的好处,活像一头被牵着鼻子走的牛——让你往东你不敢往西,让你往南你就不敢冲北。
  这种“烟铺路、酒搭桥,吃香的东西作路条”的恶劣风气真是应该摒弃、戒除了。
  一些干部就是被这种包着糖衣的“炮弹”、“炸弹”、“手榴弹”炸的头晕眼花。“这次给他批了一吨钢材就送我一台冰箱,要是批两吨,不知会送什么呢!”这一来一准让他失去了应有的原则,丢掉自己应该固守的阵地。
  可以看得出来,这种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完全脱胎于封建的那种陈腐的东西,你投我大“桃”,我回你大“李”,我送你大“李”,你得还我更大的“桃”
  诚然,我门一般老百姓是不会这么做的,有些也是完全迫于无奈;——头儿手里有权,不送些礼,不能让儿女招工;——不给头儿送礼,单位分房准没戏。
  ——不送礼,孩子就是上不了托儿所现今的社会,手里有些“表示一下”,对方才会绽开笑颜,不然他是不会白干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送礼,不是为了搞物质交换,也不是为了图什么好处,我这么做,为的是一个“情”字。
  当然人情可贵。世态炎凉,从来都被人们看重。
  试看一个“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社会,一个连亲人都形同陌路的社会,是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
  但是,即使你完全出自内心实言,那也要分清个合乎事理不,讲人情,也得讲事理,有时“通情”未必“达理”,“礼”重未必“理”直。
  如果人情有冷暖,暖出了一定的界限,不能不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社会在进步。这种陈腐的弊端要毫不留情的予以涤荡干净,要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风俗习礼,就需要对古老而不适的送礼风俗进行改革,这当然需要收送两方的共同努力。
  先说送礼一方。
  送礼切忌一个‘滥’字。
  送礼既是真情实意,那就不应该单纯看做是一种应酬,不应该不分对象,只为一张薄面,凑热闹、随大流儿。
  只有关系较为密切,感情又比较“深厚的亲友之间,而且是必要时有所馈赠,这样才是合宜的。
  至于一般的朋友关系、泛泛之交,如果只靠“投桃报李”的礼物交往来维系联络和感情,用一种表面上亲密的虚假气氛来掩盖,实际上不利于增进友谊,只能流于庸俗化、商品化。
  你来我往,你送我还,勉其难而为之。苦干、疲于应付,双方都觉得是一种负担。
  镜头一:
  这个月小王两口子一下收到七八张“罚款单”——请柬。
  人家递贴子是看得起你。你30,他20 的,七八家,乖乖,就是这个月不吃不喝也搭不完礼。
  有些是挚友亲朋,不去不行,有些则是初识不久,关系一般的。况且小王两口子结婚时别人搭的礼你不可能原数送回吧,起码也得往上加点儿。这可愁煞了小王两口子了。
  这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法,你看看双方会没完没了,你送过来,我送过去,实再是一种负担。所以,不妨提倡一些“君子之交”,大家大可不必凡事“非礼勿动”。
  镜头二:老白和老武家是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这不前一阵子老白的爱人从外地出差,给武家的小儿子买了件礼物,这武家的一看人家给自己孩子买礼物,不可能不回礼吧。给老白的孩子买了比他们送的还贵的礼物,似乎这样方够意思。
  平日里你家吃了饺子,他家作些包子也要你端过来一碗,我送过去一盆。长久了,双方都感觉到有些累。
  老白家给老武家送了两听内销的罐头,老武家这回大大方方的收下了,也没想着还礼,于是两家这才松了口气,皆大欢喜。
  所以,一般的朋友间,还是尽量不要建立一种“投桃报李”的礼物型交往关系。
  虽然我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其实你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许多问题的。
  “彩礼”、“财礼”、“见面礼”等等。
  有些“礼”多是为了“利”,还是崇尚“君子之交”为妙。
  送礼不必重:“礼”乃表达感情,寄愿祝愿之物也。也就是说要注意它的象征意义。
  千万不要只注意礼物的商品价值,察看行情,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打肿脸充胖子”。(面子上不好看,自己还痛呐)“重礼”、“厚礼”,以显示自己的大方、慷慨,似乎礼不重便会小气包儿似的。
  有句古语讲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讲的就是“情”为贵。比方说老母亲过生日,买个电围腰,让她治治腰痛病,比你买了金戒指更让她感到欣慰。
  给恋人一首用心谱写的曲子,比你送一千支玫瑰来得情真意切:所以,情义无价。
  当然,不是反对在必要时在经济上接济和帮助他人。
  亲友救急,同志间、朋友间有难,以救人之急,这种经济上的无私援助,与一般常识中的送礼不是一回事儿,更不能同等看待。
  应当注意,有些时候重礼会引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托对方之事并以重礼,一旦事情不能办成,这是麻烦吧。
  两个小青年谈恋爱,一方重礼有加,可万一吹灯,一方索要,还真纠缠不清。
  现在,尤其是年轻人,收入都不是很高,因此切忌负债送礼,使今日的送礼者和来日的还礼者,感到苦于应付,不胜负担。
  如果真因未送礼,送礼少而失去一个朋友,我看随他去好了:这种人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凭酒肉之类才可为交友搭“桥”,这样的朋友还是少些为好。
  以上是对送礼者的看法,下面咱们聊聊受礼者又该如何。
  对于受礼一方来说:首先应该珍惜、看重对方的情谊。
  主要是领受送礼人送礼所要表达的真情,礼物的象征意义。切莫估摸礼物的价值,更不可以以礼物的轻薄厚重来取人,以轻重厚薄分亲疏贵贱。出于真情送的礼物,哪怕很轻,轻到一张纸那样,你也应当珍惜,只有对方才真正理解你。
  受礼前要表示适度的谦让,而接受后则要示感谢。比方说些“让你破费了,谢谢你”等等的客套话,并诚恳地对对方表示以后不要太客气,务请不要再破费等等。

  切忌来一收一,来十收十。
  如果对方是从远方带来的一些土特产,不妨欣然接受,因为这属于纪念性、礼节性的馈赠,它们所代表的一片真挚之心你应收下。如不接收,让对方感到扫兴或尴尬。

  如果送来的礼物价值较高,还要根据你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走收辞了: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接收;不太好的,应婉言劝其带回。如果是亲友或同胞兄妹,专门为你买的,你应痛快接受为好。

  如果亲友为了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馈赠的财物,你不妨接受这真诚之帮助。同时,要考虑对方赠与你的这笔款项,会不会使对方增加本身的经济负担,如遇这种情况,应婉言谢绝或仅接受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对对方的感谢。如对方再三坚持要你收下,你可以不必推辞。

  对于关系不深者送来的重礼,一般要婉言谢绝。特别是对那些以拉关系,走后门为由的送礼,更要坚决予以拒收。
  收到礼物后呢,要妥善保存,并且要记住哪位朋友何时赠何种礼物,以便以后需要还礼时有据可查。
  当你决定给朋友回赠时,要根据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