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杜甫诗选注 >

第39部分

杜甫诗选注-第39部分

小说: 杜甫诗选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隔一大段时光,故用伤心二句搭连之。意以其间乱离之事,不忍再提,但远追盛事。以冀今之克还 

其旧耳。” 

…  85…

                                         除草 * 

                             '一'                '二'               '三' 
草有害寸人,曾何生阻修  !其毒甚蜂虿 ,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林, 
              '四'                               '五'                               '六' 
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草亦难留 。 
                              '七'                                '八'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顽根易滋蔓, 
              '九'                                                               '一○' 
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蔓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 

     *代宗永泰元年 (七六五)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的职务,回到草堂,这首诗应是回草堂 

后所作,是借除草以喻除奸的。一方面可以看到杜甫的劳动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杜甫疾恶如仇 

的政治态度。所除的草是一种 (音潜)草,叶如苎麻,有毛能螫(音室)人,故以比恶人。 

      '一'阻修,指道路。《诗经》:“道阻且修。”曾何,犹“则何”,亦即“那么为什么”,是 

诘责的话。 

      '二'虿,读钗去声,蝎类。这句正写有害。 

      '三'弥,满也。生满道边,比恶人之多而当权。 

      '四'是说自然风景也不能解愁。 

      '五'高秋,指九月。意思是说除恶贵速,不能听其自生自死。 

      '六'意思是说到了高秋,香草也得凋枯,若对恶草不加以斩除,善恶同尽,又有何区别呢? 

      '七'“先”就是带头。讨求,即寻找。但用讨字便兼表憎恨的感情。 

      '八'转致句,是说由岸上送到水里去。岂无双钓舟,正是说有船转致。 

      '九'这两句说明为什么要转致水中央的缘故,所谓“除恶务尽”。 

      '一○'芟,音山;芟夷,即锄去。末句点破本意,由除草说到为政。杜甫辞幕府,大概也有小 

人从中作祟。 

…  86…

                                         去蜀  * 

              '一'                                               '二'                '三' 
五载客蜀郡 ,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 , 
              '四'                                '五' 
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 

     * 永泰元年 (七六五)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死了,他失去依靠,便于五月离开成 

都,乘舟东下,故以《去蜀》为题。按浦江谓此诗作于武死之前,诗中“大臣”,乃指严武,待考。 

      '一'蜀郡,即成都。杜甫在成都,前后合计约五年。 

      '二'关山险阻,遍地干戈,本不应作远游,所以说“转作”。转,反也。但不得已的苦衷也就 

不待多言。金圣叹云:“如何关塞一转,不觉失声怪叫。看他游字,下得愤极!今日岂得游之日?我 

岂得游之人?然此行不谓之游,又谓之何?”潇、湘,二水名,在湖南。 

      '三'万事,一作世事,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他回思过去,万事无成,今人已老大,尚复何望? 

故不胜概叹,黄发,谓老年,人老发白转黄。 

      '四'这句感叹将来。过去是万事无成,现在是一头黄发,今后是仍将象白鸥一样飘飘无所定。 

但杜甫从不把悲哀停留在个人身上,所以下面又说到国家的安危。 

      '五'这两句也是反说,要从反面看。表面好象恭维大臣,其实是讽刺大臣;好象是宽慰自己, 

其实是放心不下。口说“不必泪长流”,其实正在泪长流。金圣叹云:“有大臣在,关塞何至又阻? 

正暗用《左传》‘肉食者谋之语。而彼自以为大臣,我亦因而称之为大臣耳。” 

…  87…

                                       旅夜书怀   * 

                              '一'                               '二'               '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 
              '四'                                '五'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 

     * 这首诗大概就是由成都经乐山、重庆到忠州的途中所作。杜甫并非乐于漂泊的,所以情感 

很愤激。 

      '一'首二句先点清地点、时间和个人处境,是下文的张本。危,高貌。樯,桅竿。 

      '二'这两句写景阔大雄壮,其中包含着杜甫的感情和性格。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因 

大江流,故见月光下照如涌。 

      '三'这是不服气的话。一般人都认为我献赋蒙赏,以文章著名,哪知我的志愿并不在文章呢。 

      '四'这是反话。因为杜甫明明是由疏救房琯、议论时政为统治者所排斥而罢官的,并不足由于 

老病。罢官和漂泊有直接联系,所以想到这件事。 

      '五'沙鸥,即景自况。不是悲伤而是愤慨。黄生云:“一沙鸥,何其渺!天地,何其大!合而 

言之日天地一沙鸥,作者吞声,读者失笑。”金圣叹云:“夫天地大矣,一沙鸥何所当于其间,乃言 

一沙鸥而必带言天地者?天地自不以沙鸥为意,沙鸥自无日不以天地为意。”此论亦能阐明杜之精神。 

…  88…

                                       三绝句  * 

                                         '一'                     '二'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 ,食人更肯留妻 
   '三' 
子 ? 

     * 这三首当是永泰元年 (七六五)去蜀之后所作。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是绝句中的 

 “三吏”、“三别”。绝句的基本特征是四句;此三诗虽不用乎仄,仍是绝句,所谓“古绝句”。这 

一首痛骂地方军阀的专横残暴。 

      '一'渝州,重庆。开州,四川开县。渝州和开州,唐时均属“山南西道”。这两次杀刺史,史 

书没有记载。 

      '二'前年杀,今年又杀,所以说相随。剧,甚也、过也。是说比虎狼还狠毒。 

      '三'浦注:“更肯,岂更肯也。指群盗言。仇谓指虎狼,非。” 

                   '四'                     '五'                     '六' 
二十一家同入蜀 ,唯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 ,回头却向秦 
      '七' 
云哭 。 

      '四'这首写民间生离死别之渗。大概是逃难入蜀的。 

      '五'残,残余,即剩下。骆谷,在陕西盩厔县西南。 

      '六'啮,音臬,咬也。啮臂,是说啮臂而别。一般表示决心,这里有狠心和不忍意。恐父女不 

两全,故只得抛弃。 

      '七'来自秦中,故向秦云而哭。浦注,“回头句,乃状此人说时情景,非述二女哭也。此句添 

毫。” 

                   '八'                     '九' 
殿前兵马虽骁雄  ,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 
中'一○'。 

      '八'这首写官军的抢掠奸淫,婉而多讽,是另一手法。殿前兵马,指禁军。先捧上一句,下句 

再骂,就显得更有力。 

      '九'羌,吐蕃、党项之属。浑,吐谷浑。 

      '一○'官军,即殿前兵马。这两句抬出事实,证明第二句的论断,见得不是“无的放矢”。 

…  89…

                                    白帝城最高楼    * 

                   '一'                      '二' 
城尖径仄旌斾愁  ,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 
   '三'                                           '四'                     '五' 
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进 
           '六' 
空回白头 。 

     * 大历元年 (七六六)暮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这首诗大概是初到夔州时所作。是一首自 

创音节的拗体七律,充满勃郁不平之气。白帝城在夔州之东一山头上,西南临大江,瞰之目眩。 

      '一'白帝山尖峭,城在其上,故曰城尖。旌斾,军旗。旌斾无知之物,说旌斾愁,一来见得地 

势高危,二来见得时尚用兵。旌斾尚愁,则人可知。杜甫《送韦评事》诗:“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斾 

愁。”都是加倍的渲染法。 

      '二'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三'二句写登楼所见近景,是实景。上句写山,下句写水。龙虎,形容山峡突兀盘踞之状,峡 

静,故曰睡。鼋鼍,形容江流湍急闪烁之状,水动,故曰游。日抱,日照江面如环抱。都是摹写登高 

临深时所见的一种迷离恍惚之景的。 

      '四'二句写所见远景,是虚景。扶桑,神木,传说为日出处。断石,指峡。弱水,《山水海经》: 

 “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注:“其永不胜鸿毛。”长流,指江。朱长孺云:“峡之高,可望挟桑 

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吴见思云:“二句远景,言举天地之大,尽在目前。”极力刻划“最 

高”二字。 

      '五'叹世,见得不是为了个人而叹。谁子,是“谁氏之子”的省文,即“哪一个”。 

      '六'迸,散也、洒也。身在高楼,泪散空中,所以说“迸空”。回白头,是说摇头叹气。 

…  90…

                                       八阵图  * 

                              '一'               '二'                '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 

     * 八阵,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按东汉时窦宪尝勒八阵击匈奴,是 

诸葛亮以前已有了。亮所布八阵凡四:一在沔阳县 (属陕西)之高平旧垒,一在新都县之八阵乡,一 

在鱼复县 (即夔州)永安宫南江滩水上,一在广都,均属四川省。其中以夔州之八阵图为最著名,即 

此诗所咏。又《夔府咏怀一百韵》云:“阵图沙岸北”,亦指此八阵图。 

      '一'二句对起。三国之中,曹操和孙权都有所凭藉,惟诸葛亮佐刘备,差不多是从无到有的, 

所以说他功盖三分国。 

      '二'刘禹锡 《嘉话录》:“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 

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 

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迨今不动。”即“石不转”的事实。此句也翻 

用了 《诗经》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下句中申明为什么不转的缘故。 

      '三'遗恨二字即承上“石不转”来。石实无所谓恨不恨,诗人往往无中生有,这也是诗的妙用。 

关于“失吞吴”,历来解说不一,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把“失”解作丧失,也就是说以未得吞吴为 

恨;一派把“失”解作过失,也就是说以失策于吞吴为恨。第一派的说法较直截了当。浦注:“说是 

诗者,言人人殊,大率皆以吞吴失计之恨,与武侯失于谏止 (刘备征吴)之恨,坐杀武侯心上著解, 

抛却石不转三字,致全诗走作。岂知遗恨从石不转生出耶?盖阵图正当控扼东吴之口,故假石以寄其 

惋惜,云此石不为江水所转,天若欲为千载留遗此恨迹耳。如此才是咏阵图之诗,彼纷纷推测者,皆 

不免脱母 (脱离主题)。”此说最通过。诸葛亮的联吴,其实是一种吞吴的手段,并不是他的目的。 

…  91…

                                        负薪行  * 

                                         '一'                     '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 ,一生抱恨长咨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