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191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191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起。可谁知道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去世,晋王、开封尹、“千古一帝”赵光义继位,这时钱弘俶已经回到杭州。

    赵光义不比哥哥宽厚,因为刚继位没什么军功,赵光义便打算起了吴越,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二月,赵光义让钱弘俶进京朝见。钱弘俶不敢不去,刚到汴梁,市中就传言赵光义准备对吴越动手的消息。

    钱弘俶知道再也拖不下去了,何况自己在赵光义的手里,谁知道赵光义能干出什么事来?钱弘俶如果把吴越献给宋朝,仍然不失王公之位,虽然不如在吴越威风,但至少可以保全家族性命。

    钱弘俶上奏请天子接收吴越,赵光义刚开始还做做样子,不同意。钱弘俶这次是下了决心,连上三章,赵光义“终于”接受了钱弘俶的好意,下诏夷吴越国为两浙路,吴越十三州、五十五万户口尽入宋朝,吴越灭亡。赵光义封钱弘俶为淮海国王。消息传到吴越,文武将校无不痛哭:“大王至此不归矣!”

    亡国就意味从此命悬他人手,是生是死,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不过因为南方各国中,只有吴越是主动归降宋朝的,所以赵光义对钱弘俶还算宽厚。当然也可能是钱弘俶身边没有美女,不然孟昶李煜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呵呵。

    钱弘俶知道赵光义为人狠毒,行事极为谨慎,生怕哪点做不到位,遭来杀身大祸。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二月,赵光义亲征河东,扫灭北汉,钱弘俶随驾北行。一路上钱弘俶对赵光义唯唯小心,有次早会,天还没亮,加上风雨大作,钱弘俶不敢少怠,带着儿子钱惟浚见驾,这时其他官员一个都还没来。

    赵光义深受感动,劝钱弘俶:“朕知卿忠心可昭日月,但卿也上了岁数,好歹顾着点身体,以后入见时,不要起的这么早。”赵光义这会跟好人似的,当初怎么对待李煜的?

    在城下饮酒时,赵光义心情大好,赐卫士羊肩卮酒,笑看卫士大吃大喝,然后回顾钱弘俶。钱弘俶冰雪聪明,当然知道赵光义让他说点好听的,这谁不会。钱弘俶大赞:“此正所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也。”赵光义果然大喜。不久,北汉皇帝刘继元弹尽粮绝,素衣出降。

    北汉是宋朝统一战争中最难缠的一个对手,灭北汉之战过程极为艰苦,是真正的血战,和灭后蜀南汉南唐根本没法比。赵光义这才知道钱弘俶不战而降多么难得,又夸了钱弘俶:“卿能保全两浙,兵不及刃,顺归天命,实在太了不起了。”钱弘俶哪敢托大,忙叩首拜谢。回京后,钱弘俶依然战战兢兢的在赵光义的手掌上讨生活,平平安安的多活了十年,真是不容易。

    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八月,在李煜被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整整十年后,钱弘俶死于开封,死因不明,年整六十岁。非常巧合的是,钱弘俶生于八月二十四日,又死于八月二十四日。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差不多一百年,而且也是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十几个政权中政局最稳定、结局最完美的一个,宋朝没有对吴越动一兵一卒。

    钱弘俶识时务之举保全了吴越近百年的经济发展成果,老百姓在钱氏统治下没有经历重大动乱,这份功劳是要记在钱弘俶头上的。同时钱氏建立的吴越国也是浙江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建国,对浙江以后近千年的影响,可谓深远。

    可以说,浙江之盛,兴于南宋,始于吴越。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后蜀() 
第一百三十九章后蜀

    宋人洪迈所着《容斋随笔》中有一条,开头写道:“自巴蜀(成都地区为蜀、重庆地区为巴)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意思说凡是在四川建立割据政权的,多数是只传两代就被消灭了。

    这个看似宿命的结论其实并不难理解,历代取蜀多由两条路,一条越秦岭南下,一条由白帝城溯江西上。四川西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不毛之地”的南中,两线合击,坐守这里的割据政权无路可逃,只有坐以待亡。

    这样的例子举不盛举,蜀汉刘备传给刘禅后被司马昭消灭,东晋成汉虽传五帝,但从辈份上来看还是两代而亡。元末明初的明玉珍也是传于明理后被朱元璋消灭。唐末五代也有两例,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先是在两川建立前蜀,传至王衍为李存勖所灭。随后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又建立后蜀,传至孟昶后为赵匡胤所灭。

    王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长相与众不同,为乡里所奇(古代帝王个个都是这样,呵呵)。这还算好的,更过分的是一些史家吹牛不上税,说某某生时,红光满室,乡邻以为起大火,提水来救,一看是某某家生个大胖小子。然后就有神神秘秘的算命先生称赞:“此儿贵不可言!”云云。

    王建生性无赖,在家乡是个人见人烦的主儿。长大后没有正式工作,为了活口,便干起了杀牛、偷驴或贩私盐的无本买卖,生意还挺兴隆。乡里乡亲的对这个王家无赖极为反感,背后都骂他“贼王八”。是后看管牲口较严,王建的买卖做不下去了,手头很紧。正好邻近的蔡州刺史秦宗权到乡下征兵,王建干脆参军去了。

    虽然王建人品不怎么样,但有的是力气,在过去靠身体吃饭的年代是很吃香的。不久就当上了军队小头目,手下也有“七八个弟兄、十几条枪”什么的。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唐僖宗李儇为了不想和黄巢交朋友,逃到成都去了。为了对付黄巢,秦宗权拔出八千精锐交给太监、忠武监军杨复光去讨黄巢,王建也在其中。杨复光把八千人分成八都,王建任其中一部都头。

    后来其中的鹿晏弘部叛唐,在河南一带做乱,王建和韩建、李师泰等四位朋友不想留在河南,想到外面闯闯世界。早听说四川好地方,眼见亲实,几个兄弟各带本部人马蜂拥来到了成都。在成都游玩的李儇有人来投靠自己,重赏了王建等人,内外呼为“随驾五都”,由李儇的干爹田令孜统一管理。

    王建为人狡滑无赖,正投田令孜的脾胃,深为田大人所器重,问王建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干儿子。王建暗笑:“你这个老杂毛也想传香火?不过当他的干儿子就和皇帝是干兄弟了。”这样无本万利的买卖当然乐得做了。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巢起义失败自杀,李儇打算回老家,但长安久遭战火,破败不堪,便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呆上一段时间。因李儇很喜欢王建,便让王建做贴身侍卫。王建当然知道皇帝的份量,把李儇侍候好了弄个肥差,何乐不为。兴元山路崎岖,栈道毁坏严重,王建小心翼翼的牵着李儇的马前进。

    当夜还没到兴元,便在野外宿营。荒郊野岭的,李儇只好睡在王建的腿上,王建则一夜未眠。醒来后,唐僖宗非常感动,把御衣脱下来穿在王建身上,算是褒奖。这样的荣誉一般人上哪弄去?这比赏俩钱打发了的档次不知高了多少倍。

    而祸害天下的大太监田令孜却不想回到长安,半路折回成都跟他兄弟陈敬瑄发财去了。李儇这时也管不了这个老太监了,改由于另一个太监杨复恭任大内总管。

    杨复恭虽然取代了田令孜,但考虑到王建等人是田系人马,万一田令孜在成都遥控这些人和自己做对,弄不好就会惹出大麻烦,干脆把他们都打发掉,让王建去做利州(今四川广元)的父母官。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看王建有点本事,担心日后给自己找麻烦,便三番五次招王建去兴元,说是要“教给”王建几招发财的路子。王建知道杨守亮在打什么算盘,不敢去。手下幕僚周痒对王建:“今天下分崩,唐室危殆,痒观两川军镇多无才略,都不是干大事的人。王公善抚士心,兼有勇略,不乘起乱世谋番事业,岂不可惜?”王建问计:“当如何?”

    周痒再道:“阆州有的是钱粮,兼地广人稠,公可先取阆州,然后俟机入成都,成就霸业,就在此时。”王建大喜,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三月,王建挑动当地的溪洞(今侗族前身)中的好动分子,凑集了八千弟兄沿嘉陵江南下阆州去发财。

    阆州刺史杨茂实是陈敬瑄的哈巴狗儿,和主子一样德性,暗弱无能。听说王建要找他学习致富经,吓的当夜就逃了,王建入城,自称阆州防御使。王建在阆州弄到了不少干货,腰包大鼓,王建还招募不少江湖上的亡命徒,在阆州胡闹,弄的阆州一地鸡毛。老乡綦毋谏劝王建:“大哥你在这里瞎摆活,终究不是个出路。要做大事,必须军心民心一手抓,然后乘时扩张,据天下之险自守。”王建觉得有理,手脚也放老实了。

    两川地界本就不大,王建这一折腾,各地的头头脑脑都对王建刮目相看,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和王建曾经在神策军中一起搅过马勺,知道王建几斤几两,顾彦朗不想让王建过来,送了一些钱告诉王建:“兄弟,知道你手头不宽松,哥哥我送给点钱粮,好好过日子。不过你最好别来打我的主意,我家刚养了几条大狼狗,很凶的。”王建知道顾彦朗不好惹,没敢动他。

    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在长安的马球大赛中夺取桂冠后,得到了西川节度使的肥差使,上任之后,花天酒地。陈敬瑄每天雷打不动的要吃掉一只蒸狗,一壶酒,成天跟一帮闲人胡吃海喝,名声臭遍了大街。

    陈敬瑄听说王建和顾彦朗打的挺铁,担心王建会不会来砸他的场子,向哥哥田令孜讨主意。田令孜摇着狗毛扇笑道:“兄弟别怕,王八是我儿子,天下哪有儿子打老子叔伯主意的?我一句话就把招过来,让他为咱弟俩卖命。”写了一封信寄给王建:“儿子,阆州有什么好玩的,不如到成都来,老爹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少不了你的零花钱。”

    王建也知道窝在阆州总不是个办法,成都是西南大镇,得成都者得西川,先去成都,找机会下手。先派人送家小托给顾彦朗,并作书云:“顾兄帮忙照看家小,弟去成都看望一下老爹,过几天就回来。”顾彦朗笑骂:“贼王八认没把的当干爹,都不是什么好鸟。”王建把事情安排妥当,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十一月,王建带着几个干儿子和三千精锐来到成都。

    没想到有人却劝陈敬瑄:“王建是出名的刺头,公把王建召来,如何安置他?王建有野心,岂肯屈节做小?”陈敬瑄猛悟:“汝言是!”派人劝王建回去,同时加强成都的防御以备王建前来滋事。

    王建正做着成都王的美梦,行到鹿头关(今四川德阳境内),听说陈敬瑄又不让他来了,不由得大怒。下令进击成都,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乱世中拳头就是道理。在汉州(今四川广汉)大败西川军张顼部,前锋进挺成都。

    陈敬瑄写信骂王建无耻,王建哪管你这些,招集东川的亡命要取成都。成都是西南首府,城墙高大,一时没拿下来。王建不傻,先去别的地方捞一把。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王建去攻彭州(今四川彭县),但被陈敬瑄的援军给打退了。王建是个机灵人:“西川这么大,还愁没爷的活路?”王建大军在四川境内冲州撞府,烧杀抄掠,无恶不做,陈敬瑄发兵来战,也被王建给灭了。

    这时,东川的顾彦朗见有利可图,也派兄弟顾彦晖来帮王建,两军合兵一处,狂攻成都,但还是没有得手。王建对成都势在必得,不听手下劝,留在汉州,等待机会。

    这次打不下来,还有下次,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在赤壁还被人家刘备、孙权当饺子吃了,这点小挫折算得甚么。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绝难成大事。做大事,一要心狠,二要果断,三要坚持,四要冷静,五要善谋众人之智。

第一百四十章 西川诏讨() 
第一百四十章西川诏讨

    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唐僖宗李儇驾崩,皇弟李晔继位。唐昭宗李晔和田令孜有仇,当年李晔跟着唐僖宗西逃,因山路难走,脚上起泡,李晔请田令孜弄匹马骑骑,田令孜大怒:“深山老林,哪来的马!”李晔怒火中烧,记下了这笔帐。

    即位之后,李晔不希望西川这样的战略后方被陈氏兄弟霸着,要交给心腹人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来都是这样。正好王建和顾彦朗联名上表,请把陈敬瑄调离西川。李晔便于六月下诏,以侍中京兆韦昭度为剑南西川节度大使,调陈敬瑄回京。陈敬瑄想:“天下大乱,西川险塞,正足资我王事,哪能凭白送人。”不受代,韦昭度只能在城外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