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37-儿科要略 >

第7部分

137-儿科要略-第7部分

小说: 137-儿科要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八)王氏封囟散 外用,治囟脑开张,咳嗽鼻塞。 
柏子仁 防风 天南星(各四两) 
研为细末,每用一钱,猪胆汁调匀,稀稠得所,摊在绯绢帛 
上,看囟子大小剪贴,一日一换,不得令干,时时以汤润动。 
(二十丸)三辛散 外用,治小儿解颅。 
细辛 桂心(各五钱) 干姜(七钱五分) 
研为末,姜汁和敷贴颅上,面赤即愈。 
(三十)乌附膏 外用,治囟门陷。 
生川乌 生附子(各五钱) 雄黄(二钱) 
研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作成膏,贴陷处。 
(三十一)金液丹 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自汗吐利,小便不禁,或阴结畏寒,二便不 
通,及小儿脾胃虚寒,吐利,肢厥,神昏,多睡露睛,口鼻气冷,将成慢惊。 
舶上硫黄(五两) 
研细水飞,入沙罐内,铁盏盖定,铁线缠口,铁钉旋紧,水调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候干埋地坑,以三 
足钉钉于地,将罐置钉上,另用一盏,盛水置罐上,再用盐泥固济,慢火烧养七日 
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用柳木槌于乳钵中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小麦面加酵糟蒸成之 
物品)一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时熟汤或姜汤或米饮送下。 
(三十二)固真汤 治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气冷,沉困不省人事。 
人参 附子 茯苓 白术(各二钱五分) 黄 (蜜炙) 山药 肉桂 甘草(湿纸裹煨透。各二钱) 
每服二三钱,清水加姜枣煎服。 
(三十三)生干地黄丸 治小儿十岁不行。 
生地黄 当归(焙) 防风 酸枣仁(微炒) 赤苓 黄 川芎 羚羊角 羌活 甘草( 
炙微赤) 桂心(各等分) 
捣烂,和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温酒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第三章·儿科特征
第六节·疳证
属性:小儿肠胃受伤,变生诸证,以疳证为最剧,亦最为复杂难治。推其起因,实由初生调护无方,其后饮 
食失节所致。一由小儿一面吃乳,一面恣食肥甘,积郁既久,热伤肠胃;一由小儿食不运化,积久生虫,虫 
既内生,虽能食而不肥;一由小儿数岁,犹恋乳食,生养不足,脾胃之气暗耗;一由小儿吐泻之后,妄施 
攻伐之药,津液枯竭,肠胃疲惫;一由乳母喜怒失常,饮食乖度,或交合之后以乳哺儿,均足致此。疳证之 
初起,常现身体发热、面黄肌瘦之象,及时治之,十愈八九;其已成者,多见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缩 
鼻干,口馋唇白,两眼昏烂,揉鼻 眉,脊耸体黄,斗牙咬甲,焦渴自汗,尿浊泻酸,腹胀肠鸣,癖结潮 
热,酷嗜瓜果、咸酸、炭、米、泥土等物,诸般证状,此时按证施治,亦可十愈六七。若因循坐误,或治 
失其法,则生生之气日薄,未有不由重而危,由危而不救者。或日在大人为痨,在小儿为疳,疳者干也,明 
为精血败竭之病,故疳之一证,其造因虽为肠胃受伤,而其流所及,变化无穷,若病至脚指触物不知痛,手 
足垂 无力,身无暖气,泻青涎或沫不止,项筋舒展无力者,均 
属不治。兹将疳之类别如五疳、疳积、杂疳各证,条列于后。 
x一、五疳x 
疳证名目繁多,而治法总不离乎脾胃。曰五疳者,有心疳、脾疳、肝疳、肺疳、肾疳等症,其病状 
虽间有出入,而其源初无大异也,心疳者,多见身体壮热,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胸膈烦 
闷,口渴饮冷,喜眠于地,下痢脓血,时有盗汗、啮齿、虚惊等状;脾疳者,多见面色痿黄,头大项小, 
喘促气粗,多啼咳逆,困倦喜睡,乳食懒进,目生白膜,唇赤发焦,口鼻常干,胸膈壅 
满,喜暗憎明,昼凉夜热,口渴引饮,腹胀脚弱,吐逆乏力,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喜食泥土,合面覆卧等状 
;肝疳者,多见摇头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卧,面色青黄,发竦头焦,筋青脑热,周身疮癣,腹中积 
聚,膈上伏热,痰涎壅塞,下利频仍,或下鲜血,或下青苔,若肝风入目,则赤肿翳生,眵泪烂眶,昏暗 
雀盲,痛痒揉擦等状;肺疳者,多见咳嗽气逆,皮毛干焦,多涕时啼,咽喉不利,壮热憎寒,唇边赤 
痒,腹内气胀,乳食渐稀,口有腥气,面色 白,手足枯细,皮肤起粟,肠胃不和,频频泄 
利,鼻下生疮等症;肾疳者,多见肌骨消瘦,齿龈生疮,寒热时作,口鼻干燥,脑热如火,脚冷如冰,遍身 
疮疥,喜卧冷地,乳食减少,泻利频仍,肛门溃烂,或生湿疮,牙缝溃烂,传为走马疳等状。兹将其治法述下。 
x二、五疳之治法x 
疳证之治法,初起宜健脾消积,清热杀虫,及其已成,体实者宜正本清源,先用攻下杀虫之剂,后用培 
本养元之法,体虚者宜攻补兼施,慎用峻利之药,此中消息,则寒热之辨别,以及虚 
多实少、实多虚少之分,尤宜详察。大概健运以扶持脾胃之剂,宜用白术、鸡内金、豆蔻、木香、砂仁之 
类;消积之剂,宜用莪术、三棱、槟榔、浓朴、麦芽、神曲之类;清热之剂,宜用川黄 
连、胡黄连、淡芩、青皮、柴胡之类;杀虫之剂,宜使君子、芜荑、川楝子、芦荟之类;补益之剂,宜人 
参、潞党、山药、扁豆、莲心、生地、熟地、萸肉、当归、阿胶之类。通治之方有集 
圣丸加减、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积丸、万应丸之属。至于心、脾、肝、肺、肾五疳,各因肠胃受伤,脾运 
不健,而致五脏交受其病,兼病于心者,即谓之心疳,治宜安神丸以治心,异功散以补脾,余如张涣参黄丹及真 
珠散、茯苓丸、茯神汤、桃花丸,均可酌用。大凡心经有实热之见象者宜酌加黄连、犀角、羚羊、牛 
黄、天竺黄之类;心经有虚热之见象者,宜加茯神、远志、枣 
仁、玄参、人参之类。心疳而至惊啼口渴,嗜食辛味,耳边有脉,舌下有黑靥者不治。兼病于脾者,谓 
之脾疳,治宜四味肥儿丸以治疳,五味异功散以养脾,余如钱氏益黄散、参苓白术散、神效换肌丸、大胡黄 
连丸、芦荟丸、张涣木香散均可酌用。大凡脾经有热者,宜加黄连、地黄、三棱、莪术之类;脾经有湿 
者,宜加半夏、白术、陈皮、苡米、甘遂、商陆之类;脾气虚寒者,宜加于术、补骨脂、干姜、肉豆 
蔻、肉桂之类。脾疳而至腹大如鼓,唇无血色,人中平满,下痢无度者不治。兼病于肝者, 
谓之肝疳,治宜地黄丸, 归汤、天麻丸、生熟地黄汤、熊胆天麻丹、芦荟丸均可酌用。大凡肝经有实热之 
见象者,宜加龙胆草、菊花、柴胡、连翘、栀子、青皮、白芍之类;肝经有虚热之见象者,宜加川芎、天麻 
、熟地、牡蛎、龙骨、萸肉、五味之类。肝疳而至目有青脉,左胁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气 
者不治。兼病于肺者,谓之肺疳,治宜先用地黄清肺饮以治肺,次用益气丸以补肺,余如益黄散、化 丸、 
补肺散、张涣麝香丹、阿胶散、胡黄连丸之类,均可酌用。大凡肺经有热者宜加桑皮、桔梗、前胡、鲜生 
地、竹茹、竹沥、麻黄、杏仁之类;肺气虚寒者,宜加人参、黄 、党参、麦冬、山药、熟地之类。肺疳 
而至频泻白沫,身有黑斑如粟米大者不治。兼病于肾者,谓之肾疳,治宜钱氏地黄丸或生脉散多加黄 以 
调肺,余如调元散、九味地黄丸、张涣熊胆散之类,均可酌用。大凡肾经有热者,宜加 
车前、茯苓、泽泻、通草、猪苓、木通、黄柏之类;肾气虚寒者,宜加附子、熟地、山萸肉、胡卢巴、巴 
戟、黄 之类。肾疳而至嗜食酸咸,饮水无度,小便如乳,牙齿青黑,耳脑干燥,肩 
耸骨枯者不治。此五疳证治之一斑也。 
x三、疳积x 
疳积者,因疳而成积也。夫疳证之远源,起于肠胃之受伤,肠胃既伤,食不易化于是乎成积至易。动 
辄成积,疳证非但有难愈之望,抑且有加重之势,是故疳积一证,为患亦深,轻治之则积不能行,重攻之则 
每致泄泻,或变化为疳痢,或变化为疳胀,身体益瘦,脾胃益疲,亦可积渐以成不治,故非可忽视也。疳积 
之证状,面色青黄,身瘦脘胀,发立身热,腹中微痛,疳痢则泻痢赤白,或青色如冻,日久不愈,腹痛或胀。 
疳胀则身体日瘦,腹大不行,发竖发热,气短而急。之数证者,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稍不中病,即无益而反增其害。兹将其治法述下。 
x四、疳积之治法x 
疳积成于运化不良,故治法宜化积行滞而不伤其正,积重者虽宜峻攻,然宜佐以保脾胃之药,造积滞 
既下仍宜常服健脾扶胃之药,俾食不再停积不再聚,方可有效,否则徒事攻伐,则旋行 
旋积,固无济于事也。通治方宜先用匀气散或醒脾散调补,后用青金丹取下疳积,并宜常服保童丸、醒脾散 
或疳积散之属。疳痢由积聚腐化,肠中受病益深而致,治宜先以杀虫行滞,次则保养脾胃,滞未全行,碍难 
兜塞,通治方有青黛散、杀疳丸、肉豆蔻丸、芜荑丸、白龙骨丸等。痢行无度者,《简易方》用樗根白 
皮、仓粳米、葱白、甘草、豆豉煮服极妥;腹痛不已者,宜白术散或胡黄连丸,《秘方》有用龙眼肉一枚, 
包入苦参子七粒,日日吞之,治疳痢有效,再以保脾胃之品加而用之,尤为妥善。疳胀由积滞既久,浊气 
凝聚,因而成胀,治宜行气化滞,温中去积,通治方有肥儿丸、六神丸、褐丸、五疳保童丸、肥气丸、分 
气饮等,但方药中有攻伐过峻者,宜慎用之,或一用即止。初起 
以胡黄连二钱,阿魏一两,神曲、黄连各二钱,麝香一钱,为末,每服少许,白术汤送下,亦妥。 
x五、诸疳x 
小儿疳证之重要者为五疳疳积,然有因疳病之后,发为其 
他合并之病者,以病状之互异,或部位之不同,遂有种种之名称。至论其治法,固与五疳等无大差别也。合 
而并之,固属一类,惟进一层言之。昔人既为之特立一名,则于治法方面,亦属不厌求详之意,立意既属 
可取,方亦未可偏废,爰特摘录蛔疳、脊疳、干疳、内疳、口齿疳、鼻疳、眼疳、脑疳、无辜疳、丁奚 
疳、哺露疳、癖病等诸疳逐条述之,以便治疳者得为郑重之考查。 
(一)蛔疳 因小儿饭食太早,或多食甜腻,停蓄肠胃,以致腹中化生蛔虫,证状多见皱眉多啼, 
呕吐清沫,腹中作痛,外见青筋,齿痒鼻痒,唇口紫黑。 
(二)脊疳 因虫食脊膂所致。证状多见身热羸黄,击背如 
鼓鸣,脊骨如锯齿,或十指皆疮,频啮爪甲,烦渴下痢。 
(三)干疳 因胃火过亢,消烁津液所致。证状多见身体壮热,时或憎寒,舌涩口干,睡多盗汗, 
皮肤枯燥,发立毛焦,乳食虽多,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好睡昏昏。大抵憔悴少血,舌干 
多啼者,其病在心;目不转睛,虽啼无泪者,其病在肝;身热尿干,手足清冷者,其病在肾;声焦皮燥, 
大便干结者,其病在肺;闭口酣睡,胸脘干渴者,其病在脾。 
(四)内疳 因虫蚀肛肠所致。疳之在内者,所以别于疳之在外者(外疳如走马疳、口齿疳、鼻疳、 
眼疳等),证状多见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不调,乳食不化,心腹虚胀,痢下五色,久而不止,日渐羸瘦。 
(五)口齿疳∶即走马牙疳之轻者(走马牙疳见本章第三节及第四章第三节),因脾胃传化失常, 
热毒蕴蓄,血分不清所致。证状多见唇口痒痛,牙齿焦黑,龈肉赤烂,颊肿舌痛,口多臭气。 
(六)鼻疳 固乳食不调,上焦壅滞,疳虫上蚀所致。证状 
多见鼻中赤痒,连唇生疮,壮热多啼,皮毛干焦,肌肤消瘦,咳 
嗽上气,下痢不已。 
(七)眼疳 因脏腑风热壅滞,不得宣通,或乳食过多,胸膈痰结,邪热上攻于目所致。证状多见脑热 
目痒,或赤烂生疮,或生翳膜,渐渐遮睛。 
(八)脑疳 因胎中禀受风热所致。证状多见头皮光急,满头生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 
腮肿囟高,哺乳越常,睡喜合面。 
(九)无辜疳 因小儿衣席,夜露不收,沾染邪气,或因饮食不节,寒暖不匀所致。证状多见脑后有 
核如弹丸,按之则动,初生时软而不痛,中有虫如米粉,得热气则渐长大,虫随气血流 
散,子母相生,侵蚀脏腑,令儿肌肉作疮,便泄脓血,头大发竖,手足细弱。 
(十)丁奚疳 因脾胃受伤,不能运化,血衰气滞所致。证状多见肿胀而腹无青筋,面色惨淡,潮热 
往来,手足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 
(十一)哺露疳 因脏气虚冷所致。证状多与丁奚疳相似,食则吐逆,泄泻无度,粪中有虫。 
(十二)癖病 因饮食失节,伤及脾胃,积滞不化,久而成癖,其形坚结,藏于隐癖。证状多见生 
于胁下,坚硬成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