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次贷危机下--中国怎么办?中国怎么办 时寒冰 >

第9部分

次贷危机下--中国怎么办?中国怎么办 时寒冰-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布什上台不到5个月就提出了一个10年减少个人所得税1。35万亿美元的议案,并获得通过。这是自1981年里根减税以来的最大减税方案。10 

  事实上,在小布什担任总统职位以后,减税一直是他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布什连续推行的减税政策,不仅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也因减税力度的厚此薄彼而造成对弱者的不公。 

  小布什的减税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将推动红利税率降低50%以上,这意味着减税的好处几乎全部流向最富裕的纳税人,因为他们的收入中红利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美国税务政策中心的计算,如果小布什的计划能够得到顺利执行,那么64%的减税好处将流向5%的最富裕纳税人。白宫官员承认,富有纳税人是新方案的主要受益者,但他强调,政府减少红利税是为了进一步振兴股市。 

  在这一点上,小布什的方案遭到了民主党议员的强烈抨击。他们认为该计划并没有促进基建投资、帮助中小企业等,反而是为富人减税的计划,根本就是一个幻景,对促进经济没有实际作用。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爱德华兹称,政府正在利用摆脱衰退的机会把钱转移到富人口袋里,而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一点帮助。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达施勒更是将其称为选错时机帮错人。他说,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只帮助富人,却忽视了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达施勒表示,将尽全力推出为中产阶级减税的方案,以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包括暂停扣除社会保险工资税和增加一次性退税额。11 

  小布什力主推行的减税法案,从根本上扭转了“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增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的传统思路。 

  减税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小布什政府必须促进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以此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事实也正是如此。住宅的繁荣给政府带来就业和税收的稳定增长。以2001年为例,新建住宅市场在全美范围内带来大约350万个就业岗位和1660亿美元的收入。同时,每修100套单家庭住宅就可以支撑250个人的全日就业。除此之外,住宅修建好后还会继续为当地政府提供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大约每年每100套单家庭住宅就可以达到50万美元。 

  小布什的减税方案,把财富交给了民间、交给了市场,以期获得比政府更高的配置效率。问题是,加快住房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离开了资金,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足够的建房资金根本无法实施提高家庭住房拥有率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小布什任职期间,美国的公共住房投入是大幅削减的。以“希望六号计划”为例,美国议会于1993年启动了“希望六号计划”,意在摧毁并重建衰落的公共住房。“希望六号计划”每年的可用资金为3亿~5亿美元,成为改造公共住房的中坚力量。
      而小布什从2003年起,就试图取消对希望六号项目的资助,但是,其提交的议案遭到议会的否决。不过,希望六号项目的噩运也由此展开—希望六号预算从2004年前的每年超过5。5亿美元下降到了2005财政年的1。43亿美元,可谓一落千丈。12 

  那么,在财政趋紧的情况下,小布什政府该如何实现提高家庭住房拥有率的梦想?能否找到一种方式,既能解决住房问题,又能通过房地产业的繁荣带动经济发展,并且,不需要政府承担太多公共责任?这种看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小布什任期内,变成了现实:鼓励穷人按揭买房,同时鼓励资产证券化,在按揭贷款的基础上,创造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世界的投资者。简而言之,就是穷人及无信用记录或信用度较低的人,从银行取得贷款,而银行则把发放出去的住房抵押贷款以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的形式发售。 

  资产证券化并非始于小布什时期。1970年,美国政府抵押协会(GNMA)发行首只公开交易的抵押担保证券,开创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在研究美国住房政策变化的过程中,笔者惊讶地发现,也正是从这时起,美国公共住房建设在住房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被淡化! 

  资产证券化在小布什任期内发展到了极致。 

  美国正是借助资产证券化的羽翼,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亚特兰大联邦银行在2007年9月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过去10年间,美国家庭住房拥有总量的增长有70%应归功于包括第二按揭在内的各种新的按揭产品的推出。 

  从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起,美国住房建设就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不仅房屋建造数量快速增长,房屋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自有住房的面积从1973~2004年逐年增加,从约142平方米上升到约204平方米。在新建的独户住宅中,中央空调的拥有率从1973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88%。新建房中两个及以上浴室的拥有率也从1973年的60%上升到2003年的95%。13 

  小布什任期期间是美国公共住房建设支出最少的一个时期,却是家庭住房拥有率最高的时期。 

  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拥有MBA学历的总统,他以自己的管理能力而骄傲,他在1999年的自传中表示:“我对我的班子予以充分的信任,我的任务就是确定议题、基调和框架,列出我们将要做出决策的原则,然后将其他工作交给我的下属。” 

  尽管小布什的行事风格在美国至今仍受质疑,但是,他在团队建设、解决住房问题上的“独辟蹊径”,都令人感叹。所谓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用在小布什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小布什被他服务的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华尔街的利益集团)利用。 

  次贷危机并非阴谋的结果,因为很多过程都是公开的,可以说它是一个阳谋,通过这个阳谋,美国解决了一个最令它头痛的问题。当然,由于“动作”太大,在金融衍生品方面走得太远,它也不得不面对风险被急剧放大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3。3、次贷危机是这样铸就的

    美国次贷危机,具体说就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所谓的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于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因此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让我们看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吧。 

  第一步:按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但是,在按揭贷款的帮助下,许多人就能实现住房梦了。 

  按揭是英文“mortgage”(抵押)的音译,是指按揭人将房产的产权转让给按揭受益人(通常是指提供贷款的银行),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按揭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产产权转让给按揭人的行为。 

  通俗一点的叙述就是:购房者看中了房子,手中的钱不够,就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银行把钱付给开发商,开发商把房子交给购房者。购房者与银行签下抵押贷款合同,把房屋抵押给银行,并支付首付款,这时,购房者虽然住进了住房,但在贷款还完以前,还不是这栋房子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人,银行才是。银行为了避免自己上当受骗,一般会对购房者的信用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实,以避免骗贷现象发生。 

  第二步:给贷款打包 

  购房者在从银行取得按揭贷款以后,按期向银行还款和支付利息,银行自有资金有限,一般通过储户的存款借钱给购房者,但是,储户的存款以短期为主,而银行向购房人提供的贷款以长期为主,如果银行的房贷业务发展过快,流动性风险就会加大。而且,美国人是一个不喜欢存款的国家,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大手大脚花钱惯了;另一方面,也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投资资本市场可以获得比存款利息更多的收益有关。 

  对于银行来说,只有发放更多的贷款,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银行本身就有扩展业务的强烈冲动。 

  这是一对矛盾。 

  于是,银行便把有关贷款资产未来的还本付息的所有收益,打包成按揭证券,向市场出售。对银行而言,在售出了住房贷款证券以后,可以拿回现金重新补充贷款资金,再向市场发放住房贷款。以后该已出售的贷款池中,如因不供款而造成损失,也只会跟按揭证券持有者有关,而银行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无限制地做住房按揭贷款,而不需要担心自有资本和存款够不够。而对按揭证券持有者来说,由于证券的收益是靠按揭贷款的偿还来支持,而且还有该物业作为抵押品,因此,视其为很安全和带来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工具。 

  由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水到渠成。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抵押贷款证券(主要是债券),然后,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证券给投资者,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由众多投资者承担。从本质上来讲,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是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一种债券转让行为,即贷款发放人把对住房贷款借款的所有权利转让给证券投资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是一种抵押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MBS),借款人每月的还款现金流,是该证券的收益来源。14 

  第三步:进一步衍生 

  早期的抵押担保证券(MBS),按照投资者购买的份额,原封不动地将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直接“转手”给投资者,以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由于它对应着抵押品,风险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但是,随后,在MBS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根据投资者对期限、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加以剥离和重组,将债券设计成不同档级,以体现本息支付和风险承受能力上的区别,既可满足发起人转移风险的需要,又能满足投资者的不同偏好。于是,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其中,又衍生出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 CDO)。这一过程还可继续衍生,并产生“CDO平方”、“CDO立方”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化不仅仅是一种金融产品的创新,更是一种融资制度的创新,它不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某个企业的整体资产作为支撑,而是将其中的适合证券化的某部分资产抽出来,将其销售给一家载体,由该载体实现证券化。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化的范围不仅限于一家企业的资产,还可以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资产组合为一个证券化资产池。 

  由于金融创新的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风险被无限放大,购买它的美国境内与境外的投资者,成为风险的承担者。 

  无节制地创设金融衍生品,产生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杠杆效应,一旦房价发生波动,就必然产生一系列连锁和放大反应,从而给持有相关金融创新产品的金融机构及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冲击。 

  第四步:推销 

  为了让世界购买美国基于次级贷款创设出来的各种证券,美国政府高官直接担当推销重任。比如,美国政府曾派遣住宅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杰克逊访问北京,为全美抵押协会的证券招揽中国外汇储备这一大客户,同时,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接触,商谈购买政府支持下的房贷证券事宜。 

  即使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在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资助的房贷机构深陷困境的情况下,小布什政府依然在呼吁中国央行购买更多的美国政府担保的房贷债券。 

  试想,如果我们创造条件让低收入者买房,而把风险极大的贷款做成债券,向美国推销,它们的态度会是什么? 

  由于衍生品成倍问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类似“造币”的功能,购买者的风险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只是,由于美国掩盖了风险而夸大了收益,使得购买者忽略了风险,在踊跃购买了这些衍生品后,还以为踏上了寻宝之旅。 

  在次级贷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杂的衍生品,在出售给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后,相当于倾全世界之力,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由此,美国政府在小布什的领导下,以最小的代价积攒起来了巨量房产。 

  例如,2003年,美国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不但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