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395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395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想让宋祚再续,必须由我的子孙来继承皇位。”

    赵匡胤的话最大,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南宋政府在江南召集所有太祖系子孙,进行海选。结果发现一百五十余年间,太祖系开花散叶,人还真的不少。

    符合条件的,也就是太祖第七世孙,“伯”字辈的孩子有一千六百四十五人,精中选优,最后确定在一胖一瘦两个孩子身上。

    胖的孩子叫赵伯浩,瘦的叫赵伯琮。以身体强度论,自然是胖的孩子前途好。赵构选择了伯浩,命人给伯琮三百两银子,遣返回家。

    伯琮刚走到殿门口,赵构又犹豫了。他让两个孩子再次并列站在他面前,他要重选。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是破旧残败的宫殿。

    赵构当时很惨,住的地方比不上东京一个普通富商的宅子。如此这般,有一半原因是当时的物资条件真的太差,整个江南都残破了;另一半原因是他自虐,他说他哥、他爸都关在牢里,他绝不住华丽宫殿。这时,他的皇宫正殿里出现了一只猫。

    这只猫在两个孩子身边经过,伯琮视而不见,安静如常。而那胖孩子却突然飞起一脚,决定和猫玩一会儿。

    他把到手的皇储之位玩丢了。赵构瞬间认定他不合格,不分场合,不会克制,没有教养,这样的本性,长大了绝不是个优秀的上位者。

    瘦孩子赵伯琮由此当选。

    简单了解一下未来的孝宗陛下,他是宋太祖的第七世孙。追溯祖上,当年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德秀、德昭、德林、德芳,他是德芳的后代。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东头供奉官(后追封庆国公)令,令生平民子偁。

    赵子偁从小苦读,考中进士,分配到江南嘉兴县当负责人。一个县丞而已。之后,子偁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在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赵伯琮。

    峰回路转啊!世事难料啊!谷底爬升啊!报应啊!宋朝的皇位终于回到了太祖系手中。

    当然,这时还不能太乐观,伯琮的路还很长,几个问题遮住了他的光明前景,比如赵构的身体情况。赵九弟年纪很轻,后宫储量丰富,全江南的名医都在为他治疗。这是在宋朝,如果在现代的话,无论如何都能让他生出亲儿子来。

    还有伯琮的年龄问题。他才五岁,要度过漫长的生长期。他是否健康,是否聪明,是否明智,是否能让赵构的后宫谅解,这些都事关成败。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回到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的深秋。赵伯琮上学了,这让很多人开心,其中包括岳飞。他曾经和韩世忠等人上书,要求赵构确立皇储,为帝国留一个后手,现在他如愿了,所以很高兴。全国都很高兴,唯有一个人不太在意。

    为什么要欢呼呢?有什么大不了的,立皇储固国本这些都是消极自保者的招数,强者可以通过击败敌人来保证安全,那才是一条正确之路。

    张浚。

    他设计了一个比富平决战还要庞大的作战计划。为了保证这个计划的实施,他先把南宋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整编。

    全国军队分为“三衙军”和五大部“行营护军”。三衙军即禁卫军,算是皇帝的私兵,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组成。这股力量很薄弱,除了杨沂中统领的殿前司是由原来的神武中军改编而成,兵力较强外,其余两部形同虚设。

    五大部,它的前身是“神武军”,五大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吴玠、岳飞所部的总称,这时改名叫“行营护军”。

    具体是,张俊部改称“中护军”,驻建康;韩世忠部改称“前护军”,驻承、楚二州;刘光世部改称“左护军”,驻太平州。三将共同担任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水流域防务。吴玠部之前不在神武军系统里,这时归入,称“右护军”,率军扼守川、陕、甘大片区域。

    王彦的八字军称“前护副军”,驻荆南;岳飞部改称“后护军”,驻鄂州,两军担任长江中上游防务。

    这些看上去只是换了名字,无关紧要,可是换一个角度看,就能感觉到张浚的霸道,新官上任是需要打招呼点名的,他的办法是给他们换个名。

    以后,一切都得听他的!

    岁临新春,张浚的计划出炉。他亲自前往镇江府,抵近长江,召集东南各大将听令。令韩世忠出淮东,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岳飞由鄂州过江进驻襄阳,挺进中原,能打多远打多远,无限制攻击;张俊、刘光世所部不动,调三衙军杨沂中为其后援。

    川、陕、甘方面的吴玠在计划之外,不参与行动。

    针对以上情形,岳飞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临战前,张浚特意找到他,对他说:“此君侯之素志也!”岳飞却悲欣交集、苦乐参半。

    岳飞的母亲恰在此时病故了。岳飞三日间水浆不进,泪水不干,心情郁结之外,严重伤害了他的视力。不久之后,他的眼睛病了。

    他决定上庐山为母亲守孝,三年之间不喜乐,不劳作,不视事,心丧若死,非如此不足以报母恩。可大战在即,举国为之观望,他怎能置身事外。

    不得已,他下山临阵。说一下这时的岳飞,他已经鹏程万里,高飞于整个南宋军阶之上了。他有自己的部队,辖区内军政大事决于他一人。他已建节,并且是武胜、定国双节度使,受衔时年仅三十一岁。这是个空前的纪录,在宋朝,只有开国皇帝赵匡胤可以与之相比。

    赵匡胤二十九岁建节,不过那时是五代十国,皇帝遍街走。岳飞另有一项荣誉,在赵匡胤之上。这时,他已荣升为少保,世人尊称他时,再也不是太尉了,而是“岳少保”。

    如此功业,不枉他近十年的奔波奋战。这时,恰逢张浚出山,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恢复大计终于可以实现了。收复中原,非他莫属。看位置,南宋被攻击的话,韩世忠首当其冲,因为他的背后是国都临安府;如果进攻的话,岳飞注定是先锋。

    由鄂州进襄阳,由襄阳进河南,直抵旧都开封,这是最近的一条线。尤其是岳飞已经打出了军威,金人进兵都绕着他走,每次襄阳地段都非常安静。

    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南宋发动北伐,第一波攻击由韩世忠发起。

第437章 光荣北伐,洛阳城下(1)() 
韩世忠整军渡江,首攻淮阳。他在符离之北接近了目标,之后发现刘豫还是有两下子的,比如间谍方面。当时,南宋立国穷得掉渣,土地不够用,想起了老本行——经商。一时间,商船往来于大江两岸,冒着军管风险,使各种货物大量流通,其中就有最值钱的硬通货。

    ——情报。

    伪齐方面,间谍工作做到家了,在韩世忠攻击淮阳城之前,这座城里已经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只等着江东猛虎自投罗网。

    他们真的把韩世忠围住了,可是数量不代表质量,史称韩“为贼所围,奋戈一跃,溃围而出,不遗一镞”,连枚箭头都没给刘豫留下。在突围过程中,前护军骁将呼延通一把掐住一个金将的脖子拎过马来,出来之后,才知道这人叫牙合孛堇。

    前面说过,孛堇相当于宋军的太尉,一个不小的官儿。

    韩世忠中伏,跳出来之后,返身就杀了回去,把淮阳城外围的敌兵赶跑了,按原计划围攻淮阳。一连强攻六天之后,事儿闹大发了。

    刘豫之前就探知了韩世忠的动向,把军队事先调拨好了,这时被韩世忠反制,六天的时间足以做出新的安排。金兀术和刘豫的侄儿刘猊合兵杀到了这里。韩世忠在江北成孤军之势,被金、伪齐联军合围,他需要江南友军的支援。

    按地势远近、军阶兵力来看,张俊责无旁贷。可韩世忠的求援信到了之后,张大将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老韩,你丫的不是出什么幺蛾子,想借机吞并我吧?那边是金国四太子领兵,决战规模一定很大,你顺手牵羊,把我派去的军队收编了,到时我找谁要去?

    不行,我这边另有军情,没人可调。

    韩世忠真的被孤立在江北了。刘豫大喜,下令务必要乘机除掉这根眼中钉。机会也真的来了,两军对阵,有间谍告密,对面“锦衣骢马立阵前者,韩相公也”。韩世忠自己暴露了目标。金、伪齐联军蜂拥扑了过去不长记性的倒霉孩子,怎么就忘了韩世忠强在哪里了呢?

    韩世忠迎面对冲,砍倒一片,剩下的都跑了。老韩带着全军外加一万多淮阳百姓安全渡江回到驻地。

    韩世忠的北伐结束,不管过程怎样,战况如何,他没有攻入伪齐腹地,再一次受阻于金、伪齐联军。这时是三四月间,再过三个月,到七八月时,岳飞才出兵襄阳。很多人、很多史书都说这一次岳飞因私废公,为了母丧耽误了北伐大计。

    如果与韩世忠同时出兵,两路并进,敌方怎样应对?势必事半功倍。其实没这必要。什么叫举国一人呢?就是他一个人足以胜过一切,根本不需要什么配合,闲杂人等有多远滚多远,别碍事就成。岳飞出征,根本不需要友军。

    岳飞出征前的事很多,耽搁到七月也有些客观原因。第一是赵构想他了,召他到临安见面聊天。真的只是聊天,没说什么重要的事。

    这种聊天是种必要的政治手法,会让上下级之间迅速产生亲切感,从而让工作更加顺畅有效率。

    第二是因为王彦。

    八字军创始人年纪很大了,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宋朝给他的军队番号,给他个人以辖区,实际用意是让他光荣地退休。他的军队就近交给岳飞,辖区刚好就在旁边,一切都水到渠成。

    可是王彦很愤怒。

    岳飞是他曾经的部下,并且是个很不听话、经常违逆他的叛将。这些年里,岳飞声威大震,每一次大功告成,都仿佛是对他的讥讽。这时,宋廷的决策更让他无法忍受。王彦终究不同凡俗,在压抑病痛中突然振作,病情好转。

    他辞去了襄阳知府一职,转去张浚的都督行府参议军事。上任途中,经过鄂州时,岳飞约他在江边一叙。浩荡的江水之畔,两人执手交谈,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说了什么,只是一阵江风吹来,王彦立即登船解缆而去。那船乘风鼓棹,很快就驶远了。

    岳飞一直目送着他远去,不断叹息。王彦风骨硬朗,愈老弥坚,不愧为一代英才。不过回到现实中,岳飞却发现防务有了点小麻烦。

    八字军跟着王彦到临安府去了,成了张浚的都督府嫡系。岳家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此而增强,反而要因为接管原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而分散兵力。

    又得一番调派,又得临战减兵。

    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左右的岳家军的兵力达到了十万,将官编制由原来的十将升到了三十将,每将平均兵力达三千余人。以后还会不断扩充,直到达到历史最强的八十四将。全军分成十二统制军: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和水军。

    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嵬”指酒瓶子,意思是替主将背酒瓶子的亲兵。“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侦察兵。

    岳家军最有权势的将军是张宪、徐庆、王贵、牛皋。

    七月,牛皋率先渡江北伐,他的路线偏东,攻击蔡州区域。对于这里,他得心应手,他不仅战力惊人,而且对这一带太熟悉了。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汝州鲁山县附近的镇汝军,这是他的故乡。镇汝军的守将名叫薛亨,素有骁勇之名。牛皋在交战之前声称必将其生擒。后来到了十一月,薛亨真的被送到了临安府献俘。

    接着说牛皋,他成功地打穿了东路,连续攻克了颍昌府大部和蔡州周边地带,让伪齐的军队向这个方向集结。

    一个月之后,岳飞率主力过江,攻击的方向是西边的虢州。

    不必和什么友军两路夹击,岳家军本身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八月初,岳家军的王贵、董先、郝晸等知名主将合兵攻打虢州卢氏县,这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这里有岳家军北伐时最急需的东西——粮草。

    整整十五万石的粮草囤积在这里。岳飞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儿,襄阳也好,鄂州也好,都不是富饶的地区。庞大的军队需要的海量粮草没法自给,只能由后方运送。可要命的是,他的驻地、主攻方向都在长江中上游地带,临安等产粮地在它的下游,逆水送粮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只能去抢敌占区的。

    粮草到手,立刻展开攻势,王贵等人迅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