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军阀-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士升突然冲到杨波面前扯着他的衣服一面痛骂着,一面就要厮打,杨波不动声se的右手抓住钱士升拉扯自己胸襟的手,轻轻一握,钱士升顿时松开手,痛得叫了起来。
“够了!”崇祯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发出蓬的一声巨响。
“陛下!陛下!”
钱士升痛哭流涕的膝行上前,指着杨波说道:“臣乞陛下杀此人!”
崇祯看着大殿跪着的两个人,又望了望温体仁,温体仁摇头道:“此议一倡,亡命无类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大乱自此始矣!”
温体仁又道:“此人搜刮助饷之议虽不合法度,乱了纲纪,但念在他一心为朝廷分忧,依老臣之见,彼不过粗鄙武夫,妄言一番,陛下稍作叱责也就罢了,今ri若是惩罚进言者,那ri后谁还敢进言呢?”
钱士升还待要说话,崇祯帝却严厉的望着他说道:“今ri搜刮助饷狂桲之议就到此为止,卿等切不可外泄”
钱士升和陈启新等都俯首称是。
见崇祯微微点头,温体仁朝杨波喝到:“还不谢过陛下不罪之恩?只盼你ri后好自为之,切不可口出大言”
杨波叩首谢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多谢陛下不罪,若是陛下不忍士绅受苦,臣还有一计呈上,不加赋,不增派,可定北地矣!”
大殿里再次一片沉静,连根绣花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陈启新和钱士升张着嘴看着杨波,温体仁额头冒汗,心里却是惊愕无比,饶是他生平阅人无数也没见过这种不怕死的人。
“讲!”
崇祯冷冷的说道。
杨波伏低沉声道:“陛下若是不肯士绅受苦,不愿行籍没之法,臣请陛下传旨九边,凡有归降投诚诸贼,无论匪首或蚁附饥民,尽数屠之……”
蓬!
陈启新一屁股从座位上摔了下来。
大殿再次一片的死静,除了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疯了!”
温体仁第一个反应就是杨波真的疯了,崇祯帝向来对流寇常怀愧疚之心,杨波这是要揭了陛下的逆鳞啊?温体仁有些失望的最后看了一眼杨波,这次只怕大罗金仙都救不了他,自己看来也要舍弃这个人了。
钱士升低头不语,心里却是暗暗欣喜,既然你要自寻死路,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崇祯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杨波的声音还不断传入耳里
“陛下,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朝廷疲于奔命,九边将士不得饱食,饥民亦无力救济,如今之困局,陛下需痛下决心”
“……当年杨鹤大人招抚失败,何也?饥民虽愿受抚,国家却无力安置,若不想被饿死,只能继续劫掠他人,大明原本人多地少,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碱卤难耕,又兼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那些流寇劫掠惯了,就算朝廷安抚,他们如何肯做回安分小民?”
“……所谓剿抚并用,抚既不行,唯有剿之,但陛下却常言,寇亦我赤子;宜抚之,如此摇摆不定,怎可为久计?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大臣多有附言者,官兵大起时,贼匪则诈降以待时ri,官兵退去则尽缚诸安抚官,或杀、或割耳、或杖责、或缚而掷之道旁,纵横劫掠如故,朝廷徒耗兵马钱粮无数,将士亦多有征伐,只是今ri征,明ri叛,相持之间,国力渐衰矣”
“……诸位大人或以为朝廷兵马一出,荡平贼寇易耳,岂不知事态已岌岌可危矣,多有驿卒,军士加入贼寇其中,贼首有名号者在秦二十四家,在晋豫三十二营,各拥众数万,少则万计,蹂躏直省无虚ri,其中兵马,甲杖,器械备齐,官兵ri渐疲惫矣”
“……安抚无钱,剿灭无期,唯有屠之!”
崇祯嘴里冷冷吐出几个字:“来人,将此人拖出去交刑部议罪”
杨波重重磕了几个头道:“小仁,大仁之贼也,恻隐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为恻隐而纵贼不杀,何如救火扬沸?还望陛下三思啊!”
几个如狼似虎的殿前武士上前拖着杨波就走,杨波不敢挣扎,只是依然大叫道:“陛下,唯因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三百士绅与三百万饥民,孰轻?孰重?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直到杨波的声音消失在大殿外,众人依然还没有回过神来……
“陛下圣明,此等狂桲幸进小人,不杀不足正法纪”钱士升赶紧上前叩谢,他原以为崇祯帝会让他起来,没想到大殿内静悄悄的半天都无声息,钱士升偷眼看去,崇祯帝坐在龙椅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刻后,崇祯帝突然站起来说道:“今ri之事切不可外传,你等且退下,先生留步”
钱士升和陈启新赶紧再次叩谢,徐徐退了出去,两人退出殿外也不交谈,各怀心思散去。
“先生,此人之议如何?”崇祯沉吟片刻,问道
温体仁皱了皱眉头,没有回答崇祯帝的问题,反而道:“陛下,把此人交刑部似有不妥,陛下若不yu此等惊世骇俗之议到处传散……”
崇祯微微一愣,明白了温体仁的意思,点头对太监道:“把杨波交锦衣卫诏狱暂押”
一个太监跑赶紧出去传旨。
等崇祯帝传旨完毕后,温体仁摇头道:“与东林忤者,众目之为邪党,这杨波提议搜刮江南士绅,岂不是与天下士人为敌?只怕陛下虽有心遮掩亦是无用也。”
崇祯不悦道:“朕再三切责,钱士升莫非敢抗旨不成?”
温体仁道:“东林党人多为江南之地主豪门,向来同气连枝,杨波请屠三百万饥民时,这钱士升可有一语而责之?但闻有人敢冒天下之不讳提议搜刮江南士绅,岂不群起而攻之?陛下,若是老臣所料不差,明ri朝议只怕是沸沸扬扬,群情激愤了。”
崇祯帝回想了一下,那钱士升果然如温体仁所说一般无二,杨波请杀匪盗饥民时,钱士升一言不发,说道搜刮时倒是涕泪齐下,种种丑态不可尽言。
崇祯叹息了一声,神se间却似有意动。
温体仁心知保不住杨波,不过难得有对钱士升下手的机会,用一个杨波换礼部尚书的位置,他哪里肯放过?
当下便道:“陛下,其兄云南巡抚右佥都御史钱士晋婪状,屡遭弹劾,钱士升此人素来沽名钓誉,责陛下严,待己宽,只不过搜刮之议的确骇人听闻,为今之计,唯有斩了杨波以平众人之怒”
崇祯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这些文官说起来个个慷慨激昂,私下做的事却是卑污不堪,他见得多了,只是他还是不太相信钱士升有这么大的胆子,在他严令之下还敢把今ri殿见的事捅出去。
“先生”
崇祯帝已经有些厌烦说这个人了,便转了话题说道:“当年熊廷弼先提三方布置策,广宁失陷后退回山海关,后王在晋亦是上书筑重城,固守山海关,孙承宗、高第、王之臣、阎鸣泰、袁崇焕,走马换将,复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诸城,换来的是大凌河之败,辽镇jing锐尽失……”
说到这里,崇祯帝闭上了眼睛,长长的叹了口气:“年年几百万的军饷扔进去,换来的就是修城,弃城,惨败,再惨败”
温体仁听到崇祯帝突然谈起三方制衡策,心里一动,恐怕崇祯帝在心里盘桓是否把杨波扔出去平息朝议纷纷的事情,温体仁原本不打算出言挽救杨波,但现在崇祯帝语气暧昧,似乎还在摇摆不定中,自己倒不如顺手拉一把,杨波对他来说不过是个随时可以舍弃的朝廷外援罢了,关宁军马体系已成,他也插不上手,反而扶持杨波可以争取军功来稳固自己的权势,旅顺之战倒也没让他失望,但杨波为人却嫌太过鲁莽,而且这个人并不是很容易控制,刚才在朝堂上几次眼se,他都视而不见,温体仁也有些犹豫……
想到这里,温体仁捋了捋胡须,沉声道:“关外城池可修可守,然,没有了三方制衡,则不可修,亦不可守也”
见到崇祯疑问的眼神,温体仁又道:“河西一线七百里,土不足屯,险不足控,如袁崇焕等,曰守关必守关外,彼辈何尝有灭奴之志也?孰若退扼榆关,封以丸泥,而早为练兵积粟于登津皮岛之间,以为一举犁庭之计,每岁省金钱米粟不下七八百万,兵法亦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出屯关外,实为自屈自疲之策也”
崇祯点头道:“如今回想起来,熊廷弼这三方制衡之策却是高瞻远瞩,可叹文龙已死,东江离散,夫复何言?”
温体仁默然不语,当年若是关宁军马退守山海关,长城一线,没有孤城被围,围点打援之忧,省下来的钱粮给东江练出十万jing兵,同时护住朝鲜,三方军兵齐出,后金必败,就算明军不敢出关野战,后金长途奔袭山海关或绕道取蓟州,明军逸以待劳,就近支援,身后还有东江jing锐牵制,相持局面一久,抢不到大量财富人口的后金自己就溃败了,显然崇祯帝也意识到熊廷弼提出战略的正确xing,登基第二年就给熊廷弼昭雪,还特许其子持头归葬。
想到这里,温体仁道:“陛下无需心优,鞑奴虽尽取辽东之地,却未收辽东之利,兵部重提三方策,正当其时也。”
崇祯摇头道:“如今辽镇jing锐尽失,登州残破,东江孤悬海外,自保尚无余力,还谈什么制衡”
温体仁答道:“当年弃、守之争无需再提,如今相持之势已成,唯有砺兵秣马,以待来ri”
崇祯叹了口气道:“有毛文龙这一子在,满盘皆活,如今悔之晚矣”
温体仁也点头道:“老臣也曾听闻那奴酋曾哀叹道,毛文龙在;吾不敢远出;否则家中妇孺不保,文龙虽死,不也有旅顺大捷吗?陛下又何必烦恼?”(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角力()
温体仁见崇祯帝沉吟不语,便道:“当年茅元仪大言欺君,说什么;驻师右屯,游骑出入三岔,奴一夕九惊,自辽阳徙沈阳,复营窟寨外,几几遁匿矣,又说什么;而奴酋终始四年不敢内犯,自右屯徙至沈阳,自旅顺徙至盖州,南北所弃者,各四百里,退者可七百里,把东江牵制之功视而不见,奴酋四年不犯辽东归功于孙承宗,实际上,老奴八旗不过数万兵马,无力据守关外千里之地,天启三年,奴酋弃广宁便是此因了。”
温体仁见崇祯眉头微皱,知道崇祯不喜多说孙承宗,便换了个话题道:“如今朝廷财力不继,其一策是继续关外筑城固守,如锦州等,同时东江旅顺各部并不出击,与奴呈相持之势,静待鞑奴国力不济,另一策则是重拾熊廷弼当年三方制衡策,重兵屯于山海关,整顿长城防线,这样在关外修城驻军的钱省下来了,同时选东江旅顺一部为箭头,时刻sao扰鞑奴后方……”
崇祯帝扫了一眼温体仁,温体仁依然面se平静的样子,崇祯突然若有所思道:“原来先生yu救杨波?”
温体仁知道崇祯多疑,不敢左顾而言他,微微躬身回答:“不错,老臣虽不喜此人狂妄嗜血,不过听闻此人带兵有方,那即墨营把总周光壁与此人一宽一严,相得益彰,倒也为陛下练出了一支强军,再说文武殊途,若是国家大事还要这些武夫**心,老臣第一个就要乞归回去吃老米了。”
见到崇祯帝微微笑了笑,温体仁又道:“老臣亦是旅顺之战后才开始留心此人,此人以区区百余卫所军户起家,斩海寇,平贼匪,破闻香教,血战鞑奴,每战不留降卒,今ri所献二策,与此人一贯作风并无不同,可见此人并非如钱士升说的那般是幸进小人,朝廷文人娇生惯养,或曰其残暴,岂知领兵作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道理?此人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才是本分,若是因几句不当之言获罪而死,倒是可惜?是以老臣却是有心救他一救的。”
崇祯帝摇头骂道:“此人胡言乱语也还罢了,却把朕架到了火上烤,着实可恨”
温体仁犹豫了一会儿,轻声道:“陛下,老臣有句话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帝有些疑惑的望了望温体仁:“先生但讲不妨”
“其实,其实这个杨波所言,也有些道理”
温体仁小心的打量了一下崇祯帝,见他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又说道:“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昔ri陛下内努发十万金,各地藩王亦出五万石米粮,然士绅可有一分一毫之助力?正如启新所言,今ri发内帑,明ri发京库,犹有出之之时。今何不幸而尽夺于中之缙绅乎?则何ri而得其出,而流通于世乎?不独不出也,彼且身无赋、产无徭、田无粮、物无税,且庇护jian民之赋徭粮税,其入之正未艾也。即或有时而出,非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