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的逆袭-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完了饭,马凌去刷碗,其余人等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正好在播放一部抗日神剧,电视上的八路军政委手端zb26轻机枪跳出战壕,大吼一声:“小日本我草你姥姥!”然后尽情扫射,敌人东倒西歪,抱头鼠窜。
“简直胡扯!”刘骁勇骂道,拿起遥控器换台,“捷克造轻机枪的抛壳口在机匣下方,他手正扶着那,滚烫的子弹壳落在手心里根本受不了,现在的电视剧啊,都是瞎胡闹,日本人有这么好打么,淞沪抗战我是参加的,那叫一个惨啊。”
刘汉东说:“爷爷,你们是**,电视上演的是八路,八路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刘骁勇说:“什么**八路,都是中国人。”
听他们爷俩拌嘴,郑佳一不由得生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样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甚至吵架,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正是自己从未经历但一直渴求的。
马凌刷完了碗筷,端了一盆洗脚水出来,嚷道:“别看电视了,赶快洗了脚上床睡觉。”说着将水盆放在潘奶奶面前,就要帮老人家拖鞋。
“我来吧。”郑佳一说。
马凌让到了一边。
郑佳一这样的高级金领哪干过伺候人的活儿,没洗两下呢,潘奶奶就不满了:“让佳佳来吧。”
“还是我来。”马凌拉过小板凳,麻利又细致的帮老太太洗脚,还兼带按摩穴位,把个潘奶奶舒服的直哼哼。
郑佳一有些尴尬,有些内疚,手足无措。
刘骁勇说:“小东,家里太小,还是安排小郑住个旅社吧。”
第四十一章 青石出租车公司
中年混混打了个哈欠,拿钱的手敲着柜台:“小泰都不知道,泰诺奇,咳嗽药水。”
“这不是药店。”张艳满怀歉意答道。
中年混混退出店外,再次看一眼门头,灯箱上分明写着夫妻保健、计生用品。他骂一声我操转身走了。
过了一会,一辆黄色车牌的桑塔纳教练车开了过来,车门上涂着交通驾校的字样,汽车停在店门口,阚万林威风凛凛下了车,斜披着一件没挂衔藏青色警用多功能服,嘴里叼着烟,手里捧着不锈钢老板杯,进了店便嚷道:“今天生意怎么样?有热水么我倒点。”
阚万林现在不开黑车了,是交通学院驾培中心的教练,手底下管着一帮学员,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了,气派比以前大了不少,抽烟都是学员进贡的中华,有事没事就到张艳的店里窜一趟。
“万林哥今天不忙了?”张艳接过阚万林的老板杯,弯腰提起热水瓶帮他倒水,阚万林盯着张艳浑圆的臀部,咽了口涎水,咕咚一声格外清晰。
忽然外面进来一个女顾客,二十来岁年纪,期期艾艾道:“有那个么?”
阚万林很门清的答道:“要事前事后的?”
“事后。”
“毓婷,十块一盒。”阚万林从柜台里摸出一盒药,收了钱丢进钱箱,动作娴熟的如同老板娘的老公。
顾客走了之后,张艳问道:“万林哥,你知道小泰是什么?”
阚万林不假思索道“摇头水,那帮穷逼没钱玩高档的,就喝咳嗽药水过瘾,一天喝好几瓶,也成瘾,这玩意里面有麻黄素,和冰毒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
张艳无比崇拜:“万林哥你懂得真多。”
阚万林说:“你哥我经常上网,啥不知道,你问这个干啥?想做这个买卖?”
张艳就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下。
阚万林说:“泰诺奇,还有联邦止咳露这些药水都不大好买,经常断货,你真不如进一批在店里,每瓶加个几块钱也能卖得出去,你要不方便,我去帮你进货。”
“那就麻烦你了,万林哥,你的水。”张艳将老板杯递了过来,阚万林接着摸杯子的机会捏了捏张艳的小手,风月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张艳自然不会有什么羞涩的反应,只是淡淡笑了一下。
“那行,我得空就帮你联系,我还有点事先走了。”阚万林兴冲冲的走了。
“开车慢点。”张艳走到门口,依着门框目送阚万林离去,心情有些复杂。
……
青石出租车公司是青石高科集团下属的独立核算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第一期投放市场的是二百辆青石出产的驱驰牌电动旅行车,这种电动车外形类似于途安车,座位宽大舒适,配备液晶电脑屏,后备箱巨大,能容纳童车轮椅大件行李,采用新型高能电池,续航里程高达四百公里,在刘飞市长的协调下,市区设置了三百处380伏充电桩,十个电池站,可以迅速更换电池组,达到和加油一样的便捷。
二百辆出租车的投入对近江出租车市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暂时无法解决群众打车难的问题,不过这家公司的横空出世却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青石出租对驾驶员要求极高,驾龄必须三年以上,本地户籍或者在本地居住十年以上,相貌端正,品行优良,不得有违法记录,大专以上学历,普通话也要达到三级甲等,这些要求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简直有些变态,但报名之人依然趋之若鹜。
这是因为青石出租的司机待遇很好,政府大力扶持,给予各种优惠,司机们有完备的保险和福利,加上车又新又大,生意特好,电动车不需要加油,运行成本比燃油车经济实惠,同样是开出租,不如开青石的车了。
一时间能进青石出租车公司当司机成了热门行业。
这天上午,火联合跑到了交通学院,在火雷的陪伴下来到校长室,寒暄了几句,将提兜里的两条烟放在了茶几上,不是太贵的烟,二十五一盒的金淮江,两条烟就是五百块,火联合这是闹那样?
刘汉东忙从办公桌后面绕出来:“火大叔,咱爷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弄这个么,有啥事你说就是,能办的我肯定办。”
火联合说:“其实也不是为我的事,有个街坊托我找你办点事,就是那谁,开出租车的张师傅,他想转到青石出租去开车,又没有门路,听说咱两家走得近,就求我来了,这两条烟也是他买的。”
“哦,你是说张爱民吧,他儿子张炜还和我是同学呢,有啥事直接找我说不就行了,还绕一圈,这个老张真是见外。”刘汉东当然记得张爱民,不过有日子没去江大了,和张炜虽然是舍友,但联系也不多。
火联合说:“你现在不是当了大领导了么,他和你交情又不是太深,哪敢随便来找,别说他了,我进你这个门都哆嗦。”
刘汉东哈哈大笑,说烟你拿走,事情我照办。
火联合说那可不行,你不收烟,张师傅心里没底,这对你可能是个小事,对他来说那就是头等大事。
“行,那我就收下。”刘汉东将两条烟放进柜子,又和火联合闲扯了几句,这才送他们出去,张爱民的事儿让他想到交通学院毕业生的去向问题,这是一所不入流的大专,毕业生基本找不到好工作,火雷火颖兄妹和朱小强就是例子,像马凌这样能进公交公司的已经是极好的工作了,如今青石出租车公司这么热门,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如让自家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去实习,然后直接安排工作,既能提高就业率,又能省了出租车公司的培训费同,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妙法。
实际上这个问题他考虑已久,并且向夏青石建言过,不过真想落实还得亲自出马协调,顺便把张爱民的工作也一块儿安排了。
半小时后,刘汉东来到青石高科总部,办完自己的事情后,在总裁办绕了一圈没见到佘小青,于是随便找了个人问了出租车公司的办公地点,颠颠的跑了过去。
青石出租车办公楼就在园区里,由一座主楼,养护车间和车库组成,主楼顶上架设无线电发射塔,车库门口停着几十辆车,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用水枪清洁车辆,车间内井然有序,干净整洁,一看就是大公司的范儿。
刘汉东进了主楼,发现这里比他想象的还要热闹,开放式的大办公室内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据说一个正规的出租车公司只要几名管理人员就足够,这儿居然有这么多人,天知道他们都在忙什么。
总经理办公室在三楼,刘汉东爬楼梯上去,看到楼梯一侧玻璃幕墙后面是巨大的办公区,无数小分隔内,头戴耳机的年轻女孩时而通话,时而敲打着键盘,而楼梯另一侧是一个开放式的指挥中心,正面墙都是屏幕,显示着近江市的市区地图,无数色彩各异的小亮点在上面缓慢的挪动着,旁边滚动着数据,每一辆的位置、里程,路线,目的地,是否载客,载客几人,甚至行李重量都有显示。
“高科技啊。”刘汉东不禁感叹。
“先生,您有什么事么?”一名工作人员询问道,他穿着藏青色的西装和雪白的衬衣,派头如同金融公司里的高级白领。
“哦,我是交通学院的,我来找你们负责人谈合作的事情。”刘汉东递上自己的名片。
工作人员双手接过,恍然大悟:“是刘校长啊,久仰久仰,请这边来。”
交通学院和出租车公司都是青石高科集团的下属企事业,虽然没有交集也算兄弟单位,工作人员很客气:“刘校长,怎么突然就过来了,也没听总裁办那边安排。”
刘汉东随口敷衍了几句,跟他来到一间玻璃隔断的办公室前,里面一个年轻人正站在窗前打电话,只穿着衬衣卷着袖子,腕子上的手表闪闪发光,西裤修身笔挺,看背影就觉得意气风发,潇洒无比。
“安总,交通学院的刘校长找您。”工作人员推开门说。
那年轻人转过身来,竟然是被刘汉东揍过的死对头安杰。
安杰挂了电话,看了刘汉东一眼,表情一瞬间变得非常奇妙而复杂,愤怒、鄙夷、不屑、矜持、高傲都一闪而过。
要搁以前,刘汉东兴许冷哼一声转身就走,可如今的他成熟多了,呵呵一笑,主动伸手:“安总您好。”
安杰抬手摸了摸鼻子,没和刘汉东握手。
刘汉东也不动怒,很自然的收回右手。
“小王,你把昨天的大数据分析报表拿过来,还有,告诉全体车队队长,电池不能等耗到红区再充……”安杰滔滔不绝的安排着工作,将刘汉东晾在一边。
“安总,耽误你几分钟可以么,工作上的事情。”刘汉东趁着一个空当插言道。
“你稍等一下。”安杰头也不转,继续安排工作,说着说着就走了出去,来到大屏幕前指点江山。
第四十六章 考察
郑佳一本想陪奶奶过一夜的,但是看到刘家的条件确实较差,而且奶奶根本不认自己,也只得作罢。
“好吧,那我明天再来。”郑佳一去和奶奶告别,“奶奶,我走了。”
刘汉东也起身去拿车钥匙。
潘奶奶说:“好,再见,路上让你对象开车慢点。”
马凌瞄了一眼刘汉东,仿佛猜到他的心思一样:“还是我送郑大姐吧。”
刘汉东乖乖交出车钥匙,可是郑佳一却说:“不用送,我自己打个车就行。”
刘骁勇拍板:“马凌照顾奶奶,小东你去送,给安排个好点的旅社,市委招待所。”
于是还是刘汉东送郑佳一出门,正要开车,郑佳一说我来的时候看到江边有个五星级酒店不错,走过去就行,省得你来回开车。
滨河小区里车位紧张,开出去再回来就没有位置了,刘汉东乐得步行送她,两人在月光下漫步,很自然的就谈到了当初怎么在街头捡到潘奶奶的事情,刘汉东详细叙述了经过,郑佳一长叹一口气:“是我们做儿孙的照顾不周,怨不得别人。”
“郑伯父还是很开明的人,换了别人肯定不愿意把老太太托付给别人。”刘汉东说。
郑佳一苦笑,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哪怕是高级领导的家庭,遇到的问题和平头百姓一样,婆媳矛盾,空巢老人,这不是靠钱和权力能解决的问题,越是级别高的领导干部,越是没有陪伴家人的时间。
“奶奶在这里生活,我很放心,真的很感谢你们,如果有什么我能做得到的,我一定帮忙。”郑佳一显然对刘汉东的印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竟然主动提出帮助。
刘汉东心里顿时热乎起来:“你是指欧洲花园规划变更的事情吧,其实这个楼盘是一个朋友的,那时候我经常跑到烂尾楼顶上去喝酒,一来二去和看工地的师傅认识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听刘汉东讲述着这些往事,郑佳一很感慨:“每个人都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国内的环境还是不够公开透明,但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