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师-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以为你在休息呢。”岚琴率先开口。
叶羽走到他们面前,先是对朱棣行了个礼,然后才笑道:“你们今天守城辛苦了,我虽说不是上前线的人,但如果一直懒散着可不成体统。”
“哦?所以说我们诡计多端的军师大人已经想好办法了?怎么把徐辉祖给打败的办法。”岚琴依然是不忘了调侃他的语气。
诡计多端什么的……叶羽在心里暗笑,自己就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么?
没有时间开玩笑,叶羽笑着对他们说道:“是,确实有办法了,只不过还是要辛苦你们……”
朱棣一听叶羽已经有了主意,忙问:“三弟,你快说来听听,是什么主意?”
叶羽双手拢在袖中,十分悠闲的说:“明天一早岚琴率领朵颜三卫部队从侧门出城,一路南下,马不停蹄的直取扬州!”
“扬州?”岚琴愣了一下,“为什么要去扬州?”
“因为扬州离京城近啊。”叶羽说的理所当然。
“我当然也知道离得近,但是就因为离得近,一定有重兵把守,我们兵力本就不多,还要分兵么?”
叶羽摆了摆手,道:“重兵把守没关系的,我有办法不费力气就把扬州城拿下,所以这次我跟你一起去。”
朱棣和岚琴见他这样自信,一时间面面相觑,他们并不能理解叶羽的自信是从哪儿来的,但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叶羽这家伙如果不是真的有了主意,一定不会露出这样的神情的。
于是,朱棣道:“三弟,你是否有确切的把握?”
“是!”叶羽点点头,说:“不过我需要陌石山庄的配合。”
朱棣想了想,丝毫没有犹豫的同意了叶羽的想法,道:“我会通知陌石山庄那边,让他们派出高手去帮助你。”
就这样,在叶羽的策划下,第二日一早,岚琴和叶羽率领朵颜三卫精骑从侧门出城,一路上避开所有大路,马不停蹄奔赴扬州。而朱棣作为吸引徐辉祖和盛庸目光的诱饵,则继续率领剩下的北军在宿州城坚守。
叶羽和岚琴到达扬州城外时已是十日以后,他们将朵颜三卫几万精骑分布在扬州城四周,然后却并没有展开攻势,而是派出杨澈作为使者进城招降。
此时扬州城的防务基本是由指挥使崇刚和监察御史王彬负责,而扬州府尹王礼则主要负责政务方面的事情。
杨澈将叶羽的招降书递到崇刚面前时,扬州城内目前权力最大的三位长官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讨论内容主要分为两派,主战派是崇刚和王彬,主和派则是府尹王礼,这三个人为了是战是降的事吵了好几日,最后还是指挥使崇刚忍无可忍下派人将王礼抓了起来。
这一下扬州城内彻底变成了主战派的天下,主和派任何人都不敢再说什么。
岚琴有些不开心了,她问:“你不是说有把握么?人家现在根本就不考虑投降啊!”
叶羽却依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道:“没关系,我早有准备。虽然扬州城内表面看上去上下齐心,誓死守城。但这只是崇刚和王彬的一厢情愿罢了,下位的将士们有几个真的想在这个节骨眼打这场仗呢?恐怕只要主战派那两个头领被抓起来的话,那么将士们就会自动献城投降的。”
岚琴眼前一亮,道:“所以你才要借用陌石山庄的力量?你打算直接把崇刚和王彬抓起来?”
“不错,今日入夜后,陌石山庄的人就会有所行动。”
“抓住他们后你打算怎么做?送到燕王殿下那边去?”
叶羽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站起身看住岚琴,摇头道:“我并没想抓起他们。我是要直接杀了他们。”
“啊?”岚琴显然愣住了,她看着叶羽冰冷的双眸,一时间简直怀疑眼前的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叶羽。
叶羽似乎读懂了岚琴的眼神,他淡淡一笑,道:“抓住他们无济于事,我要充分的利用他们来威慑扬州城内的守军。只有彻底起到威慑的作用,才能顺利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岚琴当然明白叶羽说的是对的,她也可以理解叶羽如今求胜的心情,所以她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没有说什么。
第二日一早,扬州城城楼的旗杆上,挂上了指挥使崇刚和监察御史王彬的头颅。起初城内的守军看到两位头领的头颅后还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他们有的对此表示愤怒,有的表示恐惧,然而当他们看到知府王礼重新站在他们面前后,所有的恐惧和愤怒全都化成了迷茫。
王礼被趁夜潜入的陌石山庄人救出来,并且当即表明效忠燕王殿下。
所以,这时他出现在守城将士们的面前,目的只有一个,劝降。
王礼几乎是声情并茂的讲述了燕王殿下的贤明,又声泪俱下的诉说了崇刚和王彬多么的不识时务不识抬举,说明北军的使者不止一次耐心的劝他们投降,他们都不识好歹的拒绝,最后燕王殿下无奈之下只好挥泪斩掉他们二人。
扬州城内的守军本就基本丧失了斗志,毕竟北军一路过关斩将的走到这里,连最为值得信赖的由盛庸带领的北伐军队都输给了北军,他们这些一城的守军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而此时,听了王礼的话后,他们才发现其实不只是城破人亡这一条路,他们还可以选择别的路。反正燕王殿下也姓朱,说起来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先帝在世时最器重的亲王,又有贤名在外,颇受北方百姓的拥戴,当今皇上还要管他叫一声叔叔,论资排辈的话似乎也是燕王殿下更适合做皇帝。
于是,扬州能的守军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准备开城门投降,将扬州易帜。
就这样,叶羽和岚琴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了扬州,并顺便控制了扬州城附近大小城池。
由于扬州离京城太近了,皇城内的朱允炆没多久就得到了这个可怕的消息。朱允炆终于慌乱到了极点,他跌坐在龙椅上,回想四年前的自己,从未想过削番竟然会搞到自己皇位不保。
急怒攻心的朱允炆立刻下令,号召全国的藩王速速前来勤王!并且病急乱投医的下令将魏国公徐辉祖及其所部召回京城。
朱允炆的圣旨刚刚下达,在扬州的叶羽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毕竟朱允炆身边的太监都是朱棣的人,要想掌握这样的消息简直轻而易举。
徐辉祖被召回京城,叶羽再次露出得意的笑,他的目的达到了,扬州城也拿下了,剩下的事就是趁徐辉祖不在,把盛庸、铁铉和平安所率领的南军主力彻底击垮!
在宿州的朱棣也得到了京里传来的消息,他大喜过望,立刻明白叶羽的计策再一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果然扬州陷落之后,朱允炆情急之下想都不想就叫回了徐辉祖,而这也为自己彻底打败南军创造了最佳的机会。
朱棣和叶羽都十分清楚,虽然他们表面上占领了扬州,可以说已经离京城只差一步了,但盛庸所率领的南军主力都必须要消灭!
因为如果留着他们,将会成为日后的后患,只有在这里先将他们消灭掉,才能全无后顾之忧的向京城挥师!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最后的谈判()
安排好扬州布防和政务等一切事宜之后,叶羽和岚琴率领朵颜三卫返回宿州,与此同时,得到朱允炆旨意的徐辉祖则率领所部马不停蹄的向京城赶,准备入京勤王。
而徐辉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飞奔回京城想要提防的对象叶羽,正从另一条路上从扬州返回宿州,正好与他擦肩而过。
没了徐辉祖这颗碍眼的绊脚石,与叶羽和岚琴刚刚汇合的朱棣便积极的出兵,在灵璧县一带摆下了阵型,准备向盛庸所率领的南军发起最后的决战。
此时,盛庸正好屯兵在灵璧一带,他们在等待最后的粮草运到,然后和朱棣进行殊死一搏。
然而,让盛庸大吃一惊的是,他苦苦等待的粮草并没有按照预期到来,而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朱棣已经带着劫下来的粮草回到了北军的大本营。
盛庸傻眼了,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属下的南军士兵本来就已经疲累交加了,而此时唯一赖以生存的粮饷竟然被朱棣全部劫走,这下子可是真的要了南军的老命了。饭都吃不饱的话,这仗还怎么打?
于是,盛庸和平安商量了一下后一直决定,全军就地休整一晚,明天早上奋力突围逃出朱棣的包围圈。
第二天天刚刚泛白,盛庸和平安分别带领所部从东西两个方向突围,但是朱棣却又送了他们一份大礼。
盛庸和平安原本以为这个时间北军还在睡大觉,哪知却已经布好了阵型等着他们了。朱棣就像是预先知道了他们的全部行动一般,刚好出现在了他们准备撤退的路上。
这段时间以来,南军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已经是极其疲惫了,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是奔着逃跑去的,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北军只能说是更加丧失斗志,就不用提迎战了。
仓皇逃窜的南军遇到了等了一晚上终于看到敌人的北军,结局可想而知,北军根本就不给对方任何思考和反应的机会,一路追着南军打,不但几乎全歼了南军主力,还俘获了包括盛庸和平安在内的三十七员大将。
朱棣和叶羽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他们踢开了通往京城的最大一颗绊脚石,开始整军向最终的目的地京城进发。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南军的主力,至此之后,南军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攻,在历经千辛万苦、长达四年的战争后,朱棣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扬州的失陷和灵璧的败溃沉重的打击了南军的士气,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朱棣起兵至今最大的一次胜利。此时,朱允炆都不用看地图,他只要稍稍有一点常识也能知道扬州离京城有多近。
朱棣的靖难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而朱允炆也终于开始绝望了。
因为他早早下达全国的勤王召令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除了魏国公徐辉祖匆匆率军赶回之外,全国上下竟没有任何一个藩王带兵入京。
刚刚登基就急于用雷霆手腕削番的恶果终于在最后关头显现了出来,朱允炆独自一人坐在乾清宫龙书案后,他终于明白了,已经不可能有任何一位藩王赶来勤王了,他们都冷眼旁观,准备看自己的笑话。
最后的最后,朱允炆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方孝孺站了出来。
“陛下,我们全部的主力已经在这次内战的战场上消耗殆尽,而燕王的部队确实越来越壮大,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在正面战场与他对抗了。”
方孝孺的话朱允炆当然清楚,他听在耳中实在是觉得异常的刺耳。
“方爱卿觉得,朕该怎么做?”
方孝孺向朱允炆躬身说道:“为今之计,只有派出使者去见燕王,与他谈判求和,以期达到解除眼前燃眉之急的作用。”
朱允炆皱起眉头,语气十分不悦:“求和?都到了这一步了你让朕去跟他求和?”
方孝孺当然知道朱允炆十分不情愿,但摆在眼前的形势就是这样,求和是唯一一条路。
“陛下稍安,如果求和成功的话,我们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休养生息,以期在长远的计划中再次达到削番的目的。陛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朱允炆眉间一跳,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方孝孺说的很对,从各种意义上来讲,因为朱棣已经达到应天城外了,自己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如爱卿所言,你觉得应该派谁前去?”
方孝孺呼了口气,答道:“宁国大长公主殿下。大长公主殿下是孝慈皇后的亲生女儿,自小与燕王殿下一同长大,算是与燕王殿下走的十分近的一位公主,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稍稍沉默,方孝孺说的确实是事实,宁国公主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但要是严格来说的话,最合适的人选不是宁国,而是怜香……
只不过……
朱允炆认命的闭了闭眼睛,怜香根本不可能帮助自己。
所以按照形势来讲,宁国才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明白了这一点的朱允炆立刻下旨,命令宁国大长公主亲赴扬州与燕王朱棣谈判。朱允炆还特意嘱咐,朱棣提出的条件能答应的都答应,不管他要什么,藩位也好,封地也好,能满足的都要满足他,只要他同意撤兵。
宁国公主带着朱允炆的指令去了扬州,同时带去的还有朱允炆最后的希望。然而,宁国心里却是一点儿干劲儿都没有,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这位兄长。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