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医随笔 >

第11部分

-读医随笔-第11部分

小说: -读医随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大热,津灼血燥,得养阴之剂,津液初回,正气鼓之,以入血脉,血燥不能骤濡,气机不 
能骤利,故相迫而致闭也;亦有内伤生冷,外伤风寒,胸口结痛,呼吸喘促,得温化之剂, 
脾阳乍动,冷食初化,而表邪未开,以致格拒,而气乍窒者;亦有燥屎内结,表邪尚在,得 
润降之剂燥屎将下,正气运于内,不及捍于表,表邪乘机内移,正气又旋外复,以致相激, 
而气乍窒者。此皆气急欲通,而未得遽通所致。若本有汗,及下利不止,而忽然无脉者,真 
气散、气脱也;又有伤风日久,或先经误汗,阴虚戴阳,津空气结,气搏于表,其脉浮薄, 
止 于皮毛之间,稍按即散,得生津之剂,阳气乍交于阴,其脉内敛。何者?凡气必先一 
吸而后能一嘘也。此证若不先用生津,以辛温强汗之,脉气不得先伏,而即出汗,即刻气喘 
而脱矣。前伏为邪正之相搏,此伏为阴阳之相交。其得汗,皆所谓战汗之类。邪正相搏者, 
其躁扰往往甚厉,吴又可谓之狂汗。阴阳相交者,正虚邪微,但略见口噤、肢厥而已。陶节 
庵有正汗、邪汗之辨。邪汗即邪正相搏者也,故曰发之,谓助其正气也。 



卷二下脉法类

代脉结脉反为阳气将舒伏气将发说

属性:止歇之脉,有无关败坏者,以其气结也;亦有见于阳气将舒之际者,正伸而邪不肯伏, 
所谓 
龙战于野,其血元黄也。大旨与上编伏脉之义相近,但有脉已浮盛,仍自参伍不调,或夹一 
二至小弱无力,或径停止一二至;又有过服寒降,胃阳内陷,右关独沉,或初来大,渐渐小 
,更来渐渐大,即仲景所谓厥脉也。其渐小之时,有小至于无,相间二三十至之久,而始复 
渐出者。此脉须与证相参,有阴阳格拒之证,且指下不散不断,尺中见弦,有力有神,即是 
阳气初伸未畅,进退交争之象;若尺中散断无力,气脱何疑?又尝见痘疹、瘟疫、痈疸大 
证,伏气将发未发,其脉每先于半月十日前,忽见结涩,疏密不一,参伍不调,此阴阳邪正 
已交争于内也;亦是气机将欲发动之兆,而吉凶未分。大抵弦细而疾者多凶,宜预为补气益血 
;洪缓而数者少凶,宜预为生津活血也。 



卷二下脉法类

短脉余义

属性:《脉简补义》叙短脉详矣,然犹有未畅也。凡脉形短缩,不能上寸者,有气虚与气郁之 
辨。察 
其关之前半部紧而有力,似欲上鼓而不得者,是气郁也,必有实邪,察其风寒痰饮,分表里 
治之。若软散无力,无上鼓之势者,是气虚也。其虚又有肺、脾、肾之辨。脾、肺气虚者, 
关后脉平;肾气虚者,尺中必陷而起伏小也。至于厥厥累累,如豆如珠,亦短脉也,必形坚 
有力,乃为阴阳邪正之相搏;若漉漉欲脱,驶而无力,气衰不续也,关后尺中见之,尤为气 
脱无根之兆。 



卷二下脉法类

已死有脉复生无脉

属性:常有死后一日半日,气口脉犹动者,此惟富贵人多有之。其故由于平日颐养丰浓,所谓 
取精 
多用物宏,魂气深固难散;或病中多服人参,摄其无根虚阳,结于胸中,不得遽散也。故少 
年急病,及强死之人,有半日身温者,亦以生气未尽也。更有死后暂复回生者,身凉无脉, 
神气清明,言谈娓娓,曲尽情理,反胜平日,此游魂为变,亦惟少年屈死,及志奢未遂者有 
之。此皆无关于延医,而不可不知其理。 



卷二下脉法类

胎怪脉鬼胎脉

属性:胎脉变幻最多,《脉经》总以阴阳嘘吸停匀为主。乃近尝诊有细弱而两旁涣散有晕,一 
息五 
至以上,来盛去衰,仅以浮中之候,重按即空,细审举按之间,指下微见滑疾,全似血虚气 
燥之脉。此血虚有热之妇,一二月之孕多见之。若专据脉,不知为孕也,亦必以甘酸之剂养 
之,方保不堕。鬼胎脉,曾诊一人,其尺部沉细而驶,指下似滑,短居关后,不能上寸,三 
部脉俱不扬,起伏甚小。诊于八九月之期,仅似初孕二三月者,别无奇怪之处,气血不促之 
妇,多有此脉。当时殊不知为鬼胎也,其后屡次腹痛欲产,而腹渐消索矣,亦无他病。 
王汉皋谓∶有始孕不及十日半月,其人狂厥欲死,但时发时止,发如病危,止即如常, 
即须 
防是有孕,而未明言,所以致此之故也。历验所诊始孕,怪脉、怪证甚伙。其证或极寒内栗 
,或极热如焚,或气短欲绝,或汗出不止,或遍身发斑,或腹痛如撮。其脉或一部不见, 
或 
一部坚搏,或忽来忽止,形如雀啄,或时大时小,早晚不定。推原其故,皆因受胎之顷,或 
正 
值劳倦,或正值醉饱,正值饥渴,或正值风凉,正值暑热,或正值惊恐,或正值忧虑,或正 
值忿怒,或素体血虚,经后肝燥,津液未回而即孕,或睡未足而惊醒,血未归心。此皆正气 
未复,而即受胎,诸气即挟之而入胎矣。胞脉 
络心,其气相感,故见诸脉证也。私胎多有此象,以其神明不定也。二三月后,邪气渐散, 
正气渐复,即不见矣。亦有必须以药调之者,否则有伤堕之虞也。 



卷二下脉法类

伏湿冲气脉

属性:湿脉皆呆软也,挟寒兼敛,挟热兼散,而湿之深伏血分及下焦者,大率挟寒为多。其脉 
专见 
于沉分,若挟热者,必连及中、浮也。尝诊上感风寒,痰多肺闭,热遏于胃,素又肝燥,上 
寒中热,肝胃火冲,而肺不得宣,以致气逼欲喘,舌苔薄黄而燥,两边反浓,然证甚于夜。 
其脉右弦左弱,中按皆弱而散,沉按皆指下有线,长而呆软不动,知其下焦小肠、膀胱伏有 
寒湿也。其气冲喘逼,固由肝火,亦由寒湿自下格火上迫也。《脉简补义》谓湿据阴分,其 
沉分必呆板不灵者,即此。法以芳香轻清宣上,苦坚咸润清中,辛降淡渗搜下,此三焦异气 
并治之法也。若上焦无外感,即无须宣上,而下焦辛降,不妨稍从燥烈矣。若下焦湿已化热 
,脉浊不清,即无须搜下,而苦坚可以兼治矣。(按《金匮》以桂苓味甘汤治冲气,加干姜 
、细辛。即冲气复动,其为肾寒而肝燥有热可知。此宜得《内经》食而过之之义。) 



卷二下脉法类

结气伏热脉辨

属性:结气与伏热在内者,其脉皆沉滑也。何以别之?大抵气脉必兼弦,以其气实于内也;热 
脉必 
兼洪,以其热鼓于内也。亦有气脉单沉弦而不滑者,不兼热也;若热盛,即兼洪,而兼伏热 
矣。热脉单沉洪而不滑者,以无郁也;若郁甚,即兼弦,而兼结气矣。结气之治,辛平宣散 
,不必降也;伏热之治,苦寒消降,必兼散之。(凡病日久,大率皆有伏结,三焦之气不能 
专一。故丹溪治病,必兼郁法。) 



卷二下脉法类

太素约旨

属性:(彭用光书繁杂无绪,兹撮其要,撰为此篇,以备诊家一法) 
男子左手为主,以肾为己身之位。(按男女皆以左为主,以肾为己身,但女有夫位之异 
。谓女以右为主者,非。) 
左主贵,右主富;左主内,右主外。(如性情为内,官禄为外;本身为内,他人为外之 
类。又浮主外,沉主内。) 
两寸主早年,两关主中年,两尺主末年。 
心主性情邪正,主智愚,(沉候主之。)主父母,主官爵,亦主科名。(浮候主之。下并 
同。) 
肝主谋略,主威权,主忠诈,主科名,亦主官爵。(凡诸部所主,事有相类者,即须合 
参之。) 
肾主寿元,主子孙,主志气坚定。(命门亦同。脉来闪灼,志即不定。) 
肺主节操,主祖业。(凡在我上者,如君相鉴赏、贵人提拔之类,升迁降调之事,皆主 
之。与肝脉合参。)脾主兄弟,主妻外家,主财禄,主忧乐,主劳逸。忧脉沉陷,劳脉洪浊。 
命门主寿元,主奴仆,亦主子孙,两尺亦主祖业根基。 
寸宜稍浮,尺宜稍沉。左宜清长匀滑,忠正清贵;右宜缓洪匀滑,富贵宽和。六部浮沉 
匀滑 
,来去分明有力,不涩不散,不空不断,不紧不细,为吉也。涩者,艰窘悭吝之象。空散者 
,虚浮放荡无根之象。断者,变幻无常,短缩不足之象。细者,萧条之象。紧者,坚僻孤露 
之象。故涩、细、空散,主贫贱无业,富贵见之,失官失财;紧、细主贫,主孤,主悭吝, 
主奸诈;断主诈,主夭。洪浊奔涌,左主性情乖张,主劳碌,主风波;右主富不好礼,主孤 
露无后,亦主劳碌。沉陷者,气不扬也,主性情阴贼,抑郁忧思不解;卒然见之,必有丧失 
刑克。心、肝弱陷,肺脉洪浊,庸懦贪污;心脉细短,肾脉沉弱,卑鄙无志,甘为下流。( 
奴仆又宜此脉。肝脾匀缓,即忠其主。) 
左手清长,而紧急不舒,起伏不大,主贵而不富,刻薄躁急褊吝;清长匀滑,宽和慈惠 
,富贵无忧;紧细而滑,机巧变诈。 
左手洪缓,主性情宽和,家道丰裕;洪浊,主愚鲁,劳碌,风波。 
右手清长匀滑,主富而好礼;清坚而孤,主贫,主僧道,骨肉无亲。 
右手洪浊,主富而不贵;洪紧,主富而悭吝;洪中见涩,先富后贫。 
心脉弦细,肝脉沉陷,脾脉弦紧,主境遇蹇涩,忧郁不舒;兼涩,失官失财;空散,破 
家 
荡产;两尺孤涩,主无子丧子,祖业萧条;沉滑相得,子孙众贤;浮盛匀滑,奴仆得助。 
诸脉觉见如此者,主一生之定局;乍见如此者,主临时之祸福。须看清中有浊,滑中有 
涩,散中有聚,总以起伏上下有力有神,察之其吉凶祸福微甚迟速,以四时五行生克决之。 
女子心肺为夫,在家主肺,出嫁主心。(按肝亦主夫之显晦得夫也。) 
女子肝脉长缓,夫旺;洪浊,夫旺身劳。肝脉弦紧,心脉弦细,性情阴险,刻薄寡恩。 
脾脉 
洪缓,衣食丰盈。心脉匀滑,善于持家。心肝脉清长而缓,主夫荣贵;坚长而孤,主贞节; 
细短沉陷,主刑克。 
大抵男子脉宜充长,而浮盛于沉也;女子脉宜柔润,而沉盛于浮也。性急人脉急,性缓 
人脉 
缓。肥人脉宽缓清细者,正是福德;瘦人脉宽大长秀者,正是发达。衰弱之脉来势颇盛,是 
为将进;洪缓之脉来势颇衰,或兼微涩,是为将退。 



卷三证治类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不按跷春不病温义不同

属性:冬伤于寒,是感受冬时闭藏之令太过也。不藏精与按跷,是疏泄之太早,冬行春令,而 
奉生 
者少也。判然两义,王好古混而同之,张景岳、喻嘉言从而和之。一若冬时只有疏泄太早之 
病,而无闭藏太过之病,是不通也。且《内经》冬不藏精、冬不按跷,不与四时递言。何者 
?此但主阳舒阴敛之义,对夏暑汗不出而言,不合四时五行循环之气也;冬伤于寒,是与春 
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递言,皆各因其时令本气之太过也。夫冬伤于寒者,寒气外逼 
,则卫气内陷,而荣气为所灼耗也。冬日皮肤宜温,夏日皮肤宜凉。若冬日薄衣露处,皮肤 
皆寒,则腠理致密,卫气略无伸舒,而内积于荣分,津液隐为所销,内热有太盛欲焚之虑矣 
。人身八万四千毛孔,皆气所出入之道也;气不出入,则必内郁。西医谓人身有炭气、有养 
气之分。养气即平气也。炭气即郁浊之毒瓦斯也。冬伤于寒,束住卫气,郁而不舒,则为炭气 
,其发病为温热,不亦宜乎!不藏精者,荣气外泄,与此异矣。然二者病机虽各不同,而多 
出于贫苦。何者?力食则汗泄非时,而不藏精;游手则薄衣露处,而伤于寒。其病也,一由 
宣泄之太早,一由闭遏之太过,虽同为温病,而治法又有不同矣。不藏精者,宜固本而养阴 
;伤于寒者,宜宣郁而解表也。诿曰∶不藏精即伤于寒也,以虚为实,其治法有不误而杀人 
者乎? 



卷三证治类

燥湿同形同病

属性:燥湿同形者,燥极似湿,湿极似燥也。《内经》以痿 为肺热叶焦,以诸痉强直皆属于 
湿, 
其义最可思。故治法有发汗利水以通津液者,有养阴滋水以祛痰涎者。张石顽曰∶常有一种 
燥证,反似湿痹,遍身疼烦,手足痿弱无力,脉来细涩而微。(重按则芤,以阴虚也。)此阴 
血为火热所伤,不能荣养百骸,慎勿误认湿痹而用风药,则火益炽而燥热转甚矣。宜甘寒滋 
润之剂,补养阴血,兼连、柏以坚之。又曰∶凡脉浮取软大,而按之滑者,湿并在胃之痰也 
;按之涩者,湿伤营经之血也。夫《内经》云∶湿流关节。又云∶地之湿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