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羊行天下 >

第18部分

羊行天下-第18部分

小说: 羊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说过,井亭是无锡最贫困的一个村,陈伯清意识到,要想脱贫单单靠种田是办不到的。陈伯清为人敦厚,是一个当书记的料,缺乏办厂经验,他所在的井亭村先后办过纺织配件厂,染织厂与布厂,但依然没有摆脱贫困的枷锁,正如他在80年代初时的一次发言中所讲的:“工业翻三番,(利润)没超3万元”。一个千把人的乡村,就靠这3万元要办方方面面的事,其贫困与窘迫可想而知!直到1987年他听从朋友的介绍,办起了绒线厂,与上海华丰厂合作,做它的贴牌产品,情况开始好转。由于绒线是个长线产品,毛线衣人们总是要穿的,而他办绒线厂,解决了乡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国家又给予百分之二十三的免税优惠,村里开始富裕起来。但是绒线厂仅办了两年,就面临关门停产的危险,陈伯清的焦虑与不安是可想而知的。   
  破茧 2(2)   
  由于刘瑞旗的一再坚持,当晚陈伯清只在工厂的食堂里加了几个菜款待上海来的客人。就在当天的饭桌上,双方一拍即合:由藕塘绒线厂按照它拥有的指标额度采购50吨羊毛,生产恒源祥全毛绒线;刘瑞旗负责设计,包装与销售,产生的利润一人一半。大家细细核算了一下,50吨羊毛可以生产37。5吨全毛绒线,每一吨绒线的生产成本为6万元人民币,出厂价为7万2千元,这中间产生的1万2千元差价就是利润,一人一半。这便是互联互惠发展双赢的恒源祥模式的雏形。双方没有纸面上的合约,但君子一诺,重于千斤! 
  第二天返回上海时,刘瑞旗再三叮嘱陈伯清和王公翼,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毛要用进口的,生产出来的绒线一定要小包装:要一两一团一斤一盒。 
  刘瑞旗回到上海就联系上海纸盒厂生产包装盒,但包装盒设计到落款时碰上了难题:制造商是印无锡藕塘绒线厂?还是印上海恒源祥绒线商店?商店怎么会有工厂生产绒线呢?而直接印上乡镇企业在当时更是犯了大忌,是会极大影响绒线的销售的。于是刘瑞旗斟酌再三,打了个擦边球,在制造商一栏含含糊糊地印上了“上海恒源祥绒线”这几个字,随后是商店的电话号码220616。也从这个时候起,刘瑞旗产生了要将恒源祥商店注册成为一个公司,今后注册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雄心和念头! 
  陈伯清和他的藕塘绒线厂也一下子忙开了。通过朋友帮忙,陈伯清从银行里获取了200万元的贷款,进口了50吨澳大利亚羊毛开始生产绒线。但由于当初他替华丰厂生产的绒线都是5斤一绞的,现在要做成一两一团的怎么办?进口一台成球机要100多万元人民币,它有30只球,芯子是金属的,有点像自动伞的伞骨,绒线绞上去后一点一点收紧,最后团成球后自动落下,但当时工厂处于困难时期,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陈伯清思虑再三,自己设计了一台团绒机,委托钱桥机械厂去加工。他叫车工用木棍车了几只木瓜桶型的小棍子,将绒线绕在木棍上,一试居然还成功了!这样一台土法上马的团绒机,花费仅为7500元。 
  这些日子,刘瑞旗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两三天是在无锡藕塘的井亭村里度过的。他清晨起床,坐早上6点的火车直奔无锡,自然他再也不会让工厂派手扶拖拉机来接了,一到无锡有什么车便坐什么车,一到工厂直扑车间,吃饭也就在工人食堂里,连加菜都不要,回上海时连送给他几盒无锡油面筋和无锡肉骨头都不允许。这一切,陈伯清都看在眼里,他原先总以为上海人滑头,在初次交往中小心谨慎,唯恐上了“狡猾的城里人”的当。但是他从刘瑞旗的身上感到了上海人的聪明和热情,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个人做人的真诚。从此以后他和刘瑞旗兄弟相称,成了最好的朋友! 
  1991年3月,恒源祥绒线生产出来了,产品的质量是第一流的,色质鲜艳,手感极佳,用上海话来讲“弹眼落睛”。3月1日第一斤绒线上柜,恒源祥的职工喜气洋洋地将它搁在了柜台的最醒目处。但是一上柜却挨了个闷棍:恒源祥绒线?没听说过,上海人只晓得英国人生产的蜜蜂牌、学士牌;德国人生产的仙鹤牌、老鸭牌;自然还有中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英雄牌、美女牌、双洋牌、皇后牌……恒源祥绒线?什么厂生产的?质量如何?会不会褪色?不得而知。营业员使出了混身解数,但销量依然不佳。将绒线运到外地委托外地的经销商们代理,由于品牌刚刚确定,市场尚不认可,生意同样不好,几个月下来37吨绒线只卖掉13吨。到了绒线销售的淡季七、八月份,藕塘绒线厂的车间里办公室里旮旯角落到处都堆积着推销不出去的绒线,而工人的工资倒有几个月没发了。有人已经发牢骚说上了上海人的当了。更令人雪上加霜的是,王公翼厂长也一走了之,出去自立门户,临走前还拉走了几个技术骨干。陈伯清急得嘴上燎泡都出来了,他赶鸭子上架,自己担任厂长。他将管销售的小丁叫到身边,再三叮嘱他无论如何先要筹到5万元的人民币,给工人发工资。但同样困难重重的刘瑞旗却拿着一张10万元的支票走进了上海电视台的大堂,寻到了广告部,要求制作一档15秒的广告,分拆成5秒一次播3次,还要连播3个月…… 
  关于刘瑞旗在广告上的一系列的大举措、大动作,笔者将在下一节里详细描述。但广告的作用是神奇的,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挠动了亿万消费者神经,挠得他们心里也痒痒的…… 
  1991年6月,恒源祥商店第2次装修,9月装修完工,绒线进入销售旺季。上海人毕竟是识货的,外地消费者同样也是识货的,无锡藕塘绒线厂生产出来的恒源祥绒线销售一空,当年他们不是生产50吨,而是75吨。但是第2年产量就达到750吨,整整翻了10倍!1993年藕塘绒线厂的恒源祥绒线产量竟然达到1800吨!井亭村从此脱贫,摆脱了贫困,成为远近著名的富裕村。陈伯清开始扬眉吐气,他大刀阔斧,1992年增加了600纺锭子,1993年再增加600纺锭子,1994年办起了印染厂,到了1995年锭子扩展到4800纺! 
  江苏第二家加盟恒源祥的是环城毛线厂,厂长秦发行的情况与陈伯清颇为相似。 
  秦发行也是复员军人,在部队里入的党。他说在他的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3个人:一个是部队里的连长,对他非常好,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第二个是张家港毛纺总厂的厂长,说是总厂,其实也是一家村镇企业。秦发行复员后进了这家厂,先后做过保健工与车间主任,以后还担任了车间支部书记,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管理生产;而第三个人便是刘瑞旗,教会了他怎样发财……   
  破茧 2(3)   
  1986年秦发行从张家港毛纺总厂出来,他将原有的纺织设备卖掉,买了600纺锭子,自己办了家绒线厂,就是环城绒线厂。开始为上海市的一个毛纺厂贴牌生产绒线,但是到了1990年大整顿,与原来一家厂的关系一下子断了,自己厂里一年生产出来的100来吨绒线成了无牌产品,销售碰到了极大的困难。秦发行利用种种关系,先将绒线送到北方一个城市,货发了出去,不久便退了回来;他再找一个关系,发到另一个城市,结果又退回来……倒贴了车费不算,销售一塌糊涂,秦发行自我解嘲,将环城厂生产的绒线叫“旅游毛线”。但厂里几十个工人要发工资,要活命,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走投无路之下,秦发行通过张家港纺织公司朋友的介绍,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到上海南京路恒源祥找到了刘瑞旗,时间是1992年的12月25日。 
  1993年的1月17日,刘瑞旗到张家港环城毛线厂考察,第二天就明确表态,让他将毛线样品送到恒源祥来检测,同时正式答应他加盟恒源祥。刘瑞旗仿佛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秦发行加盟恒源祥以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最高的一年即1996年生产绒线1200吨,盈利1200万元。是自己的家乡小河坝村效益最好的企业,在整个张家港市排名第7。秦发行变成了秦发财! 
  其实在秦发行的环城绒线厂加盟前,也是在江阴,恒源祥还曾有过一个加盟厂,加盟时间是1992年初。这个厂比初加盟的藕塘厂规模要大,它有2个车间,一个生产恒源祥细绒线,一个生产它自己的产品。刘瑞旗为1两1团的恒源祥细绒线特意设计了一个腰封,非常漂亮,上面是6只憨态可掬的小羊。但不久市场上出现了1两1团的“恒源祥细绒线”,腰封印的同样是憨态可掬的小羊,细细一数只有5只,更要命的是这种绒线的质量比套有6小羊腰封的绒线要差得多!刘瑞旗晓得碰到了“李鬼”,他派人仔细调查,一查竟查到了江阴的这个加盟厂。原来这个厂长过于精明,他看恒源祥绒线好销,便让另一个车间偷工减料也生产这种绒线。恒源祥有一个规矩,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它让自己的加盟生产多少产品就提供多少商标(包括腰封)。于是这位厂长自己印制了一批腰封,他“犹抱琵琶半遮面”偷偷将腰封中6只羊印成了5只。1993年4月,刘瑞旗正式通知这位厂长,停止供应其商标,要求他进行整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7月,刘瑞旗特意安排所有的加盟厂来到江阴,在这家厂里召开质量会议,希望他改弦更张,狠抓产品质量。但当时绒线好销,这位厂长没有将刘瑞旗的再三规劝、苦口婆心当一回事,而是执迷不悟,干脆将2个车间都生产5只羊的“李鬼”。刘瑞旗是一位很重情义的人,他念念不忘最早一块儿与他同甘共苦、下海闯荡市场的兄弟。8月初,他再一次赶到江阴,准备再给他一个机会,拉这位兄弟一把,结果扑了个空,两人通了电话,厂长说他人已在上海。刘瑞旗连夜赶回上海找到那位厂长,与他彻夜长谈,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产品质量是恒源祥的生命。但依然没有效果。于是8月中旬,刘瑞旗痛下决心,正式通知这位厂长,与他中止了加盟的关系,同时将该厂生产的细绒线等产品,全部转给了刚加盟恒源祥不久的毛二度。 
  1996年,恒源祥的绒线生产发展到了顶峰,各加盟厂大赚特赚,百元大钞要用点钞机来数。而这个厂的生产却一落千丈!这位厂长几次找到刘瑞旗,希望重返恒源祥,但伤透了心的刘瑞旗没有答应。这位厂长痛定思痛,吩咐他手下的几位副手拿了500斤自己生产的劣质毛线,在工厂的大阳台上一把火烧个干净,以示永久的警诫!这壮士断腕的举动由江阴电视台全程拍摄记录了下来。 
  后来这位厂长多次痛心疾首地讲:我失去了恒源祥,丢掉了一只大皮夹子,而这只皮夹子给毛二度捡了去…… 
  毛二度,一个奇怪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名字。他的样子犹如他的名字一样令人难忘:身材壮硕,声音洪亮,性格豪爽,派头十足。他与陈伯清与秦发行不同,他在乡亲们的眼里从来就是一个能人,一个会赚能花,乐于助人,让人仰慕不已的人。 
  他出生在江阴鼓山镇的南曹庄村,该村与大名鼎鼎的“华夏第一村”华西村相邻,但不同的是华西以富裕著名,而南曹庄村却以贫困著名,全村年收入不到10万元,还要靠国家扶贫。这在以富裕繁华著称的江南水乡是颇为罕见的。 
  其实南曹庄村贫困的最大原因在于交通闭塞,它处在江阴、无锡、昆山、常熟4县的交汇之处,河网纵横,高速公路修通以前,到上海还要靠坐船。这样贫困而又闭塞的地方自然也留不住人才。 
  毛二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的乡村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但父亲颇有见识,咬紧牙关供毛二度读完了中学,为了让毛二度读书,一家人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家里穷得连买一枝2分钱的铅笔也要盘算再三。遗憾的是1976年毛二度中学尚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临死前父亲把毛二度叫到床头,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比他小上近10岁的妹妹,一定不能让她吃苦受委屈,毛二度答应了。时过几十年,提起这段往事,毛二度依然会潸然泪下!他向父亲发誓,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妹子受委屈,一定会让自己的妹子过上好日子的。现在,他的妹妹毛荷英在他任董事长的江阴市针织绒线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企业家了,不说得多,上千万的身家肯定是有的了。   
  破茧 2(4)   
  毛二度中学毕业在村办小五金厂里当车工,一干就是13年,1981年甚至担任了小五金厂的厂长!上一世纪80年代初时,党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毛二度辞去了让无数村民羡慕不已的厂长职位,毅然下海,当了个体户,做布料生意。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