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未来20年商业模式设计路线图 >

第3部分

未来20年商业模式设计路线图-第3部分

小说: 未来20年商业模式设计路线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10年,即使GDP累计增长率降至106%,2028年中国GDP也将达到165万亿元,这使得未来20内国债余额的最大扩张空间可达到99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末国债余额的17。8倍。
  我们想强调的是,以增长国债的途径解决国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在发行对象限定在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缓解由于持续下降的贷存比通讯相应的存贷利差不断缩小所带来的盈利水平下降压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近三年来,在国内商业银行拨备后税前利润当中,来自国债等债券的投资收益大致在40…60%之间。这是由于国债属于主权级信用,在加权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当中,相应的风险权数为零,故无需拨备。相反,存贷利差收益虽然占“拨备前税前利润”比高达90%,但由于商业贷款风险权数为100%,因此,必然按照相应的比率予以税前拨备。
  此外,我们所建议的,以金融机构为国债增发对象的提高国债负担率,是一种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替代方案。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只是将原本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转换为国债投资。考虑到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仅为0。99%,而国内发行的中长期及长期国债利率可达到3。5…5。1%的较高水平(我国在海外发行的15年期国债利率高达8。75%,而美国15年期国债利率为5。37%),因此,该等转换所带来的,是更高的百商业信贷业务收益率。
  当然,这样一来,央行的偿债压力也相应下降,而无需一味依靠增持美国国债,来裣针对国内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的利息支出。
  中国已开始进入低利率时代,可预见的减息幅度将导致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而提高国债负担率的方案,将使金融机构获得更加可观的国债投资收益率。
  因此,我们相信,这足以在贷存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中,确保金融机构及银行体系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国债的合理用途及偿还能力
  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  不必担心国债募集资金的合理用途。作为公民纳税后应当享受的免费午餐,全社会公共服务的资本项目及出或投资,以及经常项目支出绝大部分都应当由政府负担。然而,过去30年来,国内针对教育、医疗、大众交通、城乡生活用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行的市场化政策,却使得公众为接受该等公共服务,必须在纳税之外,支付更多的费用。
      除以上提到的1978…2007年国内铁路客货运比重大幅下降之外,因基础设施投资严惩不足,导致各类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矛盾加剧。比如,1978…2007年,国内公路总里程由89万公里增长到3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仅占1。5%),而民用汽车保有量则由136辆激增到4358万辆。这使得单位汽车公路里程由0。65大幅降至0。08,公路负荷大大加重。
      再比如,同期国内大学教师人数由21万增长到117万人,而大学在校学生人数由86万人激增到1885万人,相应的每位教师学生负担率由4。2人大幅提升到16。1人。这显然是国内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7年中国大学生入学率仅为23%,很有必要向韩国90%的水平靠拢,以大幅提高劳动人口教育素质,应对2017年后国内劳动人口递减周期。这将使得未来20年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我们认为,中国应当赶在2018年国内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2万美元这前,初步实现国内居民上大学、看病以及享受其他公共服务基本不花钱的目标。为此,因提高国债负担率而大举扩张的国债,丝毫不存在缺乏合理用途的问题。
  第二,  不必担心未来的国债偿还能力。现阶段国内中央财政收入对当年GDP的比率,大致在10%左右,而2005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7%。随着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未来20年国内中央财政收入对GDP比率,将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假如2018年GDP增长到80万亿元,按世界平均水平计,当年中央财政收入可达21万亿,相当于10年前的7。7倍;其667%的累计增幅,是同期GDP增幅的3。8倍。到那时,即使国债余额真的扩张到48万亿元的上限水平,相应的中央财政收入对年末国债余额的比率也处在44%的较安全水平。2028年的预期情况与此一致。对比之下,2007年国内中央财政收入对年末国债余额的比率不过是52%。而近年末美国这一比率,平均仅为25%,预计2009年将下降到20以下。
  第三,  不必担心通胀压力。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反驳那种以为投资增长过快必然导致高通胀的观点。相反,如果注意到30年来国内支出水平上涨最快的,是那些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产品,而原因恰恰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严重滞后,以及相应的全社会公共服务供不应求。
      那么,在持续扩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相应增加公共服务资本项目支出和经常项目支出的情况下,将在很大程度上趋势性地缓解通胀压力。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注意要在2028年后出现极为负面的长期性趋势。如果不想被动地承受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大灾难,中国经济必须在此这前获得大发展。而企业也应当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前瞻性地设计自已的商业模式。只有富有远见,才有更大发展。
  作者为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
   
  附表:
  100年商业模式设计路线
   
  期间
  可能出现的社会现象
  2009年
  就业压力空前;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
  2017年(劳力力达到峰值9。99亿)
  真正的“劳工荒”开始出现;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掀价格风暴;
  国内融资结构质变,股市异常火爆;
  住宅销售激增,城镇居民储蓄负增长。
  2021年
  抚养比上升;
  工资被动性上涨,令企业人工成本激增;
  持续通涨压力难以消除;
  纺织服务行业步入全面衰退。
  2026年
  老龄人口数量超过未成年人口;
  老年产品市场迅速升温。
  2028年
  老龄人口较2007年翻一番;
  老年公寓供不应求;
  住宅不再具有投资功能;
  重化工业景气度迅速下降;
  进口持续激增,令外汇储备消耗殆尽。
  人民币值周期彻底宣告结束。
  境外游成为中国公民主要度假方式。
  2039年
  废品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独占鳌头;
  进口铁矿石开始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遗产税或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殡葬业进入30年超级繁荣期。
  2060年
  清明节国内交通全面瘫痪;
  土地价格在幅下挫。
  2085年
  总人口抚养比达到峰值;
  外劳充斥国内就业市场。
  2100年
  总人口较2021年峰值减少六成。
  中国经济步入150年发展谷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