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类证治裁-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五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脉候
属性:《金匮》云∶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历节黄汗出,故
名历节。
卷之五痛风历节风论治
附方
属性:〔痛风〕x十生丹x 归 芎 羌 防 独 天麻 川乌 草乌 何首乌 海桐皮 等分蜜丸,茶下一钱。
〔风毒〕x败毒散x 见一卷伤风。
〔风湿〕x大羌活汤x 羌活 升麻(各钱半) 独活(一钱) 威灵仙 苍术 防己 术 归 泽 苓 草(各七
分)
〔历节〕x乌头汤x 麻黄(六钱) 黄 白芍(各三钱) 炙草(一钱) 川乌头(一枚) 水煎。
〔温散〕x防风天麻汤x 归 芎 羌 防 荆 芷 天麻 草乌 白附子 滑石 甘草
〔清凉〕x犀角散x 犀角 羚羊角 前胡 黄芩 栀子 大黄 升麻 射干 豆豉 研末。
〔血燥〕x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留饮〕x半夏芩术汤x 苍术(二钱) 白术(一钱半) 半夏 南星 黄芩 香附(各一钱) 陈皮
赤苓(各五分) 威灵仙 甘草(各三分)
〔去痰〕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风湿〕x灵仙除痛饮x 麻黄 赤芍(各一钱) 荆 防 羌 独 芩 归 芎 芷 枳 草 苍术 灵仙(各八
分)
〔风湿〕x虎骨丸x 虎骨 五灵脂 白胶 僵蚕 威灵仙(各一两) 乌头(一两半) 酒糊丸。
〔风湿〕x没药散x 没药 虎骨 等分为末,酒下二钱。
〔风湿〕x虎骨散x 虎胫骨 龟板 血竭 没药 自然铜 赤芍 当归 防风 牛膝 五加皮 白附子
桂心 白芷 骨碎补 天麻 研末服。
〔湿热〕x当归拈痛汤x 见一卷湿。
〔瘀血〕x趁痛散x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 五灵脂 牛膝 羌活 香附 甘草(各二钱) 乳 没(各一钱)
为末,酒下二钱。
〔阴火〕x加味二妙散x 见本卷痹。
〔阴火〕x潜行散x 黄柏(酒浸,焙,研)每一钱,姜汁和酒调服。
〔血滞〕x五灵丸x 见本卷痹。
〔久痛〕x乳香定痛丸x 苍术(二两) 川乌 归 芎(各一两) 丁香(五钱) 乳 没(各三钱) 枣肉为丸,
酒下。
〔行络〕x活络丹x 见本卷痹。
〔风气〕x麝香丸x 川乌(二个) 全蝎(二十一个) 生地龙(五钱) 生黑豆(二钱半) 麝香(一字)
糯米糊丸绿豆大,酒下七丸。
卷之五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脉案
属性:房弟 胫膝痛肿,流走不定,筋惕足酸,风湿久痹,都从热化矣。古谓风从阳受,痹从阴受。始由络痹
失宣,十数年忽止忽发。今秋痛自右移左,行立颇难,阴络受病。诊脉下元先虚,搜理络邪,宜兼滋化源,为
有年阴虚痹症治法。熟地(水煮)、杞子、当归、牛膝、茯苓、木瓜、威灵仙、桑寄生、玉竹、独活、杜仲(生)、
薏苡、地骨皮同熬膏,以虎胫骨胶收,开水化服,痛止。
族某 水湿与气互搏,走注上下表里经络不定。其走注处必略肿,肤热如芒刺,前自耳项,直下胸乡,
走肠,别注茎囊;后自背膂,走腰注臀,行髀膝,至右 ,肿重。手按不即起,口燥咽痛,溺少便艰,
此湿饮为风气鼓动,溢于支络,游走升降,肠腑郁痹,针刺罔效。治用表里宣泄。杏仁、石膏、山栀、赤苓、
木通、秦艽、黑豆皮、大腹皮、黄柏(酒炒),二服痹痛减,二便爽。再用宣理行痹。钩藤、薏苡(各三钱)、
山栀、杏仁、车前(各一钱)、茯苓、腹皮、川楝子、桑寄生(各二钱)、牛膝、狗脊、防己(各钱半),
四服诸症平。再去牛膝、狗脊、川楝等,加神曲、半夏、椒目以运水湿,而肿退。
张 长夏历节痛痹,身重肢软,风湿淫注,血脉失于宣通,治用驱风逐湿,通调血脉。独活、川乌(制)、
当归、牛膝(蒸)、姜黄、威灵仙、防己、松节、乳香、桑枝寻骨风,水酒各半煎,外用风药煎汤熏洗而康。
族女 风湿走注,骨节痛痹,四肢筋掣,脉沉,由产后血虚留邪。当归、木瓜、秦艽、杞子、钩藤、茯苓、
牛膝、薏苡、蚕砂、姜黄、桑枝,外用防风、 、苍耳子、菖蒲根、葱、姜煎汤,浴取汗,六七次痛止如常。
卷之五
麻木论治
属性:麻木,营卫滞而不行之症。《灵枢》云∶卫气不行,则为麻木。《素问》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
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如人坐久,压着一边,亦为麻木。东垣以为气不行,当补肺气。丹溪以麻为气虚,
木为湿痰败血,于不仁中,确分为二。盖麻虽不关痛痒,只气虚而风痰凑之,如风翔浪沸,木则肌肉顽痹,湿痰
挟败血,阻滞阳气,不能遍运,为病较甚,俱分久暂治之。治麻以气虚为本,风痰为标。用生姜为响导,枳壳
开气,半夏逐痰,羌活、防风散风,木通、威灵仙、白僵蚕行经络。手臂用桑枝,足股用牛膝,病减用补中
益气汤,重加参、 以固本。治本以桂附为响导,乌药、木香行气,当归、杞子、桃仁、红花和血,穿山甲、
牙皂通经络,病减,用八珍汤以培虚。此外如浑身麻木,卫气不行者,神效黄 汤。皮肤麻木,肺气不行者,
芍药补气汤加防风。肌肉麻木,营气不行者,八仙汤。暑月麻木,热伤元气者,人参益气汤。冷风麻痹,足屈
不伸者,独活寄生汤。腿足麻木,忽如火灼,属湿热下注。二妙丸加牛膝,不应,加肉桂。手臂麻,属气虚。
补中益气汤加桑枝、姜黄。立斋治何孟春,臂麻目泪,为气虚有痰,用补中益气汤,兼服六味丸而愈。十指麻
木,属胃中湿痰败血。二术二陈汤加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指尖麻,属经气虚。沈氏桑尖汤。面麻木,
属阳气虚。牛皮胶煨化,和肉桂末浓涂之。口舌麻木,吐痰涎。止麻消痰汤。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身。
合目则浑身麻木,开眼则止,东垣以为阳衰,湿伏阴分。用三痹汤去乌头,加黄柏、苍术。腹皮麻痹,多煮葱
白食之即愈。一块不知痛痒,遇阴寒益甚,属痰挟死血,宜活血行气。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怀牛膝、韭汁,
白芥子研末,葱姜汁调敷外。专因血瘀,四物汤加韭汁、桃仁、红花。专因气滞,开结舒筋汤。有自头麻至心
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麻骨方。妇人因悒郁气结,致发麻痹者,当舒郁。逍遥散加香附、川芎。
《沈氏尊生书》曰∶治麻木,须补助气血,不可专用消散。方书有谓大指次指,忽然麻木不仁者,三年内须防
中风。宜服地黄
饮子,或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秦艽。若古法服愈风汤、天麻丸,开其元腑,漏其真液,适以招风取中,预防云
乎哉。
卷之五麻木论治
麻木脉候
属性: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浮而缓属湿,为麻痹;紧属寒,
为痛痹。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卷之五麻木论治
附方
属性:〔治麻〕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治木〕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卫气〕x神效黄 汤x 参 陈 芍 草 蔓荆子
〔肺气〕x芍药补气汤x 芍 陈 草
〔营气〕x八仙汤x 八珍汤加 陈 夏 羌 防 柴胡 桂枝 秦艽 牛膝
〔清暑〕x人参益气汤x (二钱) 参 草(各钱半) 白芍(七分) 柴胡(六分) 升麻(五分) 五味子
(三十粒)
日二服。第二曰∶ (四钱) 红花(三分半) 陈皮(五分) 泽泻(三分) 亦日二服。第三曰∶ (三钱)
黄柏(六分) 陈皮(钱半) 升麻(一钱) 泽泻(钱二分) 白芍(二钱半) 炙草(五分) 五味子(三十五粒)
亦日二服。
〔冷风〕x独活寄生汤x 见一卷湿。
〔湿热〕x二妙丸x 见一卷湿。
〔臂麻〕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指麻〕x二术二陈汤x 见二卷痰饮。
〔指尖〕x桑尖汤x 嫩桑尖(五钱) 汉防己(三钱) 当归(二钱) 黄 茯苓(各一钱半) 威灵仙 秦艽
(各一钱) 川芎 升麻(各五分) 加人参亦可。
〔口舌〕x止麻消痰汤x 芩 连 苓 夏 蒌 桔 陈 枳 草 天麻 南星 细辛
〔合目〕x三痹汤x 见本卷痹。
〔行气〕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血瘀〕x四物汤x 见一卷中风。
〔气滞〕x开结舒筋汤x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归 芎 羌 夏 星 苍术(各八分) 桂枝 甘草(各四分)
〔头足〕x麻骨汤x 人粪烧灰,豆腐浆调服,即止。又方,川楝子烧灰为末,每服二五钱,酒下。
〔舒郁〕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中风〕x地黄饮子x 见一卷中风。
〔补虚〕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通治〕x愈风汤x 见一卷中风。
〔诸风〕x天麻丸x 天麻 牛膝 萆 元参(各六两) 当归 羌活(各十两) 杜仲(七两) 熟地(一斤)
附子(三两) 炼蜜为丸。
卷之五麻木论治
麻木脉案
属性: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头晕屡发。今春头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红,龈浮齿痛,厥阳升逆,鼓煽痰火,入
窍入络,轻为麻瞀,甚则口眼 僻,手足不随,偏枯类中,由来者渐矣。用滋阴镇阳以熄风,缓效为宜。熟
地(四钱)、钩藤(三钱)、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蛎、磁石(各二钱)、羚羊角(七分)、山栀、
甘菊(俱炒。各一钱)。十数服症减,去磁石,加冬桑叶、黑芝麻,再去钩藤、栀、菊、羚角等,加潞参,
以桑甚熬膏,及阿胶和丸。渐安。
卷之五
痉症论治
属性: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亦有
因寒因风而分刚痉柔痉者,有误汗误下而致痉者,有疮家发汗而痉者,有中风暴仆而痉者,有产后亡血而痉者,
有小儿急慢惊而痉者,有破伤风湿变痉者,有暴病忽见口噤头摇戴眼反折者,皆痉病也。其症身热足寒,项
强齿噤,手足抽掣,角弓反张,脉皆沉伏弦紧。其因多由血液虚燥,筋脉失荣,风寒湿热之邪,得以袭入经络
而为病。此陈无择、薛立斋、张介宾诸贤,所以切指痉为亡血阴虚也。故宜滋营液以治本,疏风湿以治标。症属
表者,如《金匮》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为刚痉,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
不恶寒,为柔痉,栝蒌桂枝汤。属里者,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属阳明,若便硬,可与
大承气汤。属半表半里者,如《医通》云∶一边牵搐,一眼 斜,属少阳,若往来寒热,小柴胡汤加桂枝、
白芍。此三阳痉也。若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项强、脉沉,太阴则四肢不收,术附汤加甘草、
生姜。少阴则闭目合面,参附汤加甘草、生姜。厥阴则头摇口噤, 附汤加当归、肉桂。此三阴痉也。其血
虚发痉,宜大营煎。血虚挟火,必脉洪烦热,一阴煎主之。火盛则阴血燥涸,保阴煎、玉女煎。液虚汗多,宜
三阴煎。汗多兼火,当归六黄汤。痰火发痉,栝蒌枳实汤。风热痰壅发痉,祛风导痰汤。呕泻发痉,胃关煎。
或温胃饮。身冷痉厥,脉沉细,参附汤、十全大补汤。暑风搐搦成痉,三物香薷汤加羌活、防风、黄 、白芍。
温邪劫液成痉,复脉汤,去姜、桂。产后血虚,汗多成痉,十全大补汤,不应,急加附子。三因用小续命汤,
宜去麻黄。
陈无择曰∶寒涩血,故无汗而恶寒,为刚痉。风散气,故有汗而不恶寒,为柔痉。原其所因,多由亡血,
筋失所荣,故邪得袭之。徐忠可曰∶发热恶寒无汗,本伤寒症,若成痉,是太阳寒湿相搏而侵少阴,故恶寒,
寒性劲,故曰刚。发热有汗不恶寒,本伤风而并阳明症,若成痉,是太阳阳明伤湿兼风,风性温,故曰柔。
仲景以葛根汤治刚痉,杜太阳项强,渐成阳明胸满之势也。以栝蒌桂枝汤治柔痉,润太阳既耗之液,使经气通,
散风行湿也。以大承气汤治里症,以热邪入内,故直攻其胃而邪散也。
薛立斋曰∶痉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症不厥逆,其
厥逆者,皆阴症也。
张介宾曰∶筋脉拘急,故反张,血液枯燥,故筋挛。观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则致痉。风病下之则成
痉。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可知误汗伤液,误下伤阴,阴液伤而筋失所滋也。如中风之痉,必年力衰残,
阴之败也。产归之痉,必去血过多,冲任竭也。溃疡之痉,必血随脓化,营气涸也。小儿之痉,或风热伤阴,
为急惊,或吐泻亡阴,为慢惊,此虽不因误治,而总属阴虚之症。治此症者先以气血为主,邪甚者或兼治邪,
若邪微则急
培元气,元气复,血脉自行,微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