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37部分

602-类证治裁-第37部分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躁〕x附子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表汗〕x大青龙汤x 麻 桂 杏 膏 草 姜 枣 
〔阳虚〕x干姜附子汤x 四逆汤去甘草。 
〔阴盛〕x吴茱萸汤x 见三卷呕吐。 
〔伏阳〕x破阴丹x 硫黄 水银(各一两) 陈皮 青皮(各半两) 先将硫黄熔化,次下水银打匀,令无星, 
细研,入后二味,面糊丸。 
〔津少〕x人参固本丸x 见一卷中风。 
〔血虚〕x当归补血汤x 黄 (一两) 当归(二钱) 
〔肾虚〕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病后〕x人参竹叶汤x 一名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 
〔除热〕x竹茹汤x 麦冬 小麦 炙草 参 夏 苓 竹茹 
〔痰多〕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溺少〕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少阴〕x辰砂五苓散x 五苓散加辰砂。 
〔烦呕〕x橘皮汤x 橘皮 生姜 

卷之四
健忘论治
属性: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根据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 
实记性所凭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 
渐空也。隐庵云∶观此则知人。每记忆必闭目上瞬而追索之,亦凝神于脑之义。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 
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惟因病善 
忘者,或精血亏损,务培肝肾,六味丸加远志、五味。或萦思过度,专养心脾,归脾汤。或精神短乏,兼补 
气血,人参养营汤下远志丸。或上盛下虚,养心汤。或上虚下盛,龙眼汤。或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 
定,朱雀丸。或素有痰饮,茯苓汤。或痰迷心窍,导痰汤下寿星丸。或劳心诵读,精神恍惚,安神定志丸。或 
心气不足,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或禀赋不足,神志虚扰,定志丸、孔圣枕中丹。或年老神衰,加减固本丸。 
若血瘀于内,而喜忘如狂,代抵当丸。 

卷之四健忘论治
附方
属性:〔肝肾〕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心脾〕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气血〕x人参养营汤x 见二卷劳瘵。 
〔热烦〕x远志丸x 见本卷痫。 
〔下虚〕x养心汤x 参 归 术 二冬 菖蒲 远志 茯神 牛膝 熟地 木通 
〔上虚〕x龙眼汤x 参 麦冬 草 柴胡 升麻 茯神 丹参 龙眼 远志 
〔心肾〕x朱雀丸x 沉香(一两) 茯神(四两) 人参(二两) 蜜丸。 
〔痰饮〕x茯苓汤x 参 陈 夏 苓 草 香附 益智(各一钱) 乌梅(一个) 竹沥 姜汁(各二匙) 
〔痰迷〕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补摄〕x寿星丸x 参 术 草 陈 苓 地 芍 归 味 桂心 胆星 琥珀 朱砂 远志 
猪心血糊丸。 
〔恍惚〕x安神定志丸x 人参 白术 茯苓 茯神 菖蒲 远志 麦冬 枣仁 牛黄 朱砂 龙眼 蜜丸。 
〔怔忡〕x辰砂妙香散x 见二卷衄。 
〔虚扰〕x定志丸x 见本卷癫狂。 
〔毓神〕x枕中丹x 见本卷癫狂。 
〔年老〕x加减固本丸x 熟地 天冬(各一两半) 麦冬 炙草 茯苓(各一两) 人参 菖蒲 远志 
朱砂(各五钱) 蜜丸。 
〔血瘀〕x代抵当汤x 见二卷血。 

卷之四
不寐论治
属性: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灵枢》曰∶卫气日行于 
阳,夜行于阴,厥气客于脏腑,则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 
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行于阳则阳气虚, 
故目闭。《素问》曰∶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 
其卧立至。盖不寐多由思虑劳神,惊忧怒火,气郁生涎,用半夏汤。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秫米益阴而利大肠, 
则阴阳交通而得卧也。又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宜橘红、茯苓、 
石斛、半夏、炙草、枳实、楂肉、神曲之属。又曰∶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此水停心下,不得眠。宜茯苓 
甘草汤。若夫心血不足,或神不守舍,宜归脾汤、琥珀养心丹。由肝虚受邪,梦中惊悸,魂不守舍。先服独活汤, 
后服珍珠母丸。《纲目》曰∶人卧则血归于肝。今血不静,卧不归肝,故惊悸不得卧也。由营卫俱虚,神魂失 
守,七福饮,或大补元煎。由胆火郁热,口苦神烦,温胆汤加丹皮、山栀、钩藤、桑叶。由肾阴久亏,孤阳 
浮越,六味汤加淡菜、龟胶、五味子。由心火焦烦,津干口渴,宜补心 
丹。由惊恐伤神,心虚不安,养心汤,定志丸。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归芍六君子汤,或益气安 
神汤。由胆虚不眠,定志丸加熟枣仁,或炒枣仁一两,研末,酒调服。由心胆俱怯,触事易惊,十味温胆汤。 
由病后虚烦不眠,竹叶石膏汤,茯苓补心汤。由虚劳烦热不寐,金匮酸枣仁汤,或枣半汤。由高年血衰不寐, 
圣愈汤。有喘不得寐者,苏子竹茹汤。经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不能偃卧。有卧易惊醒者,鳖甲 
羌活丸。有通宵不寐者,安卧如神汤。有烦不得寐,服药不效者,栀豉汤下朱砂安神丸。有病久余热不止,遗 
精不寐者,六味丸加炒枣仁、五味子。病后及吐下后,与溃疡不得眠者,属胆虚。人参、茯神、枣仁、陈皮、 
麦冬、龙眼为主。有火脉数,加知母、黄连、竹茹。心烦,加炒山栀。《医通》曰∶凡妇人肥盛,多郁,不 
得眠者吐之,从郁结痰火治。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熟枣仁。凡怔忡惊恐健忘,癫狂失志不寐, 
皆由痰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顺气,养心安神,为第一 
义。导痰汤加茯神、人参、石菖蒲。 

卷之四不寐论治
附方
属性:〔内经〕x半夏汤x 半夏(五合) 秫米(一升) 用清水扬万遍,煮服汗出,即已。 
〔卧喘〕x茯苓甘草汤x 见本卷怔忡。 
〔心血〕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安神〕x琥珀养心丹x 见本卷怔忡。 
〔风邪〕x独活汤x 见本卷怔忡。 
〔肝虚〕x珍珠母丸x 见本卷怔忡。 
〔营卫〕x七福饮x 见三卷郁。 
〔补元〕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胆热〕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滋阴〕x六味汤x 见一卷中风。 
〔心火〕x补心丹x 见一卷火。 
〔心虚〕x养心汤x 见二卷劳瘵。 
〔心虚〕x定志丸x 见本卷癫狂。 
〔脾虚〕x归芍六君子汤x 六君子汤加 归 芍 
〔脾虚〕x益气安神汤x 参 苓 草 归 地 麦 连 枣仁 远志 胆星 竹叶 
〔心胆〕x十味温胆汤x 温胆汤加 人参 熟地 枣仁 远志 五味(各一钱) 
〔虚烦〕x竹叶石膏汤x 见一卷伤风。 
〔心烦〕x茯苓补心汤x 苓 夏 陈 草 归 地 麦冬 茯神 竹叶 灯心 
〔补肝〕x金匮酸枣仁汤x 见一卷中风。 
〔虚烦〕x枣半汤x 枣仁 半夏 地黄 
〔血衰〕x圣愈汤x 见二卷劳瘵。 
〔卧喘〕x苏子竹茹汤x 苏子 竹茹 橘皮 桔梗 甘草 
〔惊醒〕x鳖甲羌活丸x 羌 独 防 芎 参 味 草 鳖甲 枣仁 牛膝 蔓荆 
〔通宵〕x安卧如神汤x 茯苓 茯神 白术 山药 寒水石 枣仁(各一钱) 远志 炙草(各五分) 
人参(四分) 辰砂(五分) 
〔虚烦〕x栀豉汤x 栀子 豆豉 
〔心火〕x朱砂安神丸x 见二卷汗。 
〔涤痰〕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卷之四
多寐论治
属性:多寐者,阳虚阴盛之病。《灵枢》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中两筋间, 
入脑,乃别阳跷阴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内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心神昏浊, 
不能自主,脾气困顿,食已即倦,皆能致之。欲清心神,如麦冬、石菖蒲、芽茶、南烛之属。欲醒脾困, 
六君子汤加砂仁。身重脉缓,多寐,湿胜也。平胃散加防风、白术。神倦肢惰,嗜卧,气弱也。人参益气汤。 
长夏倦午,四肢不收,脾肺气弱而伤暑也。清暑益气汤。病后身热好眠,余邪未清,正气未复也。沈氏葳蕤汤。 
胆实口苦,嗜寐,少阳经热也。生枣 
仁一两,研末,茶清调服。狐惑症,病后肠胃空虚,三虫求食,食人喉为惑,上唇生疮,食人肛为狐,下唇 
生疮。四肢沉重,默默多眠。黄连犀角汤,治惑桃仁汤。风温症身热脉浮自汗,体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 
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葳蕤汤去麻、羌。热症得汗后,脉沉细,身冷喜卧,四逆汤。少阴症欲寐,从本病 
治。 

卷之四多寐论治
附方
属性:〔脾虚〕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除湿〕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气弱〕x人参益气汤x 黄 (钱半) 人参 防风 升麻(各七分) 生地 白芍(各五分) 炙草(三分) 
肉桂(二分) 五味(二十粒) 
〔暑倦〕x清暑益气汤x 见一卷暑。 
〔病后〕x沈氏葳蕤汤x 葳蕤 茯苓 枣仁 石膏(各一钱) 人参(七分) 
〔狐惑〕x黄连犀角汤x 黄连 犀角 乌梅 木香 桃仁(各一钱) 
〔狐惑〕x治惑桃仁汤x 桃仁 生槐子(研) 艾叶(各二钱) 
〔热症〕x四逆汤x 见一卷暑。 
〔风温〕x葳蕤汤x 见一卷温。 

卷之四
三消论治
属性:消分上中下三症,谓消渴、消谷、消肾也。皆水火不交,燥热伤阴所致。故经云二阳结谓之消。手阳明 
大肠主津,足阳明胃主液,二经燥结失润,故为消。上消主肺,肺热化燥,渴饮无度,是为消渴,经所谓心 
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也。中消主胃,胃热善饥,能食而瘦,是为消谷,经所谓瘅,成为消中也。下消主肾,虚阳 
烁阴,引水自救溺浊如膏,精髓枯竭,是为肾消,经所谓肾热病苦渴数饮身热也。三消之症,上轻中重、 
下危。然上中不甚,则不传下矣。故肾消者乃上中消之传变,肺胃之热入肾,消烁肾脂、饮一溲二,溲如膏油。 
盖肺主气,肺病则不能管束津液,上朝咽嗌,而尽输于下,其精微亦随溲下也,且消之由于火盛者, 
阳消症也。亦有气血消乏而为阴消症者,如经曰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景岳以为元阳 
大衰,金寒水冷,水不化气,而气悉化为水也。《脉经》曰∶心脉微小为消瘅,可知症多阳虚,而火多假火。 
故治三消者,必察其脉气病气形气。但见本源亏竭,及假火症,当速救根本以滋化源,勿专以清火为急。故 
《金匮》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八味丸主之。所以助气化,使津液得升也。赵养葵亦 
曰∶治消症无分上中下,但滋肺肾。上消小剂,中消中剂,下消大剂。概用六味丸加麦冬、五味。或命门火不 
归源,游于肺为上消,游于胃为中消,惟引火归源,宜八味丸。使火归釜底,水火既济,气上熏蒸,肺受津润, 
消渴自止。若过用寒凉,恐内热未除,中寒又起。古法以人参白虎汤治上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中消者,非也。 
必右寸滑数,热伤肺气,乃可人参白虎汤。必右关数实,湿热内蕴,乃可调胃承气汤。又经云∶二阳之病发 
心脾,有不得隐曲,其传为风消。谓忧伤心,思伤脾,郁结不遂,则营液暗耗,胃大肠俱失通润,而肌肉风消 
也。宜归脾汤送固本丸,或生脉散。此亦阴消之类,今统论之。消症气分渴者,喜饮冷水,宜寒凉渗剂以清 
热。血分渴者,喜饮热茶,宜甘温峻剂以和阴。须细诊脉之上下左右滑数沉细,以定其有余不足而审治之。如 
上消气分燥渴者,黄芩汤。血分燥热者,易简地黄饮之。气血燥热者,竹叶黄 汤。肺火消渴,咽干便秘者, 
生津饮。心火消渴,小水赤涩者,清心莲子饮。心火上炎,肾水不济,气血日消者,降心汤。消渴夜甚者,加 
减地黄丸。消渴溺少身肿者,紫苏汤。消渴脉浮微热,小水不利者,五苓散。鬲消胃满心烦者,麦门冬饮子。 
老人虚人消渴者,人参麦冬汤。通治上消,天花粉散。中消能食而瘦,渴饮便秘溺数者,兰香饮子。食已如饥, 
胃热脉盛,面黄肌瘦,胸满胁胀者,七味白术散。胃火易饥,热在肌肉者,泻黄散。胃热干渴,水亏火炎者, 
玉女煎。心肺热渴者,丹溪藕汁膏。脾肺津干,不思饮食者,本事黄 汤。通治中消,黄连猪肚丸。中消后, 
胃热传肾,消烁脂液,腿细足痿者,白茯苓丸。下消渴饮,溺如膏油者,治宜摄固,元菟丸、秘元煎。肾消 
虚涩者,通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