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36部分

602-类证治裁-第36部分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控涎丹加辰砂、远志。多致目晴不转,不能言,短气自汗,卧不安,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温胆汤加 
枣仁。卧多惊魇,口中有声,温胆汤下远志丸。若卧则魂梦飞扬,惊悸多魇,通夕不寐,乃肝虚风袭入之。 
先用独活汤数服,后用珍珠母丸。至因大惊而病者,寸脉必动如豆粒,而无头尾,急宜镇定。黄连安神丸。 
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痰,痰与气搏,变生诸症,温胆汤加枣仁、莲子,金银器煎。或镇心丹、琥珀养心丹、 
远志丸。胆虚善惊,人参、肉桂、熟地、枣仁、五味子、杞子、柏子仁。肝胆俱虚,百药不效,宜补肾,酒 
化鹿角胶五钱。心气虚,神不定而惊,妙香散。心血虚,神易扰而惊,朱砂安神丸。气血俱虚,恍惚烦躁而惊, 
养心汤。思虑过度,清心补血汤。痰扰心包,加味定志丸。被物所惊,心跳不安,蕊珠丸。惊悸多属血虚与痰, 
瘦人多是血虚,肥人多是痰饮。时时心跳,亦是血虚,或阴火上冲所致。惊症有二,有因病而惊者,当察客邪, 
而兼治其标。有因惊而病者,宜安养心神,滋培肝胆,专扶元气为主。 
〔恐症〕《内经》兼心肾胃肝胆包络诸经。经曰∶足少阴之脉病善恐。又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又曰∶ 
恐则气下。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肝藏血,血不足则恐。又曰∶胃为恐。注云∶胃热则肾水微,故恐。又曰∶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胆病者惊惕,恐人将捕之。肝病如人将捕之。心包络动,心澹澹大动。 
又曰∶恐则精却。而恐为肾志,属水本脏,因旁及他经,故治法亦别焉。恐由于肾伤者,补精髓。人参散去 
桂心,加牛膝、远志。由于肝胆虚者,养阴血。酸枣仁汤去 、莲,加山萸、丹皮、白芍。由于心包络者, 
镇其神。定志丸去术,加龙齿、琥珀、犀角、金银箔。治在阳明胃者,壮其气。四君子汤倍茯苓。其思虑劳 
心而善恐者,一味鹿角胶酒化,多服效。因肾中阳虚而善恐者,八味丸。 

卷之四怔忡惊恐论治
怔忡惊恐脉候
属性:手厥阴脉动甚,则心澹澹大动,胃络名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虚而有痰则动,更须 
臾发一阵热者是也。以上怔忡脉。 
惊悸脉必结代,寸口脉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病在心胆,其脉必大动,惊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 
不转,不能呼气。以上惊脉。 
恐则脉沉,恐伤肾,脉必沉。其人恐怖,其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色脱也。以上恐脉。 

卷之四怔忡惊恐论治
附方
属性:〔心脾〕x七福饮x 见三卷郁。 
〔气血〕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滋阴〕x左归饮x 见二卷虚损。 
〔补阳〕x右归饮x 见二卷虚损。 
〔三阴〕x大营煎x 见三卷关格。 
〔三阴〕x理阴煎x 见二卷咳嗽。 
〔心火〕x二阴煎x 见本卷癫狂。 
〔心火〕x加减一阴煎x 生地 白芍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钱)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七分) 
〔思郁〕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思郁〕x益营煎x 见本卷痫。 
〔痰火〕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寒痰〕x姜术汤x 姜 术 苓 夏 桂 草 枣 
〔消痰〕x朱砂消痰饮x 胆星(五钱) 朱砂(二钱半) 麝香(二分) 为末,姜汤下。 
〔心火〕x安神丸x 见二卷汗。即朱砂安神丸。又名黄连安神丸。 
〔血虚〕x四物安神汤x 二地 归 芍 参 术 茯神 枣仁 黄连 柏子仁 麦冬 竹茹 乌梅 辰砂 
〔劳神〕x清镇汤x 茯神 枣仁 远志 菖蒲 石莲 当归 生 
地贝母 麦冬 
〔心火〕x天王补心丹x 见一卷火。 
〔安心〕x养心汤x 见二卷劳瘵。 
〔不卧〕x枣仁汤x 参 归 苓 陈草 枣仁 远志 莲子 茯神 姜 枣 
〔思烦〕x养营汤x 参 归 芍 远志 枣仁 茯神 木香 柏子仁 
〔忧郁〕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气结〕x加味四七汤x 夏 朴 苏 草赤苓 茯神 远志 菖蒲 姜 枣 
〔痰火〕x参胡温胆汤x 温胆汤加 人参 柴胡 麦冬 桔梗 甘草 香附 姜 枣 
〔痰火〕x金箔镇心丸x 见本卷癫狂。 
〔水悸〕x茯苓甘草汤x 苓 桂 草 姜 若再加半夏,名半夏茯苓汤。 
〔水凌〕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痰侵〕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通治〕x加味安神丸x 地 芍 归 芎 陈 贝 连 草 茯神 麦冬 远志 枣仁 蜜丸,辰 
砂为衣。 
〔卑 〕x人参养营汤x 见二卷劳瘵。 
〔去痰〕x控涎丹x 见二卷痰饮。 
〔惊魇〕x远志丸x 见本卷痫症。 
〔虚风〕x独活汤x 羌 独 苓 夏 参味 辛 草 前胡 沙参 枣仁 乌梅 姜 
〔肝虚〕x珍珠母丸x 珍珠母(研细,七钱五分) 当归 熟地(各一两五钱) 人参 枣仁 柏子仁 犀角 
茯苓(各一两) 沉香 龙齿(各五分) 炼蜜为丸。 
〔多梦〕x镇心丹x 枣仁 茯苓 茯神 麦冬 五味 肉桂 人参 熟地 龙齿 天冬 远志 山药 
车前 朱砂 蜜丸。 
〔心跳〕x琥珀养心丹x 琥珀 龙齿 远志 菖蒲 茯神 人参 枣仁 生地 当归 黄连 柏子仁 朱砂 
牛黄 猪心血和丸。 
〔神虚〕x妙香散x 见二卷衄。 
〔思烦〕x清心补血汤x 参 苓 归 芍 芎 地 麦 味 陈 栀 草 枣仁 
〔痰扰〕x加味定志丸x 茯苓(三两) 远志 菖蒲(各二两) 人参(一两) 琥珀 郁金(各五钱) 
姜汁糊丸,辰砂为衣。 
〔心跳〕x蕊珠丸x 猪心血(一两) 朱砂(一两) 干青靛花(一匕)将猪心血和靛花,研匀,加朱砂 
和丸,茶下。 
〔肾恐〕x人参散x 人参 枳壳 桂心 甘菊 茯神 山萸 五味 杞子(各七钱五分) 柏子仁 
熟地(各一两) 酒下二钱。 
〔心恐〕x定志丸x 见本卷癫狂。 
〔胃恐〕x四君子汤x 参 苓 术 草 
〔阳虚〕x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胆恐〕x补胆防风汤x 防风(一两) 人参(七分) 细辛 甘草 川芎 茯神 独活 前胡(各八分) 
为末煎。 

卷之四怔忡惊恐论治
怔忡脉案
属性:吴氏 产后不寐,心虚不安,此去血多,而心神失养也。仿养心汤意,熟地、枣仁、茯神、柏子仁、 
麦冬、潞参、五味子、炙草、白芍、三服愈。 
樊 馆课神劳,心虚生热,治以天王补心丹。 
汪氏 病久失调,延成虚损,怔忡汗出,手足心热,坐起眩晕,善饥无寐。诊左寸虚散,右寸关虚弦, 
两尺稍大。此阴亏火炎之渐,惟营虚生内热,故手足如烙,寤烦神失安,故汗液自泄。虚阳挟风上蒙清窍,故 
头目眩晕,肝阳肆横,阳明当其冲,风火消铄故善饥。滋液熄风,全用柔剂,归脾汤去 、术、木香、归、姜。 
加白芍、丹皮、熟地、甘菊(炒),六服渐安。去丹皮、甘菊,再加山药、柏子仁,晚服六味丸全愈。 
殷氏 吐红夜嗽,舌 心惕,自汗不寐,晡寒食减,脘痞不舒,脉虚芤,两寸浮,此营损及卫也。用黄精、 
柏子霜、生 、炙草、杞子、枣仁、茯神、白芍、川贝、龙眼肉、小麦煎汤缓服。当晚稳寐,三剂汗收嗽定矣。又 
十余服,诸症俱愈。 

卷之四怔忡惊恐论治
惊恐脉案
属性:贡氏 惊悸恍惚,不饥不食不寐,脉虚促。病因怒恐而得,胆火上冒则头眩心忡,胸脘刺痛,气结, 
呵欠怯冷,倏烦热多惊,皆阳越失镇,服药鲜效,总由治失其要。先镇浮阳,再议和阴。牡蛎、龙骨(俱 研 
二钱)、磁石(一钱)、柏子仁、连翘心(各五分)、茯神、生枣仁(各二钱)、三服症象大减,改用羚羊 
角(六分)、嫩桑叶(三钱)、熟地、枣仁、茯神、白芍(各二钱)、小麦(一合)、麦冬、半夏(各钱半), 
数服能寐思食矣。 
族女 产后心虚善恐,见闻错妄,此由肝胆怯也。用酸枣仁汤养阴血。枣仁、潞参、当归、茯神、熟地、 
远志、莲子、炙草。服稍定,时恍惚,不思食,去熟地,加竹茹、菖蒲。服渐瘳。 

卷之四
烦躁论治
属性:内热为烦,外热为躁,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热传肺肾,则烦躁俱作。然烦为阳,属有根之火,故但频 
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易治。躁为阴,系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难治。伤寒论中有微烦、 
反烦、复烦、烦满、烦热、烦渴、胸烦、心烦、虚烦、大烦,皆热也。先烦渐躁者为烦躁,先躁复烦者为躁烦。 
烦多属热,亦有阴寒而烦者,伤寒热在表而烦,宜散。桂枝汤。在里而烦,宜下。承气汤。在半表半里而烦, 
宜和。小柴胡汤。在胸膈以上而烦,宜吐。栀豉汤。其阴寒而烦,则有恶寒蜷卧,及下利厥逆,吐蛔之症, 
宜温。温用四逆汤,蛔用乌梅丸。若烦而足冷脉沉微者,此阴症之烦也,急用参附热剂温之。悸而烦为虚,建 
中汤。烦而悸为热,调胃承气汤。如内伤阴虚火动而烦,宜生脉散加生地黄、熟地黄、茯神、枣仁。或不得 
卧而烦,朱砂安神丸。若不烦而躁,欲卧泥水中,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此为阴盛格阳。《活人书》用霹雳散, 
或附子理中汤、附子四逆汤。其脉必沉细疾,肢体厥冷,躁扰不欲饮水是也。若误认为热,投以凉药,顷刻死 
矣。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龙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 
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下后,昼烦躁, 
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 
更有阴中伏阳烦躁者,头疼身温,指末冷,胸满恶心,脉沉伏,按至骨若有力,须破散阴气,导达真火。 
《本事》用破阴丹。阴中伏阳症,用热药助阳,则为阴所隔绝,不能导引真阳。用冷药,则所伏真火,立 
见消亡,用破阴丹,使水升火降,得汗而解矣。其杂症虚烦,因津涸燥结而烦者,人参固本丸加枣仁、竹叶。 
因血虚烦渴,至夜躁热尤甚者,当归补血汤。因肾水下竭,心火上炎而烦者,生料六味丸煎服。病后余热欲吐, 
虚烦不安者,人参竹叶汤、竹茹汤。病久烦热不止,六味汤加枣仁。肥人虚烦不眠为痰,温胆汤。烦而溺涩 
者,五苓散加滑石。烦而呕者,橘皮汤。 
《活人书》曰∶阴气少,阳气胜,则热而烦,故太阳经伤风,多烦而躁也。戴元礼曰∶烦躁,阴阳经皆 
有之,阳明经有燥屎故烦,此当下。承气汤。太阳经已得汗,渴烦者,五苓散。少阳胸满而烦,小柴胡汤。 
阴烦,少阴为多,由阳气传入阴经,阴得阳而烦,自利而渴,烦不眠者,辰砂五苓散。若非是阳气传阴,阴气 
犯阴经,吐利,手足厥冷而烦。经云∶阳虚阴乘之,故烦。又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吴茱萸汤,甚者四逆 
汤加葱白二茎。外有虚烦一症,乃病愈后阴阳未复,时发烦热。竹叶石膏汤。 
李东垣曰∶血虚发躁,烦渴引饮,至夜尤甚,脉洪大,按之无力。当归补血汤。若以白虎汤服之,则误矣。 
若脉浮大,按之散,此虚极将脱。人参生脉散。 
许学士治李信道,六脉沉伏不见,按至骨,若有力,头痛身温,烦躁指冷,胸中满,恶心,此阴中伏阳, 
仲景法中无此症。用冷药则所伏真火愈消,即用热剂助阳,先为阴遏,绝不能导引真阳,须用破散阴气, 
导达真火之药,使水升火降,然后得汗而解。与破阴丹二百粒,作一服,冷盐汤下。不时烦躁狂热,手足躁扰, 
其家大惊。许曰∶俗所谓换阳也。须臾稍定,略睡身汗凉解。又治一人,伤寒身热,无汗谵语、下后大便不 
通三日矣,非躁非烦、终夜不得卧,时发叹息。许曰∶此懊 怫郁二症俱作,由胃中有燥屎也。与承气汤下 
之,愈。《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 
安。仲景云∶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微烦,有燥屎者,可攻。又云∶有微热,怫郁不卧者,有燥屎。又云∶胃 
中燥,大便坚,必谵语,皆承气汤症也。 

卷之四烦躁论治
附方
属性:〔表症〕x桂枝汤x 桂 芍 草 姜 枣 
〔里症〕x大承气汤x 见一卷温。 
〔半表里〕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虚烦〕x栀豉汤x 栀子 豆豉 
〔阴寒〕x四逆汤x 见一卷暑。 
〔蛔烦〕x乌梅丸x 见三卷呕吐。 
〔悸烦〕x建中汤x 见二卷衄血。小建中汤加黄 ,名黄 建中汤。 
〔烦实〕x调胃承气汤x 见二卷汗。 
〔内伤〕x生脉散x 参 味 麦 
〔神烦〕x朱砂安神丸x 见二卷汗。 
〔阴盛〕x霹雳散x 川附子一枚 烧灰存性,为末,作一服,蜜水调。 
〔阴躁〕x附子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表汗〕x大青龙汤x 麻 桂 杏 膏 草 姜 枣 
〔阳虚〕x干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