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类证治裁-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补〕x保和汤x 参 术 苓 草 夏 陈 藿香 砂仁 香附 木香 姜 枣
〔散满〕x三因七气汤x 见二卷咳嗽。
〔消滞〕x大和中饮x 见本卷饮食。
〔消补〕x枳术丸x 枳实(一两) 白术(二两) 为末,以全荷叶裹烧,
饭捣丸,米饮下。
〔消补〕x资生丸x 参 术 陈 苓 曲 朴 草 山药 薏 苡 楂肉 黄连 扁豆 白蔻 莲子
麦芽 芡实 桔梗 藿香 泽泻 蜜丸。
〔温补〕x养中煎x 见本卷饮食。
〔归脾〕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温利〕x治中汤x 见本卷饮食。
〔和肝〕x解肝煎x 见本卷诸气。
〔理肺〕x清肺饮x 见二卷痰饮。
〔消结〕x小陷胸汤x 见一卷温。
〔祛暑〕x三物香薷饮x 香薷(一两) 浓朴 扁豆(各五钱) 冷服
〔却暑〕x消暑丸x 见一卷暑。
〔淡渗〕x六一散x 见一卷温。
〔除湿〕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燥湿〕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暑泻〕x连理汤x 见一卷暑。
卷之三痞满论治
痞满脉案
属性:金氏 寒热拘急,脉不紧数,胃痛,饮入辄呕,中焦痞阻,溺涩痛。宜宣通法。白通草、制半夏、橘白、
草豆蔻、枳壳、苏梗、赤苓、甘草梢、煨姜。一啜症减,痞满未除。用泻心法。半夏、黄连(俱姜汁炒)、黄芩、
干姜、陈皮、枳壳、甘草梢、木通、山栀。二服全安。
殷氏 身热胸痞,气促微咳,呕吐粥饮,痰粘溺涩,经止数月,脉息三五不调,兼带浮数。医投桂、
附热剂,致咽喉肿碍,格阳于上,予谓此怀妊恶阻,兼外感也。宜辛凉以解痰热。用豆豉、杏仁、蒌皮、鲜
竹茹、陈皮、茯苓、制半夏、枇杷叶。二服热退痞消。
张氏 寒热似疟,胸痞不食,汗止腋下。阅所服方,混用枳、朴、楂、 、槟榔、青皮之属。此邪在上焦,
误行克伐,徒伤中下焦耳。予用半夏泻心汤去芩、连、甘草,加柴胡、煨姜、蒌皮、
苏梗、茯苓。数服随愈。
巢氏 发热胸痞,时呕,胀入背胁,脉沉小。仿小陷胸汤。用半夏、栝蒌、枳壳、陈皮、茯苓,加姜煎。
二服病除。
卷之三
肿胀论治
属性:肿在外属水,胀在内属气。肿分阳水阴水,胀别气实气虚。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水。因肺脾虚,
致水溢者,为阴水。浊气在上为实胀,中气不运为虚胀。辨其位,则脏腑、脉络、皮肤、上下、表里皆有之。
辨其因,则寒热、湿痰、气血、郁滞、虫积皆致之。经云∶三阴结谓之水。三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也。
又云∶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实胀也。又曰∶饮食起居失节,入五脏,则腹满闭实。此虚胀也。又曰∶脏
寒生满病。此寒胀也。又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此热胀也。又曰∶营气循脉,卫气逆之,为脉胀,卫
气并脉,循分肉为肤胀。又经论五脏六腑之胀甚详,不备录。岐伯曰∶水始起,目窠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水已成,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光肿如泡。
此水肿也。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腹
胀也。皮浓色苍,一身尽肿,或自上而下者,多属气。皮薄色泽,肿有分界,或自下而上者,多属水。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鼓胀也。肤胀属肺,鼓胀属脾。别有蛊胀,因气血
郁痹,久则凝滞不行,腹形充大,中实有物,非蛊即血,非如鼓胀之腹皮 急,中空无物也。有单腹胀,四肢
不肿,但腹胀也,症最难治。亦名蛊胀。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肾何以聚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是知肿胀无不由肺脾肾者,以肺主气化,脾主
运输,肾主藏液也。且胀不必兼肿,肿则或兼胀,亦有肿胀并至者。病在水分,以治水为主,而兼理气,
气化水自化也。病在气分,以理气为主,而兼利水,水行气亦行也。但其间虚实必辨。凡阳症必热,热者多
实;阴症必寒,寒者多虚;溺赤便秘,脉数有力,为实;溺清便泻,
脉微无力,为虚;实者六淫外客,饮食内伤,忽然浮肿,其来必速;虚者情志操劳,酒色过度,病后气虚,
其肿渐至。知此而后治法可详。治水肿,必健脾导水,实脾饮。治鼓胀,必通腑疏肝,草果、浓朴、益智、
青皮、枳壳、牛膝、腹皮。湿在下者,用分利,小厘清饮,大橘皮汤。湿在上中下者,用分消,通草、杏仁、
浓朴、海金砂、木通、鸡内金、陈皮、菔子。湿浊在里者,洁净腑,四苓散、六一散。膀胱为净腑。洁,渗
利也。风水脉浮者,开鬼门,越婢汤。腠理为鬼门。开,发汗也。肺脾不运者,消皮水,防己茯苓汤、五皮饮。
按五水∶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仲景曰∶风水脉浮,骨节疼痛,恶风。皮水脉亦浮,跗肿,按
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汗。正水脉沉迟,身发热,自喘。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
迟,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发痈脓。肺气壅热者,用肃降,麦门冬汤加茯苓皮、山栀、滑石、杏
仁、薏苡仁、淡豆豉。脘痞郁热者,用苦降,半夏泻心汤。清阳痞结者,通腑阳,栝蒌、杏仁、半夏、茯苓、
薤白、姜。胃满浊逆者,泄肝木,杏仁、浓朴、槟榔、椒目、吴茱萸、川楝子。胃阳虚者,用温通,人参、
橘白、半夏、砂仁、荜茇、姜。脾阳虚者,用健运,六君子汤加益智、神曲。脾肾阳虚者,用气化,肾气汤。
中气陷者,用升提,补中汤。木邪侮土者,和肝胃,木香、枳壳、白芍、竹茹、木瓜、陈皮、当归。肝经郁热
者,降逆火,山栀、丹皮、黄连、钩藤、青皮、金橘。暴怒伤肝者,平逆气,解肝煎。三焦壅滞者,用疏利,
廓清饮。湿热夹滞者,兼消利,鸡金散。食滞中满者,专消导,和中丸。气虚中满者,兼消补,消导宽中汤。
气虚兼寒者,宜温补,理中汤、温胃饮。气血郁积,夹湿热者,平肝胃,小温中丸。清浊混淆,气喘溺少,通
身肿胀者,暖下泄浊,禹余粮丸。湿热痰积,脉实有力者,涤宿水,禹功散、导水丸,神佑丸。血沫凝涩经隧
者,利搜逐,桃仁承气汤。胀实坚满拒按者,大小承气汤。病后虚肿,及产后面浮足肿者,补元气,六君子汤、
归脾丸。单腹胀症多属腑,腑宜通,勿用滋腻守补,沙苑子、益智、茯苓、牛膝、枳壳、车前子、砂仁壳、
麻仁、郁李仁、椒目、杏仁、栝
萎仁、大腹皮。单腹胀俗名蜘蛛胀,腹肿,四肢瘦,由脾气虚极,真脏已伤也。论中属腑句宜活参。妇人先
肿胀而后经断者,为水分;先经断而后肿胀者为血分。水分,五皮饮送通经丸。血分,通经丸。先喘而后胀者,
治在肺,五皮五子饮。先胀而后喘者,治在脾,理中汤、肾气丸。水肿先起于腹,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起于
四肢,后归于腹者死。凡病水分,皆阴胜,与气分不同。水肿症其色明润,其皮光薄,其肿不速,每自下而
上,按肉如泥,肿有分界。病在气分,则阳症阴症皆有之,若病在水分,多阴症。凡虚肿溺涩,香苏散。湿胜
不化,胃苓汤。湿滞中满,白术丸、枳术丸。因于肺者,五皮饮。因于脾者,补中汤。因肾阴虚,真阳无以化
者,六味丸加牛膝、车前。因肾中命火衰,不能蒸动关门者,肾气丸。夫水为至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
其制在脾。肾虚则关闭,其水必逆而上泛,脾不能制而反为水所渍,故肌肉浮肿;肺不能化而反为水所凌,
故气息喘急,皆阴胜之害也。经言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所谓气化者,即右肾命门真火也。火衰则不能蒸动
肾之关门,而水聚焉。肾气丸,以桂附蒸动其关,积水始下,以阳主开也。此法不独治水肿,凡治胀者,
其要亦在通阳而已。
凡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恐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当以启峻汤峻补其下,疏启其中,
故气得峻补,则上行而启其中,中焦营运,壅滞疏通,中满自消,下虚自实。经所谓塞因塞用也。若水肿喘促,
清理肺气为主,凡禽畜无肺者无溺,故水肿宜清肺也。
肿胀症,须分阴阳,湿热壅滞属阳,浊气凝滞属阴。阳症按之痛,阴症按之不痛。阳症起于中焦,
阴症起于下焦。阳症治在腑,阴症治在脏。阳症宜清,阴症宜温。毫厘千里,不可不辨。
肿症易治,胀症难治。肿辨阳水阴水,阳水易治,阴水难治。胀症头绪更多,首辨有形无形。无形则轻
剂宣通,有形则重剂攻伐。又须辨在络在经,在腑在脏,经络易治,脏腑难治。又须察虚实,实者可治,虚者难
治,此其大纲也。然后再辨其因寒因热,因湿因痰,因气因血,因滞因积,审而治之。
徐灵胎曰∶胀满症,即使正虚,终属邪实,古人慎用补法。又胀必有湿热,倘胀满或有有形之物,宜缓
下之。湿热无形,滞积有质,宜辨。按胀在肠胃,则食入胀加,治在通腑。若二便通调,则胀在脏,即肝脾肾
等脏,如《灵枢》所论。或胀在肠外三焦脂膜间。《灵枢》所以谓胀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也。
治在辨其阴阳虚实,上下表里,皮肤经络,气分,血分,水分。因寒因热,因湿因郁,因痰饮,因积滞。
或有形无形,宜汗宜利,宜分消,宜辛泄,宜清肃,宜温通,宜升举,宜疏利,宜补摄,宜开郁,宜缓攻,
宜软坚化痞,宜理瘀导滞。要在宣通,勿用守补。若肿症身面大势已退,其肢节足跗之水湿浸润未消,
宜针刺以决其流,此出路也。
卷之三肿胀论治
肿胀脉候
属性:沉而滑,浮而迟,弦而紧者,皆水肿。盛而紧,大坚以涩,迟而滑者,皆胀满。二病之脉,实大可治,
虚微难治。
肿由腹散入四肢,可治;由四肢胀入腹,难治。凡水肿病,唇黑,肝伤;缺盆平,心伤;脐突,脾伤;
背平,肺伤;足心平,肾伤,五者不治。《灵枢经》曰∶腹胀,身热,脉大,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
脉大,二逆也;腹胀大,四末清脱形,泄甚,三逆也;腹胀,便血,四逆也。并不治。腹胀肚见青筋,
腹胀便泄,久疟虚肿,皆不治。
卷之三肿胀论治
附方
属性:〔阴水〕x实脾饮x 见一卷湿。
〔利湿〕x小厘清饮x 见一卷湿。
〔阳水〕x大橘皮汤x 五苓散合六一散,再加 陈皮 木香 槟榔 姜
〔泄浊〕x四苓散x 见一卷暑。
〔利湿〕x六一散x 见一卷温。
〔风水〕x越婢汤x 见二卷咳嗽。
〔皮水〕x防己茯苓汤x 防己 黄 茯苓 甘草 桂枝
〔肤胀〕x五皮饮x 大腹皮 赤茯皮 陈皮 桑白皮 姜皮
〔肿水〕x麦门冬汤x 麦冬(五十枚) 粳米(五十粒)
〔痞满〕x半夏泻心汤x 见一卷温。
〔健运〕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阳虚〕x金匮肾气丸x 见二卷虚损。
〔补中〕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肝逆〕x解肝煎x 见本卷诸气。
〔三焦〕x廓清饮x 陈 苓 枳 朴 泽泻 大腹皮 莱菔子 白芥子
〔消滞〕x鸡金散x 鸡内金 沉香 砂仁 陈香橼 为末,参汤下。
〔消导〕x和中丸x 陈 苓 夏 枳 楂 曲 麦芽 砂仁 五谷虫 香附
〔消补〕x宽中汤x 陈 苓 夏 枳 楂 曲 术 朴 莱菔子 姜
〔温补〕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温胃〕x温胃饮x 见一卷中风。
〔湿热〕x小温中丸x 二陈汤加 白术 神曲 生香附 苦参 黄连 针砂 醋水打神曲糊丸。
〔寒湿〕x禹余粮丸x 禹余粮 蛇含石 针砂 羌活 川芎 蓬术 三棱 白蔻 蒺藜 陈皮 青皮
本香 大茴香 牛膝 当归 炮姜 附子 肉桂 研细,神曲糊丸。叶天士去附子、蓬术、青皮,加茯苓。
〔导水〕x禹功丸x 黑牵牛 茴香 姜汁 调服,或加木香。
〔攻下〕x神芎导水丸x 芩 连 黑丑 川芎 薄荷 大黄 滑石 水丸。
〔峻下〕x舟车神佑丸x 甘遂 大戟 芫花 大黄 轻粉 黑丑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水丸。
〔蓄血〕x桃仁承气汤x 见一卷疫。
〔攻滞〕x大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补脾〕x归脾丸x 见二卷劳瘵。
〔经断〕x通经丸x 赤芍 归尾 生地 川芎 牛膝 红花 桃仁 香附 琥珀 苏木屑 五灵脂
〔水胀〕x五皮五子饮x 五皮饮加 苏子 车前子 大腹子 葶苈子 菟丝子 入猪肝煮,蘸蒜食。
〔虚肿〕x香苏散x 橘红 防己 木通 苏叶 生姜
〔利湿〕x胃苓汤x 见一卷中风。
〔气虚〕x白术散x 术 苓 陈 曲 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