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类证治裁-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枣。甘酸为佐。山药、茯苓、枣仁、山萸、五味、牛膝、白芍。又如天真丸、海参胶,乌骨鸡丸、河车膏、
燕窝饮,皆血肉有情补法。血虚热,当凉润。生地,麦冬、莲子、茯神、小麦、沙参、玉竹、藕汁、茅根、
童便。血虚寒,宜辛热。桂心、炮姜、杜仲、沉香,必火不归元者用之。气逆血升,宜苦降。山栀、丹皮、
赤芍、栝蒌、枳壳、杏仁、苏子、郁金。血热妄行,宜咸寒苦寒。犀角、元参、三七、鲜生地、黄连、黄芩、
知母、青黛。血虚而滞,宜辛甘以和之。桂枝、当归、橘皮、丹参、泽兰、益母、侧柏叶。血滞而痛,宜辛
温以行之。韭汁、当归须、延胡、郁金、便香附、五灵脂、降香末。血陷下,宜辛苦香以举之。白芷、川芎、
升麻。血滑脱,宜酸涩收之。花蕊石、续断、白芨、莲房、地榆、百草霜、乌梅、蒲黄灰、棕灰、发灰。气
虚血脱,宜温补以摄之。人参、黄 、白术、炙草。血枯经闭,宜咸温以通之。乌 鱼骨、 茹、牛膝、肉
苁蓉。血瘀而结,宜苦泻之,酸泄之。大黄、桃仁、三棱、苏木、红曲、红花、茜根、山楂、琥珀。血积
而坚,宜咸寒以软之。元明粉、牡蛎、青盐、旋复花、秋石、鲮鲤甲。血燥,宜甘润以滑之。乳酪、蜂蜜、
黄明胶、核桃肉、柏子仁、鸡蛋黄、麻仁、芝麻。其风淫袭血,散之。防风、炒荆芥、秦艽、紫苏叶。温邪
呛血,清之。甘蔗、甜梨、石斛、银花露、天冬、象贝母。暑 嗽血,凉之。杏仁、扁豆、沙参、竹叶、
麦冬、薄荷、百合。火热迫血,泻之。石膏、花粉、连翘、犀角、龙胆草、栀心、地骨皮、生地、丹皮、童便。
此用药类例也。
凡口鼻出血,皆阳盛阴衰,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血自归经矣。然有阳
气本虚,复为寒凉所伤,致脉沉而不浮,尺小于寸,右弱于左,色夭而血黯,宜生脉散加肉桂、熟附、炙草。
继以理中汤、八味丸,间服。若果受寒气,食冷物,血得寒则凝,不归经络,色必黑黯,脉必沉迟,身必清
凉,若此者,不用姜桂,而用凉血之剂,殆矣。
卷之二
吐血论治
属性:(咳血 嗽血 咯血 唾血 呕血附)
吐血,阳亢阴虚症也。症有三因,外因系火风暑燥之邪,内因系肝肾心脾之损,不内外因系坠跌努力烟酒
之伤。外因者,火灼风温之呛血,暑瘵燥咳之伤血。邪在肺卫心营,理肺卫,宜甘凉肃降。如沙参、麦冬、贝
母、花粉、玉竹、石斛。治心营,宜轻清滋养。如生地、元参、丹参、连翘、竹叶、茯神。以此二法为宗,
随症加减。火灼则加入苦寒;如山栀、黄芩、知母、地骨皮。风温则参以甘凉;如蔗汁、芦根、羚羊角、
桑叶。暑瘵入营,则兼清润;如杏仁、银花、鲜生地、犀角。燥咳在气,则佐纯甘;如天冬、梨、枣、阿胶。
别有内热外寒吐血者,宜麻黄参芍汤主之。此治客感吐血大略也。内因者,怒动肝火,宜苦辛降气,如苏子、
郁金、降香、丹皮、山栀、栝蒌、橘白。郁损肝阳,宜六郁汤。郁损肝阴,宜甘酸熄风,如阿胶、鸡蛋黄、
金橘、白芍、生地。思伤心脾,宜甘温益营。如保元汤、归脾汤。房劳伤肾,其阴虚失纳者,宜壮水镇阳。
青铅六味饮加五味、牛膝、童便。阳虚不摄者,宜导火归窟。肉桂七味丸加童便。夺精亡血者,急固真元,
大填精血。如人参、海参、熟地、河车胶、杞子、五味、紫石英。此治内损吐血大略也。不内外因者,坠
跌血瘀上泛,先须导下,复元活血汤,代抵当汤。或用韭白汁散之。再用通补。元戎四物汤,或当归、郁金、
牛膝、白芍、三七。若努力伤血,调补,忌用凝涩,宜和营通络理虚。当归建中汤、旋复花汤,或六味饮加
牛膝、杜仲。若烟酒伤肺,烟辛泄肺,酒热戕胃,皆能助火动血。呛血,改定紫菀茸汤去术加芍。饮多伤胃
失血,六君子汤加香、砂、葛花。此治不内外因大略也。以上参用《指南》邵序。凡血来如潮涌,喘息未定,
饮还元水立定。吐血乍止,用燕窝、冰糖各四饯,煎服七日。可不复发。血出汪洋,不即凝者,烦劳动胃火也。
犀角地黄汤加桃仁、藕汁、童便。血出散漫不聚者,烦劳伤肺气也。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麦、味、茯苓、
山药。胁痛吐血者,肝气逆也。化肝煎。神劳吐血者,心气损也。天冬汤。龙焰升,则吐衄骤加,宜潜火。
海参、淡菜、龟甲心、茯神、
熟地、五味子熬膏,秋石汤下。元海空,则行动喘促,速固根蒂。人参、核桃、坎 、杞子、牛膝、五味、
沙苑子、茯苓、人乳粉。胃纳少,则中宫乏镇,须扶胃阳,切勿清嗽。人参建中汤、归 异功散。胃络虚,
则厥阳易犯,急调胃阴,可免升逆。生脉散加白扁豆、沙参、玉竹、石斛、茯神,或《金匮》麦门冬汤去半
夏加杏仁。仁斋所谓血症经久,多以胃药收功也。若夫肺痿吐血,人参固本膏。劳怯吐血,四阴煎。血虚发
热,当归补血汤。血虚发痉,十全大补汤。脾肺气虚,养营汤。络脉不和,当归须、鸡血藤膏、牛膝、降香、
郁金、韭白汁。血色鲜紫,吐后神疲懒言,以补气药摄之;独参汤。血色晦淡,息微脉缓,为血寒不得归经,
以辛甘温摄之。大剂理中汤。尺脉虚弦,大剂生料六味丸,加肉桂。其劳动火,口津干,能食,脉洪数,元
霜紫雪膏。数吐血两口,不渴不发热,数月又发,胸中刺痛,小乌沉汤送黑神散。吐后胸满痛,脉洪大有力,
用当归、丹皮、酒大黄、元明粉、桃仁、延胡,从大便导之。不可骤用止涩,不可专行腻补,不可轻用苦
寒,不可妄用攻伐,审症切脉以调之,勿拘成法可耳。
缪仲淳曰∶吐血有三诀∶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令循经络,不止自止,止
之则血凝,血凝必发热,胸胁痛,病日痼矣。宜补肝不宜伐肝。经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主藏血,吐
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平,而血有所归;伐肝则肝虚不能藏血,愈不止矣。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
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且降火必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
不能统血,血愈不能归经矣。
〔咳血〕因咳见血,系火乘肺金,干咳络伤,而血渗出也。治同嗽血。
〔嗽血〕因嗽时气急喘促,痰杂血丝血点,亦火伤血膜,而血随痰出也。诸家以咳嗽血出于肺,景岳
谓咳嗽咯唾诸血,皆源于肾,以肾脉贯膈,入肺循喉,肺肾相联,因肾水亏,则火烁金,肺燥络损,液涸成痰,
病之标在肺,其本固由肾也。治主壮水清金,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兼润肺止嗽,宜阿胶、贝母、百合、
紫菀。血止后,胃虚食少,气息不续,劫劳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琼玉膏等。其先嗽痰,后见红者,为积痰生
热,宜降痰火;以栝蒌、贝母、山栀、橘红。水煎,下天门冬丸。先见红,后嗽痰者,为阴虚火动,宜滋化
源。六味阿胶饮。阴虚久嗽,痰中血星如珠,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 骨,和童便。久嗽痰带血丝如缕,六味
丸加蛤粉、阿胶、童便,临卧服。嗽血潮热,八珍汤加贝母、五味。嗽血成劳,肌削神疲,五心烦热,咽干颊
赤,盗汗减食,人参饮子,或四君子汤加黄 、鳖甲、麦冬、五味。天士先生曰∶凡咳血之脉,右坚者治在气
分,系震动胃络所致,宜薄味调养胃阴;如生扁豆、茯苓、北沙参、薏苡仁、石斛等。左坚者乃肝肾阴伤所致,
宜地黄、阿胶、杞子、五味等。脉弦胁痛者,宜苏子、桃仁、降香、郁金等。成盆盈碗者,葛可久花蕊石散,
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一症而缕析条分,从此再加分别,则临症有据矣。石顽老人曰∶咳血之脉,微弱平缓易
治;弦数急实,气促声嘶咽痛者,不治。
〔咯血〕不嗽而喉中咯出小血块或血点是也。症最重,由房劳伤肾,火载血升,咯血成块,不比咳嗽痰中
带出也。亦有兼痰咯出者,系肾虚痰泛,初起用白芍、丹皮、茯苓、枣仁、山药、山栀、麦冬、童便,以清手
足少阳厥阴诸经游火。若膈热颊红,咽喉不清,清咽太平丸。后必滋补肾阴,以安其血。六味饮加牛膝、麦冬、
五味。景岳以为心不主血,宜养心汤。嘉言以为阴气上奔,宜四君汤,黄 、山药亦可加入。脾中阳气旺,
而龙雷之火潜伏也。
〔唾血〕鲜血随唾而出,或涎中有血缠如丝、散如点者,多源于肾。右尺虚者,都气丸加桂心。右尺大者,
清唾汤。其有兼心胃者,由脾虚不能摄也。兼心则加味归脾汤,兼胃则七珍散。食少痰清者,异功散加枇杷叶、
扁豆灰。劳嗽唾血者,黄 散。肺痿吐血者,人参平肺散。
〔呕血〕血从脘胁呕出,系木火乘胃所致。良由暴怒火逆,胸满胁痛,伤肝动血。柴胡疏肝散。或负重努
力,伤胃动血。是斋白术散。或饮酒火热上升呕血。葛黄散。或房劳竭力,伤肾呕
血。症必面红足冷,烦躁口渴,生脉散合加减八味丸。或虚劳火升,呕血不止。花蕊石散。
卷之二吐血论治
血症脉候
属性:失血脉数大为阳盛,涩细为血少,细数为阴火郁于血中,芤为失血,弦紧胁痛为瘀结。寸大尺微,为肺中
伏火。尺盛而寸虚,为肾虚阴火。尺滑而疾,为血虚有热。右脉虚大,为脾胃火。左脉数盛,为肝胆火。失
血脉微弱细小和缓者易治;洪数实大弦急,或虽小按之如循刃,及衄血身热,脉至而搏,呕血胸满引背,脉
小而疾,皆不治。咳出白血,似肉似肺,浅红色者死;喘咳失血,气逆,脉见弦紧细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吐唾血,脉细弱者生,实大者死。
卷之二吐血论治
附方
属性:〔心脾〕x归脾汤x 见本卷劳瘵。
〔益肺〕x生脉散x 参 麦 五味
〔虚寒〕x理中汤x 参 术 姜 草
〔补肾〕x六味丸x 七味丸 八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六味丸加五味,名都气丸。
〔热寒〕x麻黄人参芍药汤x 麻 桂 参 归 芍 麦 五 味 草
〔补气〕x保元汤x 见一卷火。
〔壮水〕x青铅六味饮x 六味汤加青铅。
〔导下〕x复元活血汤x 柴胡 当归 花粉 甲片 红花 桃仁 大黄 甘草
〔攻瘀〕x代抵当汤x 大黄 归尾 生地 甲片 元明粉 桂
〔通补〕x元戎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加桃仁、红花。
〔和营〕x当归建中汤x 见一卷伤风,加人参,名人参建中汤。
〔通络〕x旋复花汤x 见本卷痰饮。
〔烟酒〕x紫草茸汤x 紫草茸 白术 泽泻 丹皮 麦冬 犀角 甘草 藕汁 薇衔
〔胃火〕x犀角地黄汤x 见一卷温。
〔肺伤〕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肝逆〕x化肝煎x 青 陈 芍 贝(各二钱) 丹 栀 泽(各钱半)
〔心气〕x天冬汤x 参 归 芍 地 草 二冬 远志 阿胶 没药 藕节 姜
〔胃阳〕x归 异功散x 参 苓 术 草 陈 归
〔胃阴〕x金匮麦门冬汤x 见一卷燥。
〔肺痿〕x人参固本丸x 见一卷中风。
〔劳怯〕x四阴煎x 见本卷痰饮。
〔血虚〕x当归补血汤x (一两) 归(二两)
〔血虚〕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气虚〕x养营汤x 见本卷劳瘵。
〔津涸〕x元霜紫雪膏x 悉尼(六十枚) 藕汁(十杯) 生地汁(十杯) 麦冬汁(五杯) 莱菔汁(五杯)
茅根汁(十杯) 合煎。去渣,入炼蜜(一斤) 饴糖(八两) 姜汁(半杯) 再熬服。
〔胸痛〕x小乌沉汤x 童便制香附(三钱) 乌药(钱半) 炙草(一钱) 沉香(五分磨汁) 加入盐一字。
〔去瘀〕x黑神散x 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 桂心 炮姜 甘草 黑豆(炒去皮) 童便、酒各半,煎。
〔虚劳〕x劫劳散x 见本卷咳嗽。
〔干咳〕x琼玉膏x 见一卷燥。
〔降痰〕x天门冬丸x (一两) 阿胶 茯苓 杏仁 贝母(各五钱) 蜜丸。
〔阴虚〕x六味阿胶饮x 六味丸加阿胶。
〔潮热〕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劳嗽〕x人参饮子x 人参(二钱) 五味(二十粒) 麦 归 芍(各钱半) 甘草(一钱)
〔止血〕x花蕊石散x 花蕊石( 研细,三钱) 以童便煎温调下,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和。
〔逐瘀〕x大黄黄连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咽火〕x清咽太平丸x 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各二两) 桔梗(三两) 蜜丸。
〔补心〕x养心汤x 见本卷劳瘵。
〔唾血〕x清唾汤x 二母 桔梗 元参 黄柏 熟地 天冬 远志 麦冬(各一钱) 炮姜(五分)
〔胃虚〕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