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16部分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起义则明确提出“打倒人剥削人的制度”“民主的社会共和国万岁”,
明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但是失败了,
而1871 年3 月18 日革命则是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六月起义被
称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这是保存或消灭资
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又如1905—1908 年印度民族运动,既要与20
世纪初期的英国联系,还要和1857—1859 年印度民族起义以及1918—1922
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因为它们实际上反映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的三个
阶段,领导力量和起义性质都不同,是在不断发展的。1857—1859 年的印度
民族起义是旧式的起义,但带有反殖的性质。起义中,封建王公是实际领导
者。1905—1908 年印度民族运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是印度民族
资产阶级和地主领导的,开始提出“自治”的主张。1918—1922 年称为民族
解放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群众性的反殖运动。这种变化是随着印度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而变化的。
概念体系的形成,复习课起很重要的作用。许多概念在体系中的地位只
能在复习课中体现,因为平时教学中与以前学过的概念联系是可行的,但与
没学过的概念联系不可能,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同时进行纵横的联
系。

4。形成学生概念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一个概念是上一级概
念的要素,又自成系统,所以,概念的深度要恰当掌握。教科书已注意了这
个问题,但教学中还得重视。例如,蒲鲁东主义、希腊人的城邦,限于学生
的可接受程度,只能适可而止。神圣罗马帝国在教科书中没有足够的材料,
就不必展开。上面提到的西欧封建庄园与罗马大农庄作比较是可行的(当然
对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达到要求),如果能与资本主义农场、

美国的种植园作比较,当然对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农民、奴隶与以前讲的
农奴、奴隶的区别大有好处,但限于材料和要求,就不宜进行。

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通过具体史料的归纳,但是不能都是这样呆板,也不
允许这样呆板。一方面,概念不但要求形成,还要运用,新的概念总是在旧
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反对呆板的做法,课时
也不允许所有概念都这样进行。所以,我也往往采用推理的方法,尤其对理
论概念更是如此。例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已经知道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的必然性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概念去分
析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再如,学生已经知道奴隶
社会的形成以国家出现为标志,因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和奴隶主
阶级已经形成,奴隶主剥削奴隶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就要求学生推理得出
封建制度的形成要看封建地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形成,由此来分析西欧封建
制度形成的材料,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

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有规律的。所以我在教学上很重视“预防为主”。
例如,学生很容易用现在的经验去理解历史现象,因此要常常提醒当时历史
条件与现在的区别。如中世纪城市的概念学生常常会与他所处的现在城市情
况等同起来。所以,我在讲中世纪城市时,配合插图把中世纪城市的道路、
灯光、房屋、交通、卫生等等作具体的描述,否则会形成错误的表象,也就
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又如学生对于历史结论或评语,往往忽略其中的修饰
语或限制词,这在审题时也常出现。因此,对于重要的修饰语我总要强调一
下。例如,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里迄今
发现的和比较完备的都是重要修饰语,尤其是后者,因为已经发现的第一部
成文法典是乌尔诺法典,但只有些残页,而汉谟拉比法典则是比较完备的。
又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学生容易误解为它是第一次资
产阶级革命,而实际上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早。另外,
学生还往往喜欢用学理科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喜欢作一般推理,而不考虑具
体的历史条件,这是常犯的错误。如对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容易混淆;学到
奴隶社会中的平民与贵族斗争时,对平民是奴隶主阶级不理解;对黑衣大食
常认为是阿拉伯帝国的非洲部分等。这些我都注意事先防止。

三、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我翻阅了中国历代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论述,查阅了苏、美、日、英等国
的历史教学大纲,发现无一不把培养爱国情感作为历史教学主要任务。这充
分说明了历史教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负有特殊重要的使命。这是因为历
史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掘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因素,还有一个如何落实到学
生思想感情上的问题。

1。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如果把学生的感情比作一个
湖,要培养学生感情就得在学生感情湖中投上一二块石子,使湖面上不断掀
起波涛,也就是常说的感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对爱国人物的光辉业绩
和爱国事件的材料总是介绍得具体生动,有头有尾,有血有肉,有背景、有
场面、有动态。其实这本来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本身的要

求。我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述自己深有感受的材料时,语调、节奏都会与一
般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感情交流。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国之情。

热爱和仇恨是互相对立的,仇恨敌人越深,对祖国越热爱。因此,充分
揭露帝国主义和卖国贼的罪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时候这方
面的揭露还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直接对象是蒋介石
国民党反动派,教材中大量的史料是对蒋介石的斗争。但是只有把蒋介石卖
国罪行、反人民本质揭露深透,使学生感到这样的统治必须打倒,否则我们
国家不可能取得独立、进步和繁荣,那末对蒋介石斗争的材料,才能起到爱
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又如,由于教科书篇幅的局限,关于美国在五四以前对
中国的侵略揭露不够,使学生对美帝产生许多模糊的看法。我就系统整理了
美国自1784 年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开始对中国侵略的具体史实:如1835
年组织了东印度洋舰队,开始了对中国的炮舰政策;在鸦片贸易中美国仅次
于英国,还特地制造偷运鸦片的飞剪船,进行武装走私;鸦片战争中派舰队
为英国助阵;订立《望厦条约》增加领事裁判权的特殊规定;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美国是与英、法、俄一起策划的,派舰队共同炮轰大沽口、共同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1867 年,美国出兵侵略台湾被当地居民击退;拐骗华工等等。
随着教学的进行,我随时进行补充,取得预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揭露帝
国主义和反动派罪行的同时,还必须运用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反动派斗争的
材料,激起学生敢于斗争的情绪,不然反而会起消极的作用。50 年代,我在
教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是有过教训的,一学期教下来学生的反映是“气死了”,
难道我们的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气气同学吗?所以,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应该有统盘的规划,经过一个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感情,
如何培养,都要作认真考虑。

感情的培养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地培养。
对比一下(如我国世界之最、几个文明古国之比),综合一下(如孙中山革
命思想发展过程),分析一下(如同盟会的纲领),解释一下(如魏源的话
“师夷长技以制夷”),引伸一下(如龙门石窟里有些佛像的头、最早的雕
版印刷《金刚经》现在都在帝国主义的博物馆里),提一个问题(如希腊对
波斯的马拉松战役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吟一句诗(如谭嗣同在狱中写的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联系一下现实等等,只要思想上
重视,都能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反之,很好的爱国主义材料会得不
到应有的效果。有一次,在讲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后,我问学生,“为什么
说长征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学生用大量史实说明红
军如何克服困难,不怕艰验。连问几个学生都没补充。我就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叛国者为了逃避边防军的追查,克服了不少困难,遇到了不少险象,能
说他是英雄好汉吗?学生们齐声说,“红军是为了抗日救国”,并且报以会
心的微笑。这时教育几句,效果较好。又如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但
是在历史教科书里主要介绍了他对清政府斗争的史实,如果不注意,学生会
只认为他是一个革命者,有的甚至认为他不是一个爱国者。因此,我在讲孙
中山思想发展过程和兴中会章程时,有意地强调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思想,最
后在评价孙中山的时候,要学生思索:为什么孙中山会实现“三大政策”的
伟大转变,并坚持斗争到生命最后一息?我以孙中山自己的话,放弃医人的
事业,从事医国的事业作为结束。这样才能把革命者和爱国者统一起来,也


才能完整地留下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形象。

2。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爱国主义。我认为在历
史教学中结合史实使学生弄清这些区别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
感情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对清政府实施的闭关政策和
义和团的排外措施,既要肯定它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作用,但也要
说明,这种做法是狭隘的,是不可取的。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
际提出“保卫祖国”的口号说明它的破产,而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
国内战争”的口号所以是正确的,应该作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对剥削阶
级的国家机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怜惜,而且要无情地摧毁它,把革命要求和
爱国主义统一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当帝国主义入侵(如日本发
动侵华战争),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环境受到威胁的时候,
尽管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机器而抗战,但在客观上
与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结成抗战的统一战线(如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讲到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英雄贞德得不到查理太子
的支持时,就要具体分析查理所以不支持贞德的原因,是害怕人民力量的兴
起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爱国是
没有自由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才有爱国的自由。
3。爱国主义是一种觉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把历史与学生拉得近一
些,对提高学生觉悟是有好处的。我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问学生,北京的学
生为什么首先发动?学生列举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的教育、消息灵通等。我接着问,“那末青年学生的内在原因呢?”
通过热烈讨论,“青年应该最少保守,最富有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就容易
为大家所接受了。在介绍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后,问学生,如果你在这种情况
下准备怎么办?然后再介绍爱国人物或事件,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上与爱
国者进行比较,至少可使他们懂得,在某些情况下作为爱国者应该怎么办。
觉悟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而加深的,不断使学生懂得爱国者应该怎样,也是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4。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思想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各方面
的教育如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都是
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丝毫也不意味削弱其他方面的教
育,而加强其他方面的教育,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
命传统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
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让学生
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末学生热爱社会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