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混球 >

第573部分

明末混球-第573部分

小说: 明末混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磷肥加工厂里,成吨筛选过的矿砂被倒入酸池,然后咕嘟哮的作啧,冒起一片片白色泡末,整个车间都弥漫着呛人的白汽,所有工人都戴着一个猪鼻子一样的防毒面具,浑身是汗,紧张地劳动着。外面的水车带动排气扇将这种有毒的气体抽出去,通过冷凝塔凝成一种酸性液体,再收集起来加工一下就成了磷酸。这也是个好东西,在配酸的时候可以将它加进去循环使用,也可以把它添加到饲料中去,反正用途很多。不过现在它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做耐火水泥。

    在磷肥加工厂工作无疑是很辛苦的,尽管有防毒面罩,但磷酸气体还是会严重危害健康,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患上职业病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因此每个工人只能在磷肥厂工作五年,五年之后必须离职,这让工人们颇为不满,磷肥厂的工资高啊,是纺织厂女工的五倍,如果能多干几年,他们儿女这辈子都不用愁了!工人们辛勤工作,把一堆堆磷矿变成了肥料,每个月都有上千吨磷肥通过长江运往下游地区,然后被撒进田里,让作物长势更加旺盛,让丰收不再是奢望,而付出的代价却是一批批工人带着或轻或重的职业病离开工厂,其中一些人一辈子都将被疾病困扰。

    南阳和洛阳的养殖场同样在向下游输送着大量肥料。由于人口暴增,消费能力也在大幅增长,南阳和洛阳各地大型家禽养殖场、养牛场、养羊场以及养马场甚至养驴场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些家伙既能吃又能拉,每天都有成吨的粪肥从养殖场清出来,供应周边的农场。南阳、洛阳地区消化不了这么多,专门有人将晒干的粪肥装船运往湖广地区低价出售,薄利多销,生意还蛮不错的————这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农家肥。

    农药厂全年都没有休息的时候,忙着用简陋的机器将各种富含鱼藤酮的植物加工成粉末,再包装出售。鉴于农药生意实在太过火爆了,工人们长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四月份的时候,杨梦龙在武汉地区又建了一个农药厂,洋鬼子从东南亚收购过来的毒鱼藤和杀虫菊一船船的运过来,然后在车间里变成农药出售。这项工作同样相当危险,好几次有傻逼偷食要加工成农药的果子,然后一命呜呼,弄得工厂负责人暴跳如雷。好在这种农药仍然属于绿色农药的范畴,跟化工农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要别自己犯傻,看到送过来加工的东西貌似很好吃的样子偷偷带一个去吃就不会有事,在农药厂工作的工人没有职业病之忧,工资还相当高。

    “明年在广州和长沙分别再建两座大型农药厂,每个月生产的农药不能少于两万斤。此外硫酸厂、水泥厂也要抽一部份熟练的工人过去,把这些都建起来,一直从北方运下去太费时费力了。”在南阳知府衙门里,方逸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方孔炤面有难色:“这样做妥吗?”

    方逸之说:“有什么不妥的?不仅如此,明年还要修建几座大型水库,在旱季蓄水抗洪,在雨季分洪,让江汉平原免受旱涝之灾。这些水库的工程设计已经开始进行了,初步估计,需要的钢铁和水泥都是以万吨算的,你们要作好准备。”

    一众官员坚定的点头,对他们来说,能用钢铁水泥解决的事情就不算事。

    方孔炤忍不住说:“这样一来,所耗费的钱财和人力可就十分惊人了,老百姓受得了吗?”

    方逸之微笑:“钱总要花出去才算钱,留在手里只不过是一堆硬梆梆的,寒不能衣饥不能食的金属而已。”

    方孔炤说:“怕就怕这样一来老百姓财力耗尽”

    方逸之一脸诧异:“是官府拨款下去请他们帮忙施工,他们到工地来干活有饭吃有工钱拿,怎么会耗尽他们的财力?应该是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带来商机才对啊!”

    方孔炤哑然

    原来在这位仁兄眼里,搞这样的大工程都是老百姓集资的,一下子弄这么多水库,会把老百姓的血吸干,他做梦都没想到方逸之不仅不要老百姓筹钱,还要花钱请人家帮工

    什么叫会错意?这就是了。

    在这帮头头脑脑讨论着明年的计划的时候,外面,水泥厂的烟囱仍在喷吐着烟柱,钢铁厂的高炉里钢水在奔涌,纺织厂的纺纱车吱吱呀呀的转动着,将亚麻纤维和棉花纺成精美的布匹。至于淀粉厂,更是到了生产的高峰季节,成车成车的土豆和甘薯运进去,然后变成成车的淀粉运出来,然后送往粮库、酿酒厂、饴糖加工厂、饲料厂变成粮食、烈酒和酒精、金黄的饴粮,以及禽畜饲料。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无霸型工厂,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物资,变成强大的经济推力推动整座城市狂飙式发展。

    随着蒸汽机时代的到来,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遥远的辽东,杨梦龙看完了从南阳寄过来的信,乐得他跑到码头冲着大海放声长啸,把毛永俊吓坏了,小声问扎吉冲翁:“侯爷这是怎么了?”

    扎吉冲翁一脸淡定:“大概是得到什么好消息,乐坏了吧?”

    毛永俊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吓死我了!”扭头冲一帮好奇地往这边张望的士兵怒吼:“继续训练,不许东张西望,否则鸭子步!”

    一提鸭子步,士兵们胯间便隐隐作痛,不敢再作怪,加倍卖力的训练起来。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支军队总算有点令行禁止的样子了

一三四 我们不能乘人之危() 
总体而言,今年大明还算平静。那该死的小冰河气候仍然在考验着大明,旱灾蝗灾冰雹接连不断,各地粮食抢收的噩耗时有传来,简直就是把人往死里逼的节奏。不过,在灾情最为严重的中原和西北地区,这股能将一个政权生生压碎的压力已经有了宣泄的渠道,一来是大明那两支擎天柱实在是出色,颇有先见之明的在各自的辖区内修建了大量水利设施,比如说水泥建造的水渠,大型螺旋泵,还有灌井等等,至少在他们的辖区内,天灾影响不大,除非地下水被抽干了,否则庄稼是不会旱死的。同时土豆这种高产作物的推广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比如说在灾情严重的时候招募大量人手修水泥路,以工代赈,既让老百姓有饭可吃,又改善了交通条件。

    最最重要的是,大明重新控制了银川平原,并且大力往外扩张,大有夺下整个河套平原的势头!

    在开国初期,明朝曾经短暂地统治河套平原,但随后就放弃了,只留下一些据点监视河套平原的风吹草动,全力确保银川平原。不是大明不知道河套平原的价值,更不是他们不想要这块旱涝保收的沃土,实在是想控制这块土地太难了!河套平原宜农宜牧,对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来说都是一块宝地,谁都不愿意放弃,明军驻扎在河套平原,势必会遭到来自整个蒙古高原的反击,而河套平原又太过窄长,以明军的实力,想防住如此漫长的地带实在太困难了,不得不放弃。等到明末,别说河套平原,连银川平原都成了蒙古人的猎场,每年春季和秋季,必然有大批蒙古骑兵越过边墙跑过来收割一茬人口和财物,三番几次下来,富庶的银川平原也变得人烟稀少了。谁也没想到天雄军移镇西北仅仅一年,硬是凭着万余兵力摁着蒙古人的头一路狂扁,打得他们毫无脾气,牢牢控制住了银川平原,然后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招纳移民!在陕西和宁夏,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拖家带口,在官府的帮助下迁往银川平原,在那里获取土地和免费的农具、种子,重新开发银川平原。而煤矿的开采和供暖技术的成熟也极大地改善了那边的生活条件,有足够的煤,在冬天是不必担心会被冻死的。同时天雄军还夺下了乌兰察布,这些土地同样也需要大量人口去开发,有地种,有饭吃,鬼才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啊?

    即便是寒冬季节,仍然可以看到大批农民拖家带口,挣扎着往塞外走去,倒下的就倒下了,没倒下的继续走,只要能到达天雄军的辖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同时应卢象升的要求,明廷搜罗大批关押在监狱里的罪犯往边关送,没办法,地盘太大,人太少,得多弄一些人口过来充实呀,不然怎么守得过来!

    天雄军也没闲着,只要天气允许他们都会出动,驱逐蒙古部落,然后打水泥桩,拉铁丝网圈地,然后搭帐篷。移民一到,帐篷、煤炭、炊具什么都准备好了,然后天雄军会给他们一套皮甲,一杆燧发枪,一包种子,从今以后这块地就属于他们了,当蒙古人骑着马杀回来试图冲破铁丝网杀进来的时候,他们将持枪死战,直到全军覆没或者天雄军援兵到来。而交给他们的种子也是根据土地的质量而定的,比较干旱的地方,给他们的就是甜菜、油菜、大麦、大豆、葵瓜子或者黑麦草种子,灌溉比较方便的地方则给小麦和土豆,最好的地方给稻种。土地的分配原则是农民给湿地,罪犯给旱地。至于原本生活在那里的蒙古牧民,他们可以选择到天雄军或者汉族商人开办的牧场和军马场干活,也可以选择迁到更远的地方去,反正这块地没他们的份了。这种赤裸裸的扩张无疑激怒了桀骜不驯的蒙古人,整个冬季,河套地区上的流血冲突接连不断,被驱逐的蒙古牧民拼死袭击殖民据点,而殖民据点内的武装移民则用火枪和弓弩还以颜色。曾让明军头疼万分甚至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在铁丝网外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往往集中好几百人去打一个一百来户的移民据点也打不下来,反而要扔下上百条人命。蒙古人一直认为汉人懦弱不善战,在那一个个被两米多高的铁丝网包围的殖民据点外,他们总算见识了汉人骨子里的血性爆发出来之后是什么样子的,男人死了女人上,女人死了孩子上,反正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他们就别想进来,那种剽悍,让他们为之胆寒!

    ————敢迁到这种地方定居的人,有几个是乖宝宝?再说了,老婆孩子都在这里,四下里又是一片旷野,逃都没法逃,只能死战到底!

    带刺铁丝网和地雷的应用让蒙古骑兵吃足了苦头,殖民据点的防御设施看似简陋,却怎么也打不下来。更加要命的是武装移民手里的燧发枪和弩,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了,很多蒙古骑兵都还没有冲到骑弓的有效射程,就被轰下马来了。最夸张的是,每个殖民据点都有两到三门天雄军仿制的钢制佛郎机炮,武装移民被打急了,佛郎机炮那是说轰就轰,而且专打霰弹,瞅准时机来一发,一炮就能轰掉四五十人!可以说,武装移民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蒙古草原的霸主遇上了强劲的对手。最让他们感到委屈的是,每当他们袭击了殖民据点之后,甭管有没有打下来,天雄军都必将大举报复,大批武装到牙齿的骑兵气势汹汹的跑到他们的部落来砍人,一个个部落就这样彻底消失在漫天风雪之中,除了被烧毁的帐篷和横卧一地的尸体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来。

    民族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爆发的战斗,就是如此的残酷和血腥。

    面对源源不断涌来的武装移民,蒙古诸部都无能为力,他们看着那长城般在大草原上蜿蜒的铁丝网,终于体会到了匈奴、突厥这些游牧民族面对连绵万里的长城时的屈辱和无奈。没错,在游牧民族眼里,长城就是万恶的汉民族狂圈地盘的产物,陕西、河套、河东、河北、漠南、西域这些原本属于他们的故土就这样被一块块的圈了进去,然后就“自古以来”了。再说他们的麻烦并不仅止于武装移民的扩张浪潮,天灾也在折磨着他们。

    是的,天灾。

    这种天灾对于那些狂热的武装移民来说几乎毫无影响,但是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却是致命的:

    这个冬天,整个蒙古高原出奇的暖和,雪下得非常少!

    对于武装移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这个冬天并不是那么难熬。但是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种气候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死神在悄无声息间降临。

    谁都知道,除了临近黄河那一圈之外,整个蒙古高原都是相当干旱的,尤其是冬季。放牧需要大量的水,冬季放牧牲畜是很难找得到水喝的,只能吃雪,如果雪下得少或者不下雪的话,冬季放牧就会陷入困境,牲畜没有足够的雪吃,很快就会掉膘,母畜会流产,甚至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疫病横行,整个部落也就没有未来了,蒙古人称之为“黑灾”。入冬以来,蒙古高原上虽然也下了很多场雪,但是始终没有形成理想的积雪,夜里下的第二天就融了,或者结成了薄冰,牲畜根本就吃不到,而此时河湖已经封冻,没有积雪,牲畜每天所需的水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