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混球-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一系列肮脏行径而遭到排斥,被打发到西北这个鬼地方来吃沙子,带着一千关宁骑兵四处追杀流寇。别看这老头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可不是一般的猛,以一千铁骑击破十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流寇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死在他手里的流寇大将数都数不过来。只是去年他和洪承畴通力合作,千辛万苦将流寇赶到了山西与河南、河北两省的交界处,眼看就要竞全功了,蒙古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冒出来闹事,劫掠延安、榆林,迫使他带领骑兵回头去对付这帮臭虫,好不容易把该死的蒙古鞑子给打发走了,也进入隆冬季节了,这个时节太行山区大军调动困难,想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已经不现实,他只能干瞪眼,眼睁睁看着几十万流寇被卢象升和杨梦龙这两个后辈一仗全歼。老头心里多少有点不快,这本来可是他的功劳啊!所以他一开口便有点冲,扫了卢象升的面子。其实一开口他就有点后悔了,卢象升不同于那些只会瞎指挥的文臣,这个侯爵可是人家在旅顺跟建奴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全靠真本事,没有半点花巧,他这样说话未免有点过份了。见卢象升不仅没有生气,还发自内心的尊敬自己,老头更感惭愧,拱手说:“惭愧,惭愧,一介莽夫,当不得大人如此敬重!”
卢象升说:“老将军是大同人,对大同周边的情况肯定了如指掌,以后还得多多仰仗老将军啊。”
曹文诏说:“侯爷发话,老曹敢不竭尽全力!”
王君宪说:“侯爷,下官已经备下牛酒为你接风洗尘,还请赏脸!”
卢象升略一点头,笑着对曹文诏说:“先领教一下老将军的酒量和饭量!”
一众官员缙绅顿时郁闷万分,卢大人怎么那么看重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匹夫啊!
第三章 风起华北2()
卢象升确实很重视曹文诏,草草的应付了一下那帮官绅,然后就跑到曹文诏府上,与他煮酒畅谈。他觉得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像个武将了,打心里厌烦旧文人弯弯绕绕的那一套,喜欢与曹文诏这类直来直去的正直军人相处。而曹文诏则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卢象升如此尊重他,他自然加倍尊重对方,几杯酒下肚便跟卢象升称兄道弟,缠着让卢象升给他讲旅顺大战的故事了。听到明军以猛烈的炮火炸得建奴血肉横飞,然后铁骑踏阵,将无数建奴踏成肉泥,他不禁热血沸腾,把桌子拍得嘭嘭响,连声叫:“痛快,痛快!仗就该这么打,一一次让他们痛足十年!”热血过后又是失落:“可惜老曹被流寇缠住,没能赶上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战,真是抱憾三生啊!”
卢象升笑说:“老将军真是老当益壮,让人汗颜啊。不过,晚辈奉圣上之命经略宣大,消除蒙古对京师的威胁,老将军还怕没仗打?”
曹文诏喝了一口酒,连连摇头:“不一样,不一样!那帮鞑子打仗的本事跟建奴相比,差得远了,打起来也没劲!不怕老弟你笑话,如果让老曹带这一千子弟出关,老曹最头疼的不是如何打败鞑子,而是如何找到他们!”
曹变蛟恶狠狠的说:“那帮鞑子就是一群土狗,瞅准机会就扑上来咬一口,你回头要跟他们动真格,他们马上逃之夭夭,实在太讨厌了!”
曹文诏取来一张地图摊开,指给卢象升看:“老弟你看,这是察哈尔部,这是土默特部,这是喀尔喀余部,这是每个部族的领地都有千里之广,而且人又不是很多,他们逐水草而迁移,居无定所,我军一旦出关他们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我军的军粮消耗得差不多了,又马上四面杀出,疯狂撕咬,让人防不胜防!草原实在太大了,想找到他们,难,难过登天!”
卢象升凝视着地图,久久不语。地图上,一个个蒙古部族就像一群群恶狼,对关内的土地虎视眈眈。他们当中有不少已经投靠了后金,剩下的虽然没有投靠后金,却也被收拾服贴了,这些剽悍的草原汉子都是后金的兵源,后金能发展壮大至此,蒙古所提供的战争潜力是不容忽视的。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千古难题,要把这些北方狼族赶得远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农耕民族的大军是没有办法在寒冷干旱的北方草原长时间地驻扎的,迟早得撤回来,他们一撤,蒙古人马上就占过来,周而复始。明朝开国之初,蓝玉将军携在抗元血战中磨练出来的明军精锐一直打到贝加尔湖,那时大明几乎占领了整个蒙古高原,但百年不到,这些在塞外的地盘就丢光了,蒙古人又把战火烧到了关内,屡屡进犯陕西、宁夏、山西,明英宗时期瓦刺在土木堡一战全歼明军二十万精锐,兵临北京城下;嘉靖年间,俺答铁骑兵临北京城下;崇祯二年,后金破口而入,大掠京畿如果他不能打破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界限,那么,就算天雄军凭借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取得了一时的胜利,最终结果也会跟开国时一个样,最多几十年战果就会丢清光,大明还是得据长城自守!
想到这里,他忽然说:“他们喜欢钻进草原深处,不好找,那我们就不找了,让他们主动过来找我们!”
曹文诏摇头:“这不现实。那帮狼崽子狡猾得很,不耗到我们撤军他们的主力是不会出现的。”
卢象升冷笑:“撤?为什么要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大草原上建城,大量移民过去?”
曹文诏愣了一下,说:“在大草原上建城不现实,太冷了,没人受得了!而且这鬼地方干旱得很,种什么都种不活”
卢象升摇头:“此言差矣!蒙古大草原虽然干旱,但适合农耕的地方还是有的!”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大大的c字:“从这里,从张家口到乌兰察布,延伸至三娘子城(呼和浩特),再一折,经包头一直到银川,这一地区水流充裕,土地肥沃,是农耕的理想之处,从三娘子城到银川更是著名的河套平原,尽得黄河之利!如果我们沿着这条绿色走廊打过去,打下一地便建一城,然后就地屯田垦荒,老将军,你猜会怎么样?”
曹文诏看着他画出来的那个c形弧线,兴奋地说:“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整个蒙古最肥沃的地方就尽在我大明的掌握之下了,蒙古人还不拼了命来抢!正如老弟你所说,不用我们去找他们,他们自己会自动送上门来!”又看了几眼,啧啧称赞:“如果我军能沿着这条水流充足的走廊建立一连串的城市,那宁夏、陕西、山西、北直隶四省都不必再受蒙古袭扰之苦了,在这一广阔地带内的蒙古人反而悉数被我们包围,无路可走,除非内附,否则绝无幸存的可能!”向卢象升拱手一拜,说:“老弟大才,老曹自叹弗如,自叹弗如!”
曹变蛟拧着眉头说:“大人的计谋固然非常妙,但是就算我军能将这一大片肥沃的平原拿下来,还是守不住啊,太冷了”
卢象升说:“山西、陕西、宁夏包括蒙古,都有大量煤矿,只要开采出来,取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曹文诏愕然:“煤矿?”
卢象升笑:“大同到处都是煤,老将军忘记了?”
曹文诏挠挠头,说:“这倒是,有了煤取暖问题就好解决了,只是那些煤矿都被晋商控制”
卢象升的笑容有点冷意:“很快就不归他们控制了。”
曹文诏搓搓手掌,说:“取暖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种植问题如何解决?这鬼地方,除了草,什么都种不活的!”
卢象升说:“可以尝试种土豆,这种作物耐寒又耐旱,肯定能种活的。还可以试着种一些小麦、大麦、大豆,蒙古也并不是一年到头都那么冷的,总有几个月时间可供作物生长,这就足够了。”
曹文诏对此并不乐观,在他看来,蒙古大草原除了草,什么都种不活,汉人想要在那里定居并且建立农业区实在太难了。但是见卢象升如此自信,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提出了一下个疑虑:“在大草原上作战,最大的难题就是粮食供应困难!草原实在太大了,大军追击逃敌的时候往往一日狂飙数百里,运粮车队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的,这又该如何解决?”
卢象升说:“向赵武灵王和霍剽姚学习!”
曹文诏一怔:“以战养战?”
卢象升点头:“战国时期,大赵飞骑一人带三袋马奶酒,几块肉干,便可以数日数夜追杀敌军,如附骨之蛆,令东胡、林胡、匈奴谈虎色变;霍剽姚率领大汉铁骑作战,从不带给养,歼灭匈奴一部便尽掠该部落所有牲畜充当军粮,吸纳该部落青壮加入汉军,为大汉而战,他所率领的汉军每一次都是滚雪球般壮大,匈奴闻之胆寒!从大同到河套平原,蒙古部落众多,牲畜成群,这都是现成的军粮,我军出塞,何愁吃不饱肚子!”
曹文诏和曹变蛟听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其实曹文诏所提出的那几个难题,卢象升都认真研究过。他发现几千年来,汉人之所以总是无法彻底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哪怕是在最强大的时候也只能暂时将对方打服,原因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在草原上很难立足,因为草原上是很难种得活粮食的,而游牧所能养活的人口又太少,这意味着中央王朝就算大力向草原移民,也很难在人口基数上占到优势,最终还是得放弃草原退回长城之内。这是游牧民族的地缘优势,你打过去只能啃草皮,他打过来随便打下一个县,所需的一切应有尽有,太吃亏了。
第二是以步兵为主的汉族大军在草原上面对倏来忽去的游牧骑兵,是不占任何优势的,甚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当然,中央王朝可以大量养马,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但是在关内养马的成本是很惊人的,再强大的王朝也无法长期坚持马政,最终战马消耗完了,马政崩溃了,战略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还是得靠步兵去对抗骑兵。这是先天环境注定的兵种上的劣势,难以改变,所以汉族把弩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是要依靠远程攻击兵团去克制快如闪电的弓骑兵。
第三则是军粮供应不上。与蒙古相邻的陕西、山西都是比较贫瘠的,古代粮食的产量又悲催得很,能自给自足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拿得出大量粮食来供应大军?大多数军粮都得从中原运过去,一支几万人的野战军团,得动用几十万民夫来转运物资,而那几十万民夫都是要吃饭的,军粮供应之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连饭都吃不饱,你拿什么来跟那帮草原狼打?总不能让自己的士兵啃草皮吧?
兵种居于劣势,草原无法发展农业,军粮供应不上,不解决这几条难题,想彻底征服游牧民族,谈何容易!
但是随着火枪和火炮的成熟,天雄军已经成功地将兵种上的劣势反转过来了————而对装备线膛燧发枪和榴弹炮的天雄军步骑军兵团,严重依赖骑弓和马刀的蒙古人反而处于劣势地位了。旅顺之战已经证明,面对天雄军那坚不可摧的线列阵,再多的骑兵冲上去也只能是送死,除非他们能拥有数倍于天雄军的兵力优势!
马铃薯的出现解决了第二个大难题,只要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日照时间足够,不管在哪里,它都能够活,而且丰收,在河套平原大量种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在卢象升看来根本就不算问题,以战养战,食敌一钟当吾十钟,几千年前老祖宗就玩得炉火纯青了,如果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干脆回家种红薯算了!
三个困扰了汉人两千多年的难题都解决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第四章 风起华北3()
大同盆地干旱而寒冷,可以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大同百姓半农半牧,在一些灌溉条件略好一点的地方种庄稼,其他地方则只能放牧了。也正因为如此,镇守大同的官兵日子过得很艰难,军屯的产出塞牙缝都不够,大部份军粮得从内地运过去,成本高得让人发疯。哪怕是大明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大同镇的将士也经常饿得啃树皮,眼下大明国势日衰,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饥一餐饱一顿,军饷一拖六七个月是家常便饭,贫困和饥饿成了大同守军生活的主旋律话说除了关宁军这个大土豪和河洛、天雄这两支新军,哪里的官兵都一个鸟样。
饥饿和贫困早已将边关将士那点热血给磨光了,他们没有兴趣去研究如何巩固边关防线,杀敌立功,能吃饱饭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边关将领的心思同样没有放在杀敌立功巩固边防上,倒是对走私贩卖粮食、精盐、皮毛、茶叶、钢铁等物资以牟取暴利颇有心得,他们麾下那些精锐的家丁都用来保护走私的商队了,至于普通士兵和军户,谁管他们的死活!整个大同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