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59部分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只是因为那位大人说了句,军中不养闲人的,就有许多人倒霉了”。

  脚步又紧了些,却是无心多听了。



【成都篇】第八十四章 新军

  就象某人说过的,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众多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在我之上的人,秉礼持恭的时候。想想另一个时空可怜渺小的我,也许就象一个小小的水波,已经了然无痕了把。前呼后拥的站在营盘中,俯仰那些面孔众生纭纭,前程身家尽掌在手,各色的表情或惊或畏或羡慕或仰慕,变幻着让人很有成就感的色彩。

  我甚至可以看见一个显眼的光头,在一片海吃好喝的璞头髻巾的人群中晃荡,甚是惹眼。

  恩,什么光头,我不由心中诧异,那些家伙怎么搞的,把和尚也给招进来了。

  招过来查问,说是利州过来的小和尚,自小就在天均山上的,因为师傅老的死了,被新主持打发下山投旧,却丢了信文,因为看起来不象正经僧人,又无文堞挂单,倒是无人施给供奉的,因此已经半饥不饱的饿了几天。

  原来只是听说这里有白饭食,便赶了过来。虽然说也不知道是那里的野狐禅,不过身板还算健实,相教他人吃饱了倒更有几分力气。跑起路来也是飞快的,留下来好吃了一顿。

  “你有什么技艺”我饶有兴致的问道。

  他年纪很轻,一身有些破旧的青纳衣,倒是收拾的很干净。

  见了我们这群看起来颇有身份的问话,显然有些不知所措的好是一会。

  局促不安搓搓手,摸了摸脑袋才说“小僧……恩……小的懂些拳脚,还会夹苍蝇”,却是周旁轰的一声笑出来,领来的营官觉得面上有些不好看,赶忙道了出原委来。

  原来,却是伙房的厨官,发现他饭量极大,而且无视荤素的,只是吃饭时有个习惯,老喜欢用筷子驱赶苍蝇的,结果收碗时,发现他坐的地方苍蝇堆了一小堆,都被用筷子头敲下来的,遂呈报上上去,被强留了下来。

  又试了兵器,双手交拍如飞的,连近射的无头箭矢都敲的下来,我已是大喜,还真是个宝贝,凭他这手绝技,不就是个活动的密集阵防空兵器。

  “这里的饭食怎么样”他面上泛起几分红光“好吃……恩……比山上的好多了”这就好,也省得我用强的手段。我故意看看他的身板,“不过,你的本事还很不够啊……”他有些涨红了脸,声音大了几分“我还会……大人怎么说,我怎么做就是”

  于是直接跳过选士入了亲军。

  ……

  “今个精健壮实的汉子,多了去了”功曹尉刘瑭笑道很是灿烂“标下却是用不过来了”

  “连诸曹的从役都招满了吗”我转头,却见仓曹尉尚均常,胄曹尉卢延凯具是颔首。

  “倒是属下这里还有些拣选的余地,不过合数的不多”一向少言寡语的法曹尉言勋出声道。

  我知道他那里因为一些特殊的缘故,用人最多的,但自然考核也最严,淘汰的也多,光摆在明里公开的一摊就够他忙了。

  “那就拨到团练中去,团练满了,就拨义勇中去,义勇若满了,就拨民壮,实在不行,还可以作为役夫,总是精壮的劳力,不能浪费了”

  “是!”录事参军应道。

  我想了想掉头又对六曹诸官说“附丛的编属,想办法再扩几营把,省俭一点,应该可以供的起,闲余人的就去开山伐木,做些营建工程,几个场地营造的也该加快进度了吧。”户曹尉诺然应声。

  说起那几个占地广大的所在,他们就要摇头,当初还有些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圈占这些地方,好在这些都是荒弃的艰险难行之地,除了些猎户,险有人迹的,都圈来也算不上扰民,梢加改造就变成各种地形地貌作战适应的训练场地了。现在总算稍微晓得了,我喜欢将士卒放到泥泞水沼荒泽等恶劣环境中去训练,还要摸爬滚打甚至潜隐上半天的因由了。

  “再和成都府里交代一声,看那里还要修缮的。什么道路水利的,算是军民共建,两取其便把……总之人可以多招,但不能白闲着,待到编练起来,将来还可以补备高达夫、伯玉、罗先那里罢”

  ……

  “陛下恩旨,取成都三府十县之年岁,为我军资用,自当做出几分实绩来,也算安靖地方”众偌然称是。“这些日子弄了不少,标下们手中也有几个了把,明价买卖,若滋扰地方的情形,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不用客气的” 功、法两曹具应承了下来。

  “当然了,将士的分子也给我供足了。外头那个不长眼的拖拖卡卡的,尽管上门去招呼招呼,事后有我担待”我如是说。

  事实上要亲历才知道,编练一只军队并不象那些小说里写的那么轻松如意的,军队是个吞钱极厉害的行当,人要吃粮马要食草,平日光就待着不动,也要耗费钱粮的。

  更别说大军一动粮草先行,从兵甲鞍马器械装具到衣被褥帐等基本的生活用品的配备和消耗。至少要有三个月到半年的预备,而且那还是高体力消耗下的配给,行军宿营的装具配备,各种情况下慕耗战损也都得考虑进去。无粮无备之军就好比无根之草,什么时候就散了。

  以市面上随处可见,可公然买卖的横刀为例,横刀为早年府兵军户所自备,宿卫番上时时常佩,是为兵土普遍所佩之刀。但与陌刀不同,它不是重兵器,因此私家可拥有,市场上也可出售,但最便宜的也要700文一口的。

  (根据《太白阴经》记载: 全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万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张。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锤斧钺代,各四分支。其中甲、弩、矛、矟、具装等“令私家不合有”,军中平时也不全额装备,只在征战时支给。)

  北军因为担负皇城警戒,在军饷待遇和武器配备上是优于边军的,但由于羽林军很少用于前线作战,仪卫任务较多,所以多装备比较轻便灵活也更昂贵的锁子甲和鄣刀、横刀双配。这士兵的全身披挂,还要加上军中储积备换的,就是一笔天大的数目。

  真不知道那些写YY小说里的作者们,多数怎么就一点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抓群农民来甚至不用训练就可以成军打天下的。

  而本朝的军队又有战时和常时的不同的编制,常时就是一般的军、城、镇、 戍,营、团、队、伙、什。再加一个统将为使,如XX军使、兵马使、防御使、讨击使等等,加上功(人事考绩)、兵(训练整备)、法(军纪纠察)、胄(装备维护)、仓(后勤供给),户(附属军匠营户管理)诸曹,若干参军、参事,主薄,佐丛主将,就是日常驻军的最基本运做班底。

  于州一级镇守,不论数量多寡,俱号为军,比如云南军、昆宁军、龙城军、积塞军等等。

  而到了战时体制,则按照大将出征独立成军的完整的建制。无论数量多少,都分置前后左右中五军,称本职,行营置有行军长史,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行军判官,掌书记,行军参军事若干,战时主将可以临机自荐,事后补备,再加上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中军都虞候等等设置。以及奇兵队·预备队、跳荡军·突击队等从属名目。

  如部队编制足够大,或者是指挥友军协同作战,那又在中军的基础上还另有左右虞候军(亲军)、左右厢马、步军等名目。如十大节度使四大都护府等。

  重建的左龙武军,混合了两种,正编编列亦为战时的左、右、前、后、中五军,各以十部郎将为正副兵马使佐领,其中左、右、前、后军各辖三营,中军五营,又左右虞侯军(亲军)各一营两队,中护军(押衙)一团,跳荡(突击队·前锋兵)二营一队,奇兵队(骑兵·预备队)三营。

  另有其他附属的长史、司马、书记、参军事、诸曹尉、度支使等官佐僚属若干,依照平时的军府规模配属。旅帅以下可由我自酌情调置。

  而按照本朝最基本军事单位——府兵的营制,可以分大中小三等三类编制。

  三类部队的地方守捉、团练营一般按下府兵的标准为小营编约800员,主官为折冲都尉或果毅都尉。如河池县的团练兵。

  二类部队的边军、藩军、镇军营多下府兵的标准为中营编约1000员左右,营官高一阶为别将级别。

  一类部队的十六卫军、北军还有节度使的牙内兵的营,则全部依上府兵的标准1200人的大营编制,营官比同高两阶为郎将。其中每类又有若干等细分。

  另外还有,特府(1500人),为京畿两都的五府三卫,以中郎将领之。与北军、十六卫京畿本部兵,构成相互制衡的力量。

  (相较中央野战军和禁卫军,早期的府兵编制俱低一等,建制也要小,少了一级,因此以火长等同前者的什长)基本越接近中央直属的军队编制越大,这是为了保证对地方的军队优势,以限制地方因为偏远政令边缘化,发生做乱的可能性。

  因此,满编后的新军全部按照一千二百人的一等卫军大营编制,约有二十三营又三队。共计二万八千多员。

  除了我这个总制将军直辖的外,高适、卫伯玉为左、右郎将分兵在外遥领的军队,加起来,也有近五万人了。

  上述只是作战部队的正编,还不算上军属的中垒(辎重、运输)营、救护营、匠作营等若干附庸部队,以及飞斥、传绎、粮院等按需要沿途而设的特殊营、团、队的副编编制。

  如若是长途跋涉的远征军,还有随军保障蓄养畜力的牧营、造伙营等建制。如果是边军,则还有屯卫营,负责屯田、守卫,长官称屯将、卫将等等。

  因此一路经营下来,到达成都的人马,正军不过三四千,象上述种种衍生的额外编制却是有一大堆,达到了恐怖的上万人。

  为此,那位老皇帝倒也很是优遇,特指了剑川四十一州中,最富庶的成都府,为龙武军就食之所,今年的第一批收成已经拨付过来,加上剑南节度使成都大营的储积,倒也暂时够用了。



【成都篇】第八十五章

  其中,救护营是我最早成立的类似现代意义的单位。一路接战下来,伤员也积累了不少,那些兼职的兵士也逐渐娴熟起来,我便连同那几名征用的太医,还有流民中找出来的二十几名据说当过郎中的,成立的类似战地救护团的存在。他们虽然条件匮乏手段有限,但至少不用抛弃伤者,一路下来,对稳固军心,起来不小的用处。

  本来军中就有随军医官的旧制: 所谓「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诸将三日一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粗精,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长官称医官。

  安定下来后,也没有遣散意思,而是就地募人补充,继续充实和发展壮大,我甚至还打算成立军医机构培训一些人,再分派到前线各军中去成立战地救护所的计划和构想。

  还有补训营,本来而按照惯例,一些本当伤残而退的军士,也被我下令留下来,好好劝喻了一番,说了一通尔等是军中宝贵的财富,怎么能轻言放弃纭纭,好男儿身残志坚,更当有所作为的大道理。

  实际上新兵比例太大,我是实在缺人,不愿就这么放过这些有过战场经验的。

  结果又把他们感动的,那些汉子当场哭出声来。最后宣布,这些落下些残障的军士能归队的归队,剩下的也编成一营,号做补训营,专门用他们的经验补其不足,教练那些新兵。

  也是是物尽其用。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却是,全军闻之,无不感而交口皆颂,毕竟时事无常,刀枪无眼的。

  后来,又请了行在权兵部的名义,发出征招令,征召八州六镇数十守捉,五十岁以上,已经退役或者准备退役老兵,前往龙武军报道,(唐《户婚律》《卫禁律》有规定:男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皆合为兵。)

  虽然最后报到数量其实不多。但当了数十年的兵,能活下来的,不仅仅是运气了,还有老成精的经验和本事。这些人不比那些青壮,戎马一生,最后回到乡里,往往因为离开社会太久,除了打战以外,已经忘记了平常生活和谋生技艺,又落下了伤病,度日艰难,多并不如意。所以,有得到通告的都在第一时间赶归来了,还有变卖了身家投奔的。

  为了弥补新兵的经验不足,我能想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老兵绞尽脑汁,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