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5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而此前一直用ash…82系列发动机的拉沃契金也看上了这种大功率发动机。经过简单的试飞,就将其用在了拉…7的生产中。
不得不说ash…71确实是个香饽饽,盯上这款发动机的不光有苏霍伊和拉沃契金,另一边生产轰炸机的图波列夫也看上了这款发动机。准备将其用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上。
其实历史上也是图波列夫首先在山寨版b29也就是图…4上首先应用ash…71的改进版ash…73。根据对比试飞,苏联版本的b29比美国原版的早期型b29还强点,至少发动机上是强点。
美国人最初在b29上使用的莱特旋风的r3350星型发动机可靠性相当的有问题。原因很简单,星形发动机靠空气冷却,而其气缸环绕在传动轴四周。一般是5个、7个或者9个围成一圈。
星型发动机气缸多了发动机直径自然也就大了,然后空气阻力就大。而且圆周的空间是有限的,气缸越大一圈能容纳的气缸就越少。如果还想增加气缸数量,办法是在第一排星型气缸的后面加第二排。
你想想,气缸要靠风力冷却,自然是第一排迎风的气缸散热更好,而后面那排气缸散热肯定没第一排那么好。最极端的是二战末期美国弄出4排28缸发动机给b…36远程轰炸机用。显然4排散热会相当困难,而且b…36为了增加航程螺旋桨放在机翼后面(其实其发动机反着装)导致设计中最耐热一排气缸放在最前面,最不耐热的气缸在最后面最热的地方,结果经常着火。这就有了b…36被戏称的6台发动机两台在冒烟。两台在着火,另外两台已经烧毁了。
而最初版的b29就也是多排星型发动机,其气缸始终面临着过热的问题,美国人的解决办法是直接换了一款更好的四排28缸的r4360。
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当然可以这么干,而苏联就没有那个底气了,只能吊死在ash…71这棵树上,死磨硬泡搞出了ash…73。比较有意思的是,当美国人得知苏联山寨了b29时,表现得很轻蔑,认为苏联的山寨货一定不如他们的正版。不过实话实说。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因为图…4还真比早期型的b29强,原因就在发动机上。
早期型的b29用的是18缸的r3350,不光是可靠性有问题。最大功率也只有2200马力。对于庞大的空中堡垒来说,这个动力是有点不够的。而苏联的图…4用的是ash…73,最大功率2400马力,比r3350强一些,自然的图…4的性能也就好一些。
只不过美国人始终认为ash…73就是r3350的复刻版,始终瞧不起俄国人。但是实话实说。ash…73和r3350没啥关系,虽然两者都是18缸星型发动机,但俄国人真没山寨r3350,其技术源头是ash…71。当然如果美国人硬要说ash…73跟他们有关系,那也能给ash…73找一个美国爹,毕竟这一系发动机都源自莱特旋风的九缸发动机。
言归正传,当拉…7换装了ash…71发动机之后,性能是直线提升,毕竟ash…82n发动机只有1850马力,而ash…71是标称2400马力,当然实际上因为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问题大部分产品都达不到这个功率,实际使用功率在2100马力到2200马力之间。不过这对拉…7来说也足够了,增加的马力数将其最大速度提高了30千米/小时样子,足以跟w…190d一较高下。
更何况性能更好的拉…9投入生产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拉…7稍有不同,拉…9将换装性能更稳定的ash…73,最大功率能维持在2400马力的水平。哪怕是拉…9增加了起飞重量最大飞行速度依然较拉…7有小额提升,对拉…9来说唯一的问题是ash…73的寿命很不理想。好在红军对飞机的寿命并不是特别在乎,也就凑活着用了。倒是伊留申被坑得挺惨,其设计的伊尔…18(老)客机因为采用了四台ash…73,导致经济性相当的糟糕,直到差不多过了十年全新的涡桨发动机诞生,新的伊尔…18才找到了活路……。
ps: 鞠躬感谢红太阳、阿库拉级核潜艇观察员、老学生和尤文图斯同志!
453 春醒()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1944年1月12日。莫斯科塔斯社伴随着背景音乐神圣的战争向全世界播报:“苏联红军历经183天的浴血奋战,终于解放了罗马尼亚全境全歼法西斯德寇及其仆从军325ooo人,红军的旗帜现已高高飘扬在罗马尼亚上空”
罗马尼亚的解放并不意味着罗马尼亚就安全了,在罗马尼亚的隔壁,南斯拉夫和匈牙利都驻扎有德军的重兵,这些希特勒原本准备用于夺罗马尼亚的大军必然不会无所事事的闲着,一场更大规模的鏖战已经在悄然酝酿之中了。
这将是苏联红军自库尔斯克战役以来,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防御作战,这场战役是历经三年血雨腥风般残酷战斗磨炼的红军反坦克炮兵和五年来纵横欧洲驰骋万里的德国装甲兵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强强对话。
早在1943年12月,当苏德双方围绕整条战线进行鏖战的时候,输红了眼的希特勒便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次反击而且必须要再次反击,只有反击才能挫败红军的稳步推进,只有反击才能赢得胜利。反正当时元那颗已经很不正常的脑瓜里头唯一的想法就是反击!
他那富于臆想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计划: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西部的贝凯什乔包和贝加运河一线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从侧翼插入弱小的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肋部,然后包抄科涅夫的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后方将其合围消灭,然后一举夺罗马尼亚。
可能有人搞不清元的意图,因为夺罗马尼亚意义不大,当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一带被红军打得千疮百孔之后,波兰已经是门户大开,红军完全可以长驱直入,很快就能打到德国本土的边上。这时候将宝贵的装甲力量以及有生力量调到罗马尼亚去干什么?明明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更需要这些部队去堵口子嘛!
但是元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存的德军应该继续就地依靠“要塞”防御。他认为布列斯特之类的“堡垒”完全可以挡住红军的兵锋,但是正面的红军还是太强大了,以德军手头那点可怜的本钱丢进去完全不可能击退敌人。
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从敌人薄弱的侧翼下刀子,希特勒的构想是一举消灭科涅夫的部队。然后从罗马尼亚的北方直接插入乌克兰,绕开红军强大的正面,从侧翼杀进去。他相信这将极大的改变乌克兰的被动局面。还能顺带着还能夺罗马尼亚,虽然罗马尼亚人怂了一点,但是石油是真的。现在第三帝国实在是太缺石油了,仅仅靠匈牙利的瑙吉考尼油田是撑不了多久的,而且盟军的战略轰炸已经对准了瑙吉考尼油田,天知道会不会又被炸成废墟。
在希特勒看来,这个计划如果成功了,不光能遏制住红军的攻势是能将中欧这一票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安分的小伙伴稳住的最好办法。信心十足的元亲自给这个计划取了一个代号“春醒”,大概是希望第三帝国的国运能渡过严酷的冬天重新恢复活力。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充分说明希特勒是多么重视这个计划。
为此,希特勒特意在1944年1月2日授命心腹爱将党卫队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瑟普。迪特里希及其第6装甲集团军从意大利战场撤出。送往德国南部重整之后秘密地调动至匈牙利境内。
在1月中旬,第六装甲集团军大部已经从意大利战场完全撤出,并在比特堡西南的布鲁姆一带集结。而到了1月底,迪特里希也被召到了柏林,当时他还不了解希特勒的想法,以为仅仅是让他的部队撤下来休整,毕竟意大利战场上他的小伙子跟英美盟军拼得很凶,也确实需要休整了。
不过迪特里希当时也有那么一点不好的念头,只不过他完全没有想到元会是那么的疯狂。直到他拜访了老朋友古德里安,这才现大事不妙。因为古德里安将春醒计划向其和盘托出。迪特里希这才知道元准备将他和他的小伙子丢进地狱。
对迪特里希来说,这个计划根本就不现实,罗马尼亚北部多山地,根本就不适合装甲部队玩突击。而且放着正面的大窟窿不去填补,一厢情愿的去所谓的敌人薄弱地域搞反击,这不是顾腚不顾头吗?
当时迪特里希就是火冒三丈,同样恼火的还有古德里安,这位新上任的总参谋长也是被希特勒的奇思妙想搞得哭笑不得。在古德里安看来,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红军有六个方面军在大踏步前进。此时此刻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已经陷入了兵荒马乱的局面。为了避免这一条战线彻底崩溃,出现灾难性的大崩盘必须尽快投入尽可能多的部队增援,怎么能放着最危险的部位不管,去异想天开的反击呢?
对此,迪特里希表示完全同意,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随着希特勒变得愈来愈刚愎自用,谁的意见他都听不进去,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春醒计划不光没有被终止反而走上了快车道。
战后,曾经担任古德里安副官。温克将军在忆录中写道:“我们当时是怀着一种痛苦和极为复杂的心情制定这一作战计划的,波兰方向的战局已经岌岌可危。要知道,到1月中旬时,罗科索夫斯基的重兵集群已经推进到离布列斯特仅有公里的位置,即将起第二次大规模突击行动。在南方(指匈牙利的反击)一旦失败,这意味着怎样的可怕后果呢?我们当时在东线一共有21个装甲师,其中至少7个部署在匈牙利,4个位于东普鲁士,3个在南斯拉夫,仅仅剩下7个装甲师部署在最重要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线。要看然而我们提出的任何异议都毫无作用,很明显,希特勒已经不再相信6军和参谋部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国防军的荣誉使我们不得不在罗马尼亚放手一搏,哪怕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说服希特勒。已经陷入自嗨状态显得踌躇满志的希特勒根本不给古德里安和迪特里希任何反驳的机会,以至于迪特里希最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对妻儿说道:“我有一种预感,第三帝国完了!”
面对一片反对的声音,希特勒依然坚持己见。他激动的反击道:“如果他们得不到汽油的话。他们的坦克开不动,飞机也飞不起来,他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的将军对于战时经济是一无所知!”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打垮罗马尼亚的红军“二流”部队,在罗马尼亚取得一场久违的胜利。这不仅可以重新恢复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同盟,还可以缓解整个东线德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在1月日,希特勒洋洋得意地对政府席新闻长官迪特里希博士(德国人叫这个名字的太多了)说:“我要痛揍俄国人,他们肯定料不到第6装甲集团军会进入匈牙利,一旦我们在罗马尼亚活跃起来,俄国人就完蛋了!”
1月31日,第六装甲集团军改番号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简称ss第6装甲集团军。而这也就意味着希特勒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他的那些走狗们都知道,一旦元下定了决心,一切都无可挽了。
事已至此。迪特里希在接受命令之后,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德国南部,就地开始着手策划如何让自己的部队秘密的进入匈牙利境内。出于迷惑红军的想法,迪特里希被授予了一个虚职驻匈牙利高级工兵司令。很快ss第6装甲集团军下属的四支ss装甲师从科隆、科布伦茨和波恩6续启程,数量庞大的人员和武器装备使德国国营铁路管理局和后勤运输部队整整调动了29o节火车皮。由于盟军无间断的可怕空袭使两个装甲军足足在路上缓慢地爬了1o天才进入匈牙利。
希特勒勾勒出的作战计划大致是这样的:由ss第6装甲军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8集团军组成的主攻部队将在南斯拉夫e集团军群的配合下从贝加运河和贝凯什乔包之间的地段起攻势,将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冲个七零八落,然后一举突入到科涅夫的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肋部,将科涅夫的部队一分为二。同时第2装甲集团军将从正面动进攻牵制住科涅夫的主力。
一旦这个计划取得成功,德军不仅可以保住岌岌可危的匈牙利,还将一鼓作气收复罗马尼亚的北部。
我们再看看此区域内红军的兵力部署情况。德军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科涅夫的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以及华西列夫斯基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一部,大约是四个集团军的兵力。不过也必须注意到,此时军委也正在打算增强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实力,准备向罗马尼亚方向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