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0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正义世界的砖家怎么会出错?哪怕是后来明知道错了,他们也是死不悔改,依然一口咬定就是图哈切夫斯基,俄国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就没有别的能人了!
当然,咱们不能跟一帮脑残和疯子计较,无视他们就好了。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关于这场关键的转折之战,乌博列维奇的回忆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556 致命的失误()
“十月二十六日早晨,当我刚刚准备合上眼眯瞪一下的时候,参谋长马林科夫突然将我叫醒并通报给我一个突发事件——我们的阻援部队碰上了大股敌人!这个消息让我睡意全无,我一咕噜爬了起来,连鞋都来不及穿就站在了地图前……”
“来了多少敌人,在哪个方位?”乌博列维奇紧张地问道。
不过让乌博列维奇很奇怪的是,马林科夫的表情有些怪异,似乎并没有把这个突发情况当一回事。不过很快他就让乌博列维奇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敌人的数量并没有预计中那么多,根据侦察的情报,敌人的数量不超过六个团。”
乌博列维奇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会不会只是敌人的先头部队?”
马林科夫笑道:“应该不会,阻援部队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十分细致的侦察,而且根据图哈切夫斯基同志那边反馈的情况看,敌人的主力依然在猛攻华沙……”
乌博列维奇摸了摸下巴,对这个突发情况有点莫名其妙,实际上自从他进入战场之后,协约国的每一次反应都出乎他的意料。加斯帕尔的部队脑残就不用说了,可福煦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这货被消灭而见死不救呢?
是的,在乌博列维奇看来,福煦派遣两个师来救援加斯帕尔那就等于时见死不救,他留在北面的阻援部队岂是两个师能打得动的。甚至一个弄不好加斯帕尔就不出来,这两个师又得搭进去。
难道福煦就这么放心?还是说福煦对战场上的情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呢?
乌博列维奇立刻就想到——福煦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兵力很强大,很有可能福煦只认为他就是小股骚扰部队。其目的就是为图哈切夫斯基解围。只有基于这种判断,福煦才会这么轻敌大意,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他的用兵办法。
而对于乌博列维奇来说,如果福煦真是这么想的,那他恐怕就得赶紧调整作战计划了。从当前的情况看,他完全可以在福煦反应过来之前占更多的便宜,一举歼灭加斯帕尔和塞伯特的三个师并不是做梦!
乌博列维奇是个非常果断的人。消灭塞伯特的想法冒出来之后,那真心是挡都挡不住。望着地图他呆了几分钟。很快就一把操起电话就拨给了围攻加斯帕尔的部队。
“停止进攻,对!立刻停止进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攻!为什么?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你们服从就好了!”
匆匆挂上电话的乌博列维奇在地图上写写画画。不多时,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就诞生了。
“保留加斯帕尔的最后据点,将其牢牢地包围,可以进攻,但是不准将其歼灭!”
“为什么?”
军官们觉得莫名其妙,之前要求一鼓作气拿下加斯帕尔是乌博列维奇,而现在加斯帕尔已经变成了煮熟的鸭子,难道这时候要将他放掉?
“不是放掉他,而是用他来钓鱼!”乌博列维奇笑眯眯地回答道。“今天早上,我们的阻援部队遭到了敌人解围部队的攻击,根据侦察显示。敌人的解围部队数量并不多……如果我们马上消灭了加斯帕尔,这支部队会立刻后撤,难道你们就想看着这块肥肉跑掉?”
军官们立刻就明白了乌博列维奇的作战意图,说实话他们也颇为心动,但同时顾虑也不小。
因为塞伯特的部队还是比较多的,之前图哈切夫斯基也试图围歼大股敌人。可事实证明是有力不逮。如今波罗的海方面军的兵力更少,能吃得下这大块的肥肉吗?
这还是其一。其二是敌人的解围部队离华沙还是很近的,一旦他们发现情况不妙,很可能就会马上缩回去,能不能将其包围都是一个问题。
最后,正因为塞伯特的部队离敌人的主力很近,就算能将其围住,可敌人的主力也会很快反应过来,那时候他们还会“坐视”塞伯特被歼灭吗?
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客观的,也是乌博列维奇无法回避的,可是乌博列维奇认为他的部队有能力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围歼加斯帕尔的战斗,已经充分说明了敌人的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可怕,之前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经验教训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从实战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火力更强,而且士兵也更适应阵地战和攻坚战。歼灭敌人将近五个团的部队只用了两天!按照保守的估计,我们消灭塞伯特的六个团也不会超过三天!”
乌博列维奇看了自己的部下一眼,很有信心地说道:“而且当前的局势对我们很有利,敌人并不知道我们的虚实,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实力。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必然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说完这番话,乌博列维奇再次给李晓峰、给军委以及给图哈切夫斯基发了电报,通报了战场上的最新情况之余,也提出来消灭塞伯特的构想。
不得不说,乌博列维奇此时提出这个构想,让军委和政治局大吃了一惊。之前基于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经验教训,军委和政治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之前他们是盲目乐观,当敌人是纸老虎,而之后就是盲目悲观,当敌人是不可战胜的恶龙。
打加斯帕尔的部队,他们就觉得风险就不小,而此时乌博列维奇竟然得隆望蜀准备火中取栗,在他们看来乌博列维奇有盲目乐观骄傲自大的嫌疑。按照他们的估计,这个仗是打不得地,风险太大了,现在就应该见好就收!
如果按照军委和政治局的意思。这个好机会就会被错过了,但是在关键时刻,三个人改变了军委和政治局的态度。促成了这场胜利。
第一个人当然是李晓峰,在获知乌博列维奇的作战意图后,他也立刻给军委和政治局发了电报,表示对乌博列维奇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这么说吧,某仙人几乎是帮乌博列维奇给政治局打了包票和立了军令状。如果战事不利,某仙人就得帮着背黑锅和收拾残局。
在当时,这样的支持力度是相当不容易的。至少乌博列维奇是相当感激李晓峰,后来在回忆录中极大的帮某仙人刷了成就——他说当时如果没有安德烈同志的全力支持。这场战役根本就不可能开展,在最关键的时刻,安德烈同志作出了最重要也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表态!
而第二个改变军委和政治局态度的人是图哈切夫斯基,天才统帅收到乌博列维奇的电报后立刻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他处于乌博列维奇的位置,一定也会对塞伯特下刀子。所以他在接到军委关于乌博列维奇作战方案是否可行的咨询时,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的计划。
可是,图哈切夫斯基光是肯定乌博列维奇的计划,意义也显得不是特比大,毕竟最近一段时间他在战场上失分严重,军委和政治局对他也不是那么信任和肯定了。
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不光全盘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的计划,还向军委和政治局作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保证:“白俄罗斯方面军将保证继续坚守华沙,至少继续坚守三到五天。如果能改变之前的作战设想,我将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个保证相当的重要,因为军委和政治局之所以不赞赏乌博列维奇的计划。主要就是顾忌协约国在华沙的主力部队,担心他们回头给乌博列维奇来一下狠的。那时候就是重演白俄罗斯方面军之前的错误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保证一定能坚持三五天,这些时间足够让乌博列维奇吃掉塞伯特的部队了。不仅如此,图哈切夫斯基还在暗示,如果军委能收回固守布列斯特的决定,将之前撤往布列斯特的白俄罗斯方面军调回华沙。他将能做到更多。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就是说:“如果给我足够的兵力,我完全可以将敌人死死地粘在华沙!”
将协约国的部队粘住和仅仅坚守华沙三五天可是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能够黏住敌人,乌博列维奇就可以对塞伯特的部队放心大胆的下刀叉。甚至吃掉了塞伯特的部队之后,也可以不急着离开战场,完全可以继续威逼华沙,说不定集合了三个方面军的兵力之后能在华沙打一个歼灭战!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构想,而且这个构想的风险很大,想要实现需要运气,反正当时不管是军委还是政治局还是更倾向于固守布列斯特一线,毕竟这更保险。
这时候第三个关键的人物也登场了,这个人就是乌克兰方面军的司令伏龙芝,当时伏龙芝刚刚赶到布列斯特,正在紧张的布置防御。就在那时,导师大人咨询了他的意见,希望他这位一直很可靠的人民军事家做个评判。
自从图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场上不断犯错误之后,导师大人最信任的军事指挥员也就是伏龙芝了,可以说如果当时伏龙芝不同意乌博列维奇的意见,那什么都不用说了,哪怕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不断地为乌博列维奇说好话都没用。
那么伏龙芝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
伏龙芝并没有简单的说同意或者不同意,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是相当谨慎(不谨慎出了问题要掉脑袋哈!),他很客观的分析了乌博列维奇作战计划的得失,将计划的优点和缺点说得很直白。用他本人的话说,这个作战计划很冒险但是如果成功了收益相当的大,可以一举扭转整个波兰战场的局势!
似乎伏龙芝说得都是废话,政治局也是把握不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才咨询他的意见,结果他等于是什么都没说,这不是扯淡么!
天地良心。伏龙芝真不是一个扯淡的人,如果他仅仅说了这些废话,他在战场战役中的表现就要掉一个档次了。而他之所以能拔高一个档次,完全是在说“废话”之余还说了另外几句实在话:
“就我个人的意见,在布列斯特阻击帝国主义的大军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的红军并不善于打阵地战,在这方面敌人更强大。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我们主动进攻远比被动防御来的好……如果能够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我建议优先这么做……”
这一番话等于是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积极求战的合理性。间接地为乌博列维奇叫好。一般来说伏龙芝做到这一点就很足够了,可是伏龙芝还做到了更多。他继续说道:
“如果中央对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同志们的战斗能力不太放心,担心他们是否有能力坚守华沙以及粘滞敌人,我认为应该给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信心,在过去他带领着装备简陋的15集团军都能打败占有优势的高尔察克。今天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之后,他依然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且如果军委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将带领乌克兰方面军驰援华沙,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
伏龙芝太给力了,尤其是最后一番表态,完全打消了政治局的疑虑。伏龙芝加图哈切夫斯基,红军中最能打的两员虎将一起上难道还扛不住一个老迈的福煦?
有了伏龙芝的保证,政治局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放弃之前退守白俄罗斯的作战计划。改为全力在华沙战役中重创敌人,为今后的战斗争取主动。
当然,政治局之所以决心下的如此果断。其实还有第四个人施加了影响,这个人打消了政治局最后的一丝疑虑。斯大林当时向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保证,他的第一骑兵军将用最快的速度赶赴布列斯特,就算乌克兰方面军调走了,他们也能填补上那个窟窿。
不过大长老们都清楚,仅仅靠一个第一骑兵军填窟窿是不够的。所以在通过了乌博列维奇的作战计划之后,政治局立刻命令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再次募集士兵。发动工人群众踊跃参军。
经过这一番折腾,布尔什维克上上下下已经豁出去了,真心是不成功便成仁。而与此同时,福煦和协约国的军队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即将到来,就如乌博列维奇之前猜测的那样,他们确实低估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战斗的决心。
10月27日夜,塞伯特带着两个师的兵力依然试图救援包围圈中的加斯帕尔,在第一次解围行动失败之后,他在福煦的强令下不得不开展第二次尝试。不过塞伯特并不知道在这短短的两天之内,布尔什维克内部进行了一次专门针对他的争吵,更不知道他已经被乌博列维奇盯上了。
在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