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顿没有听信朋友的好意劝告去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1687年7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他:“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惟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从这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谦虚胸怀,它生动地道出了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这就是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献身,勤奋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工作中的七美德 上做谦虚的员工
工作中,谦虚可以使我们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我们发现他人的优点。
人们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组织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1以谦虚之心对待工作
谦虚向来是世人看重和倡导的品德。那么在工作中,什么是谦虚呢?
工作中的谦虚就是当你身居某个显赫的位置时,并不认为这个职位就非你莫属,离了你地球都不会转动,而是想到还有很多优秀人才也能胜任,只是缺少像你一样的机会,从而做到爱岗敬业、一丝不苟。
工作中的谦虚是当你取得某项成绩、获得某项荣誉时,并不认为就是一己之劳,而是离不开领导的关爱、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协作,从而把鲜花和掌声当成一种鞭策和鼓励,当成新的开始。
正如谚语“一分荣誉,十分责任,一分成绩,百倍虚心”所说的那样,谦虚是在年终考核、民主评议,或在私下某个场合时,当有的同志并非用心不良、居心叵测给你提出一些缺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时,你不会暴跳如雷、一触即发,而是认为自己确有不足和差距,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他人赶上并超过。虚怀若谷、虚心好学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益完善自己的能力和人品。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然而,在他的晚年,他还是在不断地在学习、研究。
当有人问他:“您的学识已经如此渊博,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他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一席话,令人回味无穷。
2向优秀的员工学习
优秀的员工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秀而自大,他们懂得从别人身上吸取长处来充实自己。当遇到技术难题或有不明白的地方时,他们会谦虚地向同事请教。乐观、自信、谦虚是好员工不可缺少的优点。
身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向优秀的员工看齐,学习他们的能力和品格。尤其对于新进员工,更应该以虚心的态度,向上司、资深同仁等学习待人接物以及工作技巧。
新进一个公司,许多工作事宜必须得到他人教导。比如,有关业务的操作、票据的填制等,都必须认真学习。这是一个为了自我成长而努力学习的阶段。新进员工本身的工作态度和举动,也会影响到资深同仁对你的印象,这点必须留意。如果新进人员能够自爱,经常以积极、谦虚的态度来请教他人,人家必然乐于倾囊相助。新进人员除了学习资深同仁的工作方法之外,还要学习如何与同仁和谐共事,以体会团体精神的精髓所在。
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高调做人,大开大阖,才能担当重任;而畏首畏尾、不敢得罪人就会沦于平庸,有负公司的厚望,因此,保持高调,认真做事就可以了,这样的人往往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总是显得趾高气扬,对人满不在乎,总是与人争执不休,因而失去了同事和上司的信任与好感,并且人际冲突不断,肯定不会对个人事业产生积极作用。
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心都是很微妙的,如果我们取得了一丁点的成绩就四处炫耀自己,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排斥心理:“他的那点成绩算什么呀!”“没有我们帮助他,他能做到这一步吗?”各种抵制和不满的情绪就会扩散开来。而对于一个谦逊低调的员工,大家反而会经常记起他的成绩。
谦逊、低调、不出风头,时刻以大局为重,这都是令人终生受益的美德。
一个低调、谦虚、不骄不躁的人才是团队中真正受到欢迎的人。这样的员工通常都有过人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行业,担当何种职责,我们必须记住:一定要以谦虚之心对待工作,对待同事,不断向优秀的员工学习。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而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员工在团队中有所发展并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前提。
工作中的七美德 下勤奋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奋会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奋会补足缺陷。
——雷诺兹
工作中的七美德 下勤奋塑造伟大(1)
贪图安逸将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1勤奋是成功的信使
有人问寺院里的一位大师:“为什么念佛要敲木鱼?”
大师说:“名为敲鱼,实则敲人。”
“为什么不敲(又鸟)呀,羊呀,偏偏敲鱼呢?”
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至勤的鱼儿尚且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故事虽然浅显,道理却至为深刻。
应该说,勤奋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反,追求安逸倒是人类潜意识中共有的欲望。但无论任何人,只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勤奋的习惯。
在西方,勤奋被称为“使成功降临到每个人身上的信使”。
勤奋工作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的准则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事拖拖拉拉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磨灭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天大的不幸。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地工作才能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长的所有因素中,勤奋是最有效的。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得自于勤奋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政治家、诗人还是商业家。
勤奋还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因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承受了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工作,才能培养起这种种的优良品格——专心致志、毫不拖延、精益求精、坚定不移、隐忍执著、坚韧克己等等,而正是这些品质最终奠定了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2张溥和他的“七录书斋”
张溥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1602年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书香门第。但由于他是婢女所生,在家里地位很低,常受凌辱。这种身世的隐痛,激发他自幼刻苦读书。
张溥天赋很差,甚至低于正常人,记忆力尤其不好。但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勤奋读书,想尽办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有一次,他在读书过程中偶尔发现了一篇有关董遇读书的文章,其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想:人家读一篇文章,有个七八遍就能够背诵了,而我读了一二十遍却还只能断断续续地背个大概。可是,我再怎么笨,只要多背几遍,保证每篇文章都读一百遍,不也能行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时候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且背诵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枯燥乏味的文章,要重复地读上一百遍,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可张溥硬是不厌其烦地坚持下来。口渴了,他就舀一瓢凉水喝;嗓子哑了,他就把声音放低一点……苦读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能连贯地背出文章来了,这使他异常高兴;可是白天背得挺熟的,第二天醒来又忘得差不多了。这使他决心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方法。
后来有一天,张溥在上学时因为不能完全背诵老师指定的文章,挨了老师的打,白嫩的小手掌被戒尺打得红肿了起来。可他一点儿也不怨恨先生,只怪自己不争气。回到家草草吃过晚饭,他就在灯下铺好纸,研好墨,挥笔抄起书来。等他抄完,已经是半夜了。第二天到校,他把抄的书交给了先生,没想到先生又让他接着背昨天的文章。他只得硬着头皮背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上句刚一出口,下句居然就跟着跳了出来,一会工夫就把全篇文章顺利地背了出来。先生听了,不由得连连称赞道:“好,好,就应该这样背!”从此以后,张溥开始实践一种新的背书方法。张溥到家后,总是先把文章朗读一遍,然后开始抄写,边抄还边默诵着,抄完一遍,又大声朗读一遍,接着再抄写一遍。这样循环往复,当抄到第七遍的时候,他觉得不仅已经领会了文章的意思,而且还能够熟练地背诵了。后来,张溥长期坚持了这一习惯。他读书必手抄,读后又随即焚去,再抄,再读,再焚,如此六七次方休。后来,他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为“七录”,他的书房也取名为“七录书斋”。
这样长年累月地抄写,他右手握笔的手指上都磨出了老茧。冬天冷风吹刮,皮肤冻裂了,张溥用热水温一温手,又开始抄读。夏夜蚊虫叮咬,他读书时就在桌下放一大瓮,将两足置于瓮中,常常通夜毕读。一天,他的好友张采来看他,见他正拿着粽子,蘸着墨汁,吃得满口乌黑也没觉察。
原本天资较差、记性不好的张溥,靠着这种“七录”的扎实工夫,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著书立说,思路敏捷,文笔流畅,内容深邃,颇得好评。当时许多好学之士闻张溥之名,常来向他讨求诗作,张溥从来不打草稿,往往是对客泼毫,一挥而就。
3再说牛顿——勤奋的力量
在前面的“谦虚”一节中,我们提到过牛顿伟大的谦虚。下面的故事则是关于他勤奋用功,最终从一个成绩并不出众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学问出众的好学生。
童年时的牛顿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他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兴趣广泛,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