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所导致的偏见,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一般人要努力去造成很明显对他们有害的鸿沟呢?年轻人需要老年人,而老年人也需要年轻人。男人需要女人的帮助,女人也需要男人的扶持。为什么在这些人之间会有歧视及中伤呢?
斯丹利夫妇刚结婚时,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像大象与蚂蚁。斯丹利夫人来自大城市,斯丹利来自一个小镇;斯丹利夫人是个夜猫子,斯丹利则是一个早睡早起的人;一个比较理性,另一个则是比较感性,一个性格外向,一个内向;斯丹利夫人喜欢喝啤酒,斯丹利宁可喝牛奶;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距,更是十万八千里。斯丹利喜欢打高尔夫球,跑步,以及生意方面的事物,斯丹利夫人比较偏向于跳舞,打牌,以及养育小孩,那只是刚开始,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癖好,存在他俩之间。
但是他们从来不曾想要改变对方,他们只是接受并了解对方与自己的差异。这些年来,因为他们所采取的方式,斯丹利更喜欢斯丹利夫人,而斯丹利夫人也更喜欢斯丹利。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成长与改变。到后来他们仍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使得他们的共同生活像是探险一样。假如他们一开始的个性、志趣都一样,或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的性格因为不太熟悉而导致偏见,那么他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分手,或者陷于一场不美满的婚姻中。但是他们没有,这是由于他们努力去排除各种隐藏于偏见之后的仇恨,也就是说,他们怀着开放的心灵去努力追寻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在没有偏见的世界里,人们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看清偏见的真面目(2)
3偏见的产生
偏见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见,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严重的偏见带给我们生活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家庭纠纷到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种族歧视到性别虐待,从宗教纷争到国家之战,都无法摆脱偏见作祟。
偏见的形成来自于思维的僵化,来自于对人和事一种主观片面的臆想:
(1)过分注重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洛钦斯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拿出两段描写同一个叫吉姆的人的文字材料,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勇武好斗;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内向,闭锁沉静,退缩无争。洛钦斯把材料分成两组,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外向的文字放在前面,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内向的文字放在前面。然后请两组水平相等的中学生阅读,请他们对吉姆的性格作总的评价。结果表明,阅读先描写外向性格的一组学生,有70%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阅读先描写内向性格的一组学生,只有18%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这一结果在后来对人的评价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这就是“首次印象效应”。
这一实验的结果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在初次和人交往时应当尽量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太受别人首次印象的影响,而应把它仅仅看成是一次感觉而已。
(2)滥用定式思维。
定式是一个围棋术语,指对弈双方在局部的争夺中,当碰到某一固定的局面出现时,形成的彼此都承认的固定下法,这种下法一般来说,所取得的结果是双方均衡的。
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如果滥用这种思维模式就十分有害了。交往中的定势思维,就是拿以往对一个人的印象去代替他的现实。当我们对某人形成了稳固的印象时便很难改变,好得白璧无瑕,坏得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应当灵活一些,防止定势作用禁锢了我们的头脑。
(3)先入为主效应。
有时候,事先听信他人的说教,从而对某一人或事产生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是产生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位演讲者在一所大学两个班级分别作了内容相同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个班的学生与演讲者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同一个人结果何以差异悬殊?原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作的一个心理实验。演讲前凯利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可亲、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则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严肃,不易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先入为主印象产生偏见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一效应提醒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在实际交往中的观察,而对他人的一些主观暗示敬而远之。
(4)盲目进行自我比较。
这也是一项心理实验证明后的结果,当你第一次与一个陌生人交往时,我们最大的可能性是用我们的处事习惯去设想他(或她)。
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相仿时我们内心更是具有这样一类倾向。自己爱好运动也猜测别人爱好运动,自己喜欢聚会也认为别人喜欢聚会,自己喜欢音乐也估计别人喜欢音乐,自己有某种宗教信仰,也以为别人会有这种宗教信仰。
这种自我比较产生的主观印象并不完全可靠,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完全一样。而遇到和自己不相似的人时,危险性就更大了,误解往往由此而产生。
偏见的产生会妨碍我们的人际交往,它会干扰正确行为的产生。在对付偏见这一宿敌时,我们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防患于未然。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让偏见走开(1)
产生偏见的一个普遍的原因是错误的逻辑推理。人们往往从一个人存在某种品质为出发点,这种推理上的偏差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偏见。
职场中的偏见往往害人害己。一旦对某人存有偏见,就会给人贴上标签,遇事就会按照定式思维去做。消除偏见必须在我们的思想深处祛除偏见之源,我们应加强思想修养,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别人,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1职场故事
工作中的偏见经常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下面的故事是一个例子:
小王在一家外贸企业里做部门经理,就任三个月后,感觉与总经理老周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因为他提的一些建议常常引不起周总的注意,随之产生不被重用的想法。所以在权衡一段时间之后,决定离职而去。可是当他向周总提出辞呈时,却又被周总极力挽留了下来,这让他颇为疑惑:“难道周总自己不觉得两个人沟通有问题?”小王心想即使自己留下来也要留个明白,为此,他决定要好好找周总问个清楚。
小王向周总坦承自己为是去是留进行了艰苦的思想斗争,为此事甚至失眠两个月了,再这样下去,怕自己会崩溃,所以才决定要辞职。没想到周总却是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回答他:“我承认跟你意见有些不同,不过我听了你的意见后,不管你的意见有没有价值,我觉得你是用心的主管,也很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很庆幸你不是唯唯诺诺的马屁精,所以我要极力挽留你。但是我也承认自己的不足,缺乏和部属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以至于产生不该产生的隔阂。”
听了周总一番话,小王突然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好渺小,怎么自己会这样“自闭”?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呢?
像这样的情景,其实每一家企业都有,不是吗?这就是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人为的“认知与偏见”,由此产生的隔阂与认知偏见决定了你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你的命运。
事后,公司的副总听小王提起此事,于是对小王说:“为什么每一次沟通,你都认为周总应该听你的?花钱的周总为何要听从没出钱的?你这不是很欺负人吗?”
小王急着说:“可是我的建议绝对是正确的。”副总回答:“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所以你的建议未必是正确的。”其实很多策略是正确的,却因为“执行上的一步错,而满盘输掉”,也许周总就是“想到了这点”。
偏见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能准确判断全局。如果看不懂局势,这时要懂得“不要随便下断言”的道理。
故事中的“小王”可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不少见,甚至这样的事还在你身上发生过,你是怎样应对的呢?
我们都曾有过“郁闷”的情绪,想一想是为什么,也许就是错误的“认知”在引导着你的“情绪”。所以,当错误的“认知与偏见”被矫正以后,你一定会发觉“豁然开朗”的心情是如何的舒畅!
2偏见的代价
这是一个关于种族偏见的故事:
杰克逊在乘坐地铁时遇到了一个年老的盲人,他们开始闲聊起来。老人告诉杰克逊,他是南美白人,从小就很讨厌黑人。在北方念书的时候,有一次他被老师指定负责办一次野餐会。同学中有几个黑人,因此他在请柬上注明:“此次野餐会,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人们都明白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
收到请柬后,全班哗然。他被系主任叫去臭骂了一顿。他解释说:没办法,我骨子里就非常反感黑人,有时买东西不得已碰到黑人店员,我会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自己去拿。
老人接着说,后来他在波士顿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一次车祸。也许是上苍的惩罚,这次车祸让他双眼失明。然而,他最大的苦恼不是行动不便,而是弄不清对方是不是黑人。他苦笑道:“我向心理学导师求助,他没有说我有心理障碍,而是善意地开导我。后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导师告诉我,他也是黑人。此后,我对黑人的偏见完全消失了。”
车很快到终点站了,老人问杰克逊:“先生,你是黑人吗?”杰克逊说:“是的,我是黑人。”老人说:“不过没关系,我不介意。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
在月台上,老人的太太在等待他,两人亲切地拥抱。杰克逊发现,老人的太太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
故事中的老人小时候怀有深刻的种族偏见,不能接受与黑人之间的产往,但是随着车祸的发生而双目失明,亲身感受到了黑人的关怀,也就消除了偏见。可见,偏见一旦产生,要消除它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偏见往往产生于误会。因了误会,可能郁闷,可能愤怒,独缺了理解,缺了换位思考;于是造了误会的“因”,偏见这个“果”便出来了。误会这个词是比较中性的,尚属于合理的存在;但偏见就不同了,一旦形成,便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发挥它的负面影响作用。可能你不了解一个人,一个好心的人,由于某个事情,你便对他下了判断,这是误会的开始,接下来,可能就看他什么都不顺眼了,于是形成了偏见。
情绪是误会产生的帮凶,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听起来便会产生不同理解。如甲说了关于乙的什么话,丙可能觉得是好话,但乙却可能理解为讽刺或别的什么。关己则乱,情绪难以平和。
这个老人的故事,于我们可借鉴的地方甚多。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对某个人的行为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保险的法子是站在他的立场想想,看能不能理解他的言行,然后过一段时间再说。毕竟生活环境的不同,接受教育的不同,观念思想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都可能导致误会的产生,只要记住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多不同,那么或可以将误会止于偏见之前,很多不利的后果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让偏见走开(2)
让偏见走开
偏见的产生经常受到环境的影响,诸如生活境遇、情绪状况等等都是偏见产生的源头。当一个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或许在他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这说明主体状态影响到本人对知觉对印象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偏见。
工作中,我们必须消除偏见。我们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防止偏见的产生和蔓延。
1净化思想,远离偏见
偏见的产生经常是由于我们的内心深处的一点私欲在作祟。请看下面一则寓言:
有两个伙伴到沙场去捡观赏卵石。一块(又鸟)蛋大小的乳黄色石头引起了前面一位的注意,他捡起来看看,见上面仅有条白色的条纹,犹豫了片刻,眼光又被另一块淡绿色的石头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