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陇保守派不得不妥协;因为政治上的保守立场;他们失去了齐王杨喃;但他们还有代王杨侑;他们还有机会;于是妥协;让步;而圣主如他们所愿;在自己东征期间;让代王杨侑留守西京;由此正式确立了代王杨侑的继承人身份;但为了代王杨侑能够继承大一统改革的政治理念;韦氏失去了辅佐权;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刑部尚书卫文升承担了教授之责;成为代王杨侑的师傅。
西京是陪都;东都才是京都;才是中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然圣主东征期间;任命一位皇孙为西京留守;那么东都当然也要由一位皇子皇孙留守;而留守东都的皇子皇孙才是圣主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皇统继承人;那么留守东都的是哪一位皇子皇孙?
李风云出言询问;韦福嗣摇头;目前圣主还没有下旨宣布;所有皇子皇孙都有机会;齐王杨喃也有机会;正因为如此;齐王杨喃才想到了招安李风云;立下戡乱大功的同时增加实力;以此来威逼圣主让自己留守东都。
“这怎么可能?”李风云苦笑。
代王杨侑的母亲出自韦氏;齐王杨喃已经死去的王妃也是出自韦氏;他们的背后都是以韦氏为首的关陇人;现在这一政治集团倾尽全力支持代王杨侑;那么齐王杨喃自然就被他们抛弃了;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当然了;韦氏也会脚踏两条船;但他们用在齐王身上的的政治资源必然微乎其微;韦福嗣能继续留在齐王身边;辅佐齐王;实际上已难能可贵了;韦福嗣也算仗义了。
“如果某不愿接受招安;你是否绝望之下;离开齐王?”李风云问道。
韦福嗣迟疑不语。
“听某一句劝;此时此刻;你千万不要离开齐王。”李风云正色说道;“理由某上次已经说过了;另外;依据某的推演;齐王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机会渺茫而已。如果齐王一直居外发展;甚至能发展到割据一方;那么他继承皇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齐王若想居外发展到割据一方;唯一的机会就是李风云所预测的南北战争;所以韦福嗣看了李风云一眼;问道;“你坚持认为;南北大战即将爆发?”
“某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两年内;南北危机爆发;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李风云的神色非常凝重;语气非常严肃;“你能否坚持两年?你只要坚持两年;你就会看到齐王问鼎的希望。”
“某如何相信你?”
“某说过;今夏;东都爆发兵变;二次东征功亏一篑。”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如果某的预测应验了;二次东征功亏一篑;它对北疆镇戍;对南北关系的影响是致命的;南北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到那一刻;你就会相信某了;而距离那一刻的时间;满打满算还剩下四个月。去年我们有三个月的约定;你耐心等待了;结果某的预测应验了;那么今年你能否耐心等待四个月?能否给齐王;给某;也给你自己一次机会?”
韦福嗣沉默了。去年李风云预测东征失败;那是个不可思议的预测;但预测应验了;这是否证明李风云当真拥有预测未来的惊天异能?看着李风云年轻的面孔;韦福嗣信心不足;但看到李风云那一头雪白得让人倍感诡异的白发;韦福嗣的信心又直线上涨。李风云的满头白发;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玄幻之物;而这种无法解释的神秘事务;恰好能给人以无限遐想。
“善”韦福嗣点头同意了。
因为大赦;他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但韦氏的政治资源是有限的;韦氏又英才辈出;而他年纪又大了;此刻返回西京;与家族其他人争夺有限的政治资源实为不智;倒不如耐心等待四个月;看看形势发展再说。正如李风云所说;齐王还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会。
“董纯已经抵达彭城。”韦福嗣说道;“几天后;齐王将北上鲁郡;某安排你见一次齐王;希望你能说服他。”
李风云摇摇头;“时机未到;还是不见面为好。”
韦福嗣想了片刻;轻轻颔首;随即转移了话题;“齐郡这边战局如何?”
李风云详细解说了一遍;“指望三路义军齐心协力夹击张须陀根本不可能;所以此仗的关键是东莱水师出手的时间;水师一出手;这一仗就完了。”
韦福嗣听出来了;李风云对这一仗的态度很奇妙;他费尽心机促成三路义军夹击张须陀的目的竟然不是取胜;而是求败。李风云为何求败?他为何不帮助齐王控制齐鲁?
韦福嗣想到了李风云所预测的四个月后的东都兵变;如果齐王倾尽全力平叛;杀进京畿;甚至于兵进东都;他还有机会再回来吗?显然可能性微乎其微;齐王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对手的包围;被圣主解除兵权重新关进牢笼;所以;齐王平叛建功之后;必须找一个借口;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东都;离开京畿;但这个难度显然很大;毕竟对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平叛;还要铲除齐王这个祸患
韦福嗣束手无策之际;蓦然想到了李风云对未来的几个关键设定;当即眼前一亮;脱口而出;“你要北上?”
李风云北上了;祸害河北了;这对齐王来说是个耻辱;做为李风云的对手;他有足够的理由率军杀进河北;尾随追杀李风云;如此一来;齐王轻而易举就有了重新居外戡乱的借口;即便是圣主也不好出手阻碍。
李风云笑了起来;冲着韦福嗣躬身一拜;以表达他对韦福嗣的钦佩之意。
“今夏?北上?”韦福嗣沉吟着;思索着;陡然想到了一个要害之处;“没有足够的粮食;你如何带着数万大军渡河北上;转战河北?”
李风云在徐州的确抢了不少粮食;但打齐郡耗时太久;粮食肯定不够;而齐郡一战假若打败了;他被官军四处追杀;恰好齐王不久之后又要去东都平叛;最大的“靠山”没有了;李风云在蒙山就待不下去了;只有北上;一方面寻求河北人的庇护;一方面劫掠永济渠以化解粮食危机;但劫掠永济渠必然损害到河北豪帅们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李风云转战河北。
“山人自有妙计。”李风云笑道;“今秋;当我们在河北见面之时;你就知道某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了。”
。。。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
韦福嗣辞别之前;犹豫良久;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他不甘心;此行他并没有完成齐王的重托;回去后他很难说服齐王;甚至他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为此他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但以他的政治智慧;他沮丧的发现自己竟然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还得寄希望于李风云。
李风云既然拒绝了齐王的招安;认定齐王没有留守东都的可能;那么其理由不可能只有已知的寥寥几个。
“在你看来;圣主离开东都北上远征之前;会安排哪一位亲王留守东都?
这个疑问始终困扰着韦福嗣;他找不到答案;而这个答案肯定是他说服齐王放弃争取留守东都的最好理由。
在韦福嗣期待的目光下;李风云轻轻点头。
李风云似乎知道韦福嗣在重压之下已不堪重负;需要从未来的预测中寻找一些看似真实的理由来慰籍他那脆弱的心灵;而近段时间李风云一连串的准确预测给了韦福嗣某种心理暗示和依赖;使得他越来越迷信于诸如谶纬、天象、术数等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东西。考虑到齐王杨喃和韦福嗣对联盟未来发展和中土未来走向的重要性;李风云决定抚慰一下韦福嗣那颗惶恐而迷茫的心;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一点点光明。
“越王杨侗。”李风云的口气很坚定;不容置疑。
韦福嗣愣住了;旋即陷入沉思;眼中疑色越来越浓。
为何不是赵王杨杲?赵王杨杲是圣主的庶出儿子;其母萧贵嫔来自江左;而江左萧氏在萧皇后所出的嫡皇子齐王杨喃基本上失去继承权后;肯定转而支持赵王杨杲;另外山东崔氏的崔弘骏已经钦定为赵王长史;而崔氏既然被强行“绑架”到了赵王这条“船上”;当然要竭尽所能帮助赵王争夺皇统。
为何不是燕王杨侦?燕王杨是圣主的庶出皇长孙;是元德太子的庶长子;而元德太子没有嫡子;所以若按继承法则来说;燕王杨侦应该是排在齐王杨喃、赵王杨杲后面的第三顺位继承人。
燕王杨侦的母亲大刘良娣出自虏姓八姓勋贵豪门;虽然早逝;但刘氏豪门不会放弃对他的支持;不过;燕王杨侦与越王杨侗、代王杨侑比起来;其背后支持力量就过于薄弱了。代王杨侑就不说了;母亲出自韦氏;其背后的关陇本土豪门力量太强了。越王杨侗的母亲小刘良娣同样出自虏姓八姓勋贵豪门;而他的母亲还健在;这必然使得刘氏豪门对他的支持力度更大;另外山东崔氏的崔赜已经钦定为越王府长史;山东力量的加入把越王杨侗的实力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所以越王杨侗在皇统争夺中超越燕王杨侦乃理所当然之事。
如此分析;留守东都的人选只有两个;赵王杨杲和越王杨侗;而赵王杨杲优势明显。
但李风云预测留守东都者是越王杨侗。依此预测来分析;韦福嗣马上发现了赵王杨杲的“短板”;那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个是江左人;一个是山东人;看似强大;却犯了关陇人的忌讳;关陇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江左人和山东人联合起来;在皇统之争中压倒自己。
的确;李风云的预测合情合理;留守东都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越王杨侗
韦福嗣当即抓住了“要害”;找打了自己所需要的答案;遂拱手告别。
时间很快进入二月;齐郡战局迅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长白山的孟让和左君衡、左君行兄弟下山了。
张须陀避敌锋芒;不断收缩兵力;放弃城池。长白山义军势如破竹;挡者披靡;先后攻陷博平、平陵;推进到巨合城;陈兵于鸡山西线;与几十里外陈兵于华不注山的联盟军队遥遥相望。
张须陀据城坚守;龟缩不出。联盟大军围而不攻。长白山义军杀到鸡山后;果断停下脚步;一边观察战局;一边与联盟联系。
李风云在匡山大营见到了长白山义军特使杜伏威和辅公怙。如今形势有利于义军;双方见面心情愉快;相谈甚欢。
李风云对杜、辅两人的态度一如既往;不但平等对待;给予尊重;还如兄弟般亲热;这让杜、辅二人受宠若惊;毕竟今日的李风云已不同于往昔;是中土义军实力最强的豪帅;麾下有数万大军;纵横于河南、徐州和齐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声名显赫;与杜伏威与辅公怙这对难兄难弟之间的悬殊太大了
李风云对两人的发展很关心;问得很仔细;得知两人受限于齐郡的恶劣条件;再加上义军内部豪帅们之间的矛盾;这段时间实力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有所减损;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一战的结果他已有所预料;齐鲁义军若想打赢;也是惨胜;生存艰难;而一旦战败;则狼奔豕突;各奔东西;再难有所作为。张须陀如果打赢了;必然要乘势出击;把鲁东北诸雄杀得抱头鼠窜。
历史上长白山的孟让、左氏兄弟;北海的郭方预、秦君弘;乃至东莱的左孝友等各路义军;就是在这段时间被张须陀打得狼狈不堪;有的不得不离开齐鲁四处转战;有的则投降了张须陀;为张须陀所用;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坚持了下来;但齐鲁义军就此一蹶不振;失去了逐鹿争霸的资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王薄;第一个举旗造反的豪帅;却在争霸大潮中默默无闻;碌碌无为。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杜伏威、辅公怙、李子通等义军首领都是出自齐鲁;出自长白山义军;都是在齐鲁义军陷入低潮后南下了;而李风云依据当前形势推测;这些人十有**就是在这一战后离开了齐鲁。
李风云神情严峻;沉默不语。这一表情变化落在杜伏威和辅公怙的眼里;却以为李风云对他们失望了。当初李风云在他们很困难的时候竭尽所能给予帮助;给钱给粮给武器;甚至威逼孟让给他们增加人手;提高待遇;结果他们自己不争气;辜负了李风云的期望;至今还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义军首领;混得很凄惨;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他们不是孟让等豪帅与李风云保持联系的“桥梁”;他们的背后不是有李风云这座靠山;孟让等豪帅早把他们“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你们对这一仗有何预测?”李风云问道;“我们有几成胜算?”
杜伏威和辅公怙互相看看;辅公怙怯畏不言;杜伏威则鼓足勇气说道;“若王帅渡河南下;河北人倾力相助;三路夹击之策顺利实施;我们至少有五成胜算。”
李风云两眼微眯;目光犀利;一股无形威压陡然散出。坐在他对面的两个少年顿时惊惧不安;虽然他们也算是饱经战火的义军将领;也经过了生死锤炼;但相比李风云这等百战悍将;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为何只有五成胜算?”李风云质问道。
“之前你曾说过;最佳战机是新年前后;若拖到大河解封;东莱水师恢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