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福嗣意识到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李风云显然是个特殊的存在;他对天下大势、对国内外局势都有深刻的认识;知道如何利用错综复杂的形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布下这颗棋子的人更厉害;图谋更大。
现在李风云的态度很明朗;他谋求合作;而韦福嗣也有了合作的意向。
实际上齐王出京之前;也做了最坏打算;如果走投无路;唯有仿效汉王杨谅一条道走到黑;反正都是死;倒不如轰轰烈烈地赌一把;或许就赌赢了。但人的心理大都脆弱;谁都不想走上绝路;齐王不想;韦氏也不想;大家都不愿直面现实。今天李风云却毫不留情地摧毁了韦福嗣心中的“侥幸”;把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他的面前:齐王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他就是死路一条;若想博一把;唯有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
虽然齐王出京的公开目的是戡乱剿贼;是保护通济渠;保障东征;但东都上上下下都清楚;齐王出京的真正目的是拓展实力;是要再一次冲击储君宝座;是要以东征的胜负来要挟圣主和中枢;所以他的这一做法已经触犯了圣主和中枢的底线;已经把自己置于死地了。
政治是讲究妥协;但政治也血腥;对立双方不死不休;妥协只是击败对方的手段而已;所以自齐王出京那一刻开始;他就判了自己死刑;他就走上了不归路;根本就没有妥协;只有不死不休。这次迫于形势;齐王试图招抚李风云;这同样是败招;而韦福嗣亲自出面与李风云谈判;更是把齐王向不归路上推得更远了。
韦福嗣终于说话了;“如果有第二次东征;那么此次齐王出京;未尝不是一次机会。或许;明年齐王还能去东征战场建功立业。”
“谁给齐王机会?”李风云摇头叹道;“你们太自信了。去年你们已经遭到对手的沉重一击;之前所有的优势丧失殆尽;但你们没有吸取教训丨依旧信心百倍的谋划东山再起之策;孰不知对手早已张开血盆大嘴等着你们自投罗网
“去年的惨败;实际上就败在你们的自信上;你们认为虎毒不食子;圣主不会与他的政敌‘默契;地联手夹击;结果如何?这次也是一样;只要齐王出京;圣主必将再次‘默契;地配合你们的对手;置齐王于死地。”
“今日朝堂上最大的两股保守势力就是你们关陇人和河洛人;你们互为对手;互相厮杀;而储君之位就是诱饵;你们鹬蚌相争;圣主则利用皇统之争巧妙的渔翁得利。一旦齐王这个诱饵被吞噬了;你们关陇人惨遭重创元气大伤;那么圣主即便与河洛人妥协;也依旧是最大的赢家。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因此而削弱;这显然有利于圣主和改革派更好地控制朝政;推进改革。”
这番话李出来;在曾为中枢成员的韦福嗣面前就有班门弄斧的味道了;但李风云必须说;他唯有说出来;才能引起韦福嗣对自己的高度重视;才能成功的误导和忽悠住韦福嗣。
李风云太年轻了;再加上他远离中枢最高层;知道的讯息太有限;所以韦福嗣有理由认定;凡是从李风云嘴里说出来的这些深刻言论;均来自李风云背后的政治势力;其中应该有裴世矩;还应该有山东某个或者某几个豪门世家;如此一来事情就好解释了。
山东人的野心太大;山东人与关陇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山东人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为了打击关陇人;手段狠辣;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支持汉王杨谅发动兵变就是前车之鉴。这一次山东人显然要如法炮制;要利用齐王再发动一次兵变;再利用兵变给关陇人、给杨氏国祚;甚至给中土统一大业以重创
有些事你可能不想做;坚决拒绝做;但形势不由人;不知不觉你就被“绑架”了;就不得不做了。韦福嗣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但正如李风云所说;他相当的自信;坚信自己可以掌控局势;对李风云的告诫不屑一顾。
“莫非你有力挽狂澜之策?”
“齐王既然出来了;就不要回去。”李风云笑道;“至少;在东征结束前;不要回东都;更不要去东征战场待在圣主的身边。回东都等于重入樊笼;而待在圣主身边等于自我囚禁;彻底失去主动权等于束手就缚任人宰割。至于说以武力夺取皇统;目前尚不现实;齐王实力太弱;当务之急是发展实力;实力越大;机会也就越多。”
“拥兵自重?”韦福嗣慢条斯理地问道;眼里不易察觉地掠过一丝惊栗。此策不是没有想过;但在中土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大环境下;拥兵自重等同谋反;实施难度太大;且后果太严重;除非政治环境变了;否则还是不要玩火**。
“齐王若想拥兵自重;就必须养寇。”李风云终于说到了重点;“唯有养寇;方能自重。”
韦福嗣神色微变;凝神思索。
以养寇来拥兵;以剿贼来发展;以戡乱来远离东都;远离圣主;只待时机成熟;便可风云化龙;这的确是个办法;但问题是;这个计策来自李风云;来自李风云背后的山东人;那么必有其居心叵测之处;必有阴谋。
养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叛乱者越来越多;地方局势越来越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差;圣主和中枢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随之受到影响的则是赋税锐减;国力下降;这不但影响到了东征战场的胜负;还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推进;由此进一步恶化了东都政局和国内局势;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则国内大乱;国祚动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这对齐王来说是个赢得皇统的绝佳机会;但对山东人来说亦是个重创关陇人;甚至是改天换地;乃至摧毁中土统一的大好机会。
韦福嗣暗自冷笑;抚须问道;“养寇?莫非你还打算长久留在中原;留在通济渠?”
李风云也笑了起来;“若想养寇;当然要去烟尘四起之地。”
“齐鲁?”韦福嗣的神情愈发凝重;对李风云的这个提议不得不重视起来
齐王只要离开通济渠战场;跳出政敌的陷阱;那就是龙入东海;虎放南山;乘着圣主和卫府军远在辽东征战之际;飞速发展;提高实力。实力大了;才有资格与圣主讨价还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但风险同样可怕;一旦局势失控;在山东人的推波助澜下;演变为父子相残;那齐王便要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
李风云看出了韦福嗣的担忧;不动声色地告诫道;“某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齐王若留在通济渠战场与某决战;必败无疑。”
韦福嗣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他本来想试探一下;齐王的政敌是不是已经派人来行“借刀杀人”计;但旋即想到这根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完全没必要试探。实际上李风云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只不过自己过度自信;自尊作祟;不愿承认失败罢了。
现在韦福嗣终于知道李风云为何在尚未立足齐鲁的危局下;就不顾一切地杀奔中原了;原来就是要把困在樊笼里的齐王诱出东都;继而给山东人赢得分裂东都、破坏中土统一的机会。山东人的图谋的确太大;他们要利用齐王的野心来蛊惑齐王拥兵自重;而齐王一旦割地称霸;则东都必然分裂;中土统一大业必然岌岌可危;中土的政治大环境亦将破坏殆尽。
当然;山东人若想实现目标还长路漫漫;任重而道远;但深陷绝境中的齐王若能善加利用山东人的野望;却有可能杀出一条生路。
这个计策给了大家互相利用的机会;至于能否实现各自的目标;则要看各人的本事;还要看谁能赢得上苍的眷顾;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山东人实现了目标;中土分裂;割据称霸的齐王未必就不能拥有半壁江山;反之;若齐王胜利了;理所当然继承皇统;维持中土的统一大业。总而言之;只要齐王始终把握好机会;始终掌控局势的发展;必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瞬间韦福嗣权衡了利弊;豪赌的心思更大;反正已经深陷绝境;就算在通济渠战场上赢得了先手;也难以抗衡圣主和中枢的雷霆之威;而李风云言辞之间已清晰透露出;现在不仅河南人与河洛人结盟;甚至还有更多的山东势力在一旁磨刀霍霍;齐王已深陷死局;若想破开这个死局;仅靠信心不行;指望侥幸和运气更是荒诞;只能顺势而为;与山东人合作;借助山东人的力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或许齐王就能绝处逢生。
“齐王与其自绝于通济渠;倒不如去齐鲁杀出一线生机。”李风云笑道;“明公以为如何?”
韦福嗣沉默不语;但心中已有决断。
自高齐灭亡;关陇崛起;山东人饱受打击和遏制;衰落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山东人殚精竭虑要东山再起;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而这次利用齐王混乱东都政局不过是山东人为重建辉煌所做的精心谋划之一;即便齐王不愿合作;他们亦有其他办法达到同样目的;比如蛊惑齐王拥兵自重可以挑起关陇人内斗;但摧毁齐王同样可以激化矛盾挑起东都内讧;两者均可达到混乱东都政局之目的。而东都政局越混乱;国内局势就越恶化;山东人乘机掀起叛乱狂潮;中土局势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任由山东人搞事;任由山东人崛起;任由国祚动摇;任由中土统一大业败亡;都不符合关陇人利益;至此关键时刻;若齐王和关陇人为一己之私利畏惧退缩;不但无法拯救自己;还无法保护国祚安全;保全关陇人的切身利益;反之;若齐王和关陇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拯救自己而战;为保护关陇人而战;为护卫国祚而战;即便败了亦俯仰天地。
。。。
第两百四十五章 为什么要越狱?
韦福嗣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告辞而去。
李风云很兴奋;很激动;在由韦福嗣亲临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的灵光一闪;给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可能会改变历史的重大机遇。
李风云内心深处渴望改变历史;如果历史改变了;中土或许就能逃过即将到来的分裂和战乱;中土千千万万无辜生灵或许就能逃过死神的吞噬;然而;个人的能力太过渺小;螳螂挡车、蚍蜉撼树终究是一场梦幻;唯有驾驭改天换地的力量;才有可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齐王杨喃和支持他的关陇本土政治集团;力量强大;如果因缘巧合之下;他们的命运悄然改变;那么中土的命运是否会随之改变?
李风云不知道答案;但他很期待;满怀希望。他在送走韦福嗣之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个人独自坐在黑暗里;穷尽心力推演未来。
依照历史;今年是第一次东征;明年是第二次东征;期间杨玄感兵变。后年也就是大业十年(公元14年);圣主发动了第三次东征。大业十一年;南北战争爆发;始毕可汗率几十万军队越过长城;杀进代北;将圣主包围于雁门城达一个月之久。大业十二年(公元16年);圣主南下江都;远离京师;变相宣告以他为核心的改革派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全面失败;中央集权改革亦随之崩溃。同年;起义大潮席卷整个中土大地;天下大乱。大业十三年(公元17年);关中李渊、中原王世充、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崛起;四足鼎立;逐鹿称霸。大业十四年(公元18年);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在江都发动兵变;弑杀圣主;国祚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开辟大唐王朝。
从今年算起;到大业十二年圣主全面溃败避难江都为止;短短四年时间内;圣主和中枢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对外战争上;国防和外交已成为王国头等大事;圣主和中枢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处置国内事务;虽然期间也爆发了政治斗争;给保守势力以重创;还多次出兵戡乱剿贼;血腥镇压各地叛军;但外有强敌;内忧叛乱;中央又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改革更是兵败如山倒;圣主和改革派腹背受敌;顾此失彼;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稳定东都政局和国内局势的能力
从中土迅速走向崩溃的这一大背景来分析;如果齐王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拥兵自重;期间坚决不回东都;坚决拒绝圣主的召唤;同时又给圣主以无条件的支持;在戡乱剿贼的同时;保障南北运输通道的畅通;给圣主的对外战争以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以此来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四年后;当圣主和改革派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溃败之际;齐王的机会就来了;以他的强大实力和皇统第一继承人的显赫身份;或许他就能成为中土的“救世主”;力挽狂澜;拯救国祚于即倒之刻;拯救中土于危难之时;拯救黎明于水火之中。
李风云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可行的。当今中土政治舞台上;齐王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圣主一旦全面失败;他是代替圣主的最合适人选;会得到众多政治势力的支持和拥戴;只要策略得当;齐王必能以最快速度稳定乱局;以最小代价赢得国祚的安全和中土的和平统一。反之;其他任何枭雄;包括李渊和李密;即便雄才大略;但因为是篡国的角色;在大义上站不住脚;无法在大义和法理上征服贵族和平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