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战隋 >

第151部分

战隋-第151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权力和最多的利益而使用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已;由此推衍;对外积极征伐也罢;国内叛乱迭起也罢;一些贵族正在秘密筹划的军事政变也罢;实质上都是对立双方所使用的政治手段;而双方的政治目的并无二致。

    李密这番话有理有据;在他看来完全可以说服李风云;但出乎他的意外;李风云不但没有被他说服;反而对他的论点论据提出了尖锐质疑。

    “先生的观点;是建立在内有重忧而外无重患的基础上;先生断定北虏尤其是东西突厥人对中土的威胁已经降到最低;所以才得出这一结论;认为西征也罢;东征也罢;都是皇帝和朝中激进改革势力为最大程度地攫取权力和财富而实施的政治手段。”李风云神情严肃;态度坚决地说道;“某不同意先生对天下大势的推断。”

    “在某看来;中土的外患远远大于内忧;东西突厥人对中土的威胁;远比先生想像得严重。皇帝西征灭亡吐谷浑;东征摧毁高句丽;其目的正是要斩断北虏伸向中土的魔掌;斩断东西突厥人的左膀右臂;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北虏对中土的威胁;想尽一切办法延缓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南北大决战。”

    南北大决战?李密惊讶不已。南北局势虽然一直紧张;但据他的了解;自东西突厥内乱之后;整个塞外北虏的实力都在迅速下降;已经无法威胁到中土边陲的安全;未来几年南北双方根本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李风云是胡说八道;危言耸听;还是他掌握了我所不知道的秘密?抑或;他想混淆视听;以假消息误导我的判断;从而掩藏他真正的用意?

    “某对南北局势的看法与先生截然不同;所以某不能认同先生的观点。”李风云继续说道;“某认为皇帝之所以整修长城;之所以开辟大运河;之所以发动西征东征;目的都是为了实施新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以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竭尽全力戍卫中土的安全。”

    “中土安全了;和平统一大业才能得以维持;变革才能继续推进;某认为这才是皇帝真正的政治目的。”

    “如果皇帝像你所说的那样纯粹是为了攫取权力和利益;他有必要把有限的国力拿来修长城、开运河和西征东伐;实施新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吗?这岂不是找错了目标;选择了错误的对象;把国力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死路?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常识;你们都知道;皇帝焉能不知?以皇帝之实力;他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给那些反对和阻碍改革的人以沉重打击;但皇帝却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为何皇帝要反其道而行之;先攘外;后安内;原因何在?”

    “某认为原因很简单;外患已经威胁到了中土的安全;北虏对中土虎视眈眈;此刻若先安内;兄弟阋墙;则必然给北虏以可乘之机。形势已经很严峻;北虏根本不可能给皇帝更多时间去安内;皇帝迫不得已之下;只好行险一搏;双管齐下;两线作战;一边安内;一边攘外。”

    “在某看来;皇帝的这种做法有其可取之处;他以激进的变革手段来打击豪门世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夺取到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以此来帮助自己倾尽全部国力去实施攘外策略;而攘外一旦节节胜利;其骄人的战绩和武功又必然可以帮助皇帝和中央赢得无上权威;有效遏制和延缓国内危机的爆发;而国内局势的稳定;又可以帮助皇帝更好更快地深化变革;从权贵阶层中夺取到更多的权力和财富。如此循环往复;则皇帝必然能在两个战场上赢得胜利。”

    李密陷入了沉思。李风云绝非常人;短短几句话所表露出来的惊艳才华;让李密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得不修正自己对李风云的看法;同时对李风云的身份来历也愈发好奇;但李风云拒不透漏自己的秘密;李密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放弃对其身份的调查;转而集中精力去谋求李风云的合作。

    “将军可有确切证据;证明某错误地判断了南北局势?”李密问道。

    李风云摇摇手;“很快;要不了几年;你就能看到南北大决战了。”李风云叹了口气;忽然问道;“先生可还记得当年汉高祖统一中土不久;与匈奴单于冒顿大战于代北;不幸被围白登山一事?”

    李密的神情有了变化;眼里掠过一丝疑惑之色。这个李风云拒绝提供证据;却又做出惊人预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到底是何用意?退一步说;即便他有证据证明北虏对中土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中土百万大军东征高句丽;实际上目标并不是高句丽一个;还有东。突厥、铁勒、室韦、契丹、鞍羯等众多北虏诸种。卫府军一旦取得东征的胜利;灭亡了高句丽;便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给北虏诸种以巨大威慑;中土北陲必将因此赢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

    李密蓦然想到了一个关键之处;如

    果东征失败;则北疆局势必然陷入危机;如果中土陷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之困境;则南北局势必然紧张;北虏乘机入侵也并非没有可能。

    “将军对东征没有信心?”李密果断问道。

    李风云莫测高深地微微一笑;“如果某对东征有信心;还敢杀进中原威胁京畿?”

    。。。

第两百零三章 殊途同归

    东征会失败?李密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种假设。

    十几年前先帝曾命令卫府军远征高句丽;未战先败;其中原因很多;当时的军事政治外交上都存有失败因素;并不仅仅是粮草运输困难。

    今上登基后;迫于国内政治矛盾越来越激烈;高句丽称霸远东的野心对中土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便早早定下了东征之计。修长城、开运河、西征吐谷浑、拓疆西域等等众多重大决策;实际上都是为远征高句丽做万全准备。东征是倾尽国力的一战;是关系到中土命运的一战;皇帝和改革派为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朝堂上的中立派也给予了坚决支持;虽然保守派想方设法从中掣肘;但并不怀疑东征必胜之结局;无奈之下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政局上;试图以国内局势的混乱来打击皇帝和中央;所以此次东征;中土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在财力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当然了;自古以来就无必胜之战;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谁敢说此次东征就一定凯旋而归?但李密对此次东征抱有信心;这一战绝无可能失败;最多也就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但即便是无功而返;中土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国力和对敌人无情打击的决心;还是可以给北虏以镇慑;完全能够实现此次劳师远征的战略目的。

    双方至此都摆明了各自的观点;都认为中土和平统一面临严重危机;但对造成危机的原因却看法不一;李密认为危机是激进变革策略造成的;所以要摧毁变革;要先“安内”;而李风云则认为危机源自北虏的威胁;要先“攘外”。双方的终极目标实际上都一样;都是要维持中土的和平统一;但手段却迥然不同;一个先安内后攘外;一个则恰恰相反。

    李风云和李密都陷入了深思之中;帐内一片沉寂。

    在李风云看来;李密的“安内”之策无非就两个;一个是政治上的;一个是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就是更替皇统;就是皇统之争;这是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当年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贵族集团纷纷支持太子杨勇;试图以皇统的更替来改变国策;对先帝所推行的改革造成了严重威胁;结果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上演了一幕人伦悲剧。

    史书把太子杨勇的废黜;归结为生活奢靡;不听从先帝和先帝后的教诲;另外就是杨广和一帮佞臣们的阴谋诬陷;这纯粹是欲盖弥彰。

    统治者和普通家长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统治者不但要顾及家族、集团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锅里有了;碗里才有;道理很浅显。

    对于先帝和先帝后这些最高统治者来说;国祚的稳定、发展、强大和代代延续最为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国策;必须有忠实执行这一国策的人。由此不难推断;太子杨勇被废黜;与他生活奢靡没有关系;与杨广和佞臣的陷害更没有关系。先帝和先帝后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德才兼备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的一致性。你不能继承我的政治理念;不能按照我的执政思路坚持改革;那理所当然也就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如果杨勇在执政理念上始终与先帝和先帝后保持一致;赢得了先帝和先帝后的信任和支持;在政治上给他保驾护航;储君的地位必然牢不可破;那么他在生活上奢靡一点算得了什么?有哪个臣僚敢诬陷他?即便有人阴谋算计他;以先帝和先帝后丰富的政治经验;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杨勇的废黜;杨广的上位;就是先帝、先帝后以及他们忠实的追随者们;一手所策划;目的就是要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继承和延续下去

    今上吸取了教训丨于脆在元德太子薨亡后;无限期地拖延设立新储君。国无储君;是一个清晰可见的随时都会爆发的巨大风险;但今上为了改革;为了一家人的平安;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局动荡;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如今;杨玄感和李密等保守势力就在利用“国无储君”这个致命要害;试图引爆这一巨大风险;在政治上给今上和支持他的激进改革势力以致命一击。而要引爆这一巨大风险;就必须辅以军事手段。

    今上登基之初;先帝最小的儿子汉王杨谅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军事政变;当时内有关陇保守势力的支持;外有山东贵族集团的帮助;大军由北而南;呼啸而下;势如破竹。关键时刻;关陇人看到了危机;一旦汉王杨谅赢得了皇统;山东贵族集团必然东山再起;这严重威胁到关陇贵族集团的整体利益;于是关陇人空前团结起来。而以崔氏为首的山东五大豪门迫于形势变化不得不迅速改变立场;结果汉王杨谅败北;支持他的关陇和山东贵族惨遭杀戮;两败俱伤。

    这个教训丨很血腥;很残酷;军事政变不论成败;所带来的杀戮都触目惊心;对国祚和统治集团的伤害都无以复加;但对于把个人和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的贵族集团来说;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国祚存亡;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王朝可以更替;皇帝可以轮流做;芸芸众生就如草芥蚁蝼无足轻重;所以这个世上没有他们不敢于的事

    假若杨玄感和李密以军事政变来设立新皇帝;那么必然会爆发内战;一旦中土就此陷入分裂深渊;则必然无力对抗北虏的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杨谅兵变时期;大部分关陇人和山东五大豪门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今上;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土分裂必然会损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土的和平统一还是大势所趋。然而;今上坐稳皇位后;开始激进改革;大刀阔斧;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既得利益集团;这理所当然激怒了他们。既然你要灭亡我们;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支持你?如果中土的和平统一只会把我们推向灭亡的深渊;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维持中土的和平统一?

    李密的“安内”策略;摧毁变革的目标;实际上代表了当今中土保守势力反对改革、坚守门阀士族政治的决心;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宁愿摧毁中土的统一大业;也绝不愿意败在改革势力之手;成为中央集权的牺牲品。

    李风云想得越多;看得越是透彻;心情就越是沉重;初闻蒲山公李密时的那点激动和期待更是荡然无存。

    变革的失败;今上的失败;统一大业的败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建立在豪门世家和门阀士族政治基础上的统一王朝;就如建立在沙砾上的楼阁;一阵狂风暴雨就会将其彻底摧毁;所以若想建立一个牢固的统一王朝;就必须摧毁门阀士族政治;就必须摧毁豪门世家。历史的走向清楚地证明了文明的改革无法摧毁门阀士族政治;无法摧毁豪门世家;只有用血腥的暴力和残酷的杀戮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目标。

    李密在深思中;敏锐地发现了李风云的“破绽”。

    李风云的观点和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矛盾。依照李风云的观点;正因为北虏对中土的严重威胁;中土才要统一;才要发展强大;才要变革;所以“攘外”优于“安内”。既然如此;你李风云为什么要造反?你造反就混乱了国内局势;恶化了国内危机;这显然不利于“安内”;更不利于“攘外”。你这纯粹是说一套做一套。

    不过;李密并不为此忧虑;相反;他很快就找到了说服李风云的办法。

    你不是要攘外吗?但变革激化了国内矛盾;现在内乱大于外忧;就你个人来说;你都造反了;强调“攘外”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现在对你来说“安内”重于“攘外”。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