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曜十分意外;之前他在船舱里曾设想了很多种两人相见的场面;但独独没有想到崔宝德会纡尊降贵;亲自到码头上迎接自己。这是一种态度;是崔氏对当前激流暗涌的东都政局的一种表态。
崔宝德是博陵崔氏的中坚力量;尤其自一门两妃一死一废;崔弘度、崔彭这对老兄弟又先后辞世;崔弘升不得不独自支撑大局;崔氏就此陷入困境后;崔宝德在崔氏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现在崔氏家主崔弘升正在东征战场上;留守京城的崔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皆以崔宝德为首;所以崔宝德对当前政局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也是费曜奉命从东都匆忙赶至浚仪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宝德的举动非同寻常;而这一举动所代表的积极的合作态度;对费曜所属的政治集团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费曜下了船;与崔宝德寒暄见礼;十分恭敬。
当今中土的尊卑不论年龄;不论才智;也不论官职高低;而是以贵族等级来划分。虽然先帝已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但改革的只是选官制度;而沿袭传承了几百年的贵族等级划分是门阀士族政治的基础部分;根深蒂固;早已演化为中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能因为一个选官制度的改革而受到影响
崔宝德表现得很矜持。以崔氏在中土的傲然地位;到码头上迎接一位比自己等级低的贵族;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是政治上的需要;至于见面的礼节;还是要严守尊卑规则;不能失了礼而徒招耻笑。
费曜只是在崔宝德面前恭恭敬敬;在一群出身较低的诸如鹰扬府军官、浚仪县府官吏面前;则是趾高气扬;不假辞色。
酒筵过后;都尉府的司马向费曜介绍了天堑关防以东的局势。
旱灾愈演愈烈;大河南北饱受煎熬;受灾人口越来越多;举旗造反的叛贼也越来越多;这是河南局势迅速恶化的直接原因。以白发贼李风云为首的鲁西南诸贼率军杀进中原;沿着济、菏一线烧杀掳掠;
攻陷济阴;开仓放粮;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灾民;然后裹挟着这些灾民直杀通济渠;使得京畿局势骤然紧张。现在鲁西南诸贼已经全部开进到通济渠一线;在浚仪城到梁郡首府宋城这段大约四百余里的水道上展开了全面攻击;通济渠随时有断绝之危险;而通济渠水道一旦中断;首先受到影响到的就是东征;如果东征因此遭遇不测;通济渠一线所有军政官员都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都尉府的这位司马说完之后;大堂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气氛沉闷而凝滞;空气似乎因此变得更热;全身甲胄的军官们个个大汗淋漓;但谁也不敢抬手擦汗;连喘息声都强行压制了;唯恐惊扰了高踞上座的两位长官。
“安阳公;可有滑国公的消息?”费曜忽然开口问道。
安阳公就是崔宝德;全称是安阳县公。这个爵位来自他的父亲崔彭;崔宝德做为嫡长子继嗣;承袭了这个从一品的高等爵位。滑国公就是济阴郡守韦保峦;他继承的是其父亲韦寿的爵位。
“听说他在东郡的封丘。”崔宝德说道;“济阴失陷;他难辞其咎;若逃回京畿;必有牢狱之灾;所以他只能留在关防之外伺机反攻;以便将功折罪。
费曜想了片刻;又问道;“最近;荥阳郑氏可曾派人出关?”
崔宝德意味深长地看了费曜一眼;没有说话。
韦保峦的祖父是中土名将韦孝宽;有妻妾三人;其中一人便是出自荥阳郑氏;生子韦总和韦寿;而韦保峦就是韦寿的儿子。豪门之间互相联姻是常规结盟手段;关中韦氏和荥阳郑氏虽然隶属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两家的联姻关系必然能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在当前这种局面下;两家就有着共同利益;韦保峦需要保住济阴以保住自己的仕途;而荥阳郑氏需要河南的稳定以维持自身利益;所以两家必然合作;韦保峦若想将功折罪;反攻济阴;就必须得到荥阳郑氏的帮助。
只是;费曜郑重其事的这么一问;其背后的含义就值得推敲了。
崔宝德摇了摇头;“东郡灾情严重;自顾不暇;梁郡烽烟四起;岌岌可危。滑国公孤立无援;有心无力;徒呼奈何。”
费曜面无表情;不过眼里却掠过一丝凝重之色。他本意是想借荥阳郑氏与韦保峦之间的合作关系;试探一下崔宝德对目前危局的看法;而崔宝德虽然没有直接给其答复;但言辞之中;已经清晰透露出帮助韦保峦的意思。崔氏帮助韦保峦;实际上就是帮助荥阳郑氏;而帮助荥阳郑氏;则出自山东贵族集团整体利益的考虑;这符合崔氏的利益诉求。
“对卫府来说;确保通济渠的安全;乃首要之务。”
费曜没有犹豫;果断表明了立场。我来浚仪;来到天堑关防;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确保通济渠的畅通;至于戡乱剿贼;与我无关。
崔宝德再度摇头;“叛贼裹挟着不计其数的灾民;铺天盖地而来;以目前通济渠一线的戍守力量;很难保障通济渠的畅通。”
费曜听出来了;崔宝德的意思是通济渠要戍卫;戡乱剿贼也要进行;
要双管齐下;要兼顾到各方的利益;但这与自己此行的使命相冲突。
费曜稍加沉吟后;问道“安阳公;梁郡诸鹰扬可曾遣使求援?”
“尚未接到求援书信。”崔宝德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大约估猜到费曜匆忙赶来的目的;这与他先前的推断大致相同;东都涌动的暗流越来越多;高层的博弈逐渐明朗;各方都在有意或者无意地推动局势向更为险恶的方向发展;有人蓄意“养寇”;有人漠视赈灾;大家似乎都忘记了日益严重的天灾正在肆无忌惮地杀害无辜生命;而东征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远征将士也因此陷入了危难之中。
“若叛贼断绝了通济渠;再想打通就要大费周折。”崔宝德试探道;“某认为;虽然梁郡诸鹰扬尚未求援;但为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应该火速出兵。
费曜摇了摇手;“军情不明;不可贸然行事。”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财政大臣
大堂上的军官们神情凝重;正襟危坐;一动不动;任由汗水湿透戎装。所有人都很紧张;大家都听出来了;两位长官在决策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崔德本今天一反常态;纡尊降贵亲自到码头上迎接费曜;表现出来的虽然是合作态度;但从刚才的言辞中;却清晰地表露出他打算救援韦保峦、要支援梁郡诸鹰扬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对当前危局采取的是主动防御策略;要出兵戡乱;这需要费曜给予支持和配合;而这或许就是他今天主动出迎费曜的原因;他需要合作;但需要的是费曜支持他的合作;而不是他配合费曜。
然而;费曜表现得很强势;一口就拒绝了。从费曜本人来说;他不可能不给崔宝德面子。今天崔宝德给足了费曜面子;于情于理;费曜都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与崔宝德唱反调;这对解决当前危局没有任何好处;与他前来关防前线的初衷相违背;所以可以肯定;费曜的非常举动;源自上层的重压;他到浚仪负有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不惜与崔宝德针锋相对;反目成仇。
屯驻荥阳郡的四个鹰扬府属于双重领导;如果这两个领导精诚合作;诸鹰扬的日子很好过;反之;军官们就左右为难了;两个都得罪不起;到底听谁的?这仗还怎么打?
崔宝德脸色平静;眼神淡然;看不出喜怒哀乐。
费曜的眼神非常凌厉;这使得他棱角分明的面孔看上去异常的坚硬和刚毅;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惧意。
两人都对对方做出了试探;试探的结果很不好;两人不得不思索对策。
长官们不说话;下官们就更不敢说话了;大堂上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
“安阳公;时候不早了;还是先散了吧?”费曜无意僵持;与崔宝德对峙肯定不利于完成此行使命;所以他主动退让;决定私下与崔宝德再做商讨。
崔宝德笑而不语。
费曜再度放低姿态;低声说道;“安阳公;目前我们对梁郡形势了解有限;而叛贼也是刚刚杀到通济渠一线;尚未断绝通济渠;再说安阳公和某的使命都是戍卫京畿;虽然天堑关防至今尚未遭到叛贼的攻击;但谁敢说叛贼就不会攻击浚仪城?退一步说;就算梁郡陷入混乱;通济渠中断;我们需要出兵救援;但前提是天堑关防必须有足够的镇戍军队;但目前我们手上只有十八个团;兵力严重不足;若要出关戡乱剿贼;东都必须调发援兵。”费曜眉头紧锁;叹了口气;“安阳公;君子要顾其本;一旦我们贸然出兵;陷入顾此失彼之窘境;不但关防安全保证不了;通济渠的安全就更难以保障了。”
这就是威胁了;你如果出关救援;戍守浚仪的就是我;而我只要在你背后悄悄捅上几刀;你就完了。
崔宝德淡淡一笑;微微颔首;冲着堂上军官们挥了一下手;“散了”
弦月当空;繁星璀璨;沁人心脾的悠悠花香随着徐徐微风飘过雅致琼楼;让燥热烦闷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崔宝德端着一杯香茗;轻轻嗅着;仿若沉醉在幽香之中。费曜负手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弦月;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的目光慢慢转到花园中;从五彩缤纷的鲜花上缓缓扫过;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很漂亮。”
崔宝德抬头看了费曜一眼;不动声色地说道;“明天又是炎炎烈日。”
费曜没有说话;转身坐下;端起香茗喝了一口。
“上苍正在惩罚我们。”崔宝德叹道;“东边的灾情越来越严重;不出意外的话;大河南北在天灾**的双重夹击下;要变成中土的炼狱。”
费曜也叹了口气;“如果东征能够推迟一些时间;这些天灾也就不会演变成**;无数生灵也就不会悲惨死去。”
这话说得就有针对性了;费曜的试探之意过于明显;甚至连最起码的掩饰都不要了;这显然不符合费曜的身份;由此可以推测出;他肯定得到了上层的授意;诚心要赢得崔氏的合作。
崔宝德沉吟着;慢慢吐出几个字;“是先有**;然后才有东征。”
费曜的神情依旧从容;但眼里却掠过一丝惊色。
崔宝德说的是实情;东征准备期间;大河下游爆发水灾;因为赈灾不力;导致义旗遍起;由此才演变成**;而**爆发后;东征实际上就处在两难状态;若推迟东征;东都的政治斗争会愈发激烈;改革阻力太大;反之;若继续东征;可以暂时转嫁国内的激烈矛盾;有助于改革的推进;一旦皇帝和中枢利用东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取得了胜利;那么必然可以加快改革的推进速度;所以**的出现;实际上是东都高层之间政治博弈的结果。这在中土权力顶层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会把它说白;但今天崔宝德却说白了;这显然是崔氏对费曜所表现出来的合作诚意的积极回应。
费曜心中的惊诧;不是惊诧于崔宝德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而是惊诧于背后大人物对这件事的准确预测;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竟然看透了崔氏正在积极谋求的政治利益。
“某在出关前;曾到东都看望了安昌公。”费曜不再出言试探;直奔主题了。
崔宝德面露关注之色;“安昌公已经病了数月之久;如今可有起色?”不待费曜回答;崔宝德又重重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自东征开始;国之鼎柱便依次凋落;人数之多;对国祚震动之大;乃史所罕见。”
费曜听懂了崔宝德的意思;连连颔首;“安昌公的病情已经缓解;如今不但可以进食;还能稍稍走动了。”
崔宝德神情一动;眼里顿时掠过一丝喜色。这是个好消息;十分好的消息
安昌公便是前朝皇族后裔元文都;是关陇虏姓第一豪门元氏的泰斗级人物。先帝朝;元文都先后出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少卿;为中枢核心大员之一。今上继位后;对其信任有加;继续委以重任;先后出任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御史大夫。
元文都不管在先帝朝还是今上朝;都是首屈一指的财政大臣;主掌着中土的财政库藏;在中枢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权势地位非常显赫。然而;随着今上加快改革步伐;双方在财政改革上产生了严重冲突;再加上元文都是先帝朝老臣;属于温和改革派;与激进改革派在改革思路上格格不入;最终被今上和中枢的改革派大臣们上下夹击;将其踢出了中枢;让其去负责监察事务;不久就被一免到底;回家颐养天年去了。很快;激进的财政改革遇到了空前危机;今上和改革派们不得不自己打自己的脸;再度把元文都请了回去;让其出任太府卿;位列中枢;继续主掌本朝的财政大权。而元文都在政治上遭此重创后;也改变了主政思路;力求与改革派们“和平相处”;如此一来;他的财政大臣的位置就变得异常稳固;他的地位和权势也迅速得以恢复。
不论是改革还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