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战隋 >

第124部分

战隋-第124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汶水一线赢得时间。只待某收复了汶水一线;便可挥师南下;与梁郎将、崔郡丞南北夹击贼主力于泗水东西两岸。”

    孔仲卿当即拟书。

    牛进达沉吟片刻;问道;“使君打算何时北上?”

    “明日便挥师北上。”段文操笑道;“白发贼已攻克亢父、高平、谷庭和方与;控制了进入中原的水道;接下来他只要再攻克邹城;建立了蒙山与泗水之间的通道;便可进退无忧;如此西征中原之势已成;就如箭在弦上;焉能不发?但某岂能拱手送给他一座县城?邹城某可以给他;不过;前提是他必须把汶水一线的所有城池还给某。”

    牛进达皱眉不语;欲言又止。据徐师仁密报;白发贼已经把主力全部调到了菏水、泗水一线;虽然还有一部分军队正在搬运宁阳城内的粮食;但待城内粮食搬空;这些军队也就会弃城而走;至于汶水一线;诸如汶阳、巨平、梁父乃至阳关;看上去还是旌旗招展;实际上都是空城一座。假如双方没有“默契”;段文操当然不敢北上攻击;他北上了;首府瑕丘就危险了;现在有了“默契”;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段文操以一个邹城换取鲁郡北部所有失陷城池;不仅仅是划算;更重要的是他稳住了鲁郡局势。

    “使君;梁武贲与白发贼积怨甚深;且当前梁武贲的重任是确保通济渠安全;而白发贼攻打菏水、泗水一线;已暴露出其进攻中原之意图。”牛进达忧心忡忡地说道;“白发贼攻打中原;目标便是通济渠;这对鲁郡有利;对彭城亦有利;但对梁武贲却十分不利。通济渠一旦遭到白发贼的攻击;南北运输中断;影响非常大;梁武贲肯定要为此承担责任;要重蹈董纯之覆辙;所以;从梁武贲的立场来说;他别无选择;只有调集军队猛攻菏水、泗水一线;坚决阻绝白发贼进攻中原;威胁通济渠。”

    段文操手抚长须;沉吟不语。

    孔仲卿放下毛笔;凝神想了片刻;支持牛进达的看法;“使君;事关梁武贲的前程;如果崔郡丞执意阻扰;拖延不攻;双方必然发生冲突。梁武贲愤怒之下;必定从淮河一线调集鹰扬府北上剿贼。淮河南岸有江都诸鹰扬;足以确保淮河安全。”

    “使君;不要看梁武贲把徐州诸鹰扬主力都放在通济渠和淮河一线;在用兵上似乎捉襟见肘;但假若把他逼急了;他还是能调出军队北上剿贼。”牛进达叹道;“一旦白发贼受阻于菏水、泗水一线;无法西进中原;则形势对我十分不利。”

    段文操微微颔首;问道;“计将何出?”

    “以主力南下平阳、邹城一线;做出攻击贼军之态。”牛进达手指铺在案几上的地图;献策道;“同时请彭城崔郡丞沿泗水北上;陈兵于沛城、薛城一线;与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此一来;梁武贲就不会与崔郡丞发生冲突;更不会抽调淮河一线诸鹰扬北上剿贼。”

    “好计。”孔仲卿笑道;“使君与崔郡丞默契配合;南北夹击;必将给白发贼以重压。白发贼唯有西进中原;若退;便要面对使君和崔郡丞的联手夹击;十分被动。”

    段文操和牛进达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崔德本才不会赔上老本帮助段文操攻打白发贼;这对他而言并无太大好处;所以这姿态可以做;只不过是做给东都;做给右候卫府长官周法尚和左骁卫府代理长官梁德重看的;对白发贼并无威胁。

    “白发贼没有拿到邹城;后路不畅;不会西进。”段文操果断说道;“兵分两路;某率主力北上汶水一线;牛鹰击率军驻守邹城、平阳一线。若崔郡丞北上;则与其默契配合。至于邹城怎么守;何时撤离;视局势发展而定;牛鹰击全权处置。”

    牛进达躬身应诺。孔仲卿则匆忙拟写书信。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圣主

    彭城;郡守府;偏堂。

    崔德本坐在案几后面;一边轻轻摇着蒲扇;一边翻看着两份密件;神情凝重;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案几上的两份密件一前一后送到他的手中;而信中内容则如咆哮风暴迎面冲来;让他无所适从;让他窒息难当;让他陷入无边惶恐。

    十二娘子来书;五月初四;门下省长官纳言杨达病逝于东征途中。这是继内史令元寿、观德王杨雄、兵部尚书段文振、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之后;本朝第五位重臣;皇帝第五位股肱之臣;死于东征战场上。

    中枢核心机构便是尚书省、内史(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这三个机构的长官便是中枢核心成员;司空杨雄、内史令元寿、纳言杨达和兵部尚书段文振都是中枢的核心成员;他们与皇帝一起决策国事;决定中土的命运。然而;在过去四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先后辞世;中土突然失去了四位最高决策者;皇帝突然失去了四位股肱;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即便在历史上也罕有先例;而由此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不夸张地说;它直接影响到了中土的命运。

    内史令元寿;当年是今上的左膀右臂;辅佐今上征伐江左;为统一中土建下赫赫功勋;后来他又帮助今上赢得了皇统;几十年来;与今上亦师亦友;是今上的绝对亲信。

    元寿出自关陇第一虏姓大族元氏。元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实施汉化政策后;遂改姓为元。今日中土的虏姓(鲜卑)贵族集团中;聚集在元氏旗下的主要力量;便是传承于北魏王朝的以悠久历史和高贵血统为基础的众多鲜卑老贵族;他们的祖先都是大部落首领。而与之分庭抗礼的;便是以军功崛起的新兴鲜卑贵族;他们都聚集在宇文氏、独孤氏的旗下;因为他们的祖先大都镇戍于北疆六镇的武川;在六镇大起义中走向辉煌;所以又称之为武川集团。北周灭;宇文氏没落;独孤氏成为武川集团的领袖。独孤氏是本朝的皇亲国戚;在今上继承皇统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以独孤氏为核心的新兴鲜卑贵族集团理所当然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但亲戚归亲戚;信任归信任;在改革一事上;以独孤氏为首的以军功起家的汉化鲜卑武川集团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皇帝;相反;以元氏为首的以高贵血统传承下来的汉化鲜卑老贵族们;却给予了坚决的支持

    元寿德高望重;在关陇虏姓贵族集团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他的积极斡旋游说下;不论是汉化鲜卑老贵族;还是汉化鲜卑新兴贵族;都没有公开反对皇帝和中枢所推行的激进改革政策;也没有反对皇帝和中枢所进行的一系列对外战争。然而;鲜卑贵族内部不可能和谐统一;因为利益诉求各异;持不同意见者太多了。元寿活着的时候;尚可凭借他的威望和手段强行压制;但他死了;被强行压制下去的矛盾和冲突必然爆发;而爆发的时期偏偏就在东征过程中;其造成的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观德王杨雄是皇族重臣;为两代皇帝所倚重;是本朝仅有的一个先后以“司空”、“太子太傅”和“太尉”之崇高官职坐镇尚书都省的三公大臣。纳言杨达同样是皇族;是杨雄的亲弟弟;同样深受两代皇帝的倚重。这兄弟两人不但是皇族政治集团的中流砥柱;也是以皇族为核心的河洛贵族集团的领袖;因为与皇帝在利益上的绝对一致;他们无条件支持皇帝;是皇帝的坚实后盾。

    这兄弟两人的死去;首先遭到重创的就是皇族政治集团。皇族的确显赫;它拥有最大的权势和最多的财富;这是确保大隋国祚的需要;但每个皇族后代都有坐上至尊位置的血统;与皇帝存在直接利益冲突;所以皇族的力量又必须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在这种矛盾下;皇帝若想壮大皇族力量;并借助这种力量控制朝政;前提就是他必须有能力如臂指使的控制皇族;这就需要忠诚和信任;而杨雄杨达兄弟绝对忠诚于两代皇帝;两代皇帝因为了解他们也给予了他们绝对的信任。然而;兄弟两人死了;这一切都不再存在。皇族失去了中流砥柱;在朝堂上的力量急转直下;皇帝痛失去左膀右臂;不但无法借助皇族力量对抗政治对手;反而要小心提防来自家族内部的“黑手”。

    兵部尚书段文振;出自齐鲁北海段氏;卫府军老帅;中土名将。今上主掌江左军政时期;段文振曾出任今上的司马;深得今上倚重。今上登基之前;段文振在仕途上屡遭打击;几起几落。今上登记后;段文振受到重用;一跃为兵部尚书;当朝宰执。士为知己者死;段文振为了报答今上;当然是一往无前。如今段文振死了;皇帝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绝对忠诚于他;愿意为他冲锋陷阵的悍将;还失去了齐鲁贵族集团的有力支持。段文振就是齐鲁贵族集团的大旗;众矢之的;而紧紧追随他的齐鲁贵族集团同样饱受明枪暗箭的伤害;现在大旗到了;齐鲁人必然要遭到政治对手的围攻;焦头烂额之下;自保尚嫌不足;哪有能力去支持皇帝?再说;齐鲁贵族集团也就一个段文振;再想找第二个段文振绝无可能;倒不是说齐鲁人没有贤才;而是贤才再多也没用;谁能像段文振一样赢得皇帝的绝对信任?

    唯有皇帝信任的人;皇帝才会重用;才会托之以国事;才会与之坐而论道共议国策。

    此次东征;倾尽国力;调集了几十万卫府军;皇帝靠什么如臂指使地指挥军队?靠自己信任的人。

    观德王杨雄兼领左翊卫大将军;内史令元寿兼领左翊卫将军;兵部尚书段文振兼领左候卫大将军;纳言杨达兼领右武卫将军;另外还有江左悍将麦铁杖出任的左屯卫大将军;还有江淮悍将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出任的水师总管;江左名将右候卫将军周法尚出任的水师副总管。

    之前西征吐谷浑;皇帝便是利用自己所信任的中枢核心成员统率军队;元寿、杨雄和段文振都是西征大军的各路统帅之一;结果西征取得了胜利。这一次;皇帝如法炮制;让中枢宰执出任军队统帅;确保自己的意志和命令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但老天似乎不愿意眷顾皇帝;四个月内让皇帝失去了五位最为信任的部下;这不仅仅打击了皇帝;打击了远征军的士气;更要命的是;它导致皇帝无法如臂指使地指挥军队;无法保证军队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决执行他的命令;一旦皇帝的意志和命令得不到坚决的贯彻和执行;其后果不言而喻。

    皇帝陷入了困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陷入了困境。改革需要人去执行;东征需要人去执行;偏偏皇帝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都死了;如此一来;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陷入了极度被动。

    皇帝不缺人;缺的是信任的人;是志同道合的人;是绝对忠诚于他并拥有庞大实力的人;是在各自政治集团中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中土太少太少了。

    内史令元寿是正月二十五病逝的;至今无人代替他;而内史令一职的长期空缺;不论对朝廷内部还是对正在进行的东征;都十分不利。

    兵部尚书段文振是三月十二病逝的;至今亦无人代替。战争期间;做为执掌最高军事行政权的兵部尚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皇帝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人出任此职;只能虚位以待。

    现在纳言杨达又病逝了。纳言是门下省最高长官;与内史省的内史令;尚书省的尚书令;同为本朝最高行政长官。门下省与内史(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不但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还有“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大权。内史令和纳言;两个如此重要位置;皇帝只能授予自己最信任的并有足够能力的人;但值此东征关键时刻;皇帝哪有时间去斟酌和寻找这样的人?

    然而;这两个位置;再加上一个兵部尚书;不仅仅位高权重;其背后所蕴含的利益之大难以估量;对贵族官僚们的诱惑性太大太大了;只要一日没有定论;其背后的争夺就血腥残酷。

    东征关键时刻;贵族官僚们都没有心思打仗;尤其那些距离最高权位近在咫尺的人;那些抱负远大且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人;那些实质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战争胜负的人;一旦陷入了权力争战;那对这场战争来说意味着什么?

    皇帝肯定知道这其中的巨大危险;但他为何视而不见?是的确找不到合适人选;宁缺毋滥;还是别有用意;试图用这三个位置来奖赏功勋卓著者;以此来激励文臣武将们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战争;以此来挽救因为五位重臣的死亡对军心士气造成的打击?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渊

    最高层的权力争夺;与崔德本没有关系;但与崔氏有直接关系。

    今日崔氏家主崔弘升是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大将军;是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距离中枢比较近;但距离中枢核心层还有一段距离。

    崔氏是山东第一世家;中土超级大豪门;在中土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势力非常庞大。如此家族;在中土分裂群雄争霸时代;王霸们自然趋之若鹜;以为助力;但中土一统了;此等势力便威胁到了皇权的发展;成为王朝稳定的隐患;是遏制和打击的对象。所以从现实状况考虑;崔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