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 >

第18部分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第18部分

小说: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最后丢了性命。在现代社会中,沟而不通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没了性命,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使我们寸步难行。 
  中国人相互之间为什么不容易沟通?首先,和面子有关系。沟而不通,和所说内容的对错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说得对就“通”,说得不对就“不通”。有时候,说得对也很危险,对方常常会因为你说得对而觉得没有面子:不是觉得你在指责他不对,就是认为你把他当做傻瓜,嘲笑他连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人没面子就会恼羞成怒,以致蛮不讲理,当然沟而不通。修养好一些的人,表面上很高兴,其实心里颇不以为然,同样是沟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闭嘴不说也不行。对方如果看到你不开口,也来个相应不理,造成尴尬的气氛,想说的人更不知从何说起,也会沟而不通。 
  因此,说与不说、说对说错都可能沟而不通。中国人之所以先说先死,是因为任何人所说的,不过是片面的道理,充其量只能说是自圆其说。别人要支持你,固然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使我们觉得很有面子;若是不支持,照样可以陈述许多道理,让我们颜面无光,倍感羞惭。实际上,在中国社会,某一个人赞成另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是对其观点的完全认同和肯定,而是因为前者能感觉到后者对他的友善而予以的支持,这是一种道义的表现。所以说话的人,为求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先摸清楚能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 
    
  其实,情绪化也是中国人不易沟通的主要原因。虽然全世界人都有情绪,但只有中国人情绪起伏最大,动不动就发脾气,你还跟他沟通什么?不挨骂就不错了。 
  中国人的情绪,说起来十分有趣。由于警觉性很高,所以怀疑心很重,因此情绪的起伏很大。往往一句话听得不顺,就会想得很多。而且愈想愈多,也愈想愈火。以“你把我惹火了,我当然不讲理”为借口,干脆蛮不讲理到底,看你还有什么本事,可以和我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一句话都不能讲错,不把对方惹火,才能顺利沟通。 
  如果预料到得不到沟通的效果,那还不如不说,最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大家的损失并不大。如果对方是有识之士,知道“不说话并不代表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该不该说,要怎么说才有效”,于是制造沟通的渠道,来增强沟通的信心,添加沟通的气氛,反而容易造成沟而能通的美景。 
  不说毕竟是消极的做法,要想改变沟而不通,最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沟通,凡事以对方的利益为出发点,就算你说的话他不接受,至少他会思量一下。久而久之,就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这样沟通起来就方便得多。如果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要考虑一下是何用意,沟通起来就相当困难。 
  当事情有多种选择时,还可以瞄准对方的需求,模拟出若干可能的方案,再依对方的立场和行事风格,评估、分析、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刘备欲取西川,庞统献了三条计策,让刘备选择。最后刘备认为“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当然了,如果几种方案均不可行,还可以再行调整,以求获得合理回应。 
  沟而能通 
  沟而能通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况。误会也好,分歧也好,只要沟而能通,都不是问题。 
  沟通也要讲缘分,有缘的人在一起,肯定会谈得很投机,好像没有什么禁忌,什么都可以谈,怎样说都可以。无缘的人在一起,多数是话不投机,或者是各说各的,说的时候很热闹,但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其实,只要关系够、交情深,而且场合适宜,即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照样能够有话直说、有话实说,不但彼此畅快,而且效果良好。 
  前面说过,中国人之所以不易沟通,首先是因为面子问题。也就是说,当对方觉得很有面子的时候,大多比较容易沟通。 
  其次,情绪问题也是影响沟通的因素,但是当中国人情绪好的时候,不管说话的人如何唐突、冒犯、无礼,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合理响应,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模样。如果双方都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要想让别人感觉有面子,并且有好的情绪听你讲话,关键是你怎么说。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妥当话与真话的关系。有时候,真话反而是最刺耳的。不要以为反正是实话实说,怎么说都一样。其实,同样一句话,说得妥当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说得十分真实,对方往往受不了,反而听不进去。 
    
  比如说,“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我送你件新的吧”,这么说的话,虽然送别人东西是好意,但绝对不妥当,对方很难接受。我们常说有人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办得不够妥当,才事与愿违。 
  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我们先求说到不死,再求沟而能通,逐渐走入不沟而通的境界,当然十分美妙!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赤壁之战时,“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只有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病,开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这也是不沟而通的例子。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像诸葛亮那样聪明,但是要想做到不沟而通,却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循。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我们只有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沟通的原则 
  中国人普遍重视诚信,对于不诚无信的人,非常厌恶。但是,沟通的时候,却常常要求对方: 
  “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稍为放宽一些:“你如果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 
  “如果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说’。” 
  中国人说这些话时,根本没有欺骗的感觉。可见它和诚信并没有关系,也就是不属于不诚无信的范围。听起来怪怪的,却具有相当的道理。 
  第一句话表示你我关系不同,所以我才告诉你,我说的话,你相不相信、相信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转述、转述到什么地步,都必须由你自己决定,不要赖在我的身上。我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只是好意提醒你,一切由你自己做主。 
  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你如果决定要告诉别人,表示你已经充分明了、相信我所说的话,是经过考虑后告诉别人的,这时候你所说的话,已经是你自己研判之后的资讯;而你所要告诉的对象,也是你自己审慎选择、决定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以不必再把我拉扯进去,说什么是我说的。 
  也就是说,我既然可以告诉你,你在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告诉别人。但是你必须审慎地选择对象,就好像我选择你一样。只要关系够亲密,可以放心地告诉他,不必担心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但是,你告诉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提及我,以免使我难做。要不要告诉别人,我充分尊重你的决定。但在保密信息来源方面,请你充分尊重我。 
    
  我告诉你的话,是经过我的分析辨别之后才告诉你的,所以你告诉别人的时候,怎么说,说多少,都由你自己决定。你所说的内容,当然也是你自己认为可以说的,因此已经和我说的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此时你再说这些内容是我说的,那就太不尊重我了。 
  而听话的人却希望说话的人必须负起责任,“都是你说的,不然我不会做这种事”。意思是,我并不是故意犯错,或者能力太差,而是因为你这么说,我又很相信,才弄得如此不堪,罪不在我。发生这种事,是怪说话的人不负责任,随便乱说,还是怪听话的人不懂分辨,太轻信别人?其实,双方都有责任,应各打五十大板。不过,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我们就要严格约束自己。不管我们是说话的人,还是听话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不要以讹传讹,也不要偏听偏信。 
  从听话的人的角度来说,说出是谁说的,以给别人有求证的可能,不但伤了与说话人的和气,也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因为说话的人若言之凿凿地否认自己说过这种话,会使别人对听话的人的信用产生怀疑,认为他是在搬弄是非。 
  如果说话的人纯心以假话骗人,等听话的人相信了又转告他人的时候,再拆穿假话,就会使听话的人百口莫辩。因此,为了安全,听话的人若真要转告他人时,最好以模棱两可的语言转述,以免有人较真儿,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你一定要告诉某人,却又指名是我说的,鉴于这个对象根本不是我选定的,要说哪些话,说到什么程度,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因此我只有表态:我并没有说这些话,至少我不是这样说的,语气、用词都不相同。 
  明明是自己说的,却常常加以否认。因为我告诉你的时候,已经提醒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告诉别人,实际上我也禁止不了。所以我只要求你,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现在你不但告诉别人,而且公开信息的来源,明白指出是我说的,那我就加以否认。这样有什么后果你自己负责,怨不得我。因为你不理会我的要求,指明是我说的,不但不尊重我,还把责任推给我,我只好郑重否认,把责任再推回给你。 
  再者,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又弄不清楚你同谁说的,当时是怎么说的,现在居然要我承担责任,我怎么能够承认?如果我的否认使你没面子的话,我也没办法。你既然告诉别人,就应该自己承担所有的后果。沟通的方向 
  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我们说,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而人伦是有大有小、有上有下的,人们不能以大欺小,也不能以下犯上。 
  向上沟通是指居下者向居上者陈述实情、表达意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情上达,如臣对君、子对父、下属对上司等。 
  向下沟通与向上沟通正好相反,是居上者向居下者传达意见、发号施令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指同阶层人员的横向联系,如公司内部同级部门之间都需要平行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合作,免得产生隔阂,影响团结。平行沟通的目的是交换意见,以求心意相通。 
  这三种方向的沟通,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常用的。而且流动的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随时改变。 
  向上沟通 
  在向上沟通中,“下”应是主体。以下属与上司进行沟通为例,下属经常要汇报、请示、建议,甚至犯错误以后要辩解,这都属于向上沟通。在向上沟通时,下属应该谨记“上下”观念,不可以下犯上,当然也不必奴颜婢膝。 
  下属应该安守本分,小心自己的言行,让上司感受到尊重,否则上司只好摆出上司的架子,下属反而觉得没有面子。有些下属,上司稍微对其客气些,便得意忘形,没大没小起来,弄得上司不得不摆出高姿态。 
  最好的办法是,表现得不卑不亢:太“亢”,会使上司的面子受损,上司真要还以颜色,吃亏的还是下属;太“卑”,上司会觉得这个下属太无能,靠赔笑脸混日子。下属不能让上司感到功高震主的威胁,也不能让上司觉得自己无能。 
  有时候,下属与上司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下属应该合理地坚持,才能树立信用。否则,上司一说“不”,下属就见风转舵,只会给上司留下不可靠的印象。即使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要先肯定上司的意见,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问题,反过来请教上司。当然,也不能过分坚持,否则就成了顶撞,上司以为下属在挑战他的权威,难免会以势压人,容易伤了上下级的和气。当出现严重分歧时,下属最好不说话,显出一直在深思的样子,上司自然看得出来,但是下属不要说出来,等上司让说时才说。意见相同时,要给予热烈的回应,不要说“我也这么想”,上司会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