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千万富翁都把知识当作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只不过在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途径上,他们并不拘泥于一纸文凭。
的确,在社会上,文凭能够为我们打开许多大门。但文凭并不能保证一个人走向成功,它常常是给予人们一个机会。只有在一个人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以后,它们才会发生作用。
美国快递公司的研究显示,在人员训练上所作的投资其回收的金钱最多。据研究指出,有超过10年的时间里,投资在人员训练上的,较之投资在其它领域其回报率有成倍的增长,甚至超过了房地产、股票和债券。实际上,在千万富翁的眼中,比起任何其他种类的投资,自我的教育投资是最具价值与升值潜力的投资方式。他们不必要为了学分而去注册,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到实现自己目标上来。
真正有知识的人,懂得运用知识赋予的力量,改善生活。社会在变,世界在进步。真正的知识,是在于拿捏住变化进步的关键地方,将自己改变,以适应社会所需。
尽管“许多人没有上过很长时间的学,却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专家”这一论断存在,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尽可能地学习,他们必须承认这种必要的学习会使他们成功。
我们生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今天我们发现有用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过时。托普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这样写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机会的年代。传统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面临无数条新的路径。”
为了跟得上快速变化的时代,你必须保持警觉,渴望成功的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各自领域的知识,生活在好奇心和奇想之中,维持自己学习的愿望。
通常知识有两大类别:
一类是专业化的知识,是那些应用在你事业工作上的知识。
另一类是一般化的知识,它们帮助你成为一个在各方面充分发展的人。
有些人在许多方面有大量的知识,但在他们的工作上仍旧是失败者,就是因为把自己的心智分散在太多不重要的东西上,以至于没有什么空间留给真正奠定他们成功基础的事业所需要的信息了。
1987年在为期四个月美国交易冠军杯大赛,创下了利润率4537。8%的成绩的瑞士籍的安得烈…布殊,11岁时由于贪玩而触电一度失明近3年,但是给予了他训练感觉的机会:单凭货币的重量判断币值,感觉玻璃反射的热量知道走过一道橱窗,甚至练就闭目下棋,为他以后培养市场敏感的反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在大学攻读多年,他却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浪费便是修读经济,学院应该教人如何学习便可以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其自己的个性和需要,所以应该按自己的特点去设计适合自己的投资分析方法。
“股神”巴菲特在童年经常和伙伴在家乡奥马哈的家门口记录国外的车辆的车牌号码来打发时间。还摊开报纸,计算报纸上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他还经常找来年鉴,读出一对城市的名字,然后保持这个城市人口的数量。就是这些童年的游戏,不断训练了巴菲特对数字的喜好和敏感,以至后来巴菲特能对华尔街的所有的股票和债券都了如指掌,能把每一份的财务报表和企业负债表都能牢记于心。
第35节:雇比自更优证明比他更聪明(1)
第06章 雇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就证明自己比他们更聪明
◆千万富翁懂得运用别人的智慧
过去的千万富翁感到很自豪,因为尽管自己的学业涯生涯短暂,他们还是从“生活的大学”的经历中收获了很多。但是,现代的千万富翁面对着更加复杂的世界,需要更加坚实的教育。因此,千万富翁必须借用他人的智慧工作。
当今社会,即使绝顶聪明之人,如果独往独来,也将一事无成。人不是神,金钱再多也有极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你如虎添翼。成功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在给他人提供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他人善意的回报。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种无形资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艾柯卡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看看我的事业。我看到许多人都比我聪明,对汽车的了解也比我多,但是他们最终却消失在烟雾之中,为什么?因为我更强大吗?把人命令来命令去,是不可能获得长久成功的。你必须知道如何简单朴实地与他们交谈,现在看评估执行官的表现时,不管他多么有才干,我最讨厌看到的词语是“他和其他人相处不融洽”。对我来说,这是死神之吻。我会想,“你可能会毁了那个家伙”,但他不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他就遇到了真正的问题,因为我们这儿只有人,没有狗,没有大猩猩——只有人。如果他不能与同僚和谐相处,他对公司还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全部的职责就是调动其他人。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应该呆在那个位置上。
当你雇用的人比你更优秀时,就证明你比他们更聪明。
——R…H…格兰特
有人觉得自己够老练,不愿意从别人那里得到指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人的傲气在作怪。他觉得自己在大家的眼中是个万事通,或者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知道怎么去做。所以,他不想让人看出他并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他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杰克…坎菲尔德曾经在一家大航空公司工作,在那里,接受他咨询的人平均年薪在7万美元左右。
杰克问他们,“如果有一个你本该知道的东西,可偏巧你不知道。这时,你发现在工作大厅另一端离你不远处有一个同事,而他对这个东西很熟悉,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会穿过大厅向你的同事走过去,去寻求帮助?”
大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先花上15分钟的时间自己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出相关信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可是,这15分钟可能会让你或者你的公司损失上千美元,因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完成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顾全你自己的面子。
千万富翁们在重要的领域一直雇用比自己聪明的人,这样他就会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与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名声显赫并拥有不同天赋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将组成一支强大无比的队伍。“如果你喜欢你团队中的成员,运用他人的智慧就会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一位千万富翁这样说。像百事、可口可乐、IBM、微软这样杰出的公司,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非常杰出的人。
千万富翁懂得齐心协力之下能实现得更多、更快、更容易。而且大家能够看到各自的“盲点”,彼此鼓励,填补空白与弱项。一个团队的前进速度都能够快一些,好比一个接力组比一个人单独跑完全程的速度要快。那些成为千万富翁的人都懂得,如果想要速度,就需要一支队伍。
成功不是单打独斗的,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因此,要想达到目标就需要与人合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能取得成就的程度就很有限。要知道,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得越远,就越会体会到真正重要的不是现金、思想、热情,而是人。金钱、思想、热情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人的支持,其他的因素显然是不够的。
合作最重要的是找到优秀的合作者。在多数的情况下,想成功,必须仰赖合作者的帮助。
人们知道大雁通常以“人字形”飞行,这些大雁定时变换领导者,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能帮助它左右两边的雁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曾在“风洞试验”中发现,大雁以“人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72%的距离。人类也是一样,只有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有研究者做出过样的测算,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至少认识100个有价值的关系,因此,一支6个人的队伍就认识600个人。如果这些关系中每个人另外认识100个有价值的关系,那么你就能接触到6万个有价值的关系。
还有人经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网络价值是网络中人数的平方。如果你直接认识的网络人数为600人,那么你最终能够接触到的是600×600=36万个有价值的关系。显然,一个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在这个网络中,有几个重点关系——也就是控制巨大人际网络关系的那些人。一个重点关系具有“成事”的力量。这个重点关系说一句话,事情就能办成。大型网络的价值在于增大了找到重点关系的可能性。
因此,一个庞大数字的关系网络并不是千万富翁们所要追求的,他们所要追求的只是一个重点关系。
整合你的人际资源,充分利用你的人际资源,你会发现,你的空间正在不经意间扩展,而这一切,正得益于存在于你身边的人们。
第36节:雇比自更优证明比他更聪明(2)
◆千万富翁会让更好的人来为自己工作
有这样一则寓言很能说明问题。
一位先生住进了旅馆,晚上,他听见隔壁的绅士不住地惨叫。
“有什么不舒服吗?”这位先生很诧异地问道,“我想你不至于生病吧?”
“根本不是生病!我正刮脸哩!”
“啊,真是这么回事吗?”
绅士一脸的不高兴,正呻吟着站在镜子的面前。
这个人才恍然大悟了。“你简直是糟踏你自己!”他嚷道,“怪不得你要折腾成这样。你瞧瞧,那哪儿是剃刀,简直是镰刀呀。别用它来刮脸了,你快把脸都要切掉了。”
“我并不否认,我的剃刀没有刃锋,这是谁都看得明明白白的!我要保护我的皮肤不受损伤!刀钝了,我就有了保证了。”那位仁兄说道。
“可是,我的朋友,我愿意十分有礼貌地警告你:最钝的剃刀最容易割破你的脸,最锋利的剃刀替你把脸刮得最好;你必须做到的是学习如何正确地运用剃刀。”
好多人也是用这种眼光来衡量人才的:他们不敢使用真正有价值的人,却搜罗了一帮无用的糊涂虫。于事无补暂且不论,他的事业也将因此而停滞。
千万富翁约翰…帕克斯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想过他会成为千万富翁。帕克斯先生在大学读书时一直是C等生。他主修工程学,毕业后受雇于一家大型工程咨询公司。
帕克斯的上司很快就发现他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公司一个主要部门的经理。后来,他放弃了这个行政职位,去开办他自己的物质检验公司。
帕克斯先生开办的公司被一家“财富50强”公司所收购。现在,约翰“基本退休,但还做着两桩生意……并仍然进行咨询”。在他的公司中,他雇用过几百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有些是科学家或工程师,还有些是会计和管理人员。
在约翰的心目中,学校的成绩与经济上的成功之间存在着某种反比关系。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对此作出了回答。
“我是一个中等的学生,去了工程学院。我之所以要去。是因为我母亲要我这样做。他们需要有一个人干活来养家糊口,我想我确实不很适合,但我知道一个道理——要做就做最好,这一直是我的做人原则。我能付出比所有其他人都更大的努力。只要我尽最大的努力,我就用不着担心财富的增长;或者说,我并不感到有什么可担心的,我只觉得自己在尽最大的努力,我就喜欢这样。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我最后干上了管理,雇用了一些天才。他们干不了管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调整到位。
“我想他们的智力……衡量智力的标准有点问题。天才们,他们对工作环境和该说什么并没有感觉,而我轻而易举地就适应了。所以尤其在工程领域,我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