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俄国教父 >

第254部分

俄国教父-第254部分

小说: 俄国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利的家庭主妇们在那时因为无米下厨而发起了空锅运动,她们拿着自家空空如也的锅子走上街头要求阿连德下台,而阿连德则认为这是资本主以和帝国主义的挑衅。他冻结了智利国内的物价,可是物价虽然不再上涨,但是老百姓却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在阿连德还在垂死挣扎的时候,皮诺切特带领着军队发动了政变,在1973年开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而阿连德则用一把ak…47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皮诺切特上台之后立刻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而就是在那时,智利那些最早从事着可卡因生意的毒贩也被迫背井离乡的来到了哥伦比亚开始了新的生活,以躲避皮诺切特这个魔王的血腥镇压。

    如果单看皮诺切特上台之后的这些举措,那么无疑的,他是一个十足的血腥独裁者。可是皮诺切特并非靠着自己的铁腕政策才能坐稳江山的。他很快就从美国请来了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学生担任起了自己的经济顾问。这些“芝加哥小子”帮助已经崩溃的智利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经济道路,一点一点把这个四分五裂,差一点就要陷入和哥伦比亚一样的境地的国家改造成了拉美经济的标杆。

    皮诺切特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阿连德时期所建立的一切福利制度,解散工会,禁止工人罢工和游行示威。与此同时,皮诺切特还将哥伦比亚收归国有的那些大企业全都甩卖掉了,就连政府公职人员的养老金也同样交给了私人公司开始打理。这些年来像撒切尔夫人这样的欧洲政治家一边大骂着皮诺切特是纳粹分子,独裁者,一边眼巴巴的望着智利的经济崛起而垂涎欲滴。而弗里德曼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也通过智利的改革成拯救各国经济的一剂良药。

第六十七章 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 
撒切尔首相已经为自己的改革扫清了一切的障碍,最让政治家头疼的工会也不能让这个女人屈服。但是由于现在英国的经济依旧低迷,愿意来英国投资的外国资本为数并不多。所以谢廖沙所面对的竞争主要来自于英国本土的这些金融家们。谢廖沙已经准备好了钞票,随时可以开始自己在英国的采购行动了。而第一个别谢廖沙所看重的就是英国国家天然气公司britishgas。

    如果从这家公司现在的财政状况来看,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不但债台高筑,而且因为英国政府对天然气价格予以限制,所以这家公司的利润仅仅从账面上就可以估算出个大概了。

    不过现在谢廖沙作为苏联外经贸部的实际掌门人手握着英国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他有信心在现有的价格基础上实现这家公司的盈利。可是订上这家公司的人可不止是谢廖沙,还有英国本土的公司plc集团,以及它背后的一些大型的银行机构。而谢廖沙要想用一个公道的价格拿下这家公司的话。最关键的就是从英国天然气公司的债主手中收购这家公司即将到期的债务。

    收购公司的债务和直接收购公司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谢廖沙直接掏钱买下英国天然气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现有的债务也将会被谢廖沙一并承担。这样做其实非常的得不偿失,因为英国天然气公司如果不偿还自己欠下的债务的话,那么他就无法从英国的金融机构当中获取贷款,那么谢廖沙就只能用自己的钱来维持这家公司经营下去。这是谢廖沙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谢廖沙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个获得一个健康的,没有庞大债务的英国天然气公司。

    而收购债务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债券并不等同于股权,又因为公司是属于股东的,而不是属于债权人的,所以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只有负债关系。而且公司是可以申请破产保护的,一旦一家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虽然这家公司在这段时间的盈利都会被用来偿还债权人的损失,可是相应的债权人也无法干扰公司的的正常运作,无法通过行驶自己的债权收益将这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的资产据为己有。

    谢廖沙在权衡了利益之后,最终还是采取了收购债券这条路。因为这样做的成本更低。由于英国天然气公司连年亏损,所欠下的银行债务和英国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总数目接近这家公司资产的两倍。谢廖沙的主要对手plc集团愿意承担这笔债务但是他们向债权人同样提出了新的条件,那就是这家公司所欠下的债务偿还时间必须延长,而且利息也必须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作为英国本土的公司plc自然是接手英国天然气公司最好的归宿,但是这苛刻的条件让连年赤字债台高筑的英国政府以及被英国的低迷的经济所拖累的金融机构无法接受。英国政府需要摆脱掉自己手中这个资金的无底洞,而银行同样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来快刀斩乱麻的处置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这时候,总部位于瑞士的一个新的财团组织,哥伦比亚银行也参与了出来,表明了自己对与英国天然气公司的兴趣。而哥伦比亚银行所给出的方案则是,收购英国政府和英国的银行机构手中那些已经毫无希望被偿还的债权,之后在进行债转股。从而达到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的目的。这个计划一出,顿时引起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兴趣。因为哥伦比亚银行可不是plc那样的想要蛇吞象的英国本土小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遍及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主要发达国家。他是可以拿得出来真金白银来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的。

    不过哥伦比亚收购债务自然不可能全款收购了。如果英国天然气公司拥有优秀的偿还能力的话,那么这叫公司的债券价格完全有可能高过其面值和利息的总和。可惜这家公司的短期债务信用是c长期债务信用是ccc,这个评级所给出的信用等级就是这家公司信誉很差,偿债能力不可靠,可能违约。这种级别的债权能在公开市场上一折出售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谢廖沙对这些债务所给出的价格是面值的百分之二十。比市场价格高出一倍,但是相应的谢廖沙要收购这家公司的债务同时还去要求英国天然气公司的母公司英国天然气集团group,英国财政部等公司的大股东同意哥伦比亚银行债转股的方案。

    哥伦比亚银行的方案一出,原本以为大局已定的plc公司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游说英国政府和银行机构不要同意哥伦比亚这家外国公司的方案,把英国天然气公司留给英国人。不过plc集团实在是有些幼稚,他们的方案虽然会支付的债务,但是偿还周期高达几十年,每年百分之一的利息连因英国的通货膨胀率都搞不定,而且最关键的是plc集团的收购还要英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他们廉价的融资和税收。而哥伦比亚银行则愿意一次性付清的钱款,不需要英国政府和英国本土的银行多掏一个便士来支援哥科伦比亚银行的收购计划,虽然哥伦比亚银行捡了个大便宜,但是两相比较之下,用脚投票都知道选哪边了。

    英国的金融机构首先站在了哥伦比亚银行这一边,他们集体表示拒绝向plc贷款来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而英国政府也不愿意本土情怀而掏钱plc,因此哥伦比亚银行的方案最终获得了通过。英国天然气集团同意将英国天然气公司从集团之中剥离出来,出售给哥伦比亚银行。英国天然气集团将保留自己的天然气勘探、生产、运输、配送和供应业务,仅仅将英国本土的天然气销售,供暖,锅炉以及天然气发电的业务出售给了哥伦比亚银行。拥有这些业务的英国天然气公司总资产高达两百亿美元,但是哥伦比亚银行仅仅付出了大约五十多亿美元就拿下了这家公司,为谢廖沙的英国计划赢得了一个开门红。

第六十八章 饥荒真相() 
非洲埃塞俄以亚共和国,连续三年的大饥荒已经让这个国家足足饿死了上百万的人口。很难想像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地球上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人间惨剧。

    埃塞俄比亚和相邻的几个国家所发生的严重饥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一些国际人权机构,联合国都开始起了非洲大陆人民的生存状况。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同情起了这里的人们所遭遇的不幸。就在今年,筹集善款帮助饱受饥饿折磨的非洲人民,由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并由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的《wearetheworld》震撼了亿万人心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片被遗忘的大陆上。

    随着全球对埃塞俄比亚度的提高,美国国内的新闻和传媒机构也参与了进来。他们纷纷来到了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挖掘新闻素材,寻找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的记者并非那些大型新闻机构的长期雇员,他们有的仅仅是靠着挖掘和调查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来赚取金钱上的回报。纽约时报的政治专栏记者佐伊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几天来佐伊在埃塞俄比亚所看到的事情虽然触目惊心,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佐伊最需要的新闻素材。佐伊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经验知道自己要想在千百篇报道非洲饥荒的文章中脱颖而出,非得具有独特的视角,以及与众不同的观点才可以。

    作为纽约大学政治系毕业的高材生,挖掘事件背后的政治原因一直都是佐伊一贯所新闻切入点。能在纽约时报者样的大媒体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专栏,佐伊的文章必须赢得纽约时报的那些拥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们的共鸣。所以佐伊开始调查这起持续三年的大饥荒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为的原因。

    在埃塞俄比亚的这段时间里,佐伊发现了很多值得的地方。就在饥荒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受到饥荒最严重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还和它的邻国索马里进行了一场战争。两国之间的领土纷争让本就已经严重的饥荒雪上加霜。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国际社会运送到非洲的援助粮食还遭到了当地武装人员的洗劫。本应该发放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反而落在了当地部族武装和军阀的手里。这些人在拿到了粮食之后,以此为诱饵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实力,更有甚者,一些援助粮食被当地的官员倒买倒卖到黑市上牟取暴利。养肥了一大批的**官员。

    调查出到底有多少国际社会援助的粮食没有落到东非国家的饥民手中,佐伊翻阅了的粮食出口和贸易资料,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个大概的数目。不过当佐伊查阅到了有关美国农场主协会旗下友爱非洲基金会的资料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个基金会光是一九八五年已经向东非地区出口了七百万吨的小麦。按照非洲本地人均粮食的平均消费水平每人每年200公斤的粮食来计算。这批小麦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

    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的粮食被出口到了非洲,可是光是一个埃塞俄比亚居然还饿死了上百万人。佐伊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吓了一跳,不过很快的佐伊就感到了无比的兴奋。他已经嗅到了一个大新闻的味道。

    这七百万吨粮食显然不会是被非洲的人民给吃掉了,根据美国海关的出口记录,佐伊可以确认的是,这七百万吨的粮食的确被申报出关,离开了美国。而根据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进口记录,佐伊能够找到的有据可查的来自友爱非洲的报关记录,仅仅不到五十万吨,剩下的粮食到什么地方去了。

    带着疑问的佐伊开始把调查的方向转移到了粮食离开美国和非洲之间的这段时间上。获得更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佐伊向友爱非洲的美国总部询问他们的运输商的信息。不过友爱非洲的工作人员似乎对此讳莫如深,婉拒了佐伊的要求。随后佐伊又联系了友爱非洲在索马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在佐伊提出要登门拜访的时候,电话的那一边几句背景声音当中的阿拉伯语让佐伊引起了注意,他试探性的向对方问道:“你们现在索马里吗?”

    “抱歉,女士!我们人在阿联酋,如果你非要采访我们的话,我们只接受电话采访!”对方并没有意识到和记者通话想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佐伊很快就意识到接电话的人是个毫无警惕性的白痴。

    “你们友爱非洲在阿联酋也有办事处吗?”佐伊再次问道。

    “我们是在度假,这是员工福利……”对方略带炫耀的开始在电话里大说特说自己在迪拜的奢靡生活。佐伊从这一点上就大致的估计到了这个蠢货的背景如何,典型的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佐伊估计这个家伙因该没有见过什么大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