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024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24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优质铁矿山的大多数股份。在战争爆发后,很多属于中国商人的矿山都被邱吉尔下令“征用”,而中国政府对英国下达的最后通牒里就包括立即让中资的铁矿山恢复原状的条款,澳洲西部的铁矿山可以说是中国对英国宣战的诱因之一。

    麦克阿瑟对此竟然会感到迷惑,着实令澳大利亚人对这位“菲律宾陆军元帅”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澳大利亚战区最高司令如果真是这么一个水平的话,澳大利亚的前途着实令人担忧。

    听了澳大利亚官员的回答,麦克阿瑟的脸微微有些发青,他没有再问,而是和参谋们仔细的研究起当下的战局来。

    而此时此刻,他们的对手,却没有象他们这样的浪费时间。

    “我们公司的矿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分别在纽曼、扬迪和戈德沃斯有三个矿区。这三个矿区的总探明储量约为17亿吨。”在一辆半履带装甲指挥车上,一位一身石蓝色牛仔布服的年轻女子一边举着一顶漂亮的中国式遮阳伞,一边向身边的一位中国上校用流利的华语解说着。

    “我们来得有些晚了,让你们受苦了,安娜小姐。”中国上校看着女子脖颈间的一道还没有痊愈的鞭痕,有些抱歉的说道。

    “没关系,你们来了就好了。”听了他的话,叫安娜的女子眼中闪过一丝凄苦之意,但她只是不在意的笑了笑,甩了甩略微发黄的打卷秀发。

    安娜的身材高挑丰满,皮肤白嫩,面颊娇艳,一看就是华人和白人的混血,她的父亲是四川人,一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钢铁公司的职员,母亲是澳大利亚白人。作为他们的女儿,安娜的身上其实白人的特征更多一些,但在澳大利亚,白人们还是把象她一样的混血儿们看成是中国人。

    国内唯一一个只提供全本小说的免费小说网。

(一千三百一十九)折戟莫斯科

    在澳大利亚参战之后,为了防止这些具有华人血统的“白人的耻辱”作乱,澳大利亚军方建立了多个集中营,将这些混血儿们当成间谍关了进去。一同被关押的还有大批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亚裔居民。澳大利亚军方的蛮横作法曾经遭到了很多民间人士的反对,但军方仍然一意孤行。这些集中营生活条件恶劣,疾病流行,加上白人看守的虐待,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在中**队攻入澳洲后,解放了很多这样的集中营。出于对白人的刻骨仇恨,这些被关进集中营的混血居民和亚裔居民很多成为了中**队的向导,安娜即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安娜原来便供职于一家中国铁矿公司,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异常熟悉,她还曾经和伙伴们一起骑马穿越过没有人迹的荒原,这一次她自告奋勇的为中**队带路,除了对来自于祖国的军队拯救她们表示感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她自己和失去生命的伙伴们报仇。

    “所有矿山生产的铁矿石经过选矿,都通过长426公里的铁路线运输到黑德兰和芬尼康岛的港口,再装船外运到国际铁矿石期货市场。象‘盘古’铁矿有限公司,在皮尔巴拉地区有5座矿山,即汤姆普赖斯铁矿、帕拉布杜铁矿、恰那铁矿、马兰杜铁矿、布诺克曼第二矿区,这些矿区的探明储量约为12亿吨,公司铁矿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公司所有生产矿山生产的铁矿石都通过铁路线运输到丹皮尔港口,装船外运国际铁矿石市场销售。”安娜接着对上校说道,“再就是‘黄河’铁矿联合公司。黄河铁矿联合公司是第二大铁矿石公司。该公司的铁矿资源集中在潘那瓦尼加附近的罗布河谷,矿脉延续近100公里,褐铁矿储量非常大。生产矿山位于罗布河谷矿区,铁矿年生产能力为500万至700万吨。”

    “不知道矿山设备会不会让英国佬给毁了。”一位上尉有些担忧的说道。

    “你们来得太快了,他们的人太少,也许还来不及。”安娜说道。

    “你说他们‘人太少’是什么意思?”上校有些奇怪的问道。

    安娜的脸微微一红,回答道:“您在黑德兰港没有注意到吗?上校先生?这里的姑娘已经好久无人问津了,小伙子们都被军队召去打仗了,现在连老人和孩子都不例外。农场、工厂、商店里面都是女人在干活。”

    “这我注意到了。”上校点了点头,“据一些情报说,很多澳洲妇女都被征召进了高射炮部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时安娜并没有注意到,几名中国战士听到了她和上校之间的话后,脸上都不自觉的现出了一丝古怪的表情。

    部队在烈日下快速行进,而就在这时,安娜指了指远处的一个方向,提醒上校注意。

    上校举起了望远镜,看到了远处的一座隐蔽得很好的环形阵地。

    “我以前常和朋友们骑马来这里,大家都说那里是个设埋伏的好地方,”安娜说道。

    “是,这个地方的确很讨厌,正好横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上校放下了望远镜,打开了地图,“我们的目的是要快速的cha到英国佬阵地的后方,这个地方咱们可以不管,直接绕过去,但是会给后续部队留下麻烦。”

    “不如叫飞机来解决掉他们得了。”一位上尉开玩笑似的说道。

    “你还是饶了空军的弟兄吧。”上校有些好笑的看了他一眼,下定了决心。

    很快,在上校的命令下,几辆“天狼”坦克灵活地调转车头,猛地向前冲去。

    安娜跳下了半履带装甲车,跑到了一处高高的山岩后,仔细地观看着即将开始的战斗。

    华军坦克快速向位于山坡上的英军防御阵地冲去,而就在这时,山坡上也激扬起道道烟尘,直向华军坦克迎面冲来,只是和华军坦克xian起的漫天沙土相比,英国“坦克”拉的烟就要小很多。

    当双方快速接近后,华军“天狼”坦克纷纷短停开火,澳大利亚“哨兵”坦克也开火还击,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但令安娜感到惊讶的是,一些看上去体型较小的英国“坦克”却并没有开炮还击,那些在华军坦克的首轮炮击中没被击中的“坦克”仍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冲过了华军坦克的队列,直向华军的装甲车队扑了过来。

    紧接着,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特有的“嗒嗒嗒……”射击声便响了起来。

    安娜这才看清,冲上来的不是英军的坦克,而是几辆装有机枪的装甲车。

    这些装甲车试图冲进华军队列当中,从车上射出的子弹在地上打出了道道尘埃,它们仿佛一群迷路的甲虫一样四下里乱撞,不断的向外倾泻着弹雨。

    英国装甲车的新战术显然给华军队列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华军战士很快便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应,担任后卫的坦克和装甲车准确的开火,将一个个“甲虫”毫不留情的摧毁,华军步兵也加入到了对这些“甲虫”的围猎当中,用火箭筒将“甲虫”打得燃烧起来,很快,“甲虫”便不动了,从“甲虫”里跳出了一个个满身是火的身影,而看着这些痛苦叫喊着跳动挣扎着的身影,华军步兵和装甲车都停止了射击,只是眼看着那些着火的身影挣扎的动作渐渐缓慢下来,最后不动,化成了乌黑的焦尸。

    此时英军的防御阵地已经完全被烟雾和火光所笼罩,不一会儿,枪炮声停歇了下来。

    安娜和几名华军步兵来到了英军的防御阵地上,她看到那一具具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白人士兵的尸体和一地的破碎枪枝零件,不知怎么竟然没有恶心欲呕的感觉。

    集中营里恶梦一样的经历,已经让她的神经变得比以前麻木了。

    她一步一步从壕沟边走过,这时她看见了一个仰卧在一挺扭曲的“布伦”式轻机枪旁边穿着绿色短袖衬衫的澳大利亚士兵身上,那张瘦弱的面孔看起来似曾相识。

    安娜立刻认出来了,这是曾经和她在一个铁矿公司工作的同事戴维森!

    戴维森也认出了安娜,两个人的目光在略显尴尬的气氛当中对视着。

    “你……还好吗?安娜?”戴维森的脸上现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他费力地用英语问了一句。

    “我很好。”安娜看着满身血污的戴维森,点了点头,用英语回答道。女人的心都比较软,此时对方一句简单的问候已经化解了她心中原本凝结的仇恨,她转头乞求似的望了望,一位中国医务兵象是明白她的意思,微微一笑,上前想要救治戴维森,但当他看见对方的胸部翻卷的伤口和外lou的弹片时,手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戴维森象是从中国医务兵的眼神中明白了什么,他叹息了一声,将目光重新望向安娜。

    “知道你被关进了集中营……我很难过……”

    “谢谢。”安娜咬了咬嘴唇,心里一阵刺痛。

    “该死的战争!……其实我们都没错……”戴维森的表情突然间变得异常痛苦,他的嘴里呛出了大团大团的血沫,紧接着头一歪,身子向上跳动了几下,不动了。

    “他死了。”看着安娜那有些失落的眼神,那位中国医务兵直起了身子,说道。

    安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默默地望了一眼戴维森那圆睁的双眼,转身离开了。

    “你们以前认识?”一位华军战士有些好奇的问道。

    “原来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安娜回答道。

    在这简短的问答中,一场发生在澳大利亚平坦而广阔的内陆地区的战斗结束了,而类似的战斗,还在澳洲大地的多个地方上演着。

    1944年的年初,和华军在环印度洋战线上的节节胜利相比,德国人的表现则要糟糕得多。在经过1943年一系列巨大胜利之后,德军终于遭到了“后勤规律”的迎头痛击,在莫斯科战役中被苏军击溃,一溃千里。

    在进入2月份之后,天气开始转睛,大地已经被冻得结实了,德军好不容易从烂泥中解拖了出来,但严寒并没有消失。虽然大多数的德军已经得到了冬装(这得益于后勤部门的努力和德国民众对前线的支持),但俄罗斯的冬天仍然让他们感到心惊胆战。身着各种“奇装异服”模样怪异的德军士兵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步向莫斯科的方向挪动,继续着他们的进攻。

    此时,在朱可夫和恶劣天气的努力下,苏军渐渐的从德军的装甲重锤下缓过劲来,大批从东方战线上调来的苏军精锐部队开始不断的在战场上出现,德国的博克元帅在日记里不安的写道:“我们的前方又出现了将近20个新锐的西伯利亚师!”这些部队都装备有大量的T…34坦克和KV…1坦克,而我们虽然有了威力巨大的“虎”式坦克,但数量太少,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德军的推进速度开始放缓,最终完全停滞。

    此时,德军已经从西、北、南三个方向逼近了莫斯科,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绕过了图拉,继续从东北方向威胁莫斯科,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开过了1812年战争的博罗季诺古战场,渡过了莫斯科河,到达了莫斯科西北40公里处的伊斯特拉,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冲过了莫斯科至加里宁之间的铁路,渡过莫斯科河及伏尔加运河,占领了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电力的发电厂。2月27日黄昏,德军第2装甲师的一个侦察分队开到了离莫斯科30公里处,德军指挥官在望远镜里已经能够看见晚霞中克里姆林宫的塔尖!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宫。

    尽管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但补给线拉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补给变得越来越困难,对德军士兵来说,今年的严寒还算勉强可以忍受,但武器弹药的巨大损耗根本无法补充,却是非常要命的。

    在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雨雪天气中,所有的道路都成了泥塘,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德军的履带车配备不多,大部分是普通卡车,这些车辆在泥塘里根本无法行进,给德国装甲部队运送油料、弹药、武器零配件和食品的后勤部队也瘫痪了,德国后勤人员只能将动弹不得的汽车换成马车。这样一来,缺少弹药和油料供应的德国坦克也只能随着马车的速度决定自己的前进速度,装甲部队和马车队一起在泥塘中跋涉。德国坦克的履带较窄,在泥塘中前进和马车一样苦不堪言(相比之下,苏军的T…34坦克的履带较宽,却能够在泥塘中行动自如)。

    寒冬到来之后,大地封冻,大批的军马冻馁倒毙,德军的整个后勤供应完全中断,而此时德军却面临着苏军越来越强的抵抗,越来越多的T…34坦克出现在德军面前,缺油少弹的德国3号、4号坦克从正面无法击穿T…34坦克的装甲,而能对付T…34的88毫米牵引式高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