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经济学笔记 >

第1部分

哈佛经济学笔记-第1部分

小说: 哈佛经济学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经网》美国剑桥专稿/特约作者 陈晋

目录
一 学院与市场的落差
二 曼昆的经济学第一课
三 曼昆的幸福生活
四 哈佛第一任女校长就职典礼见闻
五 成功的证明
六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中美贸易观
七 曼昆:破解美国“双赤字”
八 经济学家的“疯狂”想法
九 中国撼动世界?
十 选材之道
十一 感受数据
十二 曼昆的“最后甜点”
十三 萨默斯重返哈佛讲堂
十四 布雷顿体系的诞生和嬗变
十五 国际章程与国家意志孰重?
十六 区域自由贸易协议是否促进全球贸易?
十七 保护知识产权对谁有利?
十八 假如你是香港金管局总裁
十九 经济学模型的灵活运用
二十 挽救墨西哥
二十一 “华盛顿共识”是否万能?
二十二 对话鲁宾
二十三 Pritchett画龙,萨默斯点睛
二十四 最后一课
二十五 曼昆总结经济学原理
二十六 如何寻找幸福之路
二十七 当前经济与70年代滞胀之异同
二十八 失败的好处
二十九 事业与家庭的经济学
三十 哈佛专家解读金融危机
三十一 如何培养领导才能
三十二 辩论美国医疗政策
三十三 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评总统大选
三十四 日本“失去的十年”之现实意义
三十五 比较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经济政策
三十六 生不生孩子的经济学解释
三十七 一名外国记者眼里的中国
三十八 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三十九 跨国公司如何做国际投资
四十 哈佛遭受40年来最大投资损失
四十一 贸易保护政策有利可图吗?
四十二 自由贸易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吗?
四十三 奥巴马新政的三个争论点
四十四 美国经济危机的两个成因
四十五 费尔德斯坦讲货币政策
四十六 格林斯潘为何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
四十七 费尔德斯坦眼中的美国巨额财政赤字
四十八 凯恩斯理论的利与弊
四十九 中美如何合作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五十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
五十一 征收污染税和配额交换制度比较
五十二 经济危机中的哈佛大学
五十三 费尔德斯坦评析美国税收制度
五十四 费尔德斯坦评析美国税收制度(下)
五十五 开放经济中的税收政策:猫鼠游戏(上)
五十六 开放经济中的税收政策:猫鼠游戏(下)
五十七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上)
五十八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下)
五十九 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问题(上)
六十 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问题(下)
六十一 美国应该持什么样的能源政策?
六十二 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学
六十三 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上)
六十四 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中)
六十五 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下)
六十六 美国经济前景依然令人悲观的理由
六十七 哈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答疑
六十八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
六十九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下)
七十 库珀:美国储蓄不足并无所谓
七十一 库珀:美元国际地位无可动摇
七十二 库珀:解读2008年金融危机
七十三 库珀:美国大量举债问题不大
七十四 库珀:如何让银行愿意发放贷款?
七十五 美国医疗体制现状
七十六 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思路
七十七 经济学家质疑奥巴马医改方案
七十八 国际金融中的“新时尚”
七十九 索罗斯对话桑德尔
八十 货币政策思想简史(上)
八十一 货币政策思想简史(中)
八十二 货币政策思想简史(下)
八十三 “美国梦”还有实现的土壤吗?
八十四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积极意义
八十五 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是必然的
八十六 哈佛的减排热潮
八十七 格林斯潘撰文反思金融危机
八十八 我们应该做什么正确的事情?
八十九 杜维明离开哈佛,前往北大之际
九十 历史学家看中美关系的趋近与背离(上)
九十一 历史学家看中美关系的趋近与背离(下)
九十二 库珀:换角度思考中国通向世界领导之路
九十三 一位年轻外国学者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九十四 解读希腊危机(上)
九十五 解读希腊危机(下)
九十六 第359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上)
九十七 第359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
九十八 第359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下)
九十九 全球资本主义禁得起全球危机吗?
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会导致“荷兰病”吗?



一 学院与市场的落差
  哈佛管理公司主席的收入在大学算是极高的,但与在私人基金公司可得的收入间仍存在巨大落差
  哈佛大学不仅是美国最老牌的大学,而且也是最富有的私立大学。这得益于由哈佛校友会捐款和300多年来广泛的社会资助构成的捐赠基金。该基金规模庞大,且无需政府支持。截至今年6月30日,哈佛获得的捐款总价值已由一年前的292亿美元增长到349亿美元。
  这笔资金自1974年起,便由学校内部一个叫做“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pany,HMC)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事实上,这笔资金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约1。1万个单独的基金组成,其中许多仅限于特定用途,例如支持某个研究中心或某一个特定的研发项目。HMC以低于外部基金管理机构的成本,掌管着学校拥有的所有捐款、年金、信托基金和其他投资。
  哈佛素有雇用华尔街的明星人物掌舵HMC的传统,但却往往难使这些人愉快地“在其位、谋其政”。HMC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A。El…Erian)在就职刚刚一年多后便宣布辞职。他计划今年回到自己此前供职的位于加州的私人基金管理公司。
  出人意料的是,埃尔-埃利安是在基金投资实现连续一年的强劲增长之后辞职的。在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中,哈佛大学获得了23。0%的回报率。2007年也成为自HMC于1974年创立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甚至优于其他大型投资管理机构的业绩记录。HMC高达23。0%的回报率,不但优于Trust Universe parison Service所测算的151家大型投资基金的业绩中值17。7%,还高于其中业绩最佳的前5%家基金的中值20。9%。23。0%这一数字,使得哈佛捐赠资金在近十年间的年均回报率达到15。0%,而五年来的年均回报率更高达18。4%。此前,HMC自成立以来的年均回报率为13。3%。
  持续的高回报率切实增强了对哈佛学术项目和教学任务的支持,包括金融援助、员工薪酬和设施维护等等。哈佛大学的每个学院都可使用投资、募集的馈赠和学费来支付教学成本。而单凭哈佛的学费只能支付总教育经费的三分之二。
  哈佛每年把5%的捐赠基金花在大学项目上。在2007财政年,来自捐赠的资金支持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学校预算,共11亿美元。同时,捐赠基金资助了哈佛学生资金援助项目。这样,无论学生是否有能力付学费,只要合格,学校都可以招收。
  自2001财政年到2007财政年,学校基金发放的奖学金和各种学生奖励从1。56亿美元增加到了3。02亿美元,增幅超过94%。而同期,基金分配在所有哈佛项目上的经费,从6。15亿美元涨至10。4亿美元,增幅超过70%。
  近年来,哈佛对其捐赠基金的依赖性有所增长。在1997财政年,捐赠收入仅占学校总收入的21%;而到2007财政年,这一数字已达33%。
  就在使捐赠基金取得了创记录的回报率及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时,埃尔-埃利安却要离开哈佛,导致他辞职及其不同寻常的短暂任期的直接原因不明。人们只知道,他在HMC的收入与在私人基金公司可挣得的收入间存在巨大落差。
  虽然埃尔-埃利安的收入在哈佛大学中算是极高的,但对于一个对冲基金的经理来说,标准的酬劳计算模式是按所管理资产总额的2%计算管理费,加上20%的基金年投资利润。因此,管理一支数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其经理每年就可挣得几千万美元的收入。这种落差无疑是很大的。■
  

二 曼昆的经济学第一课
  “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而不是倡导某个特定的政策立场”
  9月17日,哈佛大学新学年的第一天。中午12时左右,格利高里·曼昆教授坐在桑德斯(Sanders)讲堂的讲台台阶上,以握手的形式向新生问好。
  地处哈佛校园中心的桑德斯讲堂是哈佛大学最大的讲堂,坐落于“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内。作为一座足以容纳1000人的讲堂,桑德斯讲堂也是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造访哈佛大学时发表演讲的地方。
  曼昆是哈佛大学最有声望的教授之一。他的研究兴趣涉及广泛,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发展。他还以多产著称,其代表作包括两本流传极广的著作——《中级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这两本书被翻译成超过15种文字,销量达上百万册。曼昆还活跃在经济政策领域。从2003年到2005年,他曾担任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在哈佛所教授的课程繁多,其中以关于经济学原理的导论课最为人称道,每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达1000人。该课程在哈佛经济系的代码是Ec10,是一门必修课。同时,因为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定义,所以课程也被称作“Ec10社会分析”。由于课程的入门性质,每年选修该课程的1000名学生中,大多是一年级新生。而作为一门本科课程,其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中午12:05,曼昆准点开始讲课。他首先欢迎所有听课的学生,并鼓励他们在四年本科的开始阶段学会开放式思考,尝试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不同学科。接着,曼昆开始解释课程的安排。他直言他只是“大课堂的主要教师而非主导教师。”他的课时安排提纲显示,他只打算在为期13周的秋季学期安排六次1小时的讲授,其他四次讲授将由经济系另外四名教师担当。
  环顾挤得满满当当的讲堂,曼昆称:“这门课所吸引的学生数量相当于整个经济学院所拥有学生的数量。”据悉,所有学生将分为34组,教学和评分则由34名助教完成,他们都是经济系的研究生。这门课的助教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其他小型文科学院“经济学原理”课整级学生的数量。在美国的大学,一般都由教授担当主讲,并直接与学生交流。曼昆的千人大课堂显然无法做到。于是,34名助教的责任是教授并给超过30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评分。而管理和协调这34名助教,本身就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曼昆将自己完成这些管理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课堂上,曼昆将一位名为西尔维亚·阿德格娜(Silvia Ardgna)的年轻女性介绍给在座的学生,并指其是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认识她。阿德格娜是经济系的助理教授,负责管理所有的助教。
  这个世界上不乏优秀的学生,但并非所有的优秀学生都适合哈佛。哈佛的学生需要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同时还要相当聪明,否则他们很容易淹没在哈佛这个极度庞大而且人情相对淡漠的环境里。
  哈佛课程要求相当数量的课下阅读。而看似混乱的组别安排以及数量繁多的课外活动,对每个18岁的大一学生而言都像是“不可能的任务”。相比之下,其他小型文科大学任务就要轻得多。对于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而言,题目需要就自己适合何种环境做出选择。
  在处理完所有的行政性事务后,曼昆进入实质正题。“什么是经济学?”曼昆问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最有效分配稀缺资源的学科。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它研究的对象又不是实物,而是人类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为了更好理解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运用数学和其他的科学方法。曼昆接着又对实证和规范表述进行区分,前者是有着支持性论据的描述性陈述,后者则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诊断性陈述。曼昆表示,该课程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而不是倡导某个特定的政策立场。
  为了解释这一点(找到并理解不带主观判断的事实),曼昆用斯蒂文·列维特(Steven Levitt)的畅销书《另类经济学》(Feakonomics,国内译本名“魔鬼经济学”)做例子。从一套数据中,列维特发现上世纪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同90年代的犯罪率下降有正关联。列维特接着依靠一个简单的逻辑形成假说:第一,父母决定放弃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罪犯;第二,堕胎合法化减少了那些父母不希望降生孩子的数量;第三,因此,堕胎合法化在20年后降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