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wcc 2008年7月18日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年6期 编辑:宋金凤
摘 要:山区地势变化大,地质结构复杂,河道坡降陡,洪水来势凶猛,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洪灾损失严重,河道治理的难度大,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山区 河道 规划 治理 探讨
一、概述
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很大一部分,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河道坡降较陡,洪水来势凶猛,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加之近些年来人们对自然的影响,洪灾损失逐年增加。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和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研究,使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才能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洪治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建设的目的。
二、规划治理措施
由于山区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河道坡陡流急,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甚大。要治理好山区河道,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摸清涉及河道的一些特征数据,如洪水特性、成灾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投资省见效大的目的。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1。根据河道特性综合规划治理
山区河流的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较为复杂,河道流程短,河道比降陡,汇流时间急,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甚至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水坝;下排就是疏通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规划过程中,应切实考虑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其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持其天然性。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河道扩宽时,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平面布局要统一合理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需建丁坝的地段,要进行水力计算分析,以达堤防安全;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且应成圆滑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适当比例的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3。堤防结构型式要因地制宜
河道堤防设计不单要满足防洪安全高度的要求,还要符合结构稳定的需求。安全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安全超高确定。在我国,堤防设计常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不需校核标准。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片岩等也分布较多,都可以就地取材。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也省,但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
4。堤防基础处理要到位
山区河流修建堤防,基础是关键,从多数冲毁的堤防看,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半米以上,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m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防淘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5。施工质量要有保证
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工程结束后,还应清理河床,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三、工程实例
自1995年开始,信阳市市委市政府就着手治理 河,十年来,经过陆陆续续的治理,各种效益已经明显凸现出来。在治理方案上,把在河道上游修建堤防、中游修建亲水平台与下游修建泄洪闸三者结合起来,不但满足了城市防洪的要求,节省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更多的实现了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环境整治、人文休闲、交通物流等相结合,即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治理工程实现了滚水坝、梯级橡胶坝建设与城市景观轴、城市生态复合轴建设有机结合,形成贯穿市区的连续水面,提高了城市品位。河道治理采用水面以下的浆砌石护砌和水面以上的菱形草皮护坡联合运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用,实现了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的有机结合。在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工程治理与湿地保护相结合,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浉河河道及城市防洪能力已经有原来的5~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河道上的两座梯级建筑物——1#、2#橡胶坝已成了信阳市的两道独特风景线,经过治理,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效益呈现了出来,信阳“美了”!往昔的脏河、害河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乐园。
借鉴浉河治理的成功经验,把这种规划治理的理念也用到了新县潢河治理的工程上,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新县县城依山傍水的美丽画卷又增添了浓浓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