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国家,是无数个家的集合。身为人君,受万人敬仰爱戴的皇帝,若是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住,何谈守护整个帝国?
李牧尘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入东海,登蓬莱岛。
此消息一经朝堂传来,百官们都炸锅了,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可谓是争得面红耳赤。其中,反对者居多。
就连宰辅褚遂良也坚决反对,距离上一次云岚宗之行,时间不过数月之久。身为天子,要做朝听政,而是奔走东西。
其中,褚遂良的反对的意见最为犀利:“陛下登基不久,不可随性离宫,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尤以西突厥为重患之首,突厥畏惧先皇天威,故不敢轻妄之。”
“可是,近来臣接到密信,突厥大将苏宝同屡次侵扰大唐边境,其野心不小,大有吞并大唐之意。苏宝同知道,陛下刚登记未久,无暇西顾,边境之患日渐突出,若是此刻您离开长安的话,只恐让敌方奸细有机可乘,请陛下三思啊!!”
偌大的长安,怎会没有突厥的奸细?要是唐王离宫的消息被散播出去,好不容易凝聚的人心,会顷刻间被敌人瓦解。
人心就好像九层之台堆砌的砖头,想要累建高台,需要数年之久,而一旦高台崩塌,只需顷刻间。
本来是一件小事,可敌人会将此无限的放大,到时候,谣言并起,四方混乱,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况且皇上出宫,朝廷无人监国,太子年纪尚小,且体弱多病,一旦李牧尘出事,帝国将是后继无人呢。
林动也站出来说道:“宰相之忧,乃道出了臣等的心声;此事,有待诸臣商榷,陛下万不可轻易草率。”
如果说功成迎母,可算是一件值得宣传赞扬帝王孝道的一件事。可如今,前往那危险重重的蓬莱仙岛,生死不可知。
“陛下是天下人的陛下,居庙堂之高位,要设身处地的为天下百姓,苍生社稷着想,而不是以身犯险,置己于危难之地。”褚遂良说道。
李牧尘想要亲往蓬莱岛的事情,就这样被大臣们无情的驳回,尽管自己是皇帝,也不可弃臣子的谏言于不顾,如此的话,与那些昏君又有何异?
或许是上天跟李牧尘开了一个玩笑,这一次,上苍站在了褚遂良他们这边。
前方战事传来战报,信中所言:“薛仁贵被困锁阳城,孙宝同入阵杀四方。”
薛仁贵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代‘战神’,他在军中的地位,将士们视其为精神的支柱。而如今,薛仁贵大败,被突厥大将孙宝同困于锁阳城,孤城无缘。
此战报传来之后,在朝上刮了一阵旋风,所有人无不自危自保,想不到新皇登基不过半年时间,西边就传来战事吃紧的消息。
西边战事告急,李牧尘纵然有着万般无奈,也只好放弃东行的决定。面对紧急时刻,最能够体现一位皇帝该有的气魄和担当。
身为君主就是如此,无法为己所用,无时无刻都要心系着国家。
西方战事吃紧,而长生的病情一再耽搁,发作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最后,为了拯救长生的性命,牧清怡决定带着长生亲往蓬莱岛。
寻找“星辰树”,眼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将此事告知李牧尘后,他心有担心,却也不得不答应,毕竟李牧尘的血,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但还是不放心牧清怡亲自前去,为了保护她和长生的安全,李牧尘抽调了一支羽林军,并增派了近千人,随行还有着数位不良人暗中保护。
如此豪华的阵容,想必也没有歹徒能够伤其性命。
起初,牧清怡不打算带着长生前往蓬莱岛的,待询问过巫婆婆后,她的建议是:宫中浊气太重,戾气太重,不适合长生的病情静养。
想要病情发作周期托的更久一些,就需要换一个环境,带他离开皇城,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
得到了李牧尘的旨意后,牧清怡简单做些了准备,在随行的军队保护之下,就此前往东方海沪之地。
只不过……
命运之神,似乎并没有眷顾牧清怡他们。
当浩浩荡荡的车队,从长安城出发,一路东行,长长的队伍之外,诸如路边茶摊上的路人就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那可是皇后的车驾,谁人敢阻拦?更无敢抢劫的人。
然而,就是在那些不起眼的路人,有着两双仇恨的眸子,盯着远行的车队,死死地凝望着,直到车队的影子彻底消息不见。
“姑姑,咱们机会来了!!”
两个带着蓑帽的女子,佯装成过客,在路边的茶摊上低着头喝茶,表面是在喝茶,实则暗中观察动向,准备伺机而动。
她们跋山涉水,一路来到长安,两个貌美的女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路上种种的设防关卡,使她们提心吊胆,常人很难想象,一路走来,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需要承受比其他人更要痛苦不止。
驱使她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也是她们心中所想的,只有“仇恨”两个字。
仇恨!
她们心中只有仇恨,那是亲人被杀的不共戴天之仇,那是国家被灭的必报之仇。这两个亡国人,如今苟延残喘的活在世上,除了报仇还是报仇。
是的,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被李牧尘灭了西凉的亡国之女,武昭王之女紫阳郡主李依依,和西凉王之女胜战公主李诗音。
当初,李牧尘用屠戮之刃,将西凉王和武昭王无情的杀死,近乎将整个西凉皇族屠灭殆尽,却唯独放了她们二人。
至于为什么?或许是李牧尘心中尚有着一丝不舍之情吧。毕竟她们二女与他相熟,也非大恶之人。
为了报仇,她们几经辗转,翻越山岭,风餐露宿,就是要来到长安,为父亲报仇,杀了李牧尘。
可是,当他们来到长安城后才得知,那位年少轻狂的恶魔,竟然成为了大唐的皇帝,她们也知道,刺杀皇帝,凭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是做不到的。
所以,她们暗中蛰伏,伺机而动,瞅准机会,给对方一击致命。当然了,她们也不可能毫无其他手段。
李牧尘居住在皇城之中,根本连下手的机会都没有。皇天不负有心人,没有等到李牧尘,却等来了牧清怡和长生。
手刃李牧尘之前,先杀死他的妻子和儿子后,也让他尝一尝亲人被杀的滋味如何?
“他们人多势众,眼下还不是下手的机会,咱们只需要一路跟着,总会有下手的机会,更何况他们的目标是……。”李诗音说道。
“东海!!”
“就算杀不了他们,东海就是他们的葬生之地。”
她随手丢下些散碎银子,与李依依紧随着队伍后面。
此次皇后的行程不算什么秘密,目标东海,沿途的官员当然是夹道欢迎。之所以明目张胆的广而告之,就是为了牧清怡和长生的安全。
声势越大,好事之人就会避而远之,不敢造次多生事端,如此而已。
如此一支队伍,从长安城出发,沿途经由官道,可省去不少的时间,按照正常速度,需要两个半月,而今有着沿途官员开道护送,仅仅用了一个多月便抵挡了海沪之地。
期间,李诗音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机会,只因保护措施太强,根本无从下手。但她根本不担心,因为海上有着更强的敌人等待着他们。
倭寇!!
第651章 倭寇来袭()
自上一次,东瀛倭寇被连根拔起后,使得东瀛那边元气大伤,不仅没有得到帝王宝藏,甚至被人家端了老巢,可谓是亏大发了。
也是从哪以后,东瀛极少再侵扰内地,并且帝国加强了海防,生活在海上的倭寇们,无奈只好返回穷乡僻壤的东瀛,过着凄惨的生活。
当胜战公主通过多方联络,终于是打通了与倭寇之间的联系,提出的条件很简单:自愿充当东瀛的眼线,待将来灭唐之时,必须由她亲自结果了大唐皇帝。
身为灭国之臣,根本没有谈讲条件的资格,而东瀛那边,多了一位内线做呼应,细算下来,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将牧清怡的消息透露给倭寇之后,听闻大唐的皇后亲自海上,他们觉得机会来了,若是将牧清怡抓住,以此危险大唐的君王,从中可以获取不少的好处。
毕竟皇后身为天下人的国母,对于一个帝国而言,可是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三年前,宫本健次郎被李牧尘杀死后,众倭寇群龙无首,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内部争斗后,终于产生了新一任首领,此人名曰:妻木夫聪。
是否会觉得此人熟悉呢?
没错,此人正是张鸦九的徒弟,年轻时候,与西北第一铸造大师“孙邃”共同拜入他的门下,同习得铸造之术。
妻木夫聪,是东瀛有名的铸造师。由于东瀛国家内部政权的动荡,新天皇似是不太喜欢这位他,不止一次将其贬黜海上。
他的政治之路就此终结后,流浪于海上,最后成为了倭寇的新首领。也因如此,东瀛倭寇的战力暴增,得一位铸造大师的加持,让他们在此蠢蠢欲动,大有进攻大唐的意思。
妻木夫聪站在船头上,远望着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此事有人手下来报,有着标准的东瀛语说话:“首领,唐军已经登船,正要进发蓬莱岛。”
妻木夫聪背着手,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后又问道:“龙皇找到了吗?”
自从上一次龙皇摆脱了东瀛人的操控之后,他们就再也找不到海底那条庞然大物,好像失踪了一般。
“派出去的弟兄,至今杳无音信,只怕是被……”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妻木夫聪已经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那条蛟龙蛰伏水下,鬼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前去探查龙皇之人,估计是凶多吉少。
如此一来,就连他们也不敢轻易靠近蓬莱仙岛,想要在岛上设伏的可能已经没有了,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海上伏击。
唐军不擅水站,海上作战倒也是有利,情况还不算糟糕。
在距离蓬莱仙岛两百海里的一处岛上,倭寇早已经准备良久,正待唐军前来,在海上与他们决一死战。
“前往设伏的海域,各方准备就绪,出发!!”妻木夫聪一声令下后,那群海上流浪的倭寇,像一群发了疯的疯子一样,一头扎进海水中,有的人登船,有的人潜水,可谓是花式各样,没有了唐军那般严明的纪律。
尽管如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可以看得出他们水战的实力。
……
另一边。
唐军从海沪之地的港口坐船出发,当今世界上,论及造船的技术,大唐帝国首屈一指,虽然水战不行,可为了弥补海上作战的弱势,帝国大力发展造船术,因此,他们可以早出长达五十米巨轮。
或许,五十米的船放在今天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当时帝国,绝对可称得上先进。浩浩荡荡的船只,行至上面,如履平地。
牧清怡要亲自登上蓬莱仙岛,如此胆大的想法,着实让人惊了一跳。为了保护皇后娘娘和太子的安全。
当地官员不惜耗费了大量兵力保护,此次进发蓬莱岛,仅是五十米的“豪华巨轮”就已经有着不下十几艘,这些不还包括其他的小型船只。
如此算下来,此次唐军共计派出一万三千人保护她们母子的安全。
当然了,这对于当地的官员来说,也是绝佳讨还李牧尘的重要机会,若是此次顺利的话,那么他们的仕途将会一片光明。
就算耗费再多的军力也在所不惜。
牧清怡站在巨轮的夹板上面,看着这片熟悉的海域,三年前,她与李牧尘共撑着小船,一路追随倭寇的行迹来此,并在岛上发生了羞涩难当的事情,至今回忆过往,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大海,对长生是陌生的,从小生活在内地,见了不少河流湖泊,还未曾见过大海的辽阔,尤其是夹板之上,小家伙尤为的兴奋。
别看他只有三岁,行动可是非常灵活和俏皮的,两手抓住夹板上的阑干,踮起脚尖,爬在上面吹着海风,别提有多开心了。
如此大的巨轮,也是他从没有见过的,上下三层的巨型大船,小家伙好奇心爆发,上跳下窜,玩的不亦乐乎。
当然了,跟在太子身后的随从们,也是累的够呛,想不到小小年纪的皇太子,有着如此旺盛的精力。
牧清怡站在夹板上,吹着和煦的风,船上不失传来长生‘咯咯’地笑声,好久没有见到他如此开怀的大笑。
那么可爱的孩子,竟然从小却要比其他人都要承受太大的苦难。每次看着长生,看着他灿烂阳光的笑容,她的心就如同刀绞一般。